都說養兒為防老,這位74歲痴呆老人為何死不瞑目?

2020-12-17 情感解憂屋

愛情中,多少痴男怨女相愛相殺;婚姻裡,多少紅男綠女演繹忠誠與背叛。與藍色的蘭路虎一起看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讀盡人間百態、聚散悲歡!喜歡就關注哦!

傾訴人:雅潔

那是十多年前,我正在地裡幹活。突然家裡來人找我,說姨姥快不行了,讓我馬上去她家。我聽了趕快扔下手中的鋤頭,騎車趕往姨姥家。

在她二兒子吳二家西屋,我看見姨姥靜靜地躺在炕上,臉色蠟黃,雙目無神,她已經氣若遊絲了。姨姥說不出話來,只能用手勢和眼神來表達她的想法。姥姥問她是不是感覺快不行了?姨姥無力的點點頭。

接著姥姥問她讓哪個兒媳擦身子,姨姥的三個兒媳稍一靠近,她就拼命地揮手、搖頭,示意不讓她們過來。眼神裡滿是厭惡的神色,甚至有些仇恨的感覺。

姨姥一轉頭看見了我,眼中一亮,吃力地用手指向了我。姥姥就問她,是不是讓雅潔給你擦啊?她用力地點了點頭!

我們給姨姥擦洗完身體後,為她穿上了壽衣。過了一個晚上後,姨姥在黎明時分靜靜地離去了,撒手人寰。

此時,姨姥的三個兒子和兒媳婦在靈前痛哭流涕。一旁的鄰裡親戚卻都用鄙視的目光看著他們,不停地指指點點、竊竊私語。說得姨姥的兒子、兒媳婦們羞愧得抬不起頭來,其中的原因他們心裡清比誰都清楚!

上世紀30年代,姨姥出生於東北的一個偏僻農村。二十幾歲時,她出落得如花似玉,被人介紹給同村一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吳詩文,他比她大了七八歲,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卻是一副很斯文的樣子。他對姨姥寵愛有加,無論什麼事兒都由著她。

姨姥是一個性格外向開朗的人,家裡家外都是一把手,而且把婆媳關係和鄰裡關係都相處得十分融洽。結婚沒幾年,姨姥就給吳詩文生了兩個兒子,一家人和諧幸福。不想天降橫禍,吳詩文不知為什麼,突然天天要死要活的,診斷可能是得了抑鬱症。後來,在馬上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吳詩文竟在家中倉房裡上吊死了,姨姥一家人在悽風冷雨中過了年。

此時,30來歲的姨姥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生活得十分艱難。為了不讓孩子跟著她遭罪,經媒人介紹,姨姥改嫁給鄰村的男人宋國文,他的老婆兩年前也因病去世。

宋國文是一個心胸開闊的大氣男人,對待姨姥的兩個孩子視同己出,和姨姥的感情也不錯。幾年後,姨姥又為宋國文生了一個兒子。姨姥兩個兒子吳大、吳二到了成婚年齡時,宋國文還為他們蓋了房子,娶了媳婦。這一舉動,讓鄰裡鄉親都豎起了大拇指。

姨姥的兒子吳大不務正業,所以日子過得有些緊巴。看到這種情形,姨姥就經常把宋家的錢物偷偷地送給吳大。有時,吳大就買些糖果給姨姥送去,這個舉動竟然為他在十裡八村博得了一個孝子的美名。

當姨姥到了60多歲時,宋國文得了癌症去世了。沒多久,姨姥可能受了老伴兒去世的刺激,行為有些痴呆,只好去兒子吳大家裡。沒想到吳大竟然把老母親安排到了四處透風的倉房中,而他和媳婦兩人卻住著三間大瓦房。

每天,吳大和媳婦就給姨姥吃些剩飯剩菜。有時候,姨姥痴呆發病的時候,會弄壞一些東西,或者把米麵弄髒了。吳大竟然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親生母親,雖然姨姥清醒時把鞭子藏了起來,他們就用掃帚打姨姥,所以,姨姥的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到處都是鞭打的傷痕。

打得姨姥實在忍受不了,她就去了兒子吳二家。起初,吳二兩口子對她還算孝敬。但是,吳大的媳婦怕村裡人戳她脊梁骨,說她虐待老人,就過去慫恿妯娌吳二媳婦,讓她別慣著婆婆,否則沒好日子過。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加上姨姥那段時間經常犯病,砸壞了吳二家裡一些東西。吳二兩口子漸漸地也失去了耐心,特別是吳二媳婦對老人非打即罵,姨姥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沒有辦法,她又去了老兒子宋三家。這個宋三心思鬼道,和媳婦商量一下。直接把老太太送到了公社的一間空房子裡,然後他們三家輪流去送飯。

那間房子破敗不堪,沒人燒柴燒火,晚上炕冰得能凍死人。呆了一段時間後,姨姥就感冒發燒的小病不斷。她自己想了一招,偷偷買了許多鎮痛片,用水兌了一大碗。等到吳大過來送飯時,看見了,責問她咋這麼禍害人呢!

姨姥說,反正我在這兒早晚得凍死,不如喝藥死了得了。吳大聽姨姥這麼說,竟直接上來拿著那碗藥,就要往姨姥嘴裡灌,邊灌還邊說,你快點兒喝,早死早利索,省著拖累我們。

姨姥看著最疼愛的大兒子竟然這麼對她,不禁嚎啕大哭。雖然她沒傻到真的喝了那碗鎮痛片,但是她的心已經涼得透透地了!都說養兒為防老,可是到她這兒怎麼就行不通了?這三個兒子、兒媳婦的良心難道都被狗吃了?

後來,公社的領導幹部聽說了這事兒,就找了吳大、吳二和宋三商量贍養老人的事兒。研究了半天,最後把老太太歸給了吳二,吳大和宋三每人每年出500元養老費,姨姥總算是有了去處!

沒想到,即便如此。吳二媳婦還是時不時地就打老太太一頓,拿她撒氣!然而,隨著姨姥年齡的增大,她犯病的次數越發頻繁,到最後,竟然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了。

期間,我去看了姨姥幾次。每次我給她洗衣、做飯、擦身子後,再把屋子裡裡外外收拾一遍。姨姥也是一陣清醒,一陣迷糊。但每次我去的時候,她都能認得出我,和我說話聊天。一說起這幾個兒子兒媳,她就恨得牙根直痒痒。說她養了幾個孽障,還不如我這個外孫女。沒想到,姨姥的晚年這麼悽涼,遇到這樣忘恩負義的不孝兒子、兒媳。

在姨姥去世幾年後,逼姨姥喝藥自殺的吳大得了癌症死了,曾經鞭打姨姥的吳老二媳婦去草甸放羊的時候,竟然突發腦溢血而亡,當時去看的人說,她發病的時候應該折騰了半天,把四周的草都壓倒了許多,又爬了很長一段距離。

村裡的人都議論說,吳大和吳老二媳婦的暴亡,是因為他們當年虐待母親、鞭打婆婆,遭了天譴。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也不過如此了。

我所以講述這段往事,就是為了能給大家一個警示,人在做,天在看,千萬莫做不孝之人,莫行忘恩之事!

正是:我勸世人孝父母,莫學吳家三隻虎。烏鴉反哺羊跪乳,天理昭昭你莫唬!

相關焦點

  • 都說養兒為防老,但真實情況其實遠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現實生活中好多父母一生都是為孩子付出,從呱呱墜地時的喜不自勝到呀呀學語時的興高採烈,再到上學時的悉心教導到上大學時的拼盡全力供養,從工作後的幫忙買房買車到孩子出生後的幫忙照看,中國式父母的一生幾乎都給了孩子,期間辛酸和苦楚又有幾人能知?
  • 如果說養兒就為防老,那就不要說母愛有多偉大
    如果說養兒就為防老,就不要說母愛有多偉大------第一次看到這就句話的時候,深刻的感受是這是一種客觀的觀點,並且我認同。這句話是從《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看來的,只這麼簡明扼要的一句話,便足以顛覆我們傳統的觀念。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養兒防老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養兒防老真的可靠?
    老福想說,養兒防老自古以來就是個偽命題,只是人們內心深處不肯承認。自古以來,父母給孩子注入的愛、錢財,都會遠遠大於子女長大後給父母的反饋,甚至有些"啃老族"還會繼續耗著父母,別說養兒防老,在經濟上不徹頭徹尾虧本已經偷笑。
  • 養兒能防老?是真的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其實呢「養兒防老」這種觀念在大家心裡已將根深蒂固了,因為這樣的觀念是從古代一直遺留下來的,然而贍養老人一直也是年輕人的義務,那麼養女兒不如養兒子?養兒防老種觀念現在還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來看一下其實在古代社會,常有「養兒防老「的概念,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 為什麼老人認為養兒防老?不是女兒不孝順,關鍵是這3個原因
    「養兒防老」是多數人存在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在傳統觀念比較強的農村,老人覺得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齡,在沒有了勞動力的情況下,他們需要靠著兒子來養老,但是兒子能否養老也是說不準的,現在不少家庭的主要矛盾就是因為養老問題引起的爭執,但無論怎樣,老人們依然堅信,「養兒防老」是對的,不是因為女兒不孝順而是女兒養老存在很多限制性的因素。
  • 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這種思想到底對不對?
    醫生說病人治癒的機率很低,即使不死也是植物人。丁元英便問道:「醫生,那我怎樣才能讓我的父親死?」丁元英的大哥和妹妹都驚呆了。回到家中,大哥要開會決定父親的問題怎麼解決。大哥生氣丁元英在醫院說讓父親去死,指責他不孝順。可是丁元英認為如果孝順的口碑是以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代價,那才是對父親真的不孝順。
  •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能防老嘛?
    因為起點很重要,讓他們上早教班,報幼兒適應班,算下來一學期八九千,都算少的。大班小班上完又花了好幾萬,你要一月兩三千,還不夠孩子一年學費的。這都算比較好的了,有些都張嘴:「爸媽,我沒錢了」。畢業了,又開始找工作了,孩子比較優秀,會讓父母少操份心。不省心的,你還得為他們找門路,走關係,謀一份工作。上了幾年班,又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女孩吧,不愁嫁。因為男女比例失調,男孩吧可真是倒了血黴了,又得買房買車拿彩禮。到最後苦的還是父母,你說誰家的父母不偉大,那家的父母不辛苦!
  • 誰說「養兒能防老」?法律規定,只有這2種情形才能要贍養費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父母養育孩子年老時子女會贍養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從我們經常看到的新聞裡,養兒還真不能防老,很多新聞「16歲孩子刀架脖子,毆打目前半小時」「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北大學霸弒母案」等等,均反映了養兒難以防老,那麼關於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子女應對父母盡到贍養義務?
  • 「女兒,我身體不好,你辭職給我養老」「媽,不是說養兒防老嗎」
    文:十裡本文原創,抄襲必究都說「養老防老」,可阿梅卻說,這個詞,卻毀了她的一輩子。從小正常小孩應該得到的東西,阿梅都沒有,都被母親加倍給弟弟了。小時候,母親常說「養兒才能防老」,女兒都是賠錢貨,都是替別人養孩子,反正以後都得嫁出去。正應了村裡流轉的那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阿梅說,從小她成績優異,弟弟成績非常普通,可初中還沒念完,母親都給她輟學了。
  • 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
    導語: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農村人答道:男孩女孩一樣好,都是心頭肉,但是生女孩子的壓力會小很多! 02養兒易,娶媳婦難 男孩子皮糙肉厚,好養;他們也不需要化妝品,又能吃苦,生活費也會少花一些,照理說來,養男孩子應該是更容易的!可為何生活本就不富裕的農村人更偏向於生女孩了呢?
  • 60歲老人嘆息:老伴去世後我表明再婚,孩子們都說「不害臊」
    前言 有一次和朋友出門路過養老院,朋友抱著好奇的心理偷偷往門裡看,我忍不住開玩笑對他說:「別看了,你以後也會進來的,總有你看膩的時候。」 朋友不屑一顧答道:「怎麼可能?生兒育女不就為防老嗎,我可不想成天和一幫老頭老太太呆一塊,想想就恐怖。」
  • 養兒究竟能不能防老?老人的退休金應該留給孩子,還是留給自己?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每個家庭都有孩子,這可以看作是他們晚年生活的額外保障。但現在很多人都說"養兒不一定防老",很多老人不僅不能體會到養老的溫暖和安逸,還會被啃老族的子女所拖累。到了老年,要贍養已經有了家庭的孩子是很累的。
  • 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可很多老人說,現在是養孫為防老。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或者全程僱保姆帶孩子,都不現實。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擔帶孩子的壓力。很多家庭,都是在舉全家之力,養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老人也歲數大了,身體不好了,行動不便了。這時候,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出現了:誰來養老呢?很多老人說,當然得住在兒子家養老了。
  • 79歲癱瘓老母被活埋三天,養兒防老終是養虎為患!如何安度晚年
    可養兒真的能防老嗎,不少現實案例說明,兒子往往因為性格、脾性,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矛盾,導致老人的晚年生活並不舒坦,甚至會過得很可悲。5.5日警察在城南的廢棄墓坑中找到了老人,將老人救了出來。看到這條新聞網友憤怒了:@網友一:老人家被埋了三天,大難不死。
  • 為防痴呆,82歲老人每天擼鐵冬泳學英語
    > 為防痴呆
  • 老人自述:「住兒子家陽臺十年,終於明白養兒防老毀了我的晚年」
    老了,想要養兒防老,本來你想著養了兒子一輩子,為兒子操心一輩子,兒子有義務給自己養老,這也並沒有錯。然而你卻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待遇,並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兒子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壓力與艱辛,有時候很難顧及到你的感受。 老薑今年63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老伴早早離去,老薑一直都沒有再娶,一個人把兒子女兒拉扯到大。
  • 79歲痴呆老人走失後凍死 曾兩次自行離開派出所
    走失老人錯過的回家路   79歲痴呆老人走失,接警派出所與「撿拾」派出所因跨區信息未溝通,老人自行離開,凍死河溝  79歲的老人李玉森患老年痴呆,不慎走失。家人立刻在朝陽區常營派出所報警,老人也隨後兩次被送到通州區焦王莊派出所。
  • 養兒不是防老,是養到老,一輩子的負擔,對嗎?
    問:有人說,中國社會現實是養兒不是防老,是養到老,一輩子的負擔,你怎麼看? 「有人說:中國社會現實是;養兒不是防老,是養到老,一輩子的負擔」,這種現象社會上是存在著,但不是全部的現實。
  • 92歲山東老人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終於等到奇蹟出現
    92歲山東老人就是這樣這個人,他一諾千金,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終於等到奇蹟出現! 為老張守墓74年的牛餘慶,也到了92歲的年紀,但他還是一直記掛著這件事情,他怕自己那天去世後,犧牲的老張在死後都不能落葉歸根,所以牛餘慶一直都在為他尋找家人,讓他可以魂歸故裡
  • 育兒角度解析《貧窮的本質》:養兒並不能防老,害了自己毀了孩子
    在《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當中,為父母表示了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將會導致孩子不能夠對父母進行正確的贍養,甚至有時候還會毀掉父母以及孩子的。一:解析《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國家為什麼貧窮而貧窮人為什麼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脫不了貧窮的困境。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的本質,就是之所以人會越來越貧窮,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在貧窮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