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高考錄取工作陸續進入到尾聲,典型標誌就是二本批次的調檔線揭曉並開始了錄取工作。隨後便只剩下專科批次以及部分空缺名額的徵集志願了。
很多人都將關注的目光聚焦於985/211等重點院校及一本的錄取中,其實,二本和專科涉及到的學生更多,尤其在二本、三本合併之後,新的二本批次匯聚了更多的考生。其中,有的是從一本線滑檔下來的,有的還會滑檔到專科批次。二本考生的命運更加真實、粗礪,體現了人間百態。
在二本、三本線合併之後,新的二本線其實相當於過去的三本線,但名字卻改成了二本,就好像有的高校從「學院」改名為「大學」,瞬間感覺層次高了不少,其實實質並沒有太多變化。
然而,對於考生來說,卻起到了一定的麻痺作用,不少剛過二本線不多的考生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忘記了如果是在過去,自己只是三本的成績。
因此,很多剛過了二本線不多的考生都感到很滿意甚至沾沾自喜,直到報志願時才被打回現實。
因為二三本合併,所以如今在二本段位的後半段,基本都相當於過去的三本批次,也就是說,高於二本線50分甚至100分以內的成績,都相當於是過去的三本成績。
而三本院校的特徵很多人都知道,基本有這樣3類:一是公立大學下設的獨立學院;二是公私合辦的獨立學院,民營出資本、公立大學出教師;三是完全意義上的民辦高校。但不論是哪一類,學費都比較昂貴,根據專業的不同,通常一年學費有的1萬8,有的2萬8等等。
因此,不少剛過二本線,並且家裡條件一般的考生,在報志願時方才醒悟,發現即便過了本科線也是徒勞,還是要選擇公立專科。
每年1萬或2萬多的學費算下來,4年光是學費就要花掉6-10萬,甚至更多。儘管對一些家庭來說,10萬的積蓄還是有的,但用來讀一個名氣不怎麼樣的獨立或民辦本科,很多家長和考生都覺得不值。
只要不是為了以後考研、考編制內或國企工作,而只是進入一家企業上班,完全可以讀一個公立專科。今後如果需要,可以通過專升本來提升學歷,何況專科教育或許還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可以快速上手。
當然,如果是獨立或民辦本科院校,也不是不可以選擇,有一些發展機會多、性價比高的專業還是值得考慮的,即便在短期內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但只要通過個人的努力、認真完成學業,將來畢業後的起薪至少可以達到小一萬甚至過萬,很快就能夠抵償當初學費的開支。
首推的專業便是與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相關的,比如計算機編程、軟體工程、電子信息技術、網絡安全與維護、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如果要花高價學費,就讀以上專業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當然,如果實在無力承擔學費,專科中也有此類專業,考生就讀的目的相信與收入和改善家境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更加建議選擇應用性強、貼合就業需求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