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遷,教育也在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革。近些年來,各個省市不斷地踐行高考新模式,比如江蘇省的高考改革,就被眾人稱為「蘇大強」,作為全國先進的教育基地,考試實行「3+2」模式,以「難」著稱,開放性十足。
如果學生選修的科目沒有達到相關的等級,即使高考成績很高,也無法避免落選,就像今年江蘇的文科狀元白湘菱因為歷史等級考了B+,而被北大清華拒絕。
其他省高考模式變動不大,高考考錄取方式改革基本上也是一致,常見的就是本科合併錄取,讓不同層次的院校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任君選擇,因此常常出現高分低報、低分高報的現象,十分的讓人忐忑。
特別是在二本層次的學生,這個群體相對一本批次以及提前批次來說,十分龐大,在有的省份二本、三本合併之後,成為了新的二本批次,考生之間就產生了更多的競爭,其中包括一本線滑檔生、二本生、三本生,稍有不慎,就與專科結緣,十分的現實!
相信有不少二本、三本合併的省份的學生常常會天真地以為只有過了二本線就能讀二本院校,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被打回現實,很多公立的二本院校,高考分數最低也要超過本省所劃分的本科分數線50分以上,剛過50 分填報這些學校最好的結果是被冷門專業錄取,最壞的結果就是滑檔,參加補錄,選擇獨立院校或者民辦院校。
大家都知道,獨立院校或者民辦院校的學費很昂貴,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對於普通家庭或者貧困家庭來說,這些學費如同天價,像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這種知名度比較大的民辦院校,每年的學費幾乎都要超過2萬,甚至更多。但這個分數比較高,接近真實的二本分數。
如果剛過本省劃分的二本分數線,只能選擇一個名氣不怎麼樣的獨立或民辦大學,學費可能更高,比如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上海興偉學院,學費每年高達15萬元,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覺得不值。
因此,將來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就業,不考慮升學、進入編制,以這個成績進入最好的專科院校也是非常的不錯,再加上專科院校也有專升本政策,仍然有機會提升本科學歷,在就業方面也能夠快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
對於考慮升學、入編的同學來說,選擇普通的民辦院校或者獨立院校,則建議選擇一些比較好就業、不易被淘汰的專業,然後在學校期間極力爭取相關的獎學金,在今後的工作也能夠較快抵償當初學費的開支,比如計算機類、數學應用類、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等偏向於技術型就業的專業,適用性強、貼合就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