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總行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推進平臺化服務戰略,凝心聚力,勇擔使命,在抗擊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六穩」「六保」、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徵程中,展示出了「浙商風採」和「浙商力量」。
開闢綠色通道,助力抗擊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積極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號召,在嚴密防範疫情風險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化服務的線上化、科技化優勢,開闢綠色通道,讓資金以最快速度抵達企業抗疫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下旬,包括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某授信客戶A公司在內的我省多家企業緊急馳援,火速參與到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大會戰中。A公司除雷神山醫院外,還陸續接到其他地區13個與抗擊疫情相關的施工項目緊急邀約,涉及標的2.2億元。由於疫情緊急,各個項目都要同步施工,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獲知A公司融資需求後,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主動聯繫企業,在春節前已加急提供6600萬元資金的基礎上,又額外增加授信額度2000萬元,並開闢綠色審批通道,快速完成放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抗疫工作的另一「重中之重」在於穩住「米袋子」和「菜籃子」,抓好食品的生產流通和供應。南京某農副產品物流配送公司(下稱「B公司」)保障著南京及周邊地區1000餘萬人口的糧食、蔬菜、生鮮等農副產品供給。疫情發生後,為確保產品供給,B公司積極拓寬供應渠道、加快組織貨源入場銷售以保障供給,但隨著採購量不斷加大,企業計劃通過發債來獲取資金支持。浙商銀行南京分行迅速與企業溝通業務方案,僅用兩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的內部申報和審批手續,用「浙商速度」有效保證了3億元疫情防控債成功發行。此外,在積極認購9000萬元債券的同時,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還主動下調利率水平,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發揮科技優勢,支持復工復產
2月中旬以後,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各地陸續吹響復工復產的號角。復工復產關乎生計,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利用其總行金融科技優勢,運用特色產品,積極投入到支持江蘇企業復工復產的工作之中。
作為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位於南京的一家大型建築企業C公司積極復工,也帶動其上遊的一批中小建材供應商、建築施工單位共同復工復產。但是,由於受到疫情影響,C公司項目回款變慢,無法與上遊中小供應商及時結款,導致供應鏈整體復工復產面臨困難。在此情況下,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及時援手,主動上門推介應收款鏈平臺。
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應收款鏈平臺,能夠充分發揮信息共享可信、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區塊鏈技術特徵,將企業帳面上沉澱的應收帳款改造成為高效、安全的區塊鏈應收款加以盤活。C公司向上遊供應商採購後可以在線籤發區塊鏈應收款,支付給供應商,供應商當天就可將取得的區塊鏈應收款在線實時轉讓給浙商銀行,獲得流動資金,解決融資難題。
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應收款鏈平臺用戶數已超過3000戶,累計辦理融資200多億元,有效幫助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復工復產。
踐行普惠理念,落實「六穩」「六保」
4月,中央在「六穩」方針的基礎上,提出了落實「六保」任務要求。小微企業是居民就業的重要提供者、市場主體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群體。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精準發力,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不斷增強服務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將金融活水輸送到小微企業,提升融資「獲得感」。
一是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切實保障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幅超過30%。
二是主動服務疏通信息堵點,增強政策實效。今年,各級黨委政府、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出臺了多項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但是部分小微企業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對相關政策的適用範圍、申辦條件、辦理流程等具體內容往往不是非常清楚,存在一定的信息傳輸堵點。對此,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一方面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不斷提升企業對相關政策的知曉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廣「信用通」「還貸通·到期轉」等主動服務產品,使政策直達企業,提高政策實施效果。
位於南京的D公司主要從事豬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經營情況穩定。今年受疫情影響,資金回籠變慢,導致缺乏資金滿足訂單需求,訂單積壓現象嚴重。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主動聯繫客戶,通過線上純信用主動提額產品「信用通」為其提額,並指導其在線操作,僅用1個小時就幫助客戶完成了145萬元純信用貸款融資,得到客戶高度評價。
無獨有偶,從事建築工程承包業務的E公司在浙商銀行南京分行有一筆100萬元的貸款將於2020年8月到期。公司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原定將7月份入帳的一筆項目工程款作為還款來源。在貸款即將到期之際,項目方因突發原因無法按期支付工程款,導致公司一時難以籌措資金歸還。得知公司困難後,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主動運用「還貸通·到期轉」產品,無需客戶另行準備還款資金,幫助客戶於貸款到期日前完成了轉貸手續,解了客戶燃眉之急。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通過「還貸通·到期轉」等產品已為近300筆、合計5.14億元的小微企業貸款提供延期還本付息服務,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餘額同比擴大6倍。
三是大力推廣「分銷通」「H+M」等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將減費讓利政策要求同扶持小微企業充分結合,降低擔保門檻,有效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分銷通」模式是通過向供應鏈核心企業授予一定的平臺管控額度,結合大數據風控模型和上下遊真實交易信息,對下遊中小微企業分銷商進行徵信「畫像」和線上自動審批,進而小額、分散、批量地給予小微企業融資支持。
F公司主要從事電動工具銷售,在國內擁有100多家經銷商。由於該類產品的單價低、品種多、總額小,下遊經銷商往往難以獲得銀行的傳統授信支持,久而久之,融資難問題不但制約了下遊經銷商的經營壯大,還影響了F公司的資金回籠,不利於整個產業鏈良性發展。
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針對上述產業鏈「痛點」,為F公司創新設計「分銷通」模式,根據F公司與經銷商的銷售記錄,結合經銷商自身情況等因素,分別核定「分銷通」平臺管控額度和專項授信額度,進而使得經銷商可以通過專項授信額度申請貸款,貸款資金在產業鏈內封閉運轉,在保證交易背景真實性的同時,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和融資獲得率。通過該模式,不僅下遊經銷商能獲得低成本融資,解決實際經營中的資金缺口問題,而且F公司能夠擴大銷售,盤活應收帳款,加速資金回籠。據了解,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已為8家核心企業設計實施「分銷通」模式,融資金額達2.31億元。
四是大力推廣「浙商蘇貿貸」,支持小微外貿企業。該產品融「結算、融資、交易」為一體,在政府部門相關政策支持下,引入中信保多方共擔風險,能為本次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小微外貿企業提供成本低、手續簡、效率高的信用融資服務。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已累計為106戶小微外貿企業提供融資32.22億元。
發力智能製造,助構新發展格局
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轉向,對製造業總產值超16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榜首的江蘇省來說,將成為奠定其在國內大循環重要地位的堅實基礎。而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智能製造,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2017年,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就已先行先試,創新模式,服務了一批智能製造企業。2018年,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促成總行與江蘇省工信廳籤署《共同推進江蘇智能製造戰略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打響了服務品牌。
為有效破解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中存在的「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一次性投入大、資金佔用周期長」「傳統信貸服務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等難題,浙商銀行南京分行還充分運用履約見證、設備分期、設備外包等平臺化產品和服務,引入浙銀租賃開展「銀租通」業務,大力推廣「融資、融物、融服務」的智能製造金融解決方案,全面打造「智能製造服務銀行」。截至11月末,浙商銀行南京分行累計服務智能製造企業119戶,提供融資支持超100億元,用實際行動打造服務智能製造的金融創新樣本,推進江蘇製造業向高端邁進,更好服務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
履行扶貧義務,決勝全面小康
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浙商銀行南京分行踐行「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承諾,積極對接弱勢群體,深入開展扶貧助小康工作。
一是「扶智」加「扶志」,打造教育扶貧長效機制。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浙商銀行南京分行與連雲港某小學建立了長期幫扶關係,持續長效打造 「扶智」加「扶志」的特色扶貧機制。該小學靠近沂蒙山區,基礎教學設施破舊,門窗、學生桌凳損壞嚴重,難以滿足現階段的基本教學要求,且480名學生中,貧困生佔比達20%,留守兒童佔比達60%。自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浙商銀行南京分行一方面積極幫助學校改善教學基本條件,並在疫情期間捐贈防疫物資幫助復學;另一方面策劃開展「童心同繪新畫卷」「煥新開學季」等主題活動,幫助貧困學生塑造堅強的內心世界,築起志存高遠的中國夢。
二是聚焦重點困難群體,增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疫情發生以來,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充分關注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困難群體的金融需求,通過暢通支付渠道、定點上門服務等一系列措施著力優化對該類困難群體的金融服務。近期為順利幫助農民工兄弟及時收到工資,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就專門派出服務小組攜帶移動展業設備趕赴某建設工地,僅用時一天半時間就現場開卡1300餘張,協助施工企業快速完成工資發放,幫助農民工兄弟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新故相推一往無前,接續奮鬥永不止步。站在「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兩個五年」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時點,深耕江蘇十二年的浙商銀行南京分行,將繼續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平臺化服務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融入江蘇發展大局,在助力江蘇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在新徵程上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