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中國大學、中國教育乃至中國社會的一大悲哀!

2021-02-19 愛萍說職教
原標題:被【王 立 軍】釘 在【恥 辱 柱】上 的 2 9 所 大 學,除 了【北 大】還 有 誰?

1927年,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湖自殺,陳寅恪在撰寫紀念碑文時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從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句話,就被知識分子奉為圭臬,更成為各大高校所信奉和追求的最高準則。

因為,如果 「精神不獨立,思想不自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學。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官員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時,則紛紛「學術化」和「教授化」。這些官員尤其是高官,大都把自己當成全知全能的天才,所以他們在日理萬機、忙於政務的同時,還忙裡偷閒的兼任各大高校的教授。1995年,只有初中文化(不包括後來的自考、成考和進修)的他,就從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獲得第一個高校職務(特聘教授)。到2012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獲得最後一個教職為止,17年時間,從來沒有上過正規大學、只有初中畢業文化的王立軍,總共在29個高校、科研機構獲得了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和研究會主席等學術頭銜,一躍成為世界頂級的刑偵與法醫專家。
      而在2011年升任重慶市副市長之後的那幾個月,堪稱王立軍在學術上的爆發期和巔峰期。
       2011年11月13日,王立軍陪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參觀重慶市公安局。這看上去屬於一個日常的工作接待。然而,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了,北京大學的朱書記突然發現 「立軍副市長真是全才」,於是朱書記立即盛情邀請「立軍副市長」到北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全才的立軍副市長」當然是盛情難卻,只好欣然接受。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也是在這一天,英國人尼爾·伍德到了重慶,但第二天就被謀殺了。「全才的立軍副市長」,則是這樁驚天謀殺案的知情人和包庇犯。而在這之前,「全才的立軍副市長」已經是吉林大學、浙江大學、西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的兼職教授、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了。僅僅20天之後的2011年12月 4 日,王立軍又被著名的北京郵電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中國防火牆的首席設計者、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在聘任致辭中說:他聽說國防科技大學最近也要聘請立軍副市長做兼職教授,所以他很感謝立軍教授能夠先來北京郵電大學任職。看來,在「中國防火牆之父」方濱興的眼裡,王立軍答應擔任北京郵電大學的兼職教授,那簡直就是北京郵電大學的莫大榮幸啊。很快就輪到澳門大學出場了。2011年12月29日,澳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李德鄭重其事的向王立軍發出了邀請函,希望聘請王立軍擔任澳門大學的特聘教授。「全才的立軍副市長」當然又是盛情難卻,卻之不恭嘛。最後一個出場的是四川美術學院。2012 年1 月12 日,王立軍在考察位於重慶沙坪垻的四川美術學院時,又順理成章、盛情難卻的成為四川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這是他獲得的最後一個高校教職。至此,「全才的立軍副市長」已經是29所著名大學、研究中心的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了。這還不包括那些已經口頭聘請王立軍擔任教職、但還沒來得及舉行正式聘任儀式的幾所高校。可惜,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20多天之後,「全才的立軍副市長」竟然潛入了成都美領館……否則,聘請王立軍擔任教職的高校還會越來越多,而王立軍作為全知全能的學術大師的形象,則會更加豐富而生動。除此之外,王立軍還是書法大家、心理學家和發明天才。王立軍多次公開宣稱,他的書法作品曾經多次獲得全國重要大獎。而趙本山、小瀋陽等人圍觀、膜拜王立軍書法作品的照片,一度熱傳網絡。那個因為耗費12秒鐘的寶貴時間去床上輔導大齡失足女青年趙紅霞而聲名鵲起、臭名昭著、火速落馬的雷政富,也有幸位列其中。

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這並不影響王立軍成為西南大學的心理學博士生導師,他甚至在百忙之中抽空親自面試報考此專業的研究生,並給予考生們循循善誘的諄諄教誨。

作為發明天才,王立軍的成就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僅是任職重慶的2011年,他就獲得了211項發明專利,平均1.7天一個發明專利,簡直是要讓偉大的愛迪生含羞而死。

……這是多麼奇葩的學術界啊。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化、從沒上過正規大學的副市長(公安局長),究竟是如何成為橫跨多個領域的學術天才的?究竟是如何讓眾多著名高校放下身段、競相獻媚主動送上教授頭銜的?

學術和高校墮落至此,若蔡元培、陳寅恪兩位先生泉下有知,將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教育時評:社會階層和中國教育
    ,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學,他們的社會流動軌跡就將滑向底層。一個人考上了大學,一個家都會被拖入貧困的泥潭。加之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趨高,大學畢業,對家庭的回報也沒有保障。  第三,欠缺高等教育,同樣可以獲得高的社會地位。許多名人也沒有受過高層次的教育,「土豪」、富二代、官二代的不斷湧現,使得「讀書無用論」有了生存的土壤。
  • 中學生教室內猝死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
    而這些原因又是現當下中國孩子所面臨的普遍問題,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中介紹到中小學生自殺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學習壓力導致普遍心理崩潰,從而產生自殺行為。而統計的數據更是表明,有75%的自殺案例都是與學習壓力有關,可見壓力等因素在學習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在教育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
  • 在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系 探尋中國的文化精髓與教育本質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得國內乃至國際上眾多學者對其紛紛展開研究,事實上,中國文化不僅僅在於研究,更在於教育與傳承,對於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語言學系而言,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一直是其強項與根基,把優秀的文化、語言、文學等通過特有的教育模式傳授給其他人是使命也是責任,並且,由於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使得它相比其他地區所開設的相關課程更加注重多元化
  • 素質教育在中國可能嗎?北大教授:教育機構在掩耳盜鈴
    中國教育界一直要求學校實行減負和素質教育,近期全國多省實行搖號上學、就近入學、禁止補課等等措施,可見減負在中國勢在必行。可是真的能夠成功嗎?北大教授曲敬東說:這是中國教育機構在異想天開、掩耳盜鈴,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國有資源」的流失。
  • 中國教育與社會現代化還需要杜威嗎?
    本次論壇分為上、下兩個半場,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先生主持。上半場的演講嘉賓有: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褚宏啟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法奇教授,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丁永為副教授。
  • 時評:中國慕課,促進「網際網路+教育公平」
    通過慕課的線上平臺,知識可以跨山越海,實現無遠弗屆的傳播,抵達每一個渴望的心靈近日,中國慕課大會召開,讓中國慕課再次受到廣泛關注。所謂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高校和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慕課作為線上的學習平臺,一頭連著教育資源,一頭連著無數學子。從世界各國發展進程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是伴隨著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知識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態與資源的極大創新。
  • 華科校長:教授被稱為「叫獸」是教育悲哀
    教授被人隨意稱為「叫獸」,人人都把抨擊教育當成了時髦,全國名牌高校的一把手享受副部級待遇……  說到上述怪相,銀髮「根叔」又皺起了眉頭。「根叔」是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兩年前,他用這句話給該校7700餘名應屆畢業生作畢業致辭,隨後這句話傳遍全國大專院校和中小學;從此,根叔成了他的代名詞。
  • 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
    中國大學在開展通識教育時,一個常見做法是要求學生選修本專業之外的課程。北大開設了五大類通選課程,涵蓋了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與藝術,學生必須在每類中至少完成一門課程方能畢業。這種做法部分參考了美國精英大學的課程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芝加哥大學為低年級學生的「核心課程」。
  • 中國教育事業的方向
    中國教育事業的方向中國的教育事業方向已經到了應該改革創新的時候了。三五十年前,中國在國際社會地位不穩,英語作為通向世界的基礎語言窗口,是發展中國經濟與連接世界經濟的必要條件。所以英語可以踢出中國教育的主修課程,作為選修科目,把對科技發展更重要的物理化學課程提上來。一來可以節省國內教育資源浪費,第二可以加大數學物理化學的教育資源投入,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儲備基礎科技人才。第三,中國人口是一大優勢,基礎科技人才的大量培養將為中國科技發展帶來巨大的科技噴泉。
  • 人民網評:中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應有中國底色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中國教育事業該如何回應13億人民的期待,該如何肩負起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任?12月16日的津城東麗湖畔,一場以「新時代新使命」為主題的教育盛會或許能提供答案。
  • 錢穆: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是中國之國立大學,遠當在今三千年以前。 泮宮者,泮是半圓形之水。《詩·魯頌·泮水》,又稱泮宮,是為當時諸侯有泮宮之證。此為封建時代諸侯國中之大學,即如今之地方大學。國立大學,四面環水。地方大學,只三面環水。在形制上,表示了中央與地方尊卑之分。此後歷代,全國各省縣,均有孔子廟。廟旁有明倫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宮遺制。清代秀才入學,即稱入泮。
  •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MOOC中國讓中國的網際網路教育走向「一帶一路」
    第一,在中國工程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創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在中國設立的一個培訓基地,好的國際化資源和平臺為基地注入活力。  第二,MOOC中國獲得教育部的重要支持,教育部國際司作為「一帶一路」主管部門對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認可,並且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 中國基礎教育是成功的,大學教育很失敗
    但無論是被教育還是學習,在德國都是從成人這個角度去討論的。與中國不同,在西方,我們把社會、政府和個人的責任及任務區分得很清楚。我們並不認為社會、個體和國家之間有非常和諧的關係,它們之間可能也會出現衝突或矛盾。基於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因此我們教育的核心是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和自由性。
  • 中國礦業大學 MBA 教育中心榮獲「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四項大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張新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武常岐、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等我國 200 多所商學院院長、著名學者教授出席了本次盛典活動, 與會專家共話中國商科教育未來。
  • 是教育的狂歡還是社會的悲哀?
    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請你隨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中學教師將隨時更新精彩教育類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教育、暢聊教育吧!最近網絡上瘋狂傳播了幾張圖片,讓人直呼不可思議,原來這是深圳某一所私立名校的招聘教師信息。從圖片一眼望去,全是頂級學霸,除了外國知名高校外,清一色全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最低也是碩士學歷,還有不少的博士學歷。
  • 中國傳媒大學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教育會議現場。 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 趙光霞)記者從3日舉行的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教育會議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中國傳媒大學將從招生、培養體系和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與專業設置等方面,實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
  • 延安大學新聞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開端
    革命聖地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黨中央、毛主席在陝北十三年,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了勝利。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向正規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發展史中的關鍵時期。面對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結合陝甘寧邊區的實際,中國共產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探索新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新聞從業人員教育、通訊員教育、相關院校開設新聞課程等多種方式,全面推進新聞教育,同時通過群眾辦報提升邊區群眾的媒介素養。延安大學新聞班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高等院校大學新聞教育的開端。
  • 從應試教育談開的中國教育
    中國的教育更像是一種漸進式的選拔人才,小學學的是為中學做的準備,中學學的是為大學做準備,大學學的是為研究生做準備,就這麼一層層遞進式,從小學到研究生或者博士,這個比例可能是200比1 或者更高,也就是說200個小學生中可能只有1個成為博士。那麼那199個人是不是花在那些高數微積分上面的時間就白費了呢?
  • 中國教育的未來——對於中國教育制度我的一些看法
    通識教育培養「全人」既符合二戰後美國社會分工細化發展需要,又是保障公民發展權的要求。應試教育在現階段中國社會之所以存在,一個是因為其社會根基的牢固,二是因為應試教育本身因為考試選拔制度天然和教育的結果公平掛鈎。
  • 中國經濟與中國教育之中國教育發展近四十年回顧
    中國教育在改革開放初期毛主席己經領導著大家掃除了文盲,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運動阻斷了很多人的學習!重開高考後,選拔,了一大批人才!後來這一批的很多人成為各個行業的骨幹。開啟了中國教育教育的新局面。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提供了人才支撐!光有人口,沒有適當教育水平的人口是不能形成人口紅利的!.高考重開時,幾乎是精英教育!考上的比例很少!都是包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