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外語教育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回顧40年發展歷程
12月22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外語教育界專家、學者出席盛會,共同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語教育的蓬勃發展歷程,總結成就與經驗,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外語教育的奮進藍圖。
-
中國基礎英語教育四十年之發展路徑
中國基礎英語教育四十年之發展路徑章兼中摘要: 為較全面和深入研究和探討我國基礎英語教育四十年之發展途徑,本文從下列十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遵循國家政策、構建基礎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框架、性質決定核心素養、規定英語教育目標、設置英語教學課程、發展英語教育理念、改善英語課堂教學、探討英語教學方法
-
魯昕:70年,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12月21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學術年會在北京開幕。兩院院士、教育部部門、職業院校、企業等近千名代表共聚一堂,圍繞「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責任與使命」主題,回顧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共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四十年的滾滾浪潮中,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迎來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與此同時,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既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謀劃、推動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的發展,是每一位學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
【教育史專欄】中國近現代疫情防控教育的回顧與省思
申國昌(1967-),男,山西山陰人,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史、教育政策研究;白靜倩(1996-),女,河北邢臺人,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史研究。申國昌,白靜倩.中國近現代疫情防控教育的回顧與省思[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23(1):20-26.
-
企業發展對於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重大貢獻和意義
1793朱寧從1978年的冬天出發至2018,中國經濟蓬勃而發,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四十年。四十年間,企業和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創造了天量的社會財富,也推動著經濟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企業家們對商業文明和商業倫理的堅守與傳承,則讓這一艘經濟巨輪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本屆觀察家年會的主題是行穩致遠。
-
「中國刑事訴訟四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渝舉行
龍宗智認為,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之際,就此進行回顧和展望既有意義,又有難度、有挑戰,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的發展,有很大的進步,但也存在很大的矛盾、有不少的疑問和問題;有時仍然要回到原點,尋找改革之初衷,甚至還需要嘗試一些普法的工作,比如說刑事訴訟實踐是否需要始終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是否始終堅持人權公正以及正義並重等問題,理論制度和實踐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分裂。
-
...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發布-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研究院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聯合編著的《WTO與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於12月15日發布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本文從探索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入手,通過回顧新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歷程,以期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有所裨益。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艱辛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階段。
-
紮根中國大地:新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經驗與貢獻
[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職教育堅持紮根中國大地,立足基本國情、服務經濟需求,實現由小到大的發展,快速推進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進程,成為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的生力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助力者,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發揮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作用
-
四十年,我們紀錄中國 傳播中國理論中國精神
展現社會發展歷程 本屆短片電影展以「四十年,我們紀錄中國」為主題。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行業電視委員會聯合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紀錄中國理事會共同舉辦了「四十年,我們紀錄中國」高端訪談暨「記錄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電視節目展評展播活動」榮譽盛典,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及一代又一代電視人的輝煌歷程,推選出一批具有時代記憶的優秀作品。
-
中國教育70年發展歷程
2019年是新中國誕辰70周年,中國教育在這7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規模大發展、人才多元化,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已成為世界教育第一大國,正在向教育強國邁進。可以說,恢復高考不僅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是國家撥亂反正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恢復高考至今已經超過40年了,現在,高考的基本框架還是當初制定的,只不過在針對一些現實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可以這麼說,1977年恢復高考為未來中國的高考制度搭建了一個基本框架。
-
中國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國經濟的明天
2006-2018年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2018年當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並於同年起擔任西湖大學校董會主席。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中國學生回到家裡,家長都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據說猶太學生回到家裡,家長卻問:「你今天問了什麼好問題?」我講三個與教育有關的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中國和美國的。
-
20世紀中國佛教教育事業之回顧——鄧子美
教育方面分中學、大學、研究、遊學四級,大學中又分補習班、預科、特科、本科。其研究部分設正班與試學班。內院在開辦之初擬設法相、法性、真言三大學,以學理性質劃分,囊括中國佛教各宗派,真是規模弘大。後因師資與財力跟不上,僅於1923年成立了法相大學。內院中學部規定修業年限4年,大學部補習科1年,特科、預科均2年,本科3年,研究部不定年限。可見內院學制相當系統而靈活,避免了武院開辦之初的弊病。
-
第七屆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開幕 回顧改革助推發展
北京2018年12月13日電 /美通社/ -- 12月11日上午,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的「扛歷史使命、塑時代新人」第七屆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在北京召開。
-
經濟學家蔡昉新作《四十不惑》細說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王志豔)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間,中國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改革開放為何能成功地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又將走向何方?近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推出新作《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梳理。「30年叫做一代,治理國家者施行仁政,解決民生問題,30年是一個可以初顯實效的時間區段。」
-
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舉行
原標題: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舉行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剛剛落下帷幕之際,12月10-12日,由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舉辦的「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召開。
-
應試教育仍是最適合當前中國的教育模式
近萬條評論,議論不休。最核心的討論點還是教育變味兒,應試教育壓抑學生創新思維,素質能力。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截至今日已經走過了四十二個年頭。期間也經歷了無數的改革。雖然應試教育的方式經常被人詬病,但在現今情況下,這依然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發展的教育模式。首先在於,應試教育的發展,是推動經濟進步的有效力量。
-
《中國教育報》重磅盤點:向上!2020中國教育發展觀察|回望
回顧中國教育發展歷程,《意見》既凝聚了人們關於學校美育發展的共識,又開拓性地提出了新時代的美育發展觀,做到了方向性、前沿性、學理性和操作性的統一。面向未來,《意見》必將成為我國學校美育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新中國統計教育70年:回顧與展望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建設研討會...
10月24日,為慶祝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創建70周年,推進統計學科建設與統計教育持續發展,「新中國統計教育70年:回顧與展望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建設研討會」舉辦。他指出,回顧70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已經成長為引領學科發展的旗手、培養統計人才的重鎮和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智庫。他鼓勵人大統計學科繼續秉持不懈奮鬥、上下求索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提高社會服務水平,積極迎接數據科學大發展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與各界同仁一起更加深入全面地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