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誕辰70周年,中國教育在這7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規模大發展、人才多元化,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已成為世界教育第一大國,正在向教育強國邁進。
從八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從因科技落後而受制於人到中國太空人在太空問候地球——新中國成立70年來,教育科技事業取得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成就。
建國初期,全國5.4億人口約80%不識字,只有3000多萬名小學在校生,100多萬名中學在校生,10多萬名大學在校生,大中小學在校生規模類似「倒圖釘形」。
為了改變這種情形,國家開始實行「掃盲」。
1951年政務院公布的《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確立了各級各類學校面向學齡人口、勞動人民、工農幹部服務的途徑,在實施正規學校教育的同時,開展大規模掃盲和工農幹部文化補習教育,規定了職業技術教育和業餘教育在學制中的適當地位。
1949年到1957年 (或1956年)。這是教育學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國內「資產階級教育思潮」的時期,也是全面引進蘇聯教育學科領域教科書的時期。發生了「引進」方向的第二次整體轉向,由學西方轉向學蘇聯。
1957年到1966年。本階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為重要事件,出現了教育學作為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解釋和毛澤東有關教育語錄的詮釋的獨特意識形態化的現象。第一次出現的所謂「教育學中國社會主義化」的努力。可稱為教育學科由外學轉為向內樹的第三次大轉向。
文革時期,「文化大革命」使教育學領域遭受毀滅性破壞,是十分嚴重的中斷時期。
全國中小學因為鬧革命停課,正規的學校課程被打亂。中小學教科書「政治化」、「形式化」。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對高等教育造成嚴重破壞。
圖為文革中清華校門被砸。
1977年恢復高考。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復,同時,也進行了一些重要的變革。
比如,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考察,更加講究考試選拔的效率,在年齡方面,從原來的有一定年齡限制,發展到後來的拓展年齡上限,最後取消了年齡限制。
可以說,恢復高考不僅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是國家撥亂反正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恢復高考至今已經超過40年了,現在,高考的基本框架還是當初制定的,只不過在針對一些現實問題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可以這麼說,1977年恢復高考為未來中國的高考制度搭建了一個基本框架。
1999年高校擴招,實現從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跨越發展。
上個世紀末,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了提高公民素質,政府決定實施大眾化的高等教育發展戰略。
中國的高考改革以行政為主,由政府制定招生計劃,通過考試機構組織高考,指導大學根據考試成績錄取學生。除了政府的重視之外,各個地方的高校也在挖掘潛力,發揮現有辦學條件,包括校舍、師資等,擴大招生規模,同時催生了一大批新的高校。
1977年至2000年。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學術觀點趨向多元,學術視野日漸拓展,國際交流日益加強,且形成了教育學科的當代體系。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因「元研究」的出現而開始進入「自為時期」。這是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從恢復到繁榮並開始走向獨立化的時期
2000年以來,我國新建高校的數量很多,大概有幾百所,包括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這也促進了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要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光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必須通過政策導向吸引民間資本,讓社會力量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所以,一大批民辦高校應運而生,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8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今年的數據還在統計,預測可能會超過50%。根據國際通行標準,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階段進入了普及化階段。
實現這種轉變,我們只用了17年,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完成這一過程,用了整整30年,這個成就非常顯著。
2014年高考改革,內涵式發展呼籲公平性與科學性。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率先進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7年,兩地改革後的首批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新高考方案平穩落地。接著,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四地。
近幾年,在各個省份進行自我評估和教育部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評估的基礎上,又確定了八個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份,改革方案也已經陸續公布。
目前總共是14個省份,其他省份要等具備條件後再慢慢啟動。高考改革本質上要遵循規律,積極穩妥向前推進,這是因為,高考改革的社會關注度極高,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矛盾,出現問題,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未來,精準教育將成為中國教育發展新方向。國婦聯曾於2015年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調查以中小學生父母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父母利用網際網路獲得家庭教育知識和幫助,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自媒體。
隨著人工智慧和5G技術的日臻成熟,因材施教的精準家庭教育必將實現更加智能化、高效率和精準化。同時,技術的革新必將帶來新一輪家庭教育平臺的噴發。除了國家對教育市場的大力扶持外,家長們在教育方面的消費意願也比較突出,這一龐大的人群必將為精準家庭教育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在網際網路+、AI+的大背景下,精準家庭教育的市場前景極其廣闊,定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