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個皇帝的生育能力特別的強,為此在他晚期的時候,那些皇子都覺得有機會,才會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不過那時候參與其中的,也不過就是9個皇子而已。事實上朱元璋在這一方面,完全與他是半斤對八兩的水平。要知道與康熙不同的是,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前,有很多年都是在打仗。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生育能力就要比康熙更勝一籌了,他身邊的那些女人,一共為他生下了26個皇子、16個公主。從子女的數量上來看,比康熙的35個子女還要多上6個。當然朱元璋也很有本事,他既然能夠有這麼多的兒子,早就為這些皇子們考慮好了出路。
與其它朝代皇子們的待遇會逐代削減不同,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是,只要是他的子孫,那麼就永遠可以享受親王的待遇。如此一來,他的那些後裔們,完全不需要工作,因為他們的吃喝拉撒,完全由王朝按照王爺的標準供給。也因為福利太好,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他的後人就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
當然這對於整個王朝為說,就成為了不能承受的負擔,有些地方所有的收入,都不夠供給王爺們的生活需要。不過今天對此不作贅述,主要來看看那些王爺們的名字。想必大家也發現了,這些朱姓宗宗的王爺們,很多人的名字,大家都完全叫不上口來,因為全都是些大家不知道的生僻字。這究竟是所為何故呢?
其實這還與朱元璋有關,他活著的時候,就把子孫後代的名字都考慮到了,特意規定了相應的牌子,對應的就是不同的輩分。當然太子朱棣和後來當上皇帝的朱棣,朱元璋給他們規定的子孫後代的名字,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具體到後者,就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之所以會出現很多的生僻字,就是朱元璋規定子孫們的名字,必須按照五行來排序。為此他們的名字,就必須要有"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一開始的時候有朱棣、朱高熾等等這些還比較好認。
但隨著後面的子孫越來越多,而帶這五個偏旁的字就不夠用了。朝廷為此專門指定官員,為皇族後裔起名字,他們也頗為苦惱,使得很多的皇子皇孫,一直到了十多歲,都沒有起到相應的名字。因為要優先盡著皇帝的嫡子嫡孫,為此那些稍微偏遠的宗室,就只好用生僻字來取名了。比如朱秉欆、朱承爚、朱恩鑙、朱見灂......
備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