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外面很慫,在家裡卻是小霸王,育兒師:家長作的

2020-12-20 育兒寶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家裡的第一位,小傢伙們享受著獨一份的特權,父母們對孩子身上的"小霸道""小任性"也並不反感,於是在父母的默認中孩子成了家裡的"小霸王"。

可是在集體社交生活中,這些家裡的"小霸王"反倒表現得沒有那麼"恣意"了,他們身上更多時候表現出的是很"慫"的一面。孩子如此的"兩面派"也著實令父母們摸不著頭腦。

寶媽擔心孩子入園後"太霸道",沒成想孩子第一天就被欺負了,老師:家長的問題

此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杭州的王女士最近一直在為孩子入園的事而發愁。因為王女士和丈夫平時的工作都比較忙,所以不得不拜託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們疼愛孩子,可謂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也變得越發的驕縱蠻橫,簡直就是家裡的"混世魔王"。王女士在送孩子入園前一度很擔心孩子的脾氣性格太過霸道,"如果總是在幼兒園裡欺負其他同學可怎麼辦啊?"

可是沒想到,孩子入園後的第一天居然就被同伴欺負哭了。在接到老師的電話時,王女士以為自己聽錯了,再三確認後才相信自家孩子真的被欺負了。王女士向老師吐槽說"我家寶寶在家裡可是個淘氣大王,真沒想到在外面居然成了慫包。

孩子這麼小還兩副面孔呢,打小就會窩裡橫!"老師聽後很無奈地表示"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比如說家長的教育原則不一致,那麼孩子很可能就會養成窩裡橫的脾氣秉性。"王女士一聽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家裡的老人太寵孩子了!"

孩子為什麼會"家裡橫家外慫"?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家裡橫家外慫"的孩子?

一、孩子為什麼會"家裡橫家外慫"?

1.家長教育原則不一致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無理取鬧"可以在父母中的一方發生作用後,孩子們便會"聰明"地故伎重施。孩子內心的尺度和邊界感被不一致的教育原則所幹擾。父母的權威受到了影響,在家裡也就更加"無法無天"了。

2. 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交技巧

當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時,孩子更加的輕鬆自如,但是當他們到了一個相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時,缺少必要的社交技巧的他們就很容易在社交環境中受挫,因為孩子會發現自己在家裡的那一套方法此刻完全行不通。

3. 父母的無底線寵溺

父母的過分驕縱寵溺讓孩子忘乎所以,對於行為分寸感、規則意識等方面都有所忽略。同時,孩子習慣了享受父母的庇護,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當父母的庇護護之不及時,孩子們就會陷入到無助和恐慌之中,自然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

當孩子身上出現"家裡橫家外慫"的行為表達時,父母應該對此引起重視,只有避開教育的誤區,恰當的進行幹預才能夠幫助孩子實現更好地成長。

2、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家裡橫家外慫"的孩子?

1. 不給孩子貼標籤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兩副面孔"時,不要輕易地指責孩子,這種強勢地應對方式會讓孩子倍感壓力,同時這也是一種變相地貼標籤的做法。父母過激的應對方式反倒讓孩子身上的不當言行得到了強化,不利於行為糾正。貼標籤的暗示效應很有可能讓孩子"家裡橫家外慫"的行為表達更加明顯。

2. 多帶孩子參與社交活動

在社交活動中孩子會逐漸地學會一些社交方法和技巧,更加能夠發現自己行為上的不當之處。父母多帶孩子參與社交會有助於消除孩子對於新鮮刺激的恐懼,讓孩子更加能夠在社交中享受到交往的樂趣,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勇敢一些。

3. 適當地立規矩,明確行為分寸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很多的包容,但是不可置否的是父母要懂得把握愛的分寸,讓孩子在規矩的約束中更加有行為分寸。懂得給孩子立規矩的父母更加能夠避免孩子"窩裡橫"的教育窘境發生。

看得出來,孩子身上蠻橫霸道或者是過於膽小懦弱的性格特點都不利於孩子的社交發展,同時也不利於孩子自我認知的建立。所以在父母為孩子提供的家庭教育中,教會孩子行為邊界意識以及必要的社交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大家對於孩子身上的"家裡橫家外慫"的行為方式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有的孩子在外面很慫,在家裡卻是小霸王,育兒師:家長作的
    :家長的問題此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分享。家長應該如何教育&34;的孩子?一、孩子為什麼會&34;?1.家長教育原則不一致當孩子發現自己的&34;可以在父母中的一方發生作用後,孩子們便會&34;地故技重施。孩子內心的尺度和邊界感被不一致的教育原則所幹擾。
  • 孩子的性格有"窩裡橫"、"外面慫"的特點,家長要反思兩個原因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有的孩子在家裡是小霸王,在外面則是小縮頭烏龜。誰知道孩子去了遊樂園之後就突然變得怯生生的,一點都不像在家裡那樣生龍活虎。我讓孩子去買一下冰淇淋,誰知道孩子推三阻四的就是不願意去,我才發現孩子在外面就是一個小慫包。
  •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讓家長非常頭痛,這樣的孩子應如何教育?
    每個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勇敢自信陽光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孩子是名副其實的窩裡橫,外面慫,他們在家裡像是一個小霸王,家裡的人都聽他的,但是一到外面就立馬蔫兒了起來,根本看不到在家中的神氣。很多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行為都感到非常頭疼,害怕孩子未來成為欺軟怕硬,膽小沒有勇氣,只敢在家中橫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這樣的孩子成了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和自己爸爸的教誨脫不了干係!>1、爸爸媽媽的溺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格外照顧,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味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孩子之所以會在家裡橫就是這個原因。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個頭不大,脾氣倒不小,說到「窩裡橫」這可能是每個小孩子的通病,也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我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在家是一個「小霸王」,說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發脾氣,甚至會罵髒話,甚至動手打人。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個錯誤
    01今天收到一封家長的私信,這位媽媽說「我家寧寧就是個窩裡橫,天天在家像個小霸王似的,說一不二,霸氣十足,結果在外面慫的很,昨天帶他在外面玩,有個小朋友搶他的玩具,他一句話不敢說,就知道哭,真是氣死我了。」其實類似這樣的私信,我收到了好幾封,都是在控訴孩子是個窩裡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在夥伴面前不爭不搶。但是回到家卻完全變了個人。
  • 知愈心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真的讓很多家長頭疼:在家就氣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門擔心他的膽小畏縮,這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大一點呢?前不久,接到粉絲劉女士的留言,說自己孩子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01小知你好:我是一位3年級男孩的媽媽。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個錯誤,你有嗎?
    她說她家的孩子在外人看來真的是太乖了,從沒見過如此乖巧的小孩,但是回到家孩子的性格就360度大轉變,在家裡完全沒有在外面的乖巧,經常欺負爸爸媽媽像個小霸王似的,可是在外面就完全不同,在大人面前官腔十足,在其他的小朋友面前特別的內向,一句話都不敢說。前幾天他的玩具被一個讓朋友搶了去,孩子居然一句話都不敢說,就只知道跑回家裡來哭,這位媽媽覺得特別的生氣不方便,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一方面又覺得心疼孩子。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當他們在家時,他們被稱為小霸王,任何事情都要說了算,別人違背他的意願就鬧脾氣,但是一旦出門,他們會立即變成小白兔,根本不會表現自己。在別人提出想法和意見時,他們只會默默地同意,只會迎合從而自己變得沒有自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
  • 在家裡是"小霸王",出門溫順"小綿羊",窩裡橫寶寶讓人無奈
    今日問題:在家小霸王,為何出了門就變成小慫包了呢?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對外永遠都是好脾氣,好性格,回到家就瞬間轉換角色,說話刻薄,做事消極。甚至是將外面受到的所有不悅全部轉換成負能量,暴躁的釋放在家人身上?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小孩子也會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出門乖寶寶,回家小霸王。
  • 孩子「外面慫,窩裡橫」,多半是有這3種爸爸,希望不是你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家稱王稱霸,在外乖巧如兔,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總喜歡「窩裡橫,外面慫」。可是偶爾在小區看見小月帶著女兒出門時,看著躲著小月背後滿臉羞澀害怕的小姑娘時,讓我對孩子喜歡「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認識。其實這種行為在家長看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很大。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原因多半出在家長身上,現在改還不晚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自信、陽光開朗的,無論走到哪裡都表現的得體大方。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變得「窩裡橫,外面慫」。在家裡稱王稱霸一幅很厲害的樣子,但是一旦到了外面孩子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在外連最基本的招呼都不敢打,遇到熟人還要躲在家長身後。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都很生氣,因為從了另一方面看也代表孩子窩囊。
  • 孩子窩裡橫對外卻很慫,好似地頭蛇,其實還是家長太縱容
    ,外面慫的兩面派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撫養和教育方式有直接關係。而這種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大多是父母或家裡的長輩太過驕縱造成的。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了。這樣孩子到了學校後就不會變的囂張跋扈,也不會變得很慫,而是心裡有底氣,有擔當,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孩子慢慢的也就會養成敢作敢當,自然在家和在外面都不會蠻橫,也不會很慫。同時,這也是孩子內心有自信的一種表現。當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後,自然不會在外面表現得很慫。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是爸爸帶出來的,不改正早晚碰壁
    孩子沒有教育好,那是身為父親的責任。但是到了如今這個現代社會,很多人卻理所當然的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媽媽身上,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那都是媽媽沒有教育好,沒有管教好,簡直太冤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爸爸指責媽媽教育失職朋友家的兒子三歲多了,簡直就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典型代表。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其實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很多窩裡橫的孩子,在外面不敢發脾氣,總是順從其他孩子,但是回到家裡後,就開始胡作非為。其實這就是一種「補償心理」,這種兩面性的孩子,多半處於這3種家庭。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
  • 父母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這2個特點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如今,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家裡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但是出門在外,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出口,而且對外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讓父母很是頭疼。
  • 出門變慫包,在家小霸王,孩子竟然還有「雙面性格」?
    但其實「窩裡橫」、「出門慫」,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通病,讓許多家長都感到十分頭疼。那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在家裡就像一個作威作福的小霸王,大呼小叫,上躥下跳,父母一不如他的意就大發脾氣;而在外頭,自家的孩子就畏畏縮縮,膽小怕事,活像只溫吞軟弱的小綿羊?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聊一聊。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窩裡橫、外邊慫」,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成為「性格兩面派」?
    孩子「窩裡橫、外邊慫」可以說是很多家長共同頭疼的問題了。別的孩子的性格各有千秋,有的性格開朗外向,有的內斂沉穩,但不論如何,這些性格都是正常性格的一種表現,有內向外向的差別,卻沒有好壞之分。但」內橫外慫「的孩子的兩面派性格卻可以實實在在的說是一種缺陷了。
  • 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外是小慫包?家長要牢記幾個教育重點
    孩子有時也是具有兩面性的,他們在家稱王稱霸,在學校就只會認慫。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外是小慫包,只會窩裡橫。說實話,父母也挺難理解的,孩子繼續這樣下去,恐怕難有出息。2、 在外缺少安全感孩子在家備受照顧,在外面遇到的都是陌生人,不會讓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