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 萬裡天
| 關鍵詞 | 赫欽斯,大學,價值,教育思想
赫欽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國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曾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推行著名的改革計劃「芝加哥計劃」,旨在防止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的過分功利化,用博雅教育和通才教育整合大學課程。
赫欽斯最為反對的教育實用主義、功利主義、職業主義正是今天中國最為盛行的官方教育思想,尤其在解決資金這個頭痛的問題面前,大學全面的與金錢、權力合作。本來就沒有自主辦學權力的大學,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在解決就業問題上充當著調節閥、替罪羊的角色。
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就業問題實際上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問題。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活躍經濟體是廣大中小型民營企業。但在當下的中國,國有壟斷越演越烈,而壟斷部門所能吸納的就業崗位少之又少,這就是為什麼要擠破頭去考掌握著審批權限的公務員,找關係、送禮進金融、電信等壟斷產業的原因。
可是,當政者卻把就業問題簡單的歸咎於教育問題。一方面,讓教育充當調解閥,用大規模的擴招來緩解就業的壓力;一方面,又把教育當成替罪羊,要求教育和市場接軌,強調職業化訓練。說穿了,就是大學要轉變為高等技校。
赫欽斯認為,大學應該是燈塔,不應是鏡子,應勇敢的承擔起引導社會的神聖職責,不應該隨波逐流;大學教育的目的,應該培養有學識、有智慧、有責任的人,是能夠思考世界的困難和人類的困惑的人,而不是賺錢的工具;最有價值的教育,是通過人文、智力、美德培育,讓真理的光輝永恆的閃爍,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職業主義。
遺憾的是,功利主義的慾火早就吞沒了本來就缺乏獨立人格的中國大學。
難怪某校為一尊雕塑徵名,少女一手捧書,一手舉著鴿子,標準化的中國藝術形象。徵名結果,大多數都贊成用「讀書頂個鳥用」的名字。大學都讀了什麼書?
赫欽斯說,沒有讀那些成就西方文明偉大著作的大學,不是真正的大學,所以他編撰了《西方名著叢書》(收納了443部經典著作)。其實,大學能教的職業技術,很快過時,能持續影響人們發展與完善的價值觀和人格修養卻被泛政治化的閹割。難怪,在一個只能用金錢、官職大小衡量成功與否的社會,上大學不如當民工才會成為當下的困惑。
民工和大學生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嗎?如果一味的認為只是一種身份、地位和權力的差異,那其實還是一個不平等 的等級社會,那是封建社會的延續,大學的價值何在,讀大學難道就是為了追求社會的不平等?
再說,一個大學生,不能做民工做的工作,不能過民工過的生活,又怎麼能了解、理解社會的疾苦,又怎麼能堪當引領、推動時代的進步的歷史使命?
大學不是培養上等人的地方,是培養有獨立人格,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能夠創造幸福的社會公民。
今天開課了,俺要和學生們說,俺也是民工。
赫欽斯語錄:
人生來是自由的,也生來是社會性的。為了正當地運用他的自由,他需要紀律。為了在社會中生活,他需要德行。為了最充分地發展人的本性,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的和理智的習慣。
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並作為一個負責的公民參加工作。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985丨211丨100丨就業丨畢業丨職稱丨孔子丨三體丨三聯丨mooc丨創業丨未來丨大學丨師道丨課程丨管辦評丨施一公丨彭麗媛丨網際網路+丨青年教師丨浙江丨學術丨教改丨臨沂丨教育法丨就業力丨創業大學丨高校反腐丨近親繁殖丨亞洲大學丨教授治學丨科研評價丨離崗創業丨科研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