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網際網路+搶紅包(陳春鳴/畫)
以前逢年過節,年輕人總害怕面對長輩,害怕他們一籮筐的問題。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各位「小主」開始與長輩們「鬥智鬥勇」的時刻。
今年春節,網絡上呈現了一種新景象:長輩們拍完照才能動筷子、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需要及時迎上去告訴wifi密碼……一系列「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禮儀幽默登場。正在經歷「應對三姑六婆大戰」的年輕人最深有體會了。
@過年新禮儀:長輩拍完照,才能夾菜
春節期間,一則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禮儀「被玩瘋了」,腦洞大開的網友以「更新版」、「漫畫版」、「親身經歷版」不斷演繹,讓網際網路上的「年」,多了趣味。先來看看被轉得熱火朝天的新禮儀:
·進餐時,晚輩不能先動筷,要等長輩拍完照片後,才能夾菜。
·曬年夜飯的時候,讓長輩先發朋友圈,長輩發完朋友圈要及時點讚。
·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需要及時迎上去告訴wifi密碼。
·見長輩坐在一起,迅速建群,群裡發紅包。
·提前確認親戚是否在家,要統一使用網絡用語:約嗎?
·去串門,看見主人家大門貼著二維碼或支付寶帳號,請主動掃碼關注,並發紅包,以示懂規矩!
·主動教年老的長輩使用微信,發紅包讓長輩對新事物有信心。
@網絡新話題:「過年怕見親戚海默症候群」
近日網上也流傳著一句話:每一個年輕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熊親戚」,以及一群被妖魔化的長輩。小C就深有體會。
當得知第二天有好幾波親戚/長輩要來拜年的時候,小C內心複雜:作為家中的長女,必然承擔起招呼親戚/長輩的重任;可是這哪是「招呼」,明明是「招架」……不住;逼婚、逼婚、逼婚,生子、生子、生子,工資、工資、工資,有沒有辦法可以「一招贏」?
於是,很多人發現,春節期間朋友圈不斷有人提問,如何應對「百變親戚」。更有很多網帖敘述「熊親戚」經歷,以及貼心指南教人「如何在長輩發話前先發制人?」在老一輩眼中,過年本來是親朋好友走動走動的最佳時機,在年輕人中卻延伸出一個另類詞「過年怕見親戚海默症候群」,讓人哭笑不得。
記者在網上調查了一番,大多數年輕人都表示,過年或多或少有「怕見親戚/長輩」的徵兆,其中「怕被盤問『私事』」、「找不到話題聊天」、「不認識人很尷尬」是最多人選擇的選項,也有年輕人樂在其中,因為「可以見到許久不見的人」、「可以收到很多利是」。
@長輩的觀點:「利是」最實在,「紅包」也該搶
「為了過一個文明年」,早在年前就已經有網友「扯旗」,總結出「過年新禮儀」,雖然這個總結有「段子」成分,但意想不到的是,各地「戰友」紛紛響應,在網絡上形成席捲之勢,新晉人士也紛紛表示「get√」。
面對「老傳統、新規矩」,街坊們怎麼看?有網友認為,如此「搞怪」的過年禮儀,讓自己輕鬆愉快之餘,還可以順利讓長輩「笑哈哈」,「過去有一些繁文縟節,讓長輩與後輩之間很難劃歸同一陣營,網際網路能打破這些阻隔,與長輩、親戚之間相處時,也可以像朋友一樣」。
家住越秀區的74歲陳阿姨就說,對於孫子孫女,當然是直接給「利是」最實在,也最符合長輩對晚輩的過年傳統。但她自己也在網上搶紅包搶得不亦樂乎,「在家族群裡搶紅包,無分長輩晚輩,無在乎多少,無在乎誰發,大家開心就好,而且後生仔願意同你一起玩,好難得。」陳阿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