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光倒退幾十年,民國的舞臺上曾經活躍著幾位才華橫溢的美人。論相貌,眼如清泉自帶傲氣;論家世,也能單拎到公眾之下供人閒談;論才情,文可雋永秀雅,武可靈活對敵。即便在戰火紛飛時局動亂的抗日時期,她們依舊能出淤泥而不染。面對敵軍侵襲,這些民國的「奇女子」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民國才女之一關露:深入日方內部,捨身當間諜
關露,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她的一生可以用「委屈」二字形容,為國深入日方充當特務,卻最終落得個失去摯愛,孤獨終老的下場,旁觀者看到此都不免唏噓。
如今關於她的報導裡經常會見到「人造美女」這個詞,當年在國立中央大學同學常任俠在《冰廬鎖憶》文章裡描述她是:「頎長玉立,秀眉隆準,華服高履,體態盈盈,前所未見。關露演劇前,作整容,修鼻準,易華服,與在大學同席時判若兩人。」可見確有整容一事存在,在民國時期能做出如此大膽的舉動,關露算是走在時代前沿了。
她曾在中國詩歌會創辦的《新詩歌月刊》任編輯,所作的《太平洋上的歌聲》一時風靡文壇。關露本人有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翼文人所獨有的浪漫情懷,也不失女子「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我獨痴」的無奈。曾經她遇見了一位男人,本以為能託付終身,但是對方卻希望關露做一位家庭婦女…擁有獨立思想的她怎麼可能就此隱退,過那安分守己的生活?
於是在九一八事變後,她參加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並於1932年加入共產黨,立志報國。
機緣巧合下關露替妹妹胡秀楓打入汪偽特工總部「76號」魔窟,利用先前妹妹接濟過李士群的恩人姐姐身份成功策反特務頭子,但關露的名字卻被公眾抹上了鄙視的色彩。
其後關露甚至到日本人創辦的雜誌《女刊》任編輯,希望打入內部收集情報資料,就這樣在敵營苦熬六年。可憐等待她的是「文化漢奸「的罵名和愛人的訣別,重重打擊令關露曾幾度面臨崩潰邊緣。
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在背負了整整43年的漢奸罵名後才得以平反,期間受的苦和罪又能與誰說?關露的選擇是:自殺。離開的時候,她穿戴整齊,兩手疊放胸前,臉色蒼白平靜,桌上放著一杯水和兩個小藥瓶,碗裡還有兩個煮雞蛋。
合上眼的那一刻,身邊無人陪伴,只有一個娃娃,或許那是關露膝下無子留下的最後念想。
民國才女之二史良:鼓動罷市罷工,與敵雄辯
「民國十大才女之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口才傑出「等都是史良給公眾留下的標籤,但身為女子,史良對時尚有自己的見解。她在拜訪客人時會淡施脂粉,身穿白色西服套裙,腳蹬麂皮高跟鞋,十分摩登。見到竹籬笆上開著幾朵小紅花,還會俯身摘拾,直奔房間一個個將它們嵌入上衣的扣眼,直到公事談畢便飄然離去。
五四期間,史良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學界聯合會,並為了查禁日貨多次撰寫電函文告外出宣傳演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筆和發聲行動鼓動工人和商界罷市罷工。因為多次組織示威遊行以致被捕,但史良依舊我行我素,主編了一本叫《雪恥》的刊物,用以反對列強侵略。
她作為救國會的代表之一,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後被國民黨逮捕。被逮捕的七人被時人稱為七君子,而她是其中唯一女流。史良在獄中堅持愛國無罪,法庭上雄辯激昂,歷史記載當時的她一身水紅色壓白花連身裙流露出些許溫婉,當時就驚豔四座。
抗戰勝利後,她依舊為民主發聲,而後擔任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司法部長,人生之路也算傳奇。
民國才女之三雷妍:提筆寫文鼓舞民眾,不走尋常路
與張愛玲同時代的才女中很少有人提及雷妍,但女作家梅娘評價她是:「這個領受過西方文學精華,浸淫著祖國璀璨文化的小婦人,用無盡的柔情,只講身邊瑣事,為暗如磐石的祖國、暗如磐石的家鄉,送致了赤子的衷情。」
雷妍本名劉植蓮,出生在北平附近的昌黎縣,從小接受現代教育的她酷愛文學,喜歡讀喬治.桑、王爾德這些唯美主義作家的作品,也難怪她之後的文字都是脫離家國大事,沉浸在鄉村田園的調子。從照片中就能一窺這位女子的溫婉,細膩的捲髮中點綴幾朵碎花,不難看出雷妍內心受文學影響而培育出的浪漫情懷。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日軍佔領北平,回到北平娘家的雷妍因為交通的中斷和身在南方的丈夫失去聯絡。弟弟和妹妹去參加抗日戰爭,她則拖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和姥姥母親留在了戰火紛飛的北平。日軍搜捕時她被帶去審訊,不過雷妍堅稱自己只是回家生孩子的,於是被放回。
這位頗有文學功底的女子為了餬口,只好提起筆為雜誌寫稿賺取稿費。特別的是,雷妍表達愛國的方式不走尋常路,她不願意寫美化日偽統治,以及反抗鬥爭、揭露敵軍可恥行徑的作品。因此雷妍轉變方向,通過描寫城市鄉村生活的場景幫助大眾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可惜的是,雷妍即便才華橫溢,光芒相較其他才女就顯得黯淡許多,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類型,難怪被人遺忘了。
民國才女之四張愛玲:因愛情攪入紛爭,被罵「文化漢奸」
張愛玲三字文學界無人不知,這位生於名門,內心卻從未有過真正的「家「的絕世才女,點點滴滴的文字下皆是才情顯露。
她算是當時時髦人兒之一,別人是女為悅己者容,張愛玲更多的是為自己容,時人形容她的風格是:奇裝異服。女作家潘柳黛在《記張愛玲》中記述:「見她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鍊,滿頭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裝打扮中。」相形之下,與之同行的兩位朋友反倒顯得隨便了。
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張愛玲的回答是:「我既不是美人,又沒有什麼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起別人的注意?」這樣一位在穿著打扮上自得其樂的女子,活得不顧旁人,自顧自地走著。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1937年正值抗日戰爭之際,張愛玲卻向父親提出出國留學的想法,結果惹得父親暴怒。那年她才十七歲,是正值芳華的年紀。作為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不為國提筆而選擇到國外求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實想想是有道理的,張愛玲自幼沒有美好的童年,忍受過父親和繼母的毒打,再堅強的人恐怕也希望能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吧。
被父親禁閉的日子裡,張愛玲每天聽著日軍的飛機轟鳴,驚擾難眠。這位孤傲的女子豈會思維如同常人,而後奮筆疾書?不,張愛玲是特別的,她甚至想著要是能有一顆炸彈炸下來就好了,大家一起死。
時局動蕩,天意弄人,命運非將這位奇女子同情場老手胡蘭成攪在一起。無奈胡多情且薄情,先是拋妻棄妾又丟下張愛玲一人遠走高飛,獨留她自己背負公眾安上的文化漢奸罪名。
民國時代多才子佳人,不光是因為他們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浸染而思想開化,更是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造就的結果。不得不說,和此前美聯社披露的著名法國時裝設計師香奈兒女士曾充當德國間諜的事件相比,已經是天差地別。如今雖是太平盛世,但偶爾碰上時局動蕩,我們或許只能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了。
文:Clara
冷眼奢華觀察站 |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