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才貌並重的民國才女,抗戰期間都幹什麼去了?

2020-12-19 冷眼奢華觀察站

將時光倒退幾十年,民國的舞臺上曾經活躍著幾位才華橫溢的美人。論相貌,眼如清泉自帶傲氣;論家世,也能單拎到公眾之下供人閒談;論才情,文可雋永秀雅,武可靈活對敵。即便在戰火紛飛時局動亂的抗日時期,她們依舊能出淤泥而不染。面對敵軍侵襲,這些民國的「奇女子」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民國才女之一關露:深入日方內部,捨身當間諜

關露,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她的一生可以用「委屈」二字形容,為國深入日方充當特務,卻最終落得個失去摯愛,孤獨終老的下場,旁觀者看到此都不免唏噓。

如今關於她的報導裡經常會見到「人造美女」這個詞,當年在國立中央大學同學常任俠在《冰廬鎖憶》文章裡描述她是:「頎長玉立,秀眉隆準,華服高履,體態盈盈,前所未見。關露演劇前,作整容,修鼻準,易華服,與在大學同席時判若兩人。」可見確有整容一事存在,在民國時期能做出如此大膽的舉動,關露算是走在時代前沿了。

她曾在中國詩歌會創辦的《新詩歌月刊》任編輯,所作的《太平洋上的歌聲》一時風靡文壇。關露本人有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翼文人所獨有的浪漫情懷,也不失女子「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我獨痴」的無奈。曾經她遇見了一位男人,本以為能託付終身,但是對方卻希望關露做一位家庭婦女…擁有獨立思想的她怎麼可能就此隱退,過那安分守己的生活?

於是在九一八事變後,她參加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並於1932年加入共產黨,立志報國。

機緣巧合下關露替妹妹胡秀楓打入汪偽特工總部「76號」魔窟,利用先前妹妹接濟過李士群的恩人姐姐身份成功策反特務頭子,但關露的名字卻被公眾抹上了鄙視的色彩。

其後關露甚至到日本人創辦的雜誌《女刊》任編輯,希望打入內部收集情報資料,就這樣在敵營苦熬六年。可憐等待她的是「文化漢奸「的罵名和愛人的訣別,重重打擊令關露曾幾度面臨崩潰邊緣。

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在背負了整整43年的漢奸罵名後才得以平反,期間受的苦和罪又能與誰說?關露的選擇是:自殺。離開的時候,她穿戴整齊,兩手疊放胸前,臉色蒼白平靜,桌上放著一杯水和兩個小藥瓶,碗裡還有兩個煮雞蛋。

合上眼的那一刻,身邊無人陪伴,只有一個娃娃,或許那是關露膝下無子留下的最後念想。

民國才女之二史良:鼓動罷市罷工,與敵雄辯

「民國十大才女之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口才傑出「等都是史良給公眾留下的標籤,但身為女子,史良對時尚有自己的見解。她在拜訪客人時會淡施脂粉,身穿白色西服套裙,腳蹬麂皮高跟鞋,十分摩登。見到竹籬笆上開著幾朵小紅花,還會俯身摘拾,直奔房間一個個將它們嵌入上衣的扣眼,直到公事談畢便飄然離去。

五四期間,史良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學界聯合會,並為了查禁日貨多次撰寫電函文告外出宣傳演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筆和發聲行動鼓動工人和商界罷市罷工。因為多次組織示威遊行以致被捕,但史良依舊我行我素,主編了一本叫《雪恥》的刊物,用以反對列強侵略。

她作為救國會的代表之一,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後被國民黨逮捕。被逮捕的七人被時人稱為七君子,而她是其中唯一女流。史良在獄中堅持愛國無罪,法庭上雄辯激昂,歷史記載當時的她一身水紅色壓白花連身裙流露出些許溫婉,當時就驚豔四座。

抗戰勝利後,她依舊為民主發聲,而後擔任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司法部長,人生之路也算傳奇。

民國才女之三雷妍:提筆寫文鼓舞民眾,不走尋常路

與張愛玲同時代的才女中很少有人提及雷妍,但女作家梅娘評價她是:「這個領受過西方文學精華,浸淫著祖國璀璨文化的小婦人,用無盡的柔情,只講身邊瑣事,為暗如磐石的祖國、暗如磐石的家鄉,送致了赤子的衷情。」

雷妍本名劉植蓮,出生在北平附近的昌黎縣,從小接受現代教育的她酷愛文學,喜歡讀喬治.桑、王爾德這些唯美主義作家的作品,也難怪她之後的文字都是脫離家國大事,沉浸在鄉村田園的調子。從照片中就能一窺這位女子的溫婉,細膩的捲髮中點綴幾朵碎花,不難看出雷妍內心受文學影響而培育出的浪漫情懷。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日軍佔領北平,回到北平娘家的雷妍因為交通的中斷和身在南方的丈夫失去聯絡。弟弟和妹妹去參加抗日戰爭,她則拖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和姥姥母親留在了戰火紛飛的北平。日軍搜捕時她被帶去審訊,不過雷妍堅稱自己只是回家生孩子的,於是被放回。

這位頗有文學功底的女子為了餬口,只好提起筆為雜誌寫稿賺取稿費。特別的是,雷妍表達愛國的方式不走尋常路,她不願意寫美化日偽統治,以及反抗鬥爭、揭露敵軍可恥行徑的作品。因此雷妍轉變方向,通過描寫城市鄉村生活的場景幫助大眾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可惜的是,雷妍即便才華橫溢,光芒相較其他才女就顯得黯淡許多,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類型,難怪被人遺忘了。

民國才女之四張愛玲:因愛情攪入紛爭,被罵「文化漢奸」

張愛玲三字文學界無人不知,這位生於名門,內心卻從未有過真正的「家「的絕世才女,點點滴滴的文字下皆是才情顯露。

她算是當時時髦人兒之一,別人是女為悅己者容,張愛玲更多的是為自己容,時人形容她的風格是:奇裝異服。女作家潘柳黛在《記張愛玲》中記述:「見她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鍊,滿頭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裝打扮中。」相形之下,與之同行的兩位朋友反倒顯得隨便了。

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張愛玲的回答是:「我既不是美人,又沒有什麼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起別人的注意?」這樣一位在穿著打扮上自得其樂的女子,活得不顧旁人,自顧自地走著。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1937年正值抗日戰爭之際,張愛玲卻向父親提出出國留學的想法,結果惹得父親暴怒。那年她才十七歲,是正值芳華的年紀。作為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不為國提筆而選擇到國外求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實想想是有道理的,張愛玲自幼沒有美好的童年,忍受過父親和繼母的毒打,再堅強的人恐怕也希望能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吧。

被父親禁閉的日子裡,張愛玲每天聽著日軍的飛機轟鳴,驚擾難眠。這位孤傲的女子豈會思維如同常人,而後奮筆疾書?不,張愛玲是特別的,她甚至想著要是能有一顆炸彈炸下來就好了,大家一起死。

時局動蕩,天意弄人,命運非將這位奇女子同情場老手胡蘭成攪在一起。無奈胡多情且薄情,先是拋妻棄妾又丟下張愛玲一人遠走高飛,獨留她自己背負公眾安上的文化漢奸罪名。

民國時代多才子佳人,不光是因為他們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浸染而思想開化,更是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造就的結果。不得不說,和此前美聯社披露的著名法國時裝設計師香奈兒女士曾充當德國間諜的事件相比,已經是天差地別。如今雖是太平盛世,但偶爾碰上時局動蕩,我們或許只能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了。

文:Clara

冷眼奢華觀察站 |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相關焦點

  • 民國三大才女,受歡迎程度最高的是哪一個?
    就取得的成就和影響力而言,有三大民國才女值得世人銘記。要論民國才女的涵養和學識,以及好感度而言,林徽因稱得上民國才女之首。林徽因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16歲時隨父遊歷歐洲,開闊了眼界和心境。遊歷期間開始對建築學感興趣,20歲時留學美國攻讀建築學。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也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學家,由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 作家蘇煒談"民國才女"張充和:是山水間的留白
    在張充和的故事中,不僅能看到民國最後一位才女的生活點滴,更記錄了百年間她對傳統審美價值的堅守。  眾星捧月的「張家四小姐」  張充和1913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是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民國時期,她的崑曲、詩詞、書法造詣皆秀逸超凡,成就件件文壇軼事。
  •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的觀念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這畢竟是落後的封建思想,在清末已經逐漸被人們所遺棄,相反湧現出了很多的才女,比如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一點資訊2019年度生態盛典,心之助榮獲「才貌並重」獎
    圖注「女性視角看待今日自媒體創作和消費環境」論壇盧悅老師說:「作為一個情感心理平臺,我們的受眾80%以上都是以女性為主的,長期和我們的用戶溝通下來,也使得我們清晰的感受女性意識的不斷變化,我曾在我講的課上提出過一個理念,叫做「成長女性主義」,這一觀點和今天我們提到的女性視角是密不可分的。
  • 中國民國時期四大才女
    民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 民國才女,名媛和「拼多多版名媛」
    近期對中國近代史很感興趣,發現風雲激蕩的社會變革期總會湧現出引領時代潮流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近期網上熱議的#拼多多版名媛#,和才女著實掛不上鉤,讓我們看看她們的老祖宗民國四大名媛。
  • 民國六大才女的人生與悲喜
    在學校裡,大家都稱她為「皇后」。她每次到外出活動時,中外大學生往往有前後數十人,給她拎包持衣,而她則高傲至極,對那些人不屑一顧。 北洋外交總長顧維鈞要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英語和法語、年輕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工作,陸小曼成為當然之選,從此陸小曼便成為顧維均的英法文隨行翻譯。18歲時,陸小曼逐漸名聞北京社交界。
  • 民國才女排名榜:這幾大女神你都認同哪位?
    亂世出豪傑,而民國正逢摒棄封建糟粕,解放人性的思想開化時期,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湧現出了一批才子佳人,創作出了一系列受人傳唱的文學佳作,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節,驚豔了一代學子。第一名、民國才女林徽因冰心素聞林徽因與冰心有間隙,與將文學作為副業的林徽因不同,冰心一生都沉浸在文學創作之中,正如她的筆名冰心,用最尖銳的筆尖撰寫著最柔軟的文章,《繁星》、《春水》為無數孩童帶來無限遐想
  • 此人是民國第一才女 袁世凱欣賞至極 追求者眾多 卻終身未嫁
    說起民國時期的才女,你會想起誰呢?是陸小曼、林徽因還是蕭紅、張愛玲呢?實事求是的說,這幾位在民國時期都屬於才華橫溢,冠絕一時的美貌佳人。可是要說誰是民國第一才女,這幾位估計就有點汗顏了,那麼誰是民國第一才女呢?民國第一才女究竟有多有才呢?所謂的民國第一才女名叫呂碧城。
  • 朱利安有什麼絕招,讓民國才女凌叔華投懷送抱?
    幹過建築,修過鐵路,進過工廠,閒暇時愛好文字。作品散見於多種報刊雜誌,四川數字出版社籤約作者。【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不得不說,愛情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可遇而不可求,就像凌叔華,1929年,隨丈夫陳源到武漢大學,五六年時間,作為對婚姻不滿的一位成熟漂亮的才女,她在武大的校園裡,也接觸過無數的教授和高材生,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入她的眼,值得讓她去愛戀,讓她去追求。
  • 名人講英語l張愛玲、林徽因、冰心這些民國才女英語為什麼牛?
    關注【必克英語】,碎片時間提升自己原創首發:必克英語眾所周知,民國出才女。她們或是傑出的作家、詩人、翻譯家…但你知道嗎?這些才女不僅中文妙筆生花,更展現出驚人的外語學習天賦,今天我們看看幾位如雷貫耳的民國才女,看看她們的英語水平到底如何。張愛玲首先要講的就是寫出經典名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作家,張愛玲。張愛玲青少時期就讀於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聖母瑪利亞女校。
  • 幸知在線創始人潘幸知被評為一點資訊「2019年度才貌並重態度官」
    盛典上,官方公布了一點資訊各領域優質作者,幸知在線創始人兼CEO潘幸知被評為「2019年度才貌並重態度官」,並受邀出席「女性視角看待今日自媒體創作和消費環境」主題論壇。截至目前,在一點號@潘幸知上,累計推薦量已高達6.6億,閱讀量超過4000萬。
  • 告訴你民國冷知識:民國綏靖公署,行營,行轅都是什麼機構?
    喜歡看民國時期的戰爭類電影或者電視劇,我們往往就會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官職名稱,比如「太原綏靖公署主任」、「昆明行轅主任」、「東北行營主任」等等,而且擁有這些頭銜的普遍都是國軍有名的高級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盤點一下,民國時期的綏靖公署,行營,行轅究竟是什麼機構!一、軍政一把抓的綏靖公署綏靖公署,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機構,因為其同時具備地方的行政權力和軍事指揮權力。這就比較厲害了,軍政一把抓!
  •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還。留存下來的只有前人的智慧和物質,比如建築。今天,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建築吧!首都飯店舊址民國時期南京最豪華的賓館首都飯店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178號,是民國商業建築遺存,是軍政要員及外賓下榻之處。1932年始建,1933年竣工。該建築主體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376平方米,建築面積926平方米。建築為現代派西式風格,根據功能和地形特點,平面設計為不對稱的「7字形」。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華江飯店。
  • 【人物】民國才女之蕭紅
    1930年(民國十九年),初中畢業,不顧家庭反對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附屬女子中學讀高中一年級。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 1931年(民國二十年)1月,寒假中離開北平返回呼蘭,被軟禁在家中。2月底,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兩人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
  • 民國四大才女,大家認可嗎?其實她們很優秀
    民國時代是特殊的時代,才人輩出,因為新思想的改變了不少人的思想,因此不少女子為自己爭取,要求女子平等,所以女子的實力不可小覷的。可以看林徽因一生為中國建築史事業貢獻很多,今日講的是民國時期的四位才女,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不起的成績。
  • 民國才女41歲結婚,服務員卻問她:老太太,新娘什麼時候來?
    女人結婚最好在青春年華,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在青春年華遇到自己的愛人,比如說民國才女張默君,她的愛情十分坎坷,41歲才嫁給真心愛她的人,可是在婚宴前夕,她這個準新娘卻被服務員當成老太太。張默君大器早成,在民國時大既是教育家,又是記者,還熱衷於婦女解放運動。可是人生難以十全十美的幸福,張默君出身好,人聰明,事業一帆風順,可是愛情卻相當坎坷。
  • 從詩詞中看才女們七夕都在幹什麼
    四、這巧老娘不要(叛逆的才女們啊)楊蘊輝《七夕》:「……不須更乞天孫巧,巧似天孫恨更多。」(乞不到巧說巧酸)言忠貞《七夕》:「……不須更乞天孫巧,巧太多時易誤人。」(到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靈活運用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舉一反三?
  • 民國才女張默君8幅行楷書法欣賞:儀態古雅、秀麗脫俗!
    有人認為:民國時期的大師名家、才子才女們,其實是佔了時代的便宜。比如書法,民國早期毛筆字還是基礎功底,再普通字放在當今來看,都可以稱之為書法作品,這是時代的局限;至於學術,很多人做的是填補空白的事,比如從國外學成歸來,然後在國內開壇講學,哪怕是照搬國外導師的講義,那也是不得了的成就,然後開枝散葉,就成了某門學問的開山祖師爺,不想做大師都難;當然,這其中不乏是真有學問的。
  • 民國才女的愛情故事石評梅的背後,是女性的自我覺醒
    在北京的陶然亭公園可以在高君宇和石評梅墓地看到,一位民國才子和一位民國才女共同表達了一場感動世界的愛情悲劇。很多人也描述他們之間的愛,就像現代版的梁山伯和祝英臺,這場生死相依的愛情悲劇不僅觸動了大地,而且從民國時期中國後世女性的自我覺醒可見一斑。石評梅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