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綜改保費降20%算啥,還有一大事準備幹掉車險

2020-12-13 騰訊網

歲末,收官將至。

拋開眼下最糾結的「咣咣」下墜的保費,這一年估計會是中國車險同仁們過得不錯的年份。

單月負增長15%,恭喜你是個中等生呢。大哥們的負增長都超過這個數了,且不乏30%、40%的負增長案例。

但在如此巨大的負增壓力下,難掩行業車險保費全年微增之壯舉。

車險手續費管控亦取得一定成效,在綜改的強壓之下,保險公司基本鎖定了2020年的手續費財務支出,加之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攤回的神助攻,車險承保利潤率在綜改後竟然不降反升。

曾經不少保險公司有若作壁上觀,如今又都鬆了一口氣,因為達成全年車險任務計劃,似乎並不成問題。

保險消費者則更能直接享受到車險綜改所帶來的降價紅利,車險增值服務也幾乎以完全免費的形式被納入到條款之中。

車險綜改,正一步一步向人們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然,亂花漸欲迷人眼,且不談車險財務結果的優化或許在運氣中還帶有一絲騷操作。

但也不要沉浸在這短暫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的綜改之局中,還是關心一下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吧——無人駕駛真的來了。

繼上海無人駕駛路測後,12月北京一口氣發了5張在公開道路進行無人化自動駕駛測的通知書,這意味著什麼?自動駕駛發展跨越到了「無人駕駛」階段。

還記得3年前百度李彥宏五環路上無人駕駛下的罰單嗎,再聽聽今年他的這句「5年內北京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和那一句「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無人駕駛概念股一通漲停。

是的,說了好久的顛覆車險的無人駕駛已經來了。

這一次震撼車險的,不是車險綜合改革,不是人保和平安,更不會是存量市場中那一抹只剩三分之一的車險市場費用率,而是映入你眼帘的這一輛輛無人駕駛汽車。

對了,有木有想起特斯拉的馬斯克說的那句,保險營收要佔到特斯拉收入的三四成。

看看這些頂級科技大佬們的豪言壯志,他們賭的都是汽車產業大變革的時間窗口:最多五年。

車險經營模式的顛覆,五年,已然太久。

商用車險從傳統車險中剝離而自成產品,是個必然的趨勢;無人駕駛取代大部分人工駕駛,也早已是不爭的認知事實。

車險變局之爭,似乎早有眉目。

1

-Insurance Today-

今天的故事,從一次無人駕駛體驗講起

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加持下,無人車與本地生活服務的交集,不再是一件新鮮事兒了。

從阿里、美團在定點社區、醫院、物流園區推出無人駕駛配送車,到上海張江、廣州花城匯和廈門湖裡創新園的無人駕駛餐車,再至江蘇蘇州的5G無人公交車,再到如今百度在帝都推行的無人駕駛計程車……

無人駕駛已從園區等相對封閉的場景,踏上了城市公共道路,這是質的變化。背後必將是規模商業化路徑的探索,這已經開始了。

如上圖所見,炫酷的車身,精緻的造型,加上頂部拉轟的GPS定位、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9向攝像頭等感知模塊……百度Apollo無人車幾乎滿足了你對車科技的無限幻想,科技感十足。

再看乘坐體驗,縱然無人駕駛為了消除乘客顧慮:在駕駛位上配有安全員。但安全員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進行人工幹預。當前時速被嚴格控制在60km以內的無人駕駛過程中,安全員全程脫手脫腳。

縱觀車內,百度Apollo無人車在內飾上做了大量改裝:

中控臺配有兩臺平板電腦,用於對感知設備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展示。

後排座椅上也同樣掛有平板電腦,可為乘客提供車輛行進的路線、周圍路況等直觀參考信息。

如遇道路突然封閉、行車線路受阻礙等特殊情況,百度Apollo無人車即便沒有安全員隨行,乘客也可在後排的平板電腦上按下幫助按鈕,即可連線至百度調度中心的雲代駕。

只要在5G網絡信號能夠覆蓋到的區域,雲代駕的工作人員即可通過遠程駕駛的方式將車輛開出受阻區域,再次啟動無人駕駛系統,車輛繼續前進。

如在5G網絡不穩定或者只有4G網絡時,百度的調度中心還可以通過人工直接給車輛發送行駛軌跡的方式,從而讓車輛按照劃定好的路線繞開障礙區域,然後繼續進行自動駕駛。

即使4G網絡也沒有的話也無需擔心,乘客還可以呼叫運維人員前來「救駕」。

看到了嗎,除了在特殊情況下進行「救駕」,無人駕駛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個駕駛經驗豐富的AI老司機,並能夠不停地對新系統、新事物、新環境進行主動學習。

憑藉這種過硬的實力展示,百度Apollo無人車似乎已經在向人們宣告,我們已經進入了智能出行的「世界」。

或許真的不用等五年,改變就已經來臨。

2

-Insurance Today-

回到車險,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定價、改變車險管理

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推行的背後,本質是其豐富的數據積累能力與強大的算法模型的實力展現。

回到車險核心競爭力,定價的本質也是基於大數法則展開,這與之何其相似。

然,無人駕駛技術的驅動下,車險定價原理大概率被改變。至於車險的精算定價方法,也將失靈。

一方面,無人駕駛形態下,整個車輛的信息獲取維度會是動態的,收集的數據內容信息亦是動態的。

加之依託5G網絡與車聯網技術,無人車對於自身行為的管控邏輯,也是以車聯網系統對算法模型即時進行更新迭代,而不斷對行車策略進行動態優化調整。

如此場景下,原有基於大量歷史數據為建模依託的車險定價模式,在數據毫秒級的更替頻度下必將被淘汰。車險的定價模式,也將進化為利用動態數據信息進行動態建模的預測型定價模式。

另一方面,車險定價所遵循的大數法則也可能會被重新定義。

一次系統升級的bug,一次突發的網絡延遲,都可能讓原本風險相對穩定的車輛在純風險保費上發生巨大改變,小數據或將比大數據更能發揮出對車險定價的決定作用。

車險很難再用一個產品、一個條款、一張費率表將行車風險全面覆蓋。一次行車過程中,動輒兩到三個責任主體,駕駛員的身份也隨時可能切換,這均意味著車險的管理模式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車險管理者的角色,也絕不會只是從綜改前以渠道、隊伍、費用管理為主的管理者角色,向綜改後車險定價、數據、創新管理為主的管理者角色轉變這麼簡單。因為車險的定價、數據和創新,都是在不斷改變的。

車險管理者的平均任職周期也將會發生改變,很可能從綜改前的平均三年,到綜改後的平均一年,最後到無人駕駛時代下以秒為單位的更替頻度。

因為車險的管理,從邏輯本質上,也可以是「無人駕駛」的!

3

-Insurance Today-

無人駕駛車險推演:問題一籮筐,哪家公司可搏頭籌?

無人駕駛當前面臨最重要的問題:是與無人駕駛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保險等上層建築中,存有大片的空白。

對於車險,我們其實已然面臨著遇到無人駕駛計程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該如何進行理賠抉擇的疑問。

2020年10月,東莞發生了一起白色機動車碰撞無人駕駛計程車的事故,成為我國首例無人駕駛計程車被撞案例。

雖然案件的最終定性是由白色機動車負全責,無人駕駛計程車不承擔責任。但這個案例,已經給整個車險理賠界留下了許多問號:

假若白色機動車所負的不是全責而是主責,剩餘30%的賠償責任該由誰來承擔?無人駕駛計程車倘若損壞的不僅僅是前圍,那麼無人駕駛硬體設備的定價和修復費用,又該如何合理確定?

或許,無人駕駛車輛在定責本身,就已是一個複雜的難題。

目前法律的規定中沒有針對無人駕駛技術進行相應的規定,當前的無人駕駛技術,駕駛者的雙手還是不能離開駕駛的方向盤。賠償責任也是由申請測試的一方進行保障,無人駕駛企業的技術以及路段也會有相應的限制。關於無人駕駛上路測試的資格,此前也曾一度面臨社會輿論的質疑。

顯然,中國政府對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和道路測試持鼓勵和支持態度。

2020年12月4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向百度Apollo頒發了首批5張無人化路測(第一階段)通知書,這是北京市正式允許測試主體在公開道路進行無人化自動駕駛,基本解決了無人駕駛上路測試資格的問題。

然而車險業與無人駕駛技術之間,依然隔著很深的溝壑。

綜改後的車險示範條款,目前仍將「無駕駛證」列為責任免除;無人駕駛車輛是否屬於「被改裝、加裝,導致被保險機動車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情況,也並無明確的判定標準。

或許,在我們還在談論該如何制定新能源車險條款、網約車條款的今天,殊不知對於無人駕駛車輛的條款適用解釋,才是行業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無人駕駛給車險行業帶來的種種理賠疑問,其實也是保險公司是否能夠爭取到未來公眾流量所需要給出的最佳解決方案。

但是,又有哪家保險公司在做這件事情呢?

4

-Insurance Today-

科技巨頭的野心:不僅要顛覆汽車,還順帶收割車險

可以預見的是,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上路測試運營,必將會催化更多的巨頭加入到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賽道;也必會有更多的巨頭,對車險市場的蛋糕伺機攫取。

顯然,巨頭們早已做好了革命車險行業的準備,特斯拉表示:保險公司受自身數據和經驗積累限制等原因,對於特斯拉車險的定價普遍偏高,這一問題也已在中國其他的新能源車險上有所顯現。

特斯拉保險則能夠利用其汽車的先進技術、安全性和可服務性,以及更了解個人客戶和汽車實際風險狀況的全面優勢,以更低的成本提供車險服務。

而且,當無人駕駛技術被廣泛應用的時候,交通事故率和車輛維修成本也將會發生巨大改變。

但是,中國車險公司是否能夠分辨無人駕駛時代到來後,車險的賠付率是升高還是降低?

畢竟當前能夠參考的數據,還只是傳統車險業態模式下,大約90%的事故原因都是由人為過錯所致。

而無人駕駛技術的檢測、評估、維修和更換價格,又都牢牢掌控在巨頭們的手中。

保險公司的本質是靠數據、數據、數據而活。

因此,保險公司所賴以生存的車險經營模式,即通過評估以往損失經驗來制定相應保險價格、控制賠付率、賺取承保利潤的經營模式,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模式,最終也可能只會剩下現存的客戶關係、牌照價值和索賠管理等輔助性的服務。

兩核,全都被取代!

5

-Insurance Today-

未來推演:跨界走出去,或許是車險人唯一的選擇

沒有數據,沒有技術,連自己的IT系統都可能三天一宕機,保險公司要想直接與無人駕駛巨頭抗衡,無異痴人說夢。

這個時代,我們總是在強調「跨界」,卻又總在擔心著會被「跨界者」打敗。那麼保險公司,能否成為「跨界者」?

是故,《今日保》大膽推演,保險公司要想在未來的無人駕駛車險業態模式下站穩腳跟,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要麼與無人駕駛巨頭融合,在股權上形成對無人駕駛巨頭的絕對利益共享;

要麼走出去,讓你的車險人成為無人駕駛領域的先行者。

顯然,後一條路更容易落地。

在機制上對你的員工好一些,給予他們到外部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在回報上對你想要留住的人才多一些激勵,讓他們學會本領仍可為你所用。

同樣這個時代對於優秀的人,也絕不會缺少工作的機會。選對方向,有時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更有那一身抱負無處施展、意不得志鬱鬱寡歡者,與其抱著車險綜改的大腿,不如多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學一學。

彎道超車哪家強?無人駕駛來幫忙!

後記

車險路未盡,終局尚可期

小說《三體》中曾有一句經典名言: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站在時代的風口上,我們更應看清:車險綜改不是終局。

也許,在這信息化和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時間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願每一名車險人都能勇敢地撕下自己「華麗的外衣」,走出傳統的自己。

五年時間,轉眼即逝。放開雙手,擁抱未來!

End

【今日保】已進駐以下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騰訊企鵝號 | 新浪微博

和訊名家 | 金融界 | 東方財富 | 雪球 | 搜狐號

大魚號 | 野馬財經 | 網易號 | 知乎 | 一點資訊

抖音 | 微信視頻 | 愛奇藝 | B站 | 快手 | 西瓜

相關焦點

  • 車險綜改滿月成績單出爐 險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車險綜改滿月成績單出爐,險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10月是車險綜合改革開啟之後的第一個完整月份,綜改的成績單如何?最近,銀保監會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車險綜改正在往既定的「加量減價」方向邁進。
  • 車險綜改滿月成績單出爐,險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來源:一財網10月是車險綜合改革開啟之後的第一個完整月份,綜改的成績單如何?最近,銀保監會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車險綜改正在往既定的「加量減價」方向邁進。10月保費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財險公司共實現車險保費收入6827億元,同比增長3.8%。儘管累計保費仍實現正增長,但均為前9個月的保費所貢獻。由於車險綜改的影響,10月車險單月保費為619億元,較今年9月的745億元環比下降16.91%,較去年10月的661億元同比下降6.35%。
  • 車險綜改衝擊波:人保平安10月份車險保費環比降幅皆近兩成
    9月19日,由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不過,9月份單月的全行業車險保費收入不降反漲。具體來看,9月份,財險公司共取得車險保費收入745億元,比去年9月份的700億元增長了6.43%,同時,今年8月份財險公司車險保費也為700億元,因此9月車險保費環比增速也為6.43%。
  • 數讀丨保險業10月保費: 壽險重心轉向「開門紅」 車險綜改保費壓力...
    11月30日,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9608億元,同比增長6.9%,行業累計保費延續穩步增長。對於細分領域,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指出,在人身險行業,續期拉動保費增速回升,但重心已轉向明年「開門紅」;在財產險行業,車險綜改保費壓力尚未見底,多項細分領域承壓導致非車首現負增長;長端利率企穩向上,保險大類資產配置加大主動型債券類資產配置。
  • 車險綜改「讓利」衝擊波:10月人保、平安兩財險保費下滑
    具體來看,太保壽險10月原保費收入同比降幅最大,達5.66%,同期,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的原保費收入同比分降4.6%和1.12%。相較壽險公司10月保費增速緩慢下降,頭部財險公司10月經營情況更顯慘澹。11月13日,國泰君安劉欣琦非銀金融研究團隊在最新發表的研報中指出,以人保財險為首的頭部財險公司10月保費收入出現顯著下滑,一是因車險綜合改革落地滿月,老客戶車均保費下降,對保險公司保費增速造成負面影響,平安財險和人保財險的單月車險保費增速分別為-4.3%和-7.2%;二是受高風險信用險業務出清的影響仍在延續,人保財險單月信用險增速為-97.5%,也拖累整體非車險增長
  • 車險綜改下,車主保費升降不一,你屬於哪一類?
    「去年一整年,我一次險都沒有出,這次卻漲了這麼多,很莫名其妙。」  車險綜改落地三月有餘,有人歡喜有人愁。  以「降價、增保、提質」為目標的車險綜合改革,至今落地已過去三月有餘。這期間你買過車險嗎?保費真的下降了嗎?
  • 保險業前10月保費出爐:車險綜改保費壓力尚未見底
    11月30日,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9608億元,同比增長6.9%,行業累計保費延續穩步增長。  對於細分領域,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指出,在人身險行業,續期拉動保費增速回升,但重心已轉向明年「開門紅」;在財產險行業,車險綜改保費壓力尚未見底,多項細分領域承壓導致非車險首現負增長;長端利率企穩向上,保險大類資產配置加大主動型債券類資產配置。
  • 2020車險綜合改革已實施 你的車險保費降價了嗎
    降價、增保、提質車險綜合改革效果「立竿見影」  9月19日0時5分,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收穫車險綜改後第一張保單,該保單落地三門峽,車險綜改福利,車主即時體驗「嘗鮮」。  「本次車險綜合改革後,絕大多數客戶購買商業險的價格較綜改前是下降的,同時保險責任和理賠金額也有很大的變化。」
  • 車險綜改後險企定價能力更顯重要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業內感知到的變化有三方面:首先是保費下滑,降幅在25%左右;其次,與以往車輛在不同保險公司的報價幾乎無差別不同,如今不同保險公司對同一車輛的保單報價有了明顯差異,相差最多一倍;另外,產品的創新也在顯現,包括基於使用量而定保費的(UBI)車險以及融合了服務的車險等。
  • 陽光財險:車險綜改將促使公司及行業向精細化經營轉型
    陽光財險認為,車險綜合改革是對各公司車險綜合競爭能力的考驗,改革將促使公司及行業向精細化經營管理轉型,對於車險行業整體服務品質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證券日報》:公司為車險綜改做了哪些準備,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 2018車險新政:部分車主保費或降一半!你享受到沒?
    2018車險新政:部分車主保費或降一半!你享受到沒? 2018-05-26 22:02 來源: 自主汽車 各位車主請注意,今年的車險大禮包要來了!
  • 車險綜改正式實施後,我馬上續了即將到期的保單
    這個月保險業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車險綜改。根據9月初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車險綜改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而我的車險剛好可以在車險綜改正式實施後續保。早聽聞本次車險綜改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只降不升,保障只增不減,可謂加量不加價,我是相當期待。因此,在昨天業務員給我報價之後,我毫不猶豫地提前續保了10月即將到期的車險,並且認真比較了去年車險與今年綜改後的不同。
  • 車險費改後,為啥別人車險保費都降價,你的卻漲了這麼多?原因找到了...
    可是最近很多車主反應,新規後保費反而增加了,說好的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呢?近日,網友張女士通過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群眾留言板反映:「太誇張了,我原來每年車險只有六七千元,車險改革後,漲到了一萬多元!新聞中不是說車險改革後會增加服務不漲保費嗎?為什麼我車子的保費漲了這麼多?」
  • 前10月財險公司大虧近66億:「臺柱」車險保費下滑,信保業務「拖後腿」
    除此之外,車險讓利於消費者、保費價格下滑的同時,兩月來,車險保費規模持續走低。業內人士認為,頻頻暴雷及企業風控能力的不足導致了信保業務持續收縮,而車險綜合改革則是車險保費降低的主因,需要險企、尤其是中小險企發展自身特色業務,從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紅海」中「拼殺」出來。
  • 車險綜改落地,多家公司首單業務保費降幅達20%;銀保監會開展人身險...
    本周要點 熱門資訊 國務院、央行:金控公司達標不申請牌照者須放棄控股權 銀保監會開展人身險產品組合銷售核查整頓工作 車險綜改落地
  • 車險改革後,保費是漲還是跌?
    今年9月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並於9月10日正式實施。這次的車險改革被媒體稱為「目前國內最大一次」的車險改革。以往保費改革後,都會引發網友們的抱怨,認為保費負擔越改越重。
  • 2021年車險怎麼算的,車險一年多少錢?最新車險保費計算方法
    車險改革已經過去幾個月,不少車主之前車險還沒到期,對此不是很關心。直到最近自己要續保了,才發現新的車險讓人「看不懂」。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度,全國交強險投保機動車共計2.78億輛,可見車險與大家的關係之緊密。所以今天就來為需要續保的車主介紹一下,2021年車險保費究竟應該如何計算,以及改革後車險怎麼買的問題。
  • 保費雙降 12月份保費收入仍可能進一步下滑
    車險持續影響財險保費增速財險方面,今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老三家」保費收入分別為3989億元、2624億元、136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5%、7.73%和12.76%;三家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973.91億元,同比增長5.1%。整體來看,上市險企的財險業務持續受到車險綜改壓力的影響,月度保費收入同比降幅擴大。
  • 農業保險市場機遇深度解析:後車險時代的產險新風向
    2019 年,受到國五國六標準切換提前透支 銷量和消費者觀望情緒的影響,全年新車銷量持續低迷,且降幅由2018 年的-4.75%進一步擴大至-9.40%。在新車增速放緩的同時,我國汽車存量市場也並不景氣。民用轎車保有量在經歷前一階段的高速增長後, 2011 年起增速持續下滑,2018 年增速僅 10.39%。
  • 費改後車險正式與違章掛勾,保費最高可上浮一半
    自2015年6月1日起,車險費改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一晃一年已經過去,車險費改也將在本月底面向全國全面推行,第三批試點地區的費改工作也已陸續啟動。新商業車險的保費將與風險直接掛勾,實行包括機動車的車型和歷史出險情況的綜合費率計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