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貌似都比較反對家裡孩子看漫畫書,究其原因,不外乎覺得漫畫書屬於快餐書,語言不成體系,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幫助,或者覺得漫畫書就是不務正業的,看漫畫就是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對於識字量不夠多的孩子而言,漫畫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也能提升孩子對看書的積極性,同時為將來大部頭的文字閱讀打下一定的基礎,比如文史類的漫畫書,看得多了,孩子對歷史上的一些事件和名人軼事都能娓娓道來,有些甚至連我都不知道。
所以如果孩子正處於從親子閱讀轉換為自主閱讀的關鍵時刻,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高質量的橋梁漫畫書,讓孩子能夠順利過渡到自主閱讀。
這樣等孩子識字量和知識面上去了,再來看章回體的書籍,就不會覺得太過吃力了。
現在的漫畫書真的是種類豐富,選擇餘地非常廣,現在就推薦幾部我們自己看過的高質量的漫畫書給大家參考。
說實話,有些漫畫書別說孩子,即使身為成年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一、文史類
1.《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語言通俗易懂且緊跟潮流,畫風呆萌。每個故事都附上原文和出處,還有編者按和附錄進行拓展。由於漫畫實在太火,又出了動畫版,B站上可以直接找到。
2.《半小時漫畫中國史》
這套書真的是幽默風趣、老少鹹宜,最早我是在公眾號上看到漫畫連載,自己追著看,覺得特別有意思,還想著等娃大一點讓他也一起看看,後來真的出書了,趕緊買了一套放在家裡,果然娃也特別喜歡。
跟《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但是對照來看,也頗有相映成趣之感。同系列的還有《半小時漫畫世界史》、《半小時漫畫唐詩》、《半小時漫畫宋詞》都很不錯。
3、《丁丁歷險記》
這部漫畫我考慮了很久,還是把它放在文史類,主要是因為雖然這部漫畫以探險發現為主,輔以科學幻想的內容,但它同時也倡導反戰、和平和人道主義思想,且有很多近50年來人類發展和巨變的真實記錄。
孩子是在圖書館發現這套書的,有段時間每次去必看,有同名的動畫片和電影。
4、《中國歷史地圖》
作者腦洞開得很大,講國家化為一個個有血有肉又呆萌的人物形象。語言詼諧幽默,能夠讓娃在正式閱讀世界歷史前,先簡單對各國歷史有個大致的了解。
5、《漫畫三十六計》
娃小低年級看過的一套漫畫,是前年陪娃逛書展的時候背回來的。把三十六計的故事用漫畫的形式講了一遍,很有趣。
6、《樂死人的文學史》
以時間為線索,從各個朝代中,選取了當時有代表性的文學家,進行介紹。行文通俗有趣,比較貼近孩子的笑點,反正娃看得相當樂呵。
二、科普類
1、《這就是物理》
包羅了十大物理主題,將每一個物理概念都化成了一個卡通形象,語言深入淺出、妙趣橫生,內容也是乾貨滿滿,別說孩子,大人都能順便學到不少知識點。
2、《大英兒童漫畫百科》
可以視為升級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畫面精美、每一個知識點都會用故事或科學小品甚至散文、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可讀性很高,就是對識字量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總體而言,科普類相對於文史類來說,對孩子的識字量要求都會較高一些。
3、《神奇校車》
算是很經典的橋梁書了,每本書就是一次探險,在探險的過程中,把相關的知識點一一串聯起來講清楚,故事都很有趣,絲毫感覺不到科普文的枯燥。
4、《可怕的科學》
這套書有很多系列,涉及科學、化學、數學、地理、實驗、人文等多個領域,畫面誇張有趣,標準的西方風格,喜歡的小朋友不要錯過,膽小也不用勉強。
5、《漢聲數學》
強烈推薦的一套漫畫,說是漫畫,其實更接近繪本的形式吧。對於數學概念缺乏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幫助,但注意這套書非常不適合拿來當數學啟蒙用書,事實上這套書更適合小高年級的孩子來讀,有些書甚至需要家長先讀透了再和孩子一起邊看邊講解。
另外閱讀順序其實是打亂的,具體可以參考媽媽手冊……
大致上我們看過的漫畫書都在裡面了,最近一年孩子閱讀的側重點慢慢轉向了純文字類的書籍,科普方面也開始以《萬物》、《博物》等雜誌為主了,算是順利完成了閱讀的進階。
其實還有一套《大中華尋寶記》在之前三年級書單那篇中有介紹過,這篇裡就不重複講了,有興趣的可以翻翻我前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