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讓南田坪越來越美,人們的鄉愁越來越濃。長沙晚報通訊員 楊躍清 攝
星辰在線3月16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南田坪位於寧鄉縣城南22公裡處,放眼望去,這裡是一片安居樂業、農耕發達的風光,記者漫步南田坪,感覺組組皆整潔,村村有特色,集聚許久的鄉愁油然而生。現在,各村各組通過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文化走廊等的建設,到處都是集歷史文化、創新理念、環保意識為一體的花園式人居勝地,村村皆景。
傳說
藍田貴婦避禍,始有南田
從萬畝竹海的香山國家森林公園到青山翠柏的偉人故裡花明樓,有一必經之路,便是寧韶線。路旁群山環繞,雖無高樓林立,卻有小橋流水,炊煙嫋嫋。
這裡便是南田坪。作為典型的農業鄉鎮,豐富的林地、山水資源孕育了它處處流傳的人文傳說。
「南田坪真的跟陝西藍田有關呢!」此前在南田坪鄉工作、現任壩塘鎮黨政辦主任的周宇笑著說。
相傳古時候,有一陝西藍田的貴婦人為避兵禍,和丈夫一道南逃。忽一日來到南田坪,見這裡荒野廣闊而無人耕種,且無兵家爭鬥,儼如世外桃源,便放下行李定居。他們帶來北方相對先進的農耕技術,開墾荒地,拋糧下種,很快便創下一份不小的家業。不幸的是,有一年山洪暴發,她和丈夫猝不及防葬身洪水之中。當地人盛讚這位女子的創業精神,就把這一片土地叫做藍田坪。後來時過境遷,人們逐步把這個故事忘了,由於此地位於縣治之南,竟把「藍田坪」寫成了「南田坪」,一直沿襲至今。
傳說歸傳說,人傑地靈的南田坪確實有不少雖人跡罕至但頗具歷史底蘊的人文景點。
周宇介紹說,1944年前後,日軍攻打長沙,兵鋒直指寧鄉、湘潭,國民革命軍九十九師浴血奮戰,傷兵運至後方治療,其中一部分送往南田坪雲起庵,有四五十名傷兵不治身亡,葬於庵後山上,立英靈碑於其上。
另據縣誌記載,1944年7月,國民革命軍曾在南田坪生擒日軍司令島田;1945年,寧鄉縣自衛支隊在南田坪阻擊搶糧日軍,大勝而歸,成就寧鄉抗日戰爭史上璀璨的一章。
今天
美麗鄉村建設,留住鄉情
雖然藍田貴婦的傳說現在已不能考證,但是故事中體現出的南田坪鄉百姓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時至今日,南田坪依然是一片安居樂業、農耕發達的風光。
春日午後,記者漫步南田坪,感覺組組皆整潔,村村有特色,集聚許久的鄉愁油然而生。
在軍裡村鳳竹井組,村民王貴寧給記者展示了一首詩:「鳳棲寶地美如畫,竹報平安暖人心。井賦甘泉流遠長,好似人間真仙境。」這首藏頭詩是王貴寧當群主的「鄉裡鄉親」美麗鄉村建設交流群中一位群員寫的,講述的正是鳳竹井的歷史傳說和美麗景色。
這裡,保存有一口古井,流傳著鳳尾竹的美麗傳說;如今,又因為美麗屋場建設而成為遠近聞名的觀光之所:
全組人籌資數十萬建設的鳳竹文化長廊,採用生態環保的竹子加工而成,竹廊兩邊用竹子刻畫的傳統國學文化宣傳更是發人深省,現在已是人們茶餘飯後休閒的好地方;離此不遠的地方,為感鳳竹古井沉蘊千年、哺育百姓,鳳竹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共建了思源亭,每日清晨傍晚,群眾在亭中靜坐閒談,共述今日美好的田居生活。
如今的南田坪,各村各組通過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文化走廊等的建設,到處都是集歷史文化、創新理念、環保意識為一體的花園式人居勝地,村村皆景。
展望
整合農業資源,打造「綠肺」
去年,寧鄉縣啟動鄉鎮區劃調整工作,充分考慮優化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行政管理以及風俗習慣、歷史沿革和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科學規劃了鄉鎮規劃和布局。就此,同為農業鄉鎮的壩塘與南田坪,在去年年底完成了合併。
對於壩塘和南田坪的合併,寧鄉縣要求有效整合農業資源,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打造生態農業品牌。壩塘鎮黨委書記王東波介紹說,現在,該鎮成為了寧鄉的地理中心,也是融城發展的前沿陣地,與城區空間距離不到10公裡,在城區發展空間受限的情況下,壩塘無疑成為了投資興業者首選的鄉鎮,「發展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在王東波看來,未來的壩塘會成為縣城環城的綠色經濟圈、現代農業的核心區、都市休閒的天然氧吧、綠色產業的「後花園」,是縣城綠色經濟的必然選擇,「我們將充分發揮新壩塘區位優勢,加速與縣城的融合與互補,著力保護和利用壩塘的山水資源,突出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環縣城生態經濟圈,打造縣城『綠肺』和『後花園』,以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建設一條『特色立鎮、綠色興鎮、品牌強鎮』的發展之路,讓新壩塘人民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認得出新家,進一步放大『1+1>2』的聚合效應。」
地名來源:南田坪位於寧鄉縣城南22公裡處,傳說當地曾有一陝西藍田貴婦人帶來北方先進的農耕技術開墾荒地開枝散葉,後得此名。新中國成立以後先後有公社、鄉的建制,曾屬壩塘區。1995年將停鍾鄉併入,仍稱南田坪鄉。
區劃調整:原南田坪鄉轄10個行政村,鄉域總面積64.42平方公裡,人口近3萬。2015年12月,壩塘鎮和南田坪鄉合併為壩塘鎮,合併後轄區總面積163.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7萬。
作者:記者 李廣軍 | 編輯:樂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