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寧鄉歷史1759年:帶你揭秘歷史悠久的寧鄉

2021-01-10 湖南在線

導讀:寧鄉縣漢為益陽縣地。257年,孫吳在長沙東部置衡東郡(治所翻縣,今衡陽市),西部置衡陽郡(治所湘鄉縣),析益陽縣南部之地置新陽縣(今寧鄉縣),治所在溈水河上遊(今寧鄉縣橫市鎮一帶),屬于衡陽郡。

三國·吳

  

太平二年(257);析益陽縣部分地域置新陽縣,屬衡陽郡。縣治設長橋東北二裡(今橫市鄉茅慄村)。

  

太康元年(280);改新陽縣為新康縣。縣治遷冷水鋪(今白馬橋鄉五福村)。在馬王廟(今縣老人民政府所在地)設新康驛。

  

開皇九年(589);省新康縣入益陽縣。

  

武德四年(621);復析益陽縣地置新康縣。七年,又省入益陽縣。

大中三年(849);相國裴休節鎮潭州,為僧靈祜創建寺於溈山。秦賜寺名為「密印」。

五代·楚


 

楚王馬殷(907-930);在新康驛所在地建玉潭鎮。

太平興國二年(977),析益陽及長沙,湘鄉部分地域置寧鄉縣,屬潭州長沙郡,縣治設玉潭鎮。

建炎四年(1130)二月,金兵攻陷潭州,縣治遷大溈。

紹興年間(1131-1162),理學家胡宏在靈峰山下築室講學,取名靈峰書院。

隆興二年(1164),魏國公張浚病逝,葬於龍塘(今官山鄉的官山)。

淳熙七年(1180),秘閣撰湖北安撫使張栻(號南軒)病卒,葬其父張浚墓左。

十二年(1185),溈源裡(今巷子口鄉巷市村)易祓殿試第一,時稱「釋竭狀元」。

寶慶二年(1226),禮部尚書易祓封為寧鄉開國男。

  

至正十四年(1354),大旱,饑荒,村民多挖蕨根充食。谷1升值銀1兩。

明初,歲進貢品芽茶20斤。

正統(1436-1449)中,官紳始修縣誌,志佚。

八年(1443),詔封朱祁黃為寧鄉王。

成化年間(1465-1487),創建回龍寺於回龍山,後改白雲寺。

弘治六年(1493),冬,大雪,冰凍持續三個月。

嘉靖元年(1522),建玉山書院於縣治小西街。

三年(1524),建書院於張栻墓側,嘉靖帝賜書匾「南軒書舍」。

十四年(1535),芙蓉寨農民梅四保率眾數千在溈山起義。巡撫翟瓚遣兵鎮壓,相持數月,次年七月,義軍敗。

二十一年(1542)五月八日,地震。簷瓦零落,瓷器墜地。

隆慶六年(1572),修建玉帶橋於縣治東關外陽春臺前蘚花巖下。

崇禎三年(1630),知縣沈之煌增築城垣,壘石為基,西南北各壘數十丈,初具雉垛。

十六年(1643)八月,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部進駐長沙,分兵寧鄉。知縣邱存忠集士紳陶雲、周易等率兵阻擊,義軍殺邱於道林。十一月,義軍過寧鄉趨武陵,殺陶雲等138人於縣治千佛橋。

順治元年(1644),雙江口、泉塘等濱湖地區始築堤建垸。先後建成同心圍、徐家洲等16垸。

四年(1647),清師入長沙,攻衡州、永州。明將王進才等潰兵10餘萬衡州退集縣境,焚掠屠戮西鄉10餘日。

十一年(1654),開始獎勵墾荒。17年間,全縣開田地山塘1972頃36畝。

十二年(1655),並17都為10都。

十四年(1657),西北鄉多虎患,被噬者100餘人。

十八年(1661),八月九日夜,一隕石落於楊氏莊,大如鬥,穿屋入地。

康熙十三年(1674)始,吳三桂部盤踞寧鄉六年,民遭荼毒。

三十一年(1692)始,江西、江蘇、福建等省商人,先後來縣經商。

五十年(1711),全縣普丈土地,有水田63.40萬畝,旱地11.14萬畝。

乾隆十年(1745),正月至五月不雨,全縣大旱。

十九年(1754),玉山書院徙建縣治東郊溈水濱。三十二年,更名玉潭書院。

二十五年(1760),知縣劉善謨於南關外玉潭橋舊址倡建石橋,次年八月動工。後因旨絀,知縣屢易,時建時停。

三十四年,二都佃農地廷清以傭工力作所積百銀倡捐,感動紳商奮捐。三十五年八月橋成。

嘉慶十五年(1810),廣東商人何楚邦來黃材袁家山創辦鑄鍋廠。

同年,萬壽山李豐勝製成轎夫鬥笠,晴雨兩用,遠近馳名。

十九年(1814)十二月,聚山、道林地震,簷瓦墜。

道光十五年(1835),在縣治東南二裡許的清水湖,建登雲石塔一座,高七層,為寧鄉一景。

二十年(1840),五都月塘坪張桂普創辦傘店,所產黃、黑油紙雨傘,行銷長沙、湘潭等地。

二十九年(1849),五月大水,饑荒,鬥米值千錢,餓殍盈路。饑民相率闖入富戶家,開倉出谷吃「排門飯」。

鹹豐四年(1854),二至三月,太平軍林紹章部兩次來寧,大敗縣團練和湘軍。

七年(1857)八月,飛蝗入境為害。

十年(1860)九月,縣治東郊外落黑雨,雨點如豆。

同治元年(1862),唐市閻斯向製成油光紙扇,行銷益陽、安化。

四年(1865),縣人、浙江按察使劉典倡建雲山書院於水雲山下。

光緒二年(1876),縣設總鹽局,年銷淮鹽4萬餘擔。

同年,五月初五,何叔衡誕生於沙田杓子衝。

十二年(1886),縣人,甘肅提督周達武捐經、史、子、集等古籍數百卷,藏玉潭書院。

二十年(1894),縣商筒孔佳在洞中創辦冶鐵廠,產品銷黃材各鍋廠。

二十四年(1898),十月十一日,劉少奇誕生於花明樓炭子衝。

同年,麻山繡工蕭霞師從畫師楊世焯。其後所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精妙絕倫,有「針神」之譽。

二十六年(1900),天一煤礦公司在煤炭壩成立,年產煙煤1000多噸。

二十八年(1902),縣設郵政代辦所,由商人經辦。

二十九年(1903),挪威艾香德來縣傳教,三十三年,於龍潭灣建福音堂,成立基督教湘中信義會寧鄉分會,並設信義醫院。

三十一年(1905),天主教湖南總教區長沙主教派義大利神甫塗雅峰來縣傳教,在城北長春巷設立教堂。

三十三年(1907),縣商會成立,賀壽霖任會長。

宣統元年(1909),春夏間饑荒,米價一日數漲,村民有的吃樹皮、草根、觀音土度日。

二年(1910)四月,城鄉饑民300餘名集於縣城,怒搗磨房米店和官錢局等,遭縣署鎮壓。

中華民國

元年(1912)

2月,改都區制為鎮鄉制,全縣設5鎮、7鄉、1城區。

同月,玉潭、雲山兩高等小學堂,分別改為第一、第二高等小學校。

同月,留日回縣的楊鍾浚,在縣城創辦復旦女校(後改名第一女校),以男女平等和女子自立為辦學宗旨。

12月,同盟會寧鄉支部在縣城成立。次年春改稱國民黨寧鄉支部,7月解散。

2年(1913)

1月,縣議會成立,洪汝源任議長。次年7月解散。

同年,寧鄉人民開展「反袁(袁世凱)驅湯(湖南都督湯薌銘)運動」

3年(1914)

8月,全縣小學運動會在驛馬洲舉行。

冬,溈山農民張三元組織「同心會」反抗密印寺僧主剝削,越三年,率眾武裝起義,民國9年失敗。

是年,楊林橋雨傘送南京參加全國手工業產品比賽會,獲同行第一名。

4年(1915)

3月,全縣承銷國家公債萬餘元。

5月,第一高等小學校學生流行示威,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

5年(1916)

1月,縣城民眾集會遊行,響應全國「反日倒袁」運動。

3月,謝文彬聚眾瓦子坪,稱「護國軍」,反對袁世凱稱帝。湖南都督湯薌銘派兵鎮壓,謝兵敗。

 

6年(1917)

7月,毛澤東和蕭子升來縣遊學,經縣城、回龍山、沙田密印寺等地去安化。

11月,王道平,文佩金聚眾起義,稱「護法軍」。驅逐知事田兆龍,解散縣警備隊並收繳槍枝,遭湖南督軍傅佐遣部鎮壓而失敗。

7年(1918)

3月,北洋政府派曹錕、張敬堯率部攻湘,南北軍閥混戰。湘粵桂聯軍後撤,多由靖港入寧,沿途劫掠,民怨沸騰。

是年,民俗赴省控告知縣王大年貪鄙暴戾,浮收田賦。省署下令撤職查辦。

8年(1919)

6月,寧鄉縣國貨維持會成立,開展抵制日貨的鬥爭。

12月,第一、第二高等小學校和第一女校部分師生,聯合組織講演團赴縣境各地,揭露省長、督軍張敬堯鎮壓長沙學生的罪行,掀起「驅張」高潮。

 

9年(1920)

6月,湘軍進長沙,驅走張敬堯。張部劉振玉、王記三率部過寧鄉,縱火焚燒回龍鋪信義堂及縣城南正街商店數家,殺民眾百餘人。

10年(1921)

3月,長沙文化書社寧鄉分社在縣城成立,銷售《共產黨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等書刊。

6月,縣人何叔衡與毛澤東代表長沙共產主義小組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1年(1922)

10月,北伐軍支隊司令何梓林陣亡,歸葬沙田杓子衝。孫中山為其墓碑題詞:「為國捐軀」。

是年,《寧鄉旬刊》創刊,宣傳新思想,評論時政。

12年(1923)

8月,設甲種師範講習所於縣城,後改甲等師範學校(簡稱甲師)。

13年(1924)

6月15日,大雨徹夜,溈、烏、靳三江同時暴漲,沿河居民7000餘家房屋被毀,死人1000餘,水衝沙壓稻田13萬畝。

9月,挪威牧師艾香德將垃圾倒在「恆盛南貨店」門前,警察所長姜運湖前往制止遭毒打,激起學生和商民義憤,包圍信義會,迫使艾認錯賠款,運走垃圾。

14年(1925)

2月,中國共產黨寧鄉縣第一個支部在縣城甲師成立,代號為「寧覺」,胡輝任書記。

同月,中國國民黨寧鄉支部在縣城甲師成立,王凌波任支部長。

同月,中國共產黨青年團寧鄉支部在縣城甲師成立,胡輝兼支部書記。

6月,寧鄉第一個基層工會--僱工聯合會在縣城成立,易桂生任委員長。

秋,寧鄉縣雪恥會成立,陳雨初任會長。

8月,湖南省工團聯合總會總幹事郭亮來雙獅嶺煤礦組織工人運動,創建工人俱樂部。

12月,中國國民黨寧鄉黨部成立。


15年(1926)

1月,中共「寧覺」支部更名中共寧鄉縣特別支部,周湘圃任書記。

7月12日,縣農民協會籌委會組織千餘人,迎接北伐軍彭位仁部進駐縣城。

7月20日,縣農民協會成立,梅冶成任委員長。

7月,全縣劃為21個區,580個鄉。次年7月,恢復原鄉、鎮建制。

9月,縣農民協會接管全縣團防武裝的槍枝彈藥,成立農民自衛軍,有600人、500支槍。

同月,縣、區農民協會舉辦農民運動講習班,培訓農運 骨幹。

10月20日,縣女子聯合會成立,顏格純任會長。

10月23日,縣總工會成立,姜鳳韶任委員長。

11月13日,大惡霸、大溈鎮團防分局局長楊致澤,經湖南省政府批准,在長沙識字嶺被處決。

11月,肥總工會和雙獅嶺煤礦工會,先後成立工人糾察隊。

12月1日,寧鄉農民代表胡輝、梅冶成和工人代表姜鳳韶唐雪梅,分別出席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和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

12月7日,縣總工會組織縣城群眾反英遊行,並當眾焚燒陳寶昌商號未經查驗登記的「仇油」162桶。

16年(1927)

1月16日,中共寧鄉縣地方執行委員會建立,嚴嶽喬任書記。6月更名為中共寧鄉縣委員會,羅養真任書記。

1月26日,王世剛、顏格純等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

1月,縣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成立。2月,判處湯泳麟、周文俊、陽灼桃、蕭澤生等10餘名土豪劣紳死刑。

2月,區、鄉農會普遍組織會員,執木棍、梭標,舉「犁頭」大旗,捆綁土豪劣紳遊團。

4月,縣農民協會通令全縣,實行「二五」減租,更立新佃約,合理解決錢水折扣,禁止除地租以外的一切額外剝削。

5月,「馬日事變」後,夏曦來縣傳達中共湖南省委指示:黨的工作轉入地下活動,開展武裝鬥爭。

7月,許克祥派王子鹹率部入寧鄉清鄉。中國國民黨左派、「挨戶團」主任文經酉被槍殺於縣城龍王廟。

7月下旬,中共寧鄉縣委成立以嚴嶽喬、謝南嶺等5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率領農民自衛軍和工人糾察隊共400餘人槍,上溈山舉行武裝起義,與唐生智部和團防兵轉戰寧鄉、安化兩縣,10月失敗。

8月,外逃豪紳蔣鐵錚、劉毓卿、姜仙甲等人還鄉,重建團防局,到處捕殺革命人士。

9月,中共寧鄉縣委機關遭破壞,中共湖南省委派夏尺冰回縣重建縣委,任書記,縣委機關設石橋鋪。次年,復遭破壞。

11月,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楊文振等5人來縣,組成黨務改組委員會,開展「清黨」。

17年(1928)

夏,中國國民黨縣黨部機關報《寧鄉通俗周報》創刊,進行反共宣傳。

7月,寧鄉縣「鏟共清鄉委員會」成立,公布《共黨自首條例》,用10家連坐法按戶「清黨」。

11月,寧鄉民工參加修建長沙至常德公路。次年8月,長寧段竣工通車。

18年(1929)

2月,寧鄉縣鄉村師範在縣城文廟創辦。

春,中共寧鄉縣工委成立,負責人鍾傑。21年,遭敵人破壞。

11月,溈江橋動工興建,民國21年竣工通車。

19年(1930)

2月,設民眾圖書館於縣城第一女校內。

5月,奉中共長江局指示,湘中遊擊隊在羅仙寨成立,鍾傑任隊長。

9月,以湘中遊擊隊為主,在雪峰山組建紅二師,轄三個團,開展武裝鬥爭。民國21年6月解體。

12月,設縣苗圃於沙子嶺。

20年(1931)

4月,設殘廢收容所於縣城忠義祠。

7月,縣設民食維持委員會,救濟從湖區逃荒來縣的萬餘名水災災民。

  

21年(1932)

3月,寧鄉、益陽、安化、湘鄉四縣「剿共」總指揮曹明陣率部來寧鄉督剿。至6月,先後殘殺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農會骨幹等160多人。

6月18日,曹明陣以「共黨」、「通共」為名,派兵逮捕中國國民黨寧鄉縣黨部常委蕭學春及各界人士10餘人,轟動全國。

8月,全縣劃分為5區、46鄉、1鎮。城區改稱城廂鎮。

22年(1933)

1月,朱石橋湘繡女工楊佩貞、楊培寬為長沙錦華麗繡莊精繡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肖像,參加芝加哥世紀博覽會展出,轟動全美,獲獎金6000美元。

7月,中國國民黨寧鄉縣「中統」機構通訊小組成立,從事特務活動。

23年(1934)

2月,縣城飛鳳山闢為公園。

6月,開始乾旱,持續50餘天不雨,秋收大歉。

24年(1935)

2月,募資整修溈山密印寺,先整個萬佛殿,其他建築物於民國30年竣工。

春,廢團牌制,新編保甲,全縣設885保、8782甲。

25年(1936)

7月,增闢香山寺為第二公園。

11月,寧鄉民眾捐資慰勞東北抗日將士。

26年(1937)

3月,寧(縣城)溈(溈山)公路動工興建,次年8月,完成縣城至黃材段路基。

8月,縣抗敵拒後援會成立,以清內奸、恤難民、招待傷兵、查禁仇貨為宗旨。

9月,縣防空委員會成立,在城郊掘防空壕數處。

10月,始行徵兵制。至民國34年,全縣中籤應徵者為3.9791萬人。

同月,縣設招待所,接待來縣治療的5000多名抗日傷兵。

是年,瀏陽縣人吳朗山、蕭漢成來縣城創辦大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民國28年建成發電。

27年(1938)

1月,因日本侵略軍日益逼迫,長沙衡湘中學、文藝中學、善正小學、「長高」附設小學等先後遷移來縣。

2月,中共寧鄉縣工委在第一女校重建,李品珍任書記。秋,縣工委西遷唐市善正小學。1940年,縣工委解體。

春,月山鋪農民姜景舒兄弟,在轉耳侖掘獲商代青銅器精品四羊方尊。

5月10日,奉令在歷經鋪修建飛機場,8月竣工。

7月,「七·七」抗戰周年紀念日,全縣民眾捐法幣5215元,慰勞抗日前線將士。

8月,撤區並鄉,全縣改置25鄉、1鎮。次年1月,又調整為20鄉、1鎮。

9月6日,日機轟炸歷經鋪飛機場。至民國33年,先後34架次日機轟炸縣城等地,累計投彈219枚,死107人,傷187人。

秋,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聯絡參謀、中共黨員李石鍬回縣,動員譚蔭南等113名青年農民學生去平江參加新四軍。

10月,日軍逼近長沙,縣政府在黃材設辦事處。城廂鎮商民向鄉村疏散。

是年,省民眾教育館電影巡迴放映隊來城廂鎮,橫市等地放映。

28年(1939)

4月,破路制敵,掘毀長常、湘寧、寧溈等公路,炸毀溈江橋。

5月,城廂鎮、西衝山、道林、雙江口、橫市先後成立軍民合作站,共備制擔架600副,轉運過境抗日傷兵。

8月,縣衛生院在城廂鎮建成開業。

同月,中國國民黨「中統」組織「縣調查室」於平江慘案後,組成行動隊,並在在成橋、黃材、流沙河、雙江口等地設情報站,逮捕審訊共產黨人。

8月19日,中共湘寧中心縣委派孫仁來縣,傳達省委指示,黨史的工作轉入地下鬥爭。

29年(1940)

2月,李石鍬、徐上達、尹澤南等人遵循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指示,在橫市鄧家侖建立湘中人民抗日工作委員會,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5月10日,私營倚桐農場場長廖起,多年來共植桐800畝,獲農林部通令嘉獎。

冬,清丈土地,全縣田土面積129.9萬畝,山地317畝。

30年(1941)

2月,撤銷區立5所高等小學校,於21個鄉鎮各設中心小學1所。

3月,全縣球類、田徑運動會在縣城舉行。

9月12日,田賦由徵現金改徵稻穀。

是年,私立民國大學由漵浦遷來芳儲鄉陶家灣。1949年遷長沙,併入湖南大學。

31年(1942)

5月,食鹽實行專賣,按口計劃銷售。

6月21日,縣城平民熊南輝,因向省數次控告縣長李家白等21人侵佔稻穀、盜賣公鹽等罪行,被軍警秘密殺害,沉屍蔸子潭。縣城千餘民眾集會遊行,要求嚴懲兇手。

9月,縣撥款10萬元法幣,刊印名儒王九溪所著的《周禮會要》、《考古源流》等書。

32年(1943)

4月,縣農業推廣所在蓮花、獅顧、洋泉等鄉試種雙季稻5510畝,增產顯著。

6月28日,析麟峰鄉十三保的丁凌塘歸湘潭縣。

7月7日,縣城各界4000人集會,公祭抗日陣亡將士。並組織慰勞隊,慰問傷病官兵及抗日軍人家屬。

33年(1944)

1月,三民主義青年團寧鄉分團部成立。

5月,日軍進逼寧鄉縣境,縣政府遷黃材。次年2月,又遷望北鄉雲山學校。

6月13日,日軍千餘人犯境,駐縣七十四軍五十八師一七三團、一七四團一營的警戒部隊,於雙江口高峰橋阻擊日軍。次日,日軍犯縣城,我駐軍奮勇抵抗,白刃肉搏,戰鬥持續到18日,敵我均有重大傷亡,日軍過縣城南犯。

7月,駐守縣城杜家山的七十三軍四十三團二營官兵和日軍卿西部2000餘眾,浴血奮戰,斃敵數十,二營傷亡慘重。

7月29日,縣城被日軍侵佔,寧鄉陷淪。

8月,日軍設司令部於縣城梅家田,先後佔領和侵擾蓮花、獅顧洋泉、龍從、高露、麟峰、石潭、芳儲、仙風等鄉。10月,日軍於縣城和所佔各鄉設日偽政權維持會。

同月,縣、鄉設難民救濟委員會,救濟安置從日軍佔區逃難來縣的難民。

11月,寧鄉縣抗日支隊成立,至次年7月,先後與日軍作戰40餘次,斃傷日軍1125人。

34年(1945)

2月,日軍1000餘人犯高露鄉成文德公祠一帶,7天內殘殺民眾29人,姦淫婦女60多人,焚毀』房屋20餘間。

秋,王震、王首道率三五九旅主力組成的八路軍南下支隊,經道林莘田灣時,在群眾中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後,縣警察大隊長,沈誠率部進入縣城,接受日軍投降。

9月6日,縣政府遷回縣城。

9月9日,日軍撤離縣境。鐵蹄踐踏寧鄉一年又兩個月,殘殺民眾8451人,傷7.3231萬人,人民財產損失折款計法幣2347億元。

9月,中共潭(湘潭)、湘(湘鄉)、寧(寧鄉)邊區縣工委戚家山成立,張忠廉任書記。

同月,中共高露、石潭區工委成立,隸屬潭湘寧邊區縣工委。

10月1日,槍決曾任獅顧鄉日偽維持會長,漢奸陸長生。

35年(1946)

3月,中共宗一中學特別支部成立,直屬中共湖南省委領導,周太暄任書記。

同月,麟峰、望北、蓮花、大田、上流、釋褐等鄉天花流行。望北鄉的唐市下街,35戶患天花,死27人。

7月,修建運動場於縣城北龍溪側胡家大丘。

9月,中國青年黨寧鄉縣黨部在縣城成立。

同月,擴並保甲,普查戶口。全縣設340保、5634甲。查實戶口為11.0722萬戶、70.7795萬人。

10月,始辦國民身份證,次年11月結束,全縣發證10萬份。

冬,「湘抗會」更多為湘中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由李石鍬、尹澤南、徐上達、張介倫、陳仲怡等5名中共黨員組成核心組織湘中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書記室(簡稱解書室),策劃武裝鬥爭。

12月,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在縣城杜家山建成。

36年(1947)

10月,縣舉行全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各候選人傾注人、財、物力公開拉票,賀耀祖、魯岱分別當選為正式和候補代表。

12月,中國國民黨與三民主義青年團合併,成立寧鄉縣黨團統一委員會。

37年(1948)

3月1日,《人民》在縣城創刊,次年3月停辦。

夏,中共石潭、高露兩區工委在石潭、大田、望北、黃絹等鄉,發動青年學生和進步知識分子,先後建立力行學會、求實學會、青年學習社等組織,開展迎接解放的活動。

7月,洪水為災,全縣衝沙壓稻田10.5799畝。

38年(1949)

1月,中國民主社會黨寧鄉縣黨部成立,轄區分部13個。

1月27日-2月8日,「湘解會」、「解書室」成員,先後三次集會,研究發動黃(黃材)唐(唐市)起義。

2月10日,李石鍬、姜亞勳、喻邁常、陳仲怡等組織農民,分途奇襲黃材警察所、唐市分駐所和大溈鄉鄉分所,繳獲長短槍60支,開展遊擊戰爭。

5月,中共潭湘寧邊區縣工委更名中共寧鄉縣工委,周政任書記。

同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第三縱隊奉令受編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第一支隊,轄5個團,1個直屬大隊。姜亞勳任司令,官健平任政委。

6月5日,湘中糾察總隊在三仙坳成立,毛士鳳任司令員兼政委。

6月,湘中人民遊擊隊奉令受編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第三支隊,轄6個團。李石鍬任司令,張伯倫任政委。

同月,中共寧鄉縣工委奉省工委指示,停止發展黨員,進行黨員登記。

8月8日,寧鄉解放。

9日,縣治安委員會成立,李平任主任委員。

8月25日,南下工作隊首批158人抵達寧鄉。

26日,中共寧鄉縣委成立,李瑞山任書記。

27日,寧鄉縣人民政府成立,張繼源任縣長。寧鄉隸屬益陽專區。

28日,縣團委、縣婦聯分別成立。

9月8日,全縣劃分為10個區,區以下沿用保甲制,同月成立寧鄉縣支前指揮部,籌借軍糧480萬公斤,供應過境解放軍。

9月開始軍事剿匪,至1952年匪患基本肅清,同月寧鄉貿易公司成立,為全縣第一家國營商業企業。

10月5日,縣城軍民集會,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正式成立,同月開始徵糧,至年底全縣入庫稻穀4842萬公斤,徵柴草4000萬公斤,支援過境解放大軍。

 

1950年

2月,反霸減租運動開始,第一區在大屯營周家祠召開萬人大會,槍決惡霸地主周濟。

同月24至27日,寧鄉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舉行。

3月,寧鄉縣農民協會成立,同月開始劃鄉建政,全縣新建鄉229個、村1452個,保甲制廢除。

4月,縣政府接辦煤炭壩私營煤礦為地方國營煤礦,1952年稱煤炭壩煤礦。

5月,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8月,寧鄉縣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成立,先後救濟、安置2664名失業工人。

9月25日,縣總工會成立。

10月,土地改革運動開展,次年8月結束。

10月,縣人民武裝支隊成立,次年8月更名為縣人民武裝部。

11月,寧鄉縣公安機關破獲「湘鄂贛邊區反共自衛救國軍」案,槍決首犯趙嘉炎、邱培義等。冬,獎勵農民開荒生產,組織群眾冬修水利,共整修塘壩5900處,增加灌溉面積9萬多畝。

1951年

1月,中共寧鄉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成立,李瑞山兼任書記。

2月,寧鄉第一個私營專業劇團成立,1956年更名寧鄉花鼓戲劇團,民辦公助。

4月,全縣人民捐款35萬元支持抗美援朝。

6月,全縣3萬餘名青壯年報名參加抗美援朝志願軍,批准入伍者3370人。

7月,寧鄉縣供銷合作總社成立。同月,湖南省立五中由安化遷來寧鄉縣城,次年11月更名為寧鄉一中。

9月,全縣15所私立完小和111所私立初小先後轉為公辦。

11月,全縣第一個農業互助組織王國華互助組成立。

11月,寧鄉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縣城召開。這一年,菁華鋪至煤炭壩簡易公路建成通車。

1952年

2月,全縣開展掃除文盲活動。

3月,全縣開展大搜查,搜出逃亡地主101人。

3月,寧鄉組織2000民工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

4月,縣城組織萬人集會,歡迎志願軍代表參觀團來寧鄉。

7月,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10月,煤炭壩煤礦劃歸省屬湘江工業公司,後屬省煤炭工業廳。

11月20日,寧鄉縣改屬湘潭專區。

同月,全縣13948人參加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次年3月竣工。

12月,寧鄉縣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縣城召開。

1953年

2月,開始取締反動會道門。

7月1日,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查實全縣人口830058人。

同月,寧鄉縣工商聯合會成立。

11月,農村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次年對非農人口實行計劃供糧。

1954年

2月,縣委派出工作組試辦初級農業合作社。

7月,實行生豬派購政策。

7月14日至16日,寧鄉縣第一屆人代會在縣城召開。

7月18日,寧鄉山洪暴發,71個鄉受災,死亡45人,傷102人。

9月,實行棉布計劃供應。

11月,寧鄉組織民工15000人參加整修洞庭湖工程,次年3月超額完成任務,獲得省模範總隊稱號。

12月,全縣連降大雪,遍地冰凍,車船停駛半個月。

1955年

3月,開始使用新人民幣,收回舊人民幣。

3月12日,寧鄉遭受大風襲擊,203個鄉受災,倒塌房屋5000多間,死亡4人,傷49人。

3月,中共寧鄉縣常務委員會成立。

4月,寧鄉縣人民政府更名為寧鄉縣人民委員會。

4月28日,寧鄉縣第十三區反共頭目秦厚吾深夜潛入第十四區區公所,殺死區委女秘書劉仁初,殺傷泥工黃維旭,縱火潛逃,後破案伏法。

10月,農村實行「定購產、定購、定銷」政策。

12月,中共寧鄉縣委書記張鶴亭,在長沙火車站向毛澤東主席匯報農業生產合作社情況。

1956年

2月1日,中共寧鄉縣委機關報《溈江報》創刊,1958年更名為寧鄉報,1960年10月31日停刊。

2月,全縣開始對私營工商業和城鎮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9月結束。

3月10日,寧鄉縣中醫院建成開業。

3月23日,寧鄉縣城至黃材公路建成通車。

同月,寧鄉縣釀酒廠建成投產。

5月30日至6月3日,中共寧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縣城舉行。

6月,高級農業合作社並建工作全面鋪開,撤銷原19個區,將302個鄉、2個鎮並為61個鄉、1個鎮。

11月,政協寧鄉縣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同月,全縣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1957年

1月12日,寧韶公路寧鄉縣城段建成通車。

3月7日,寧鄉縣廣播站開始向全縣播音。

4月,謝覺哉回寧鄉視察。

8月,全縣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9月27日,計劃生育工作開始實施。

10月,全縣開展反右鬥爭,次年11月結束。這一年,橫市大橋動工興建,次年2月建成通車。這年,流沙河高級農業社被評為全國養豬先進單位。

1958年

2月,黃材至漣源雷鳴洞和橫市至湘鄉王家坳公路建成通車。

3月,縣直機關精兵簡政,695人到鄉工作,535人到農村勞動鍛鍊。

5月5日,黃材水庫動工建設,至1965年樞紐工程竣工。

5月27日至30日,寧鄉縣第三屆人代會在縣城召開。

6月,國營官山林場建立,後更名黃材林場。

9月,全縣組織1100名幹部和30萬群眾大煉鋼鐵,因得不償失,至1960年全部停辦。

9月18日,雙鳧鋪大橋動工建設,1961年建成通車。

9月30日開始,全縣開始實行人民公社化,10月開始創辦公共食堂,次年全縣公共食堂達到16500個。

10月1日,慄山牌石灰礦開始生產水泥。

同月,流沙河人民公社建成全縣第一個「萬頭豬場」,但實際養豬只有300多頭。

11月,浮誇風進一步擴大,全縣出現了畝產達到65012斤的試驗田,但實際畝產量只有250多公斤。這一年,全縣28萬人參加了民兵組織。

1959年

1月23日,甘泗淇上將攜夫人李貞少將回寧鄉視察。

3月18日,蘇聯外貿公司來寧鄉考察生豬生產。

4月28日,花明樓人民公社幹群集會,歡慶劉少奇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6月27日,毛澤東主席從韶山去長沙,途經寧鄉縣夏鐸鋪人民公社高橋大隊,親自下車視察。

9月23日,全縣開展「反右傾」運動,次年2月結束。

11月,洞庭橋水庫建成蓄水,後建成中型水庫。

11月30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炭子衝、密印寺以及裴休、張浚、張栻、易袚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月,縣城至朱良橋公路建成通車。這一年,寧鄉縣黃材寨子山出土了商代青銅器人面方鼎,老糧倉師古寨出土了大小5件商代樂器大銅饒,現保存於湖南省博物館。

1960年

1月,柘(溪)湘(鄉)公路寧鄉段建成。

2月8~11日,中共寧鄉縣第二次代表大會在縣城召開。

5月,朱淑南(女)、蕭新榮、龍鐵湘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民兵代表大會,各獲獎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一支。

6月,王野漁、李淮、潘萬雲、陳振華、潘雪梅赴北京參加全國文教群英大會。

7月,省林業廳派出三架飛機,為花明樓人民公社的5.12萬畝山林噴施藥粉,防治松毛蟲。

9月,開展整風整社運動,糾正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次年5月結束。

12月6~8日,縣人民代表大會第四屆第一次會議在縣城召開。

1961年

1月,縣處理平調委員會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中出現的「一平二調」(平均分配,調勞力、調物資產品)錯誤全面進行清理。

3月1~2日,縣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第一次會議在縣城召開。

4月2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進行農村調查。

5月5日,劉少奇視察花明樓人民公社安湖塘公共食堂後,又聽取炭子衝大隊原黨支部書記王昇平關於公共食堂難以為繼的匯報,要幹部組織群眾討論解散公共食堂。

9月,縣內農村公共食堂全部解散。

5月10日,中共寧鄉縣委根據劉少奇的指示,發出《關於解決社員當前住房問題的意見》,解決因「共產風」造成的社員「房荒」問題。

8月,恢復區建制,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全縣設17個區(鎮),轄72個人民公社。同年,貫徹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又稱《農業六十條》),實行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土地、勞力、耕牛、農具四固定到生產隊。

1962年

1月,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又稱《工業七十條》)。

2月,中共寧鄉縣委召開擴大會議,縣委書記李學良傳達在北京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擴大工作會議精神。

4月,建立國營花明樓林場,保護和發展劉少奇舊居周圍的林業生產。

5月,全縣精簡職工3616人,下放城鎮人口2500人到農村。

10月,中共湖南省委工作隊進駐花明樓人民公社,開展社會主義教育試點,次年l1月結束。

12月5日,寧鄉縣復屬益陽專區。

1963年

3月,全縣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

3月22日,巷子口人民公社花橋大隊民兵營榮獲湖南省軍區授予的「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獎旗。

5月8日,全縣普降暴雨,山洪爆發,74個公社受災,淹沒稻田39.2萬畝。

7月15日,楊林橋人民公社戚家山大隊黨支部書記李定國,為搶救落水少年周釗田光榮犧牲。

8月,中共湖南省委作出決定,號召全省人民向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李定國學習。

12月,黃材水庫淹沒區先後移民2250戶、7665人到寧鄉、益陽、望城三縣受益區定居。

同年,湖南六礦在黃材建立,次年更名七一六礦。

1964年

5月,商業、工交戰線開展反貪汙盜竊、投機倒把、鋪張浪費、分散主義、官僚主義的五反運動。

同月,水稻品種開始由秈稻改粳稻,重點推廣晚粳「農墾五八」。

6月,長(沙)常(德)公路溈江橋動工改建,次年4月竣工通車。

6月5日,縣首次貧下中農代表會在縣城召開。

7月1日,進行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以零時為標準時間,查實全縣總人口81.7093萬人。

7月24日,狂風襲擊道林、壩塘、雙江口等區的11個人民公社,死13人,傷178人,直接經濟損失188.7萬元。

9月6~8日,縣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屆第一次會議在縣城召開。

9月,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分兩批進行。1966年8月結束。

10月4日,全省民兵工作現場會在巷子口人民公社花橋大隊召開,湖南省軍區號召全省民兵向花橋民兵學習。

同年,首批城鎮知識青年178人,下放到雙江口、回龍鋪等人民公社插隊落戶。

1965年

4月,益陽鐵路從桃江灰山港延伸至寧鄉煤炭壩的窄軌鐵路動工興建,1969年竣工。

7月1日,韶山灌區工程寧鄉乾渠動工修建,次年4月竣工。

7月,湖南省灰湯幹部療養院動工興建,1967年部分投入使用,後改為湖南省總工會灰湯溫泉職工療養院。

1966年

3月,全縣早稻大量選用矮腳南特、南陸矮、珍珠矮等品種,推廣早稻矮杆化。

5月10日,全國魚苗魚種場、站會議在縣城召開,推廣寧鄉人工孵化魚苗經驗。

6月3日,中共寧鄉縣委社會主義文化革命小組成立,貫徹《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部署開展文化大革命。

8月,全縣興起「紅衛兵」運動,師生組織外出串連。在「造反有理」的口號下,到處亂揪亂鬥。

同月,全縣開展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運動。

8月26日,縣公檢法機關「文化革命籌備小組」部份成員,在縣城貼出全縣第一張「炮打縣委書記郭連貴」的大字報。

9月14日,縣直屬機關「文革籌委」組織1500餘人,分乘30多輛汽車去中共湖南省委機關,要求省委書記張平化罷免「走資派」郭連貴的縣委書記職務。

9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工作組進駐寧鄉,認定寧鄉「九·一四」長沙之行是反革命事件,在全縣開展「抓右派、促生產」運動。歷經月餘,共抓「右派」1500多人,其中有300餘人被捕入獄。12月5日,中共寧鄉縣委為這批「右派」徹底平反。

9月,秋旱,全縣有4l萬畝晚稻受災,其中7萬畝失收。

10月18日,寧鄉氮肥廠在賀石橋公社舊庵坡動工興建,1969年元月建成投產。

10月,群眾組織「湘江風雷」在縣城成立。至次年3月,全縣先後成立300多個群眾組織,參加者達20餘萬人。

11月,龍田11萬伏變電站建成,次年投入運行。

1967年

2月12日,「寧鄉縣紅色造反者聯合總指揮部」(簡稱紅聯)成立,進行奪權。中共寧鄉縣委、縣人民委員會癱瘓,基層黨組織的活動亦陷於停頓。

2月,縣人民武裝部貫徹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對湖南軍區的「二·四」批示,逮捕群眾組織「湘江風雷」的頭目59人。9月,全部平反。

3月,「寧鄉工人階級革命聯合造反司令部」(簡稱工聯)成立,與「紅聯」的派性鬥爭急劇升級。

同月,全縣腦脊髓膜炎流行,患者3400餘人,死341人。

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七軍某排進駐寧鄉,執行「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任務。

7~8月,縣人民武裝部軍火倉庫,先後四次被「造反派」奪走一些槍枝彈藥。

8月,「工聯」取代「紅聯」掌權。

8~9月,在縣城、壩塘、朱石橋、黃材、煤炭壩等地相繼發生群眾組織之間的武鬥事件,死9人,重傷37人。

1968年

2月26日,寧鄉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執掌全縣黨政大權。

同月,開展所謂「反右傾保守主義」、「反右傾分裂主義」、「反右傾投降主義」和「反擊二月逆流翻案風」的「反三右一風」鬥爭。

9月,縣公檢法軍管小組執行中央文革小組的部署,在全縣挖所謂「黑線人物」和大刮「紅色颱風」,有20餘名縣、科級幹部和一批一般幹部被誣為「黑線人物」或「現行反革命」被關押,還關押了一批「打砸搶分子」和「群眾組織頭頭」。

10月12日,縣革命委員會部署開展「清理階級隊伍」,次年5月結束,造成大批冤假錯案。

12月2~9日,縣革命委員會召開各級革委中共黨員代表會,貫徹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精神,批判劉少奇在寧鄉的「所謂罪行」。

12月20日,縣革命委員會組織幹部、農民200餘人赴大寨參觀。

12月,城關、黃材等10集鎮,下放居民1086戶,3686人到農村落戶。

同年,煤炭壩11萬伏變電站建成。

1969年

4月,開展整黨,分三批進行,1971年結束。

8月,壩塘區組織1萬多名勞力治理烏江,裁彎改直河道。

8月,暴雨成災,為寧鄉近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全縣74個公社和城關鎮全部受災,死563人,傷874人,淹沒稻田43萬畝,倒塌房屋7.5135間,城關鎮南門橋被衝垮。

9月19日,三仙坳人民公社藕塘生產隊隊長譚斌、雙鳧鋪人民公社餘家壩大隊革委會主任楊傳清、巷子口人民公社花橋大隊民兵營長易再陽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10月8日,中共寧鄉縣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成立。12月改稱中共寧鄉縣核心領導小組。

11月20日,縣人民醫院為城關鎮68歲病人胡淑坤成功地切除重30.5公斤的卵巢囊腫。

同年,灰湯人民公社在全縣率先實行合作醫療制度,各大隊設合作醫療室,配備不脫產的鄉村醫生2~3名。

1970年

2月,三仙坳人民公社、東務山人民公社、青聯生產隊等10個養豬先進單位的代表,由省革命委員會組成養豬經驗介紹團,赴全省各地介紹養豬經驗。

4月,全縣開展「一打三反」(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反對貪汙盜竊、投機倒把和鋪張浪費)運動。

同月,縣磷肥廠建成投產。

5月17日,黃材人民公社寨子大隊農民姜伏宗在炭河裡掘出一個商代青銅器獸面提梁卣,內貯白、綠玉1172顆。今存省博物館。

5月31日,縣無線電器材廠在陶家灣建成投產。

7月,寧鄉縣養豬圖片在廣州第四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出,介紹寧鄉縣生豬生產情況。

8月,全縣先後組織3萬多名民工參加修建湘黔鐵路,1972年竣工回縣。

同月,老糧倉大橋動工興建,次年7月竣工通車。

10月16~23日,中共寧鄉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在縣城召開。

1971年

6月,開展批陳(陳伯達)整風運動。

10月17日,'中共寧鄉縣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林彪叛逃出國的通知》精神。會後全縣人民掀起聲討林彪及其死黨叛黨叛國罪行的高潮。

12月,全縣年生豬飼養量103萬頭,首次實現「一人一豬」。

同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農業代表團來縣考察生豬生產。

1972年

1月,全縣開展批林整風運動。

4月,寧鄉被列為湖南省100萬畝用材林基點縣。

7月』灰湯地熱試驗電站動工興建,1975年竣工,為全國三大地熱電站之一。

9月1日,沙田何叔衡烈士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修復開放。

9月,縣城南門橋動工復建,1974年竣工。

1973年

8月,茅慄嶺大隊黨支部書記賀國清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9月,田坪水庫(中型)動工興建,1978年6月樞紐工程竣工。

同月,中央電視臺、湖南電視臺聯合攝製組來縣攝製《養豬之鄉》紀錄片。

10月,縣水利電力局技術員湯興益參加農業部組織的援助加納國農業建設,為寧鄉解放後首次派遣援外科技人員。

11月,雙江口人民公社平原地區進行園田化建設。

1974年

2月,全縣開展「批林批孔(孔子)」運動。

3月15日,中南地質勘探局湖南三○四大隊遷來縣城郊八一山。

1975年

1月,知識青年鄧爭範,出席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同月,全縣首次工業學大慶會議在縣城召開。

2月,集資30萬元,擴建縣城自來水工程。

8月30日,寧鄉縣精神病醫院在賀石橋公社慄山牌建立。次年,遷城郊人民公社塘灣大隊。

10月,1979鄉縣「五七」大學總校於寧鄉縣第一中學校內,下設5所分校,學員實行「社來社去」,l979年停辦。

1976年

1月,縣制種隊150人,去廣東湛江地區春繁水稻不育系種子。

9月18日,縣城舉行追悼會,沉痛悼念毛澤東主席逝世。同時全縣設靈堂230多個,75萬餘人參加悼念。

10月,全縣人民憤怒聲討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團的罪行。

12月,全國食品行業汽車隊隊長現場會在縣城召開。

1977年

1月5~11日,中共寧鄉縣委召開有1.14萬人參加的五級幹部大會,貫徹全國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精神。

6月,小龍潭水電站在祖塔動工興建,第一期工程於1980年建成發電。

7月27日,組織代表團赴大慶參觀學習。

7月30日,麥田人民公社泉中供銷分社食鹽被農藥汙染,銷售後302人中毒,2人死亡。

12月2~5日,中共寧鄉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在縣城召開。

12月17日,灰湯大橋動工興建,次年11月建成通車。

1978年

1月19~27日,縣舉辦有1300餘人參加的科學技術學習班,推廣科學種田。

1月20日,縣殯儀館在白馬橋公社建成使用。

1月28~30日,縣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第一次會議在縣城召開。

3月16~20日,中共寧鄉縣委召開「窮則思變」大會。

5月,全縣第一個學會——醫藥衛生學會成立。

10月,城關地區集資60萬元,安裝720門縱橫式自動電話交換機。

1979年

2月5~20日,中共寧鄉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貫徹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3月,縣公安局開始對經過長期改造的「地、富、反、壞」分子進行摘帽工作,1983年結束。

同月,中共寧鄉縣委落實政策領導小組成立,下設辦公室,平反冤假錯案,1987年基本結束。

同月,草衝人民公社侖上生產隊實行包產到戶,當年增產顯著。至1981年冬,全縣有1.377萬個生產隊(佔總隊數的99.68%),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5月18日,三仙坳人民公社煤礦溶洞穿水,淹死21人。

7月,寧鄉縣被列為全國四個養豬重點縣之一。

7月20日,共青團中央授予城關大米廠青年工人謝新民「全國新長徵突擊手」稱號。

9月,「自願終身只生一個孩子」育齡夫婦代表會在縣城召開。

10月,縣肉食水產公司被國務院授予「財貿先進單位」稱號。

11月8日,全縣開展第二次土壤普查。

11月10日,唐冬純、劉莉、周桂南、劉躍進獲全國婦聯授予的「三八紅旗手」稱號。

(資料來源:寧鄉縣誌)

相關焦點

  • 寧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寧鄉四髯」、「延安五老」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少奇:劉少奇,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 寧鄉一中、玉潭中學共創歷史
    寧鄉一中寧鄉一中歷史悠久,始建於1912年,初名為湖南省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由偉大的民主戰士、革命家、教育家朱劍凡先生「毀家興學」創辦,並任第一任校長。1941年更名為「湖南省省立第五中學」,1952年定名為「湖南省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
  • Day1 夢回西周 三湘名博大咖帶你走進神奇寧鄉
    9月22—24日,由湖南省委網信辦牽頭組織的#三湘名博走寧鄉#網絡主題活動暨湖南省旅發委&騰訊共建「小Q帶你玩」旅遊頻道2周年慶在寧鄉舉行,三湘名博沙龍名博大V和央媒、省媒等主流網絡媒體40餘人相約寧鄉,共探寧鄉之美。寧鄉,安寧之鄉!這是一方歷史悠久的古邑。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紋鼎等1500多件青銅器震驚世界,被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
  • 所有寧鄉人,這裡有一道「填空題」等你來答!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你會因為什麼愛上一座城市?只因這一口美食,讓我愛上寧鄉寧鄉地方特色美食與其悠久的人文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前方高能,不要流口水哦~灰湯貢鴨肉肥細嫩,名聞遐邇還有滋補美容之功效▼只因這一條街巷,讓我愛上寧鄉對於老寧鄉人來說如果要在寧鄉城內找一條明清古韻濃厚的老街那一定是正龍古街▼正龍古街重建於2010年後翻修數棟古典建築其中包括紀念當地南宋狀元易祓而建的——「
  • 寧鄉一中玉潭中學寧鄉中專共創歷史
    寧鄉一中寧鄉一中系湖南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之一。位於省會長沙市西大門的「長常」高速公路和319國道之間,距長沙市中心僅30公裡。寧鄉市玉潭中學寧鄉玉潭中學創辦於2000年,是湖南省第一所由政府牽頭的股份制民辦學校。
  • 豬肉中的愛馬仕,肉海參寧鄉土花豬
    據了解,肉海參豬種選自純種寧鄉土花豬,系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中國四大名豬之一,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湖南寧鄉地處湘中丘陵,洞庭湖南緣,其特有的水土條件和自然植被資源,孕育出土花豬的優良品種和風味。因為其肉質緊緻,又富含象雪花牛肉一樣的肌間脂肪,吃起來Q彈軟糯,有一種類似海參的膠質口感,因此得名「肉海參」。
  • ...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於新凡:塑造發展新優勢 展現寧鄉新作為
    塑造發展新優勢 展現寧鄉新作為——訪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於新凡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曼斯12月18日,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於新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寧鄉將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總體要求上來,奮力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中展現寧鄉作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 周南情 寧鄉行——周南中學黨委慰問寧鄉災區
    昨天,學校黨委一行帶著全校老師的心意再次特地趕赴扶貧點寧鄉縣沙田鄉寶雲村,慰問受災的群眾,並帶去善款20000元和部分救災物資。    翁光龍校長說,周南中學與寧鄉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周南中學就是由寧鄉人朱劍凡先生毀家興學而創立,現在寧鄉人民遇上百年難遇的洪災,周南中學全體領導老師責無旁貸,應當盡心盡力、出錢出物幫助寧鄉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 做出樣板當好典範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2017年,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投入科研經費6435.20萬元,2018年增至8241.76萬元,增長28.07%,並投資2000餘萬元,完善建立國家級寧鄉花豬保護區、保種場、保護中心、種公豬站、冷凍基因保存庫「五個一」的寧鄉花豬保種體系,建成資源場1個、一級擴繁場3個。
  • 春遊總動員:五大線路玩轉寧鄉 這四個月生日的朋友,生日當天還免費
    寧鄉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文明古邑,紅色文化、青銅文化、養生文化交相輝映,經年的用心打磨,形成了溈山炭河旅遊區、灰湯溫泉旅遊區、香山方特旅遊區和少奇故裡旅遊區。基於四大旅遊片區,寧鄉推出了五條樂遊寧鄉旅遊線路,這些線路各具特色,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遊客,均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旅遊方式。
  • 華強方特捐款1000萬元支援寧鄉抗洪救災
    寧鄉縣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筆善款將按照寧鄉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用於房屋重建、道路修復及受災群眾生活慰問等方面。   湖南華強方特營銷總監王傑鵬表示,集團選擇在寧鄉建設東方神畫項目,也是看中了這方土地的歷史悠久、民風淳樸。項目在建設期間,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大力支持。此次捐款是為了盡一份社會責任,希望寧鄉人民更有信心投入災後重建。
  • 寧鄉搶先報:事發灰湯因三個桔子打架;焚燒秸稈違法;寧鄉市民遇到這種情況可投訴;
    10月10日寧鄉搶先報明天天氣:10°—22°C晴﹀﹀﹀2018年,寧鄉市公安局打擊非法採砂工作穩步推進,全局共出動警力260人,警車63臺次,綜合執法23次,專項執法38次,扣押混泥土車2臺、運砂車37臺,重型貨車
  • 寧鄉捧回「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正式授牌寧鄉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此刻將載入史冊,「創文」的歷程也將變成一本厚厚的「故事書」和「奮鬥史」,待來者翻閱回味。▲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於新凡在京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獎牌。
  • 做出樣板 當好典範 實現引領 成為支柱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2017年,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投入科研經費6435.20萬元,2018年增至8241.76萬元,增長28.07%,並投資2000餘萬元,完善建立國家級寧鄉花豬保護區、保種場、保護中心、種公豬站、冷凍基因保存庫「五個一」的寧鄉花豬保種體系,建成資源場1個、一級擴繁場3個。
  • 寧鄉又現"藏寶洞":挖出萬餘枚古錢幣 疑與"靖康之難"有關
    考慮到古錢幣大部分是北宋時期的,也有少許是南宋時期的,再聯繫北宋南宋過渡時期的那場戰爭,據此推測,應該與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事件有關。 村民 看到黑炭土就知道有「東西」 村民發現「寶藏」在寧鄉早有先例。
  • 長沙寧鄉5大推薦美食,這些美食你值得品嘗
    寧鄉治邑於三國,建縣於北宋,取「安寧之鄉」而得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寧鄉曾歸屬益陽、湘潭兩地區,1983年劃歸長沙市轄,2017年4月撤縣建市,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寧鄉要品嘗一下的5道美食。1、寧鄉口味蛇寧鄉口味蛇是一道地方名菜,屬於湘菜系。
  • 寧鄉新康社區銀行綜合體為群眾帶來一站式、全方位、零距離、新...
    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喻恩來)1月6日,湖南農信系統最大的社區銀行綜合體——寧鄉新康社區銀行綜合體開業。寧鄉新康社區銀行綜合體在傳統現金區、非現金區、自助銀行區、信貸服務區基礎上,針對民生各個領域創新推出社區政務區、助農直播區、兒童益智區、學習休閒區、商超採購區、健康體驗區、奶茶甜品區等十二大功能區。
  • 寧鄉加加「麵條鮮」被侵權!
    >進入「寧鄉幫」,回復「視頻」查看寧鄉方言搞笑視頻!來源:寧鄉司法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2017年11月24日,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判決四川某調味品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加加公司特有名稱「麵條鮮
  • 湖南寧鄉這三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好了,今天我們不聊別的,來聊聊湖南寧鄉這三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1912年成立,原名湖南省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41年更名湖南省省立第五中學,直到1952年定名湖南省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1922年創辦,八十多年來,再過兩年就是寧鄉四中100年校慶了。
  • 山明水秀地 寧靜平安鄉——記水土保持的「寧鄉樣本」
    1982年,寧鄉被列入湖南省水土保持重點治理縣;2000年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2002年,寧鄉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2014年,寧鄉水務局被評為「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1. 開啟水土保持試驗工作水,是生命之源;土,是萬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