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通過各種磨鍊,讓這個身懷大任的人每一步行動都不能如意,以此激勵他的心志,增加他的堅韌和各項能力。
這個兼職5份工作,帶重病媽媽上大學的女生,用自己的愛心和孝心撐起一個家,也許就是被上天選中的擔大任的人!
她大學帶著生病的媽媽,還兼職5份分工作,這份孝心讓人感動
上大學都要帶些什麼?一般人會帶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這些生活必備的用品,但她上大學帶的是重病的媽媽。
王美玲帶媽媽上學的故事傳遍曾湖南醫藥學院甚至整個湖南,央視新聞頻道用8分鐘時間播出王美玲的勵志故事後,這個堅強的女大學生更加火了!
王美玲家境貧寒,媽媽患有心臟病,父親去世後,母親的病癒發嚴重。那時候的王美玲還只是個高三學生,卻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備戰高考。
媽媽的病情讓王美玲決定學醫,第一年高考未能圓夢,復讀後被湖南醫藥學院錄取,上大學後刻苦學習。
媽媽無法工作,生活重擔壓在了王美玲身上,上大學後她四處兼職,賺錢養家,但也不曾把學習落下。
由於情況特殊,王美玲得到學校幫助,將媽媽接到了自己的身邊,開始邊讀大學邊照顧媽媽的生活。
王美玲最忙的時候一天接五個兼職,她在兼職過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自己的能力也跟著提高。
王美玲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了自己的家,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在眾人的幫助下,母女倆的壓力減輕了不少,如今的王美玲正在準備考研,她希望自己將來有能力為媽媽治病,同時也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現在的苦難是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王美玲也許真的是「天降大任」之人,希望她媽媽能平安健康,也希望王美玲的勇敢和堅強能換一個好未來。
如今這個時代,像王美玲這樣能心甘情願且全心全力孝順父母、堅韌不怕吃苦的孩子並不多,現在的孩子似乎吃苦的能力越來越弱了,吃苦都不能,更不用說練成堅韌的品質,這是為什麼呢?
為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能吃苦?原因主要有2點!
1.生活條件好,吃苦機會少
如今時代發展快速,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多孩子一出生就不愁吃穿,根本沒有老一輩糧食歉收、鬧饑荒等痛苦的經歷。
社會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自動機械化慢慢代替人工,徒手搬磚的時代已逐漸過去,孩子們又有什麼機會去吃苦呢?總得來說,生活好了,吃苦的條件少了,孩子的吃苦能力普遍低也是正常現象。
2.獨生子女多,孩子變金貴
不難發現,同等條件下,有些孩子可以吃苦,有些孩子卻不能,這是又為啥?其實這主要還是家庭原因。
計劃生育政策一實施就是多年,原本的多口之家慢慢轉向三口之家,獨生子女也變得金貴了起來。
許多家庭中,四個老人寵一個孩子是正常現象,疼愛一旦控制不了度,就會變成溺愛,家庭創造的溫室環境限制了孩子的成長,溫室裡的花朵又怎麼經得起外面的風吹雨打?讓這些孩子吃苦是不現實的!
想讓孩子能吃苦、有擔當,家長可以怎麼做?
1.家長們要學會放手
每位家長都應該明白,溺愛孩子就是毀掉孩子,家人幫孩子只是暫時的,未來的路還需要孩子自己走。家長在養育孩子時要學會放手,捨得讓孩子吃苦,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孩子能吃苦才能變得堅韌。
2.「苦難教育」不可少
苦難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有的孩子在困難面前畏畏縮縮,有的孩子不向苦難屈服,他們相信吃苦才能成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能接受苦難,是父母教會了孩子吃苦。
家長們平時應給孩子灌輸「多吃苦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等思想,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
3.適當創造吃苦的機會
孩子不懂得吃苦,大多還是沒有吃苦的條件,其實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創造這樣的條件。比如平時安排孩子做家務,每周帶孩子徒步遠行等,適當地讓孩子吃一些苦頭,通過這些方式也可以鍛鍊孩子的毅力。
吃苦耐勞的品質永遠都不會過時,孩子能吃苦,說明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若孩子害怕吃苦,家長們就要反思和改進教育方式了!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