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重病的媽媽上大學,兼職5份工作,她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

2020-12-17 張杰雯的寶貝日記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通過各種磨鍊,讓這個身懷大任的人每一步行動都不能如意,以此激勵他的心志,增加他的堅韌和各項能力。

這個兼職5份工作,帶重病媽媽上大學的女生,用自己的愛心和孝心撐起一個家,也許就是被上天選中的擔大任的人!

她大學帶著生病的媽媽,還兼職5份分工作,這份孝心讓人感動

上大學都要帶些什麼?一般人會帶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這些生活必備的用品,但她上大學帶的是重病的媽媽。

王美玲帶媽媽上學的故事傳遍曾湖南醫藥學院甚至整個湖南,央視新聞頻道用8分鐘時間播出王美玲的勵志故事後,這個堅強的女大學生更加火了!

王美玲家境貧寒,媽媽患有心臟病,父親去世後,母親的病癒發嚴重。那時候的王美玲還只是個高三學生,卻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備戰高考。

媽媽的病情讓王美玲決定學醫,第一年高考未能圓夢,復讀後被湖南醫藥學院錄取,上大學後刻苦學習。

媽媽無法工作,生活重擔壓在了王美玲身上,上大學後她四處兼職,賺錢養家,但也不曾把學習落下。

由於情況特殊,王美玲得到學校幫助,將媽媽接到了自己的身邊,開始邊讀大學邊照顧媽媽的生活。

王美玲最忙的時候一天接五個兼職,她在兼職過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自己的能力也跟著提高。

王美玲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了自己的家,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在眾人的幫助下,母女倆的壓力減輕了不少,如今的王美玲正在準備考研,她希望自己將來有能力為媽媽治病,同時也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現在的苦難是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王美玲也許真的是「天降大任」之人,希望她媽媽能平安健康,也希望王美玲的勇敢和堅強能換一個好未來。

如今這個時代,像王美玲這樣能心甘情願且全心全力孝順父母、堅韌不怕吃苦的孩子並不多,現在的孩子似乎吃苦的能力越來越弱了,吃苦都不能,更不用說練成堅韌的品質,這是為什麼呢?

為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能吃苦?原因主要有2點!

1.生活條件好,吃苦機會少

如今時代發展快速,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多孩子一出生就不愁吃穿,根本沒有老一輩糧食歉收、鬧饑荒等痛苦的經歷。

社會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自動機械化慢慢代替人工,徒手搬磚的時代已逐漸過去,孩子們又有什麼機會去吃苦呢?總得來說,生活好了,吃苦的條件少了,孩子的吃苦能力普遍低也是正常現象。

2.獨生子女多,孩子變金貴

不難發現,同等條件下,有些孩子可以吃苦,有些孩子卻不能,這是又為啥?其實這主要還是家庭原因。

計劃生育政策一實施就是多年,原本的多口之家慢慢轉向三口之家,獨生子女也變得金貴了起來。

許多家庭中,四個老人寵一個孩子是正常現象,疼愛一旦控制不了度,就會變成溺愛,家庭創造的溫室環境限制了孩子的成長,溫室裡的花朵又怎麼經得起外面的風吹雨打?讓這些孩子吃苦是不現實的!

想讓孩子能吃苦、有擔當,家長可以怎麼做?

1.家長們要學會放手

每位家長都應該明白,溺愛孩子就是毀掉孩子,家人幫孩子只是暫時的,未來的路還需要孩子自己走。家長在養育孩子時要學會放手,捨得讓孩子吃苦,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孩子能吃苦才能變得堅韌。

2.「苦難教育」不可少

苦難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有的孩子在困難面前畏畏縮縮,有的孩子不向苦難屈服,他們相信吃苦才能成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能接受苦難,是父母教會了孩子吃苦。

家長們平時應給孩子灌輸「多吃苦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等思想,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

3.適當創造吃苦的機會

孩子不懂得吃苦,大多還是沒有吃苦的條件,其實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創造這樣的條件。比如平時安排孩子做家務,每周帶孩子徒步遠行等,適當地讓孩子吃一些苦頭,通過這些方式也可以鍛鍊孩子的毅力。

吃苦耐勞的品質永遠都不會過時,孩子能吃苦,說明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若孩子害怕吃苦,家長們就要反思和改進教育方式了!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湖南女大學生帶著媽媽上大學: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
    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一邊打工求學 一邊照顧患病母親  大雪(12月7日)時節,湖南懷化的清晨寒意陣陣。
  • 湖南一女生帶著媽媽上大學,用堅韌和孝心,撐起了一個家
    每個人都希望有著幸福的家庭,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有很多的孩子從小失去了父母,也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生病,不得不獨自撐起家裡的重擔,而他們的孝心感天動地,就像今天講的這個女生一樣。湖南一女學生帶著媽媽上大學,用堅韌和孝心,撐起了一個家。這個女孩就是王美玲,她的家在永州祁陽縣白水鎮,在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就讀,是一名大四的學生,目前正在準備考研,12月7日,有相關媒體採訪了這一位堅強的女孩子。
  • 遇見你丨帶著媽媽上大學 這個女孩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
    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一邊打工求學 一邊照顧患病母親大雪(12月7日)時節,湖南懷化的清晨寒意陣陣。
  • 央視報導丨帶著媽媽上大學 這個永州女孩用孝心和堅韌撐起一個家
    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
  • 她帶著媽媽上大學,同時兼職5份工作
    永州市祁陽縣白水鎮的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同時兼職五份工作。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
  • 帶著媽媽上大學、同時兼職五份工作,央視給了這個永州妹子8分鐘
    來源 | 央視新聞永州市祁陽縣白水鎮的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同時兼職五份工作。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
  • 帶著媽媽上學的醫學生說想親手治好母親,網友:姑娘好樣的!
    為賺醫藥費和生活費,她曾在上學的同時兼職5份工作。她說學醫就是為了照顧家人,正在準備考研的她這樣鼓勵自己:「既然制訂了計劃,就要瘋狂地執行,風雨無阻……」家在永州市祁陽縣白水鎮的王美玲,自幼家境貧寒。2016年,父親去世後,母親也病情加重。從那個時候開始,王美玲不僅要照顧患病母親,還要迎接高考。那年,王美玲與心儀的臨床醫學專業失之交臂。
  • 湖南女孩帶著病重媽媽上大學,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
    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湖南醫藥學院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王美玲:在我父親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我就想著等我以後考上大學了,一定要把爸爸媽媽帶到我上大學的地方去。這樣的話,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不要我每次寒暑假才能夠回來才能夠見他們一面。由於條件不成熟,王美玲並沒有第一時間把母親接到懷化,而是勤工儉學,多方兼職。
  • 湖南女孩帶著病重媽媽上大學,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打過五份工
    王美玲是湖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她目前也正在準備考研。然而和他們不同的是,王美玲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課餘還要打工養家,曾經最多的時候有五份工作。今天一起認識這個堅強的姑娘。湖南醫藥學院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王美玲:在我父親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我就想著等我以後考上大學了,一定要把爸爸媽媽帶到我上大學的地方去。這樣的話,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不要我每次寒暑假才能夠回來才能夠見他們一面。由於條件不成熟,王美玲並沒有第一時間把母親接到懷化,而是勤工儉學,多方兼職。
  • 湖南懷化女大學生帶媽媽上學,課餘時間打工養家,最多幹5份工作
    湖南懷化女大學生帶媽媽上學,課餘時間打工養家,最多幹5份工作。面對複雜的生活能有這樣堅韌的心態是真的很強大。據某媒體報導,這名女大學生是當地醫藥臨床醫學大四學生,名字是王美玲,與很多上大學的同學一樣在準備考研。可和他們不同的是,她是帶著媽媽一起上學的,利用課餘時間兼職打工,來賺取學費補貼家用,最多的時候要大5份工作。
  • 品讀「當代中國二十四孝」:孝心 這樣創造奇蹟
    ——曹陽飛宇  這個土家族女孩,用堅強照顧盲父和年幼弟弟,與命運抗爭,帶著父親上大學,用愛驅走父親的黑暗。——張蕾  13歲起,文弱少年撐起整個家;考上大學後,瘦弱男孩又帶著病母上大學,開始了一段奮鬥、辛酸的別樣青春。
  • 最美女大學生:兼職五份工作,帶著媽媽上學
    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認為,「孝」字是「老」字去掉右下角的「匕」,加入一個「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所以「孝」是子女對父母的善行和美德,是晚輩在處理與長輩關係的時候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
  • 煙臺開發區11歲女孩入選「全國最美孝心少年」
    2019年春節,爺爺因為突發腦溢血住院,只能靠打流食維持生命,目前是半植物人狀態……面對接踵而來的苦難,家住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潮水鎮中營村的孫美平並未被擊倒,而是毅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2013年,孫美平還是個5歲的幼齡兒童,孫美平的媽媽王禎在一天傍晚下班途中被一輛車所撞。
  • 新河縣教文廣體旅遊局文化股副股長馮曉娜用柔弱的身軀撐起工作
    柔弱的身軀,撐起工作的堅強——記縣教文廣體旅遊局文化股副股長馮曉娜疫情暴發以來,縣教文廣體旅遊局一直承擔著萱瑞苑、錦綉花園等五個社區區域的網格化管理、入戶排查等任務。該局文化股副股長馮曉娜負責萱瑞苑社區的各類報表總結、數據報送等工作。本片區有居民753戶2056人,每天需要整理報送幾百份報表,最多的時候達2000餘份,而且每份報表都要經過3-5遍的反覆審核修訂。同時,馮曉娜還單獨負責著一棟樓30戶85人的排查工作。可想而知,這樣的工作量對於一個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身體單薄的馮曉娜來說,是何等的艱巨繁重?
  • 《女傭的故事》:底層單親媽媽只配墮落?她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可女兒卻在計劃之外悄然來到她的世界裡,不慌不忙地打亂了她的人生。因為未婚先孕,她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夢想;因為不堪忍受男友的家暴和辱罵,她鼓起勇氣帶著年幼的女兒離開。可悲傷的現實是,當她離開後,卻發現無地方可去,哪怕娘家也無法給她提供幫助:離異的父母各自組織了新的家庭,沒人願意或者有能力救濟她。
  • 臨高大二男生邊讀書邊兼職補貼家用 帶媽媽上大學
    4歲時父親去世,11歲時母親患重病…… 從此撐起這個家,醫院學校兩頭跑…… 顧家、學習、兼職……他說:我可以的!臨高大二男生陳重私 帶著媽媽上大學陳重私正值暑假,同學們都回了家,陳重私還留在學校。為了母親,陳重私放棄了省外求學的理想,選擇留在省內讀書,並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最青春的年紀,承擔本不屬於這個年紀的重擔,讓他的花季伴隨雨季,但陳重私用堅強扛起了這份責任。「守住這個家」,是他最大的心願。
  • 她帶著母親上學,兼職五份工作還想考研,網友:伸手要錢的娃看看
    上大學,原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可隨之而來的困境卻赤裸裸地擺在王美玲的面前,她打算帶著母親一起上大學,可是眼前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大一第一個學期,王美玲一方面勤工儉學、另一方面從事多個兼職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為把母親接到身邊做足準備。第二學期,她向學校遞出申請——想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
  • 8歲男孩扛起一個家,不離不棄帶著父親上大學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7歲時,他的父親因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9歲時,他的爺爺去世,同時母親不忍這種苦難的生活不辭而別,但是他卻沒有被生活打倒,毅然的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永恩的感人故事吧!1.
  • 最美孝心少年 | 小少年成為媽媽的腿、爺爺奶奶的嘴
    即使是成年人,恐怕也早已被壓垮——更何況,遭受如此多不幸的他,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  幸運的是,生活並沒有壓垮他——這個堅強、孝順的孩子,用自己的孝心和堅強撐起了整個家······  作為家裡唯一的頂梁柱,除了要挑起生活的重擔,吳昊洋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媽媽,幫助她復健。對於媽媽來講,需要照顧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有心靈上帶來的創傷。
  • 後續報導:「孝心男孩」給晚報讀者寫感謝信
    13日,晚報以《20歲「孝心男孩」帶著父親上大學》為題,獨家報導了20歲的河南科技大學大二學生趙德龍的故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面對如潮的愛心,趙德龍在感激之餘婉拒了社會的幫助。同時,他還給晚報的廣大讀者寫了一封感謝信,希望由記者轉達他的感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