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年來,棲霞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棲霞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聚焦高質量發展主線,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進「四新」行動,順利完成了區十八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為「十三五」發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疫情防控紮實有力,生產生活有序恢復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沉著應對、科學防治,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區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構建責任到人、蓋邊沉底的防控體系,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組織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駐區企業支援各類物資,全區累計捐贈款物價值1110.6萬元。堅持防疫與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出臺《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等政策,發放企業穩崗返還資金7.35億元,惠及6.8萬家企業。在全省率先落實「快捷通道」政策,幫助1615名外籍企業人員迅速返崗。30萬在校師生錯峰復學,校園疫情「零發生」。完善應急響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社會動員等機制,對商貿流通等重點領域、重點人員和關鍵環節開展常態化檢查督導。加強集中隔離點管控,全區累計開展核酸檢測18.5萬人次。1人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家單位和9人分別獲評省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年初,棲霞積極開展促銷費活動,應對疫情衝擊經濟質效穩步提升,科技創新勢頭強勁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60億元,同比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5億元,同比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8.7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33個,榮獲三季度全市招商擂臺賽目標任務進度獎、重大項目推進獎。實施區級以上重大項目149個,完成投資385億元。先進位造業主導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逆勢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實際使用外資8.75億美元,位居全市前列。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030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南京綜保區(龍潭片)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量全省第一。
區內企業康尼機電軌道門系統應用於復興號上堅持以制度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實體化運作創新委員會,完成棲霞高新區、新港高新園去行政化改革,實施「百校對接計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淨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位居全市前列。入選國家、省市重點人才計劃100人,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估一等獎數量位列全市第一。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370件,新增PCT專利305件,同比增長89.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增速預計達12.8%。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評「優秀(A類)」,生命科技園創成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加快布局紫東科創大走廊,中國(南京)智谷品牌效應初顯,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發展迅速。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保護壓茬推進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規劃建設,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完成紫東地區概念性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形成全區國土空間規劃初步編製成果。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實施15宗低效用地再開發。燕子磯新城、新堯新城、棲霞山片區等區域城市配套日益健全,功能品質不斷提升。推動軌道交通工程、過江通道、快速化道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建設。推進小微堵點治理,打通麒麟路西延等「斷頭路」,道路通達率持續提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率達100%。實施55個精細化建管項目,完成35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13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整治,建成姚坊門省級宜居示範街區。貫徹公園城市理念,實施羊山公園等4個公園景觀提升項目。清理衛生死角4萬多處,城鄉環境更加乾淨、有序。
浦儀公路夾江大橋通車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生態紅利持續釋放。全面完成45項長江幹流岸線整治任務,有序推進長江經濟帶「百項提升工程」。八卦洲沿江船廠全部拆除,持證漁民全體退捕。實施沿江造林、復綠1457畝,綠色界面全面貫通。燕子磯濱江地區綜合整治成為全國典範。完成北十裡長溝東支生態修復等5個水環境提升工程,率先在主城區基本實現全域消除劣V類水體。全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1%,空氣品質優良率同比提高14%。完成化工行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任務,實現青龍山礦、烏龜山礦禁採關停,棲霞山鉛鋅礦獲「全國綠色礦山」稱號。連片打造美麗宜居鄉村18個,西崗街道樺墅村獲評國家森林鄉村樣板村。深化紫東「綠色銀行」建設,建成華東最大的椴樹種質資源基地。
長江棲霞段風景如畫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緊扣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年來,棲霞以紮實有力的舉措惠民生、暖民心。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發放高校畢業生住房租賃補貼2393.5萬元,在全省率先發布退役軍人線上就業應聘「棲英寶」APP。城鄉低保統籌提標至每人每月945元,發放低保金、殘疾人「兩項補貼」、臨時救助金等各類補貼達6000萬元。「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村企聯建率在全省率先達100%。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力促商洛市商州區「脫貧摘帽」。惠民工程有序推進,完成21幢在冊危房消險工作,開工建設保障房112萬平方米,竣工40萬平方米。新交付中小學、幼兒園13所,新增31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區域基礎教育資源供給水平評估位列全市第二。與省人民醫院籤約共建燕子磯新城醫院、南京市棲霞醫院,「院府合作」入選中國改革典型案例。「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棲霞模式在全市推廣,5A級養老機構數量佔全市三分之一。抓好糧食生產和「菜籃子」工程,糧食產量增長5.4%,全面完成生豬穩產保供目標任務。
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安定和諧的發展氛圍更加濃厚。掛表推進國家、省、市安全生產督導問題隱患整改,深入開展28項專項整治行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82%、89%。面對長江歷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及時轉移安置八卦洲失能、半失能老人,成功處置各類險情24處,切實維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8.1%。安全發展指標穩居主城區前列。平安質感更加凸顯。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區入室盜竊案件同比下降39%,公眾安全感達98.4%。全民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創成省級文明單位19個,龍潭街道馬渡村入選全國文明村。所有村居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每萬人擁有註冊登記社會組織數24個。「掌上雲社區」入選《中國改革年鑑》,外籍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獲公安部和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廣,全國首部縣區級英文版綜合性志書《棲霞簡志》出版。仙林街道、馬群街道分別榮獲全國、省「三八紅旗集體」稱號。與此同時,民族、宗教、武裝、雙擁、人防、醫保、臺僑、工會、青少年、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政府建設顯著加強,行政效能持續提高
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自身建設邁上新臺階。抓好《憲法》《民法典》宣傳貫徹,紮實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主動公開政府信息4320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5%,完成「七五」普法終期考核驗收,獲評全市唯一法治政府建設省級示範區。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建議提案辦結率、滿意率連續17年保持100%。順利通過國家統計局專項督查。行政效能持續提高。深入落實「基層減負年」要求,政府文件數量下降30%,會議數量下降30.5%。落實「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出臺《區政府關於提升行政效能完善執行、協調、督查體系的意見》,辦理各類訴求11萬餘件,綜合滿意率96%以上。設立全省首家企業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驛站,率先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民生檔案異地查詢示範區。企業登記服務便利化改革和工程項目審批改革榮獲全國政務服務優秀案例。廉政防線織密織牢。貫徹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三公」經費等一般性行政支出穩步下降。加強審計監督體系、監督能力建設,完成政府投資項目、民生專項資金審計項目155個。支持紀檢監察等機關和部門監督執紀問責、監督調查處置,風清氣正、群眾滿意的政府形象不斷提升。
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新徵程的奮鬥號角催人奮進。回首過去,棲霞「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過去的五年,是全區上下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五年,是全區事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五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展望未來,2021年,棲霞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乘勢而上,高質量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譜寫「強富美高」新棲霞建設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南報融媒體記者 查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