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見習記者 李龍炎 泰安報導
12月4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泰安市「十三五」文化旅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泰安市「十三五」文化旅遊主要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基本完成,即將圓滿收官。
文化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旅遊業發展主要指標持續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接待遊客總人數由2015年的5790.37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8262.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由2015年的582.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06.1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95.8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14.2億元,佔GDP比重為4.3%;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庫泰安市入選精品旅遊和文化創意兩大「雁陣形」集群,實現雙集群入庫培育。今年以來,統籌推進文旅行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促進文旅消費全面復甦。前三季度,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為4044.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83.58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7.89%和59.69%,旅遊產業發展總量穩步回升。
文化旅遊體制改革不斷創新。泰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文化旅遊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創新設立了泰安市委旅遊工作委員會,加強對全市文化旅遊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旅遊發展的頂層設計、規劃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推行「5+2」工作機制,專門成立泰安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文旅重點項目、重要任務、重大事項的具體落實。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涉旅部門加強資源整合、產業發展、市場整治等協調聯動,「綜合產業綜合抓」的體制機制健全完善。《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上升為省級戰略,明確城市發展定位,成為指導泰安市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導航圖、規劃圖。泰安市委、市政府立足長遠發展,對泰安高新區、泰山景區、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管轄範圍進行調整整合,進一步拓展旅遊發展空間。相繼出臺《關於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泰安市旅遊業改革發展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泰安市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措施,從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扶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泰山景區、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徂汶景區「管委會+公司」制改革順利推進,激發景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深入推進,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90個鄉鎮(街道、片區)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3739個村(社區)全部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市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面覆蓋,總分館建設穩步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持續擴大。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 文藝晚會、廣場舞大賽、才藝大賽等惠民活動各具特色,「一村一年一場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城鄉書房建設和全民閱讀工作紮實推進,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位化覆蓋工程和戶戶通扶貧工作圓滿完成。
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穩步提升。泰安市持續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方案編制、文物環境整治和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物勘探發掘保護利用工作,確保文物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聚焦傳承弘揚泰山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展銷,讓文化遺產全面「活」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422處,包括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博物館44家;非遺項目703個,其中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泰山皮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文旅項目建設加速推進。深入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項目帶動戰略,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迭代更新,融合發展效應不斷顯現,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全市現有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3家。泰山新聞出版小鎮入選「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面向全國進行推廣。泰山西湖、泰安老街、愛琴海購物公園等建成運營,激活泰安城區夜間經濟新動能,成為「網紅打卡地」。泰安秀都大型文商旅綜合性文娛體驗項目、泰山佑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泰山金谷、泰山冰雪文體中心等項目的順利推進,將與泰山旅遊遙相呼應,進一步延長文旅消費鏈條,提升泰安旅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鄉村旅遊發展突飛猛進,建成了泰山九女峰鄉村旅遊度假區、桃文化鄉村旅遊集群片區等鄉村旅遊集聚片區,大汶口古鎮、水滸影視小鎮等特色小鎮,良心谷、百合莊園、曼華莊園、茶溪谷、芝峰酒莊、中青松石、青青農場等田園綜合體,鄉村民俗體驗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旅遊要素和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著力抓好精品景區創建,全市A級旅遊景區由2015年的45家發展到2019年的74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3家。配套建設了萬達嘉華、泰山寶盛、藍海御華、金盛國際等高檔酒店和萬達廣場、寶盛廣場等大型特色購物商圈,培育了故鄉的雲、麓垚、鉑思、花築、曳尾園等精品民宿。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四大工程」,即旅遊交通組織換乘、泰城旅遊停車場改造提升、旅遊廁所建設提升、特色美食街區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制約旅遊發展的基礎設施問題。開通高鐵泰安站至泰山景區中天門的直通車,上線運行7條「遊」字頭的旅遊專線,有效串聯交通樞紐和主要景區景點等重要節點,基本實現旅遊交通「零換乘」。從2017年清明節開始,每逢法定節假日,市政中心停車場免費向市外遊客開放;望嶽東路生態停車場投入運營,方特、天頤湖、寶泰隆等主要景區停車場改造提升,新增停車位13200多個。高標準建設改造升級旅遊廁所,按照2A級以上標準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380餘座。岱廟廣場、紅門遊客中心和虎山公園改造提升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開元盛世·文旅城、泰山雲集、三裡屯文商旅綜合體等特色街區投入運營,成為市民休閒活動和接待服務遊客的重要場所。
文旅融合新業態、新亮點動力十足。積極應對新舊動能轉換新情況、新要求,大力實施旅遊+戰略,促進文化旅遊產品多元化發展。「旅遊+文化」,弘揚以泰山文化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創新,引導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和非遺項目進景區、進街區,太陽部落、春秋古城、東平水滸影視城、五埠嶺、泰安老街等景區、街區非遺項目展演展示吸引力持續攀升,泰山石敢當、泰山皮影、泰山豆腐宴等深受中外遊客青睞。「旅遊+研學」,以泰山為支撐,集聚全市自然、文化資源,高標準打造了28處市級研學旅行基地、230家校外實踐基地、80多家鄉村少年宮等融實踐性、科學性為一體的研學旅行基地,培育了山東泰山研學教育有限公司、山東力明藝術宮等一批優秀的研學旅行機構,策劃推出對話泰山「挑山工」、「中華泰山成人禮」、國學之道研學之旅、「弘揚泰山文化、爭作敢當少年」遊學之旅、儒風齊魯少年行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研學產品,中華泰山成人禮被團中央列為「中華成人儀式主題活動」內容,成為全國研學旅行示範活動。「旅遊+體育」,連續多年成功舉辦泰山國際登山比賽、泰山國際馬拉松賽、環泰山60公裡徒步行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作為泰山國際登山節固定體育項目的泰山國際登山比賽已連續舉辦34年,被評為「國家體育旅遊精品賽事」。
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大力實施泰山文藝精品創作戰略,創作推出了一大批文藝經典作品,文學作品《人子·人》《天蟲》,山東梆子劇《官箴碑》《泰山挑山工》,影視劇《蘇慶亮》《軍人使命》,泰山皮影戲《石敢當為民除害保平安》等深受群眾歡迎。一批優秀演員、創作者及文藝作品、美術作品斬獲全國大獎。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和「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等重大主題,創作推出多臺精品文藝晚會。2018年央視春晚泰安分會場演出,精彩演繹「中國心、泰山情」主題,「國泰民安」美好寓意在全球廣泛傳播。
文旅宣傳出色出彩。突出泰山「國泰民安」文化內涵,打造「中華泰山、天下泰安」城市旅遊品牌。創新辦節理念,注重產業融合,組織舉辦每年一度的泰山國際登山節。持續實施聯合推介,在央視等主流媒體持續投放泰安文化旅遊形象宣傳片。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廣泛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引起較大反響。央視《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東方時空》等欄目,多次點讚泰安文化旅遊工作。
文化旅遊市場秩序規範有序。發揮雙組長、雙辦公室、多部門的「2+2+N」旅遊綜合執法模式,通過集中執法、聯合執法,持續淨化市場環境。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定期開展「清源」「淨網」「秋風」「護苗」「固邊」五大專項行動,加強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確保全市文化旅遊安全生產長期保持穩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法治化文旅營商環境。旅遊服務標準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泰安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旅遊服務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慧遊泰山」智慧文旅平臺於2019年「十一」正式上線,全面提升遊客體驗度,實現遊客一部手機遊泰安的目標,2019年五一、十一期間,全省5A級景區遊客好評度排名泰山均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