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泰安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2021-01-09 魯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難中保穩定、難中求突破,越是艱險越向前。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泰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經濟發展逆勢上揚,令人振奮。

  2020年1月26日,泰安市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緊急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全力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單位聞令而動,全程參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

  越是非常之時,越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在穩中求進。

  2020年3月20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級響應解除後,泰安召開的第一個大規模現場會議,就是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暨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動員大會,把抓產業、抓工業、抓項目建設、抓大企業放在突出位置。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泰安相繼出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十二條意見》《落實「六保」任務實施意見》等文件,全面梳理涉企政策204項,開發「泰安政企直通車」政策服務平臺,將政策主動精準推送到企業。

  重大項目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泰安出臺《關於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實行重點項目市級統籌「綠卡」制度,讓部門圍著項目轉、要素跟著「綠卡」走,提供超前、精準、高效、優質的服務。

  泰安實行重點工作專班推進、重點項目領導包保等制度,先後對產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管理、鄉村振興、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工作,由市級領導同志牽頭掛帥,親自協調、帶頭落實,帶動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形成比實幹、賽實績的良好氛圍,推動重點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深入落實省委九大改革攻堅行動,設立9個工作專班,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在全省率先鋪開並全面完成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市11家開發區、功能區全部實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新體制。各開發區、功能區以新的體制運行後,「幹多幹少不一樣」,幹部職工積極性明顯提升。

  2020年6月,東華大學與康平納集團牽頭共建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正式落戶泰安,這是我國在印染領域唯一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11月,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氨基葡萄糖生物製造技術及產業化示範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12月,石橫特鋼特種用鋼產能置換一期項目竣工投產,全省首個鋼鐵數字工廠在泰安揚帆起航。這一年,泰安成為全國首批22個「科創中國」試點單位之一。泰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越是非常之時,越要咬定目標不鬆勁,勇做新時代奮鬥者。

  「十三五」以來,泰安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動員,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全市71578戶14543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354個省級貧困村、251個市級貧困村摘帽退出。

  2020年,泰安聚焦群眾期盼、社會關注的難事實事,全力打通交通「主動脈」,暢通城市「微循環」,共打通城市「斷頭路」11條,擂鼓石大街中段、財源大街西段、迎勝路南延工程先後通車。在鄉村,全市2785個行政村完成道路「三通」建設,鋪築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濟泰高速、董梁高速新寧段、董梁高速寧梁段、青蘭高速萊泰段改擴建工程相繼通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到2020年底泰安境內高速公路總通車裡程達到470公裡,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住房問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住有所居」承擔著人民群眾對住房的期待。泰安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內解決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堅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創新「流程再造」,採取「容缺受理」,通過專班集中會審,打通了小區辦證的障礙。此項工作惠及7.5萬戶家庭近23萬人,解開了百姓「心結」,贏得了群眾「點讚」。

  如今,泰安的環境越來越好,文旅設施日益齊全,宜居宜遊的城市底色魅力綻放。2020年,泰安增添了兩處網紅打卡地——西湖景區、泰安老街。遊客下山後,暢遊泰山西湖,盡享視覺盛宴;漫步泰安老街,感受人間煙火味。虎山公園、紅門廣場升級後全新亮相,泰山冰雪文體中心開門迎客,成為市民遊客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泰山引水上山、汙水下山工程竣工,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泰山用水難、排汙難等問題,實現了「清水上得來、汙水下得去」。

  2020年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泰安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此次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泰安市以全國第8名的優異成績入選。在縣級市和縣評選中,新泰市、肥城市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12月31日,泰安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泰安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徵程的關鍵一年。泰安將聚焦「七個走在前列」,打造「五個名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取得突破」邁進,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難中保穩定、難中求突破,越是艱險越向前。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泰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經濟發展逆勢上揚,令人振奮。

  2020年1月26日,泰安市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緊急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全力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單位聞令而動,全程參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

  越是非常之時,越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在穩中求進。

  2020年3月20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級響應解除後,泰安召開的第一個大規模現場會議,就是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暨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動員大會,把抓產業、抓工業、抓項目建設、抓大企業放在突出位置。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泰安相繼出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十二條意見》《落實「六保」任務實施意見》等文件,全面梳理涉企政策204項,開發「泰安政企直通車」政策服務平臺,將政策主動精準推送到企業。

  重大項目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泰安出臺《關於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實行重點項目市級統籌「綠卡」制度,讓部門圍著項目轉、要素跟著「綠卡」走,提供超前、精準、高效、優質的服務。

  泰安實行重點工作專班推進、重點項目領導包保等制度,先後對產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管理、鄉村振興、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工作,由市級領導同志牽頭掛帥,親自協調、帶頭落實,帶動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形成比實幹、賽實績的良好氛圍,推動重點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深入落實省委九大改革攻堅行動,設立9個工作專班,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在全省率先鋪開並全面完成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市11家開發區、功能區全部實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新體制。各開發區、功能區以新的體制運行後,「幹多幹少不一樣」,幹部職工積極性明顯提升。

  2020年6月,東華大學與康平納集團牽頭共建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正式落戶泰安,這是我國在印染領域唯一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11月,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氨基葡萄糖生物製造技術及產業化示範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12月,石橫特鋼特種用鋼產能置換一期項目竣工投產,全省首個鋼鐵數字工廠在泰安揚帆起航。這一年,泰安成為全國首批22個「科創中國」試點單位之一。泰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越是非常之時,越要咬定目標不鬆勁,勇做新時代奮鬥者。

  「十三五」以來,泰安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動員,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全市71578戶14543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354個省級貧困村、251個市級貧困村摘帽退出。

  2020年,泰安聚焦群眾期盼、社會關注的難事實事,全力打通交通「主動脈」,暢通城市「微循環」,共打通城市「斷頭路」11條,擂鼓石大街中段、財源大街西段、迎勝路南延工程先後通車。在鄉村,全市2785個行政村完成道路「三通」建設,鋪築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濟泰高速、董梁高速新寧段、董梁高速寧梁段、青蘭高速萊泰段改擴建工程相繼通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到2020年底泰安境內高速公路總通車裡程達到470公裡,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住房問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住有所居」承擔著人民群眾對住房的期待。泰安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內解決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堅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創新「流程再造」,採取「容缺受理」,通過專班集中會審,打通了小區辦證的障礙。此項工作惠及7.5萬戶家庭近23萬人,解開了百姓「心結」,贏得了群眾「點讚」。

  如今,泰安的環境越來越好,文旅設施日益齊全,宜居宜遊的城市底色魅力綻放。2020年,泰安增添了兩處網紅打卡地——西湖景區、泰安老街。遊客下山後,暢遊泰山西湖,盡享視覺盛宴;漫步泰安老街,感受人間煙火味。虎山公園、紅門廣場升級後全新亮相,泰山冰雪文體中心開門迎客,成為市民遊客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泰山引水上山、汙水下山工程竣工,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泰山用水難、排汙難等問題,實現了「清水上得來、汙水下得去」。

  2020年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泰安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此次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泰安市以全國第8名的優異成績入選。在縣級市和縣評選中,新泰市、肥城市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12月31日,泰安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泰安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徵程的關鍵一年。泰安將聚焦「七個走在前列」,打造「五個名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取得突破」邁進,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相關焦點

  • 高新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擎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高新區聊城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01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聊城市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
  • 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如何縮短「陣痛期」
    2003年—2007年,中國的外貿出口年均增長29.2%,但是在2008年—2014年,中國出口的年均增長率為8.57%。2015年,中國的外貿出口按照美元計算,為負增長2.8%;今年1—4月按照美元計算,外貿出口依然是負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訂單明顯減少,中國外銷型企業的開工率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中就包括鋼鐵業中的外銷型企業。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汽車和住房市場需求發生明顯下降。
  • 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 山東濟南亮出成績單
    據濟南市發展改革委消息,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來,濟南市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動省會城市發展的長期戰略,以創新為根本驅動,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構建新動能主導省會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呈現力度持續加大、舉措持續深化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旅遊成全省支柱產業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精品旅遊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導,全面展示3年來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階段性成果。
  • 濟南歷下: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人民網濟南5月2日電(宋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任在前,使命在肩。」日前, 由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發改委、區投促局、歷下國稅局聯合舉辦,歷下智庫承辦的「歷下區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座談會在濟南舉行。 歷下區是山東省會城市中心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旅遊和科教中心。
  • ...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烏海市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國辦發〔2017〕4號)和自治區政府辦公廳
  • 新舊動能轉換,青島市金融業主要指標屢創新高
    「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金融系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提升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濟南黃河隧道東隧工程現場今年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貫通。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2020年1-11月宏觀數據點評全文共7826字,閱讀大約需要15分鐘文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核心觀點:從經濟恢復動能看,11月當月政策敏感型需求基建、房地產投資穩中有降,但經濟內生動能出口、消費、製造業投資均出現明顯回升,表明經濟增長動能正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預計四季度經濟將加快向潛在增速回歸,全年有望實現2.1%左右的正增長。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隧道一頭連著南邊的濟南主城區,一頭連著北邊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線貫通後將打破黃河對濟南城市發展的制約,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2018年年初,《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提出要在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 泰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前列
    上半年,泰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多項指標增速排全省前列,經濟發展逆勢飛揚,令人振奮。難中保穩定、難中求突破。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泰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當前,泰安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六穩」「六保」保障有力,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草案)
    ,促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批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全省統一的能耗大數據平臺和以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為導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分級評價制度,實行差異化資源配置機制和節能降耗激勵機制;建立省級用能指標統一調配製度,推進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加快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 煙臺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
    煙臺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膠東在線12月8日訊(記者 鄔勇 賈楚航) 煙臺市政府新聞辦12月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煙臺市「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請介紹一下煙臺新舊動能轉換取得了哪些成效?煙臺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田序潤回答。
  • ...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答: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此高度重視。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周連華說,近幾年來,山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 演化增長視角下的新舊動能轉換
    原標題:演化增長視角下的新舊動能轉換   當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被視為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新舊動能轉換正在穩妥推進,經濟結構得到一定的優化和改善,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 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文化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2年)
    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文化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2年)2020年1月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加快濟南市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形成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主導產業,按照《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要求,編制本規劃。
  • 「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系列專家解讀文章之二:   以包容性、創新性監管助推新動能   加快培育新動能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創新發展新理念、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必然要求。
  • 濟寧市2020年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3日訊 12月9日至12日,濟寧市2020年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舉行。會議採取現場觀摩和集中開會的方式進行,9日至11日現場觀摩了各縣市區、功能區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12日上午召開觀摩總結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