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種心情,一次發現,一段回憶,秋天的杭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分享我在杭州遇到的秋日美景,這一次給大家介紹湘湖景區。
杭州這座風景秀美的旅遊城市,西湖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這裡有許仙和白娘子斷橋相遇的美麗傳說,有蘇東坡和白居易築堤治湖的悠久歷史,也有給人無數暢想的三潭印月的唯美意境,不過作為旅遊城市,杭州的美可不僅僅只有西湖,其實杭州真正是一座與水結緣之城,除了西湖,還有西溪,運河和錢塘江,而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也是與水有關的一個景點,她就是被稱為西湖姐妹湖的湘湖。
湘湖,位於杭州蕭山區的聞堰鎮,距離市中心大約20公裡,與西湖、錢塘江構成杭州旅遊風景的金三角,經過幾年的開發,已經成為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這裡不僅集湖光山色為一體,而且歷史積澱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跨湖橋遺址和越王城山文化,一下子將浙江的文明史追溯到8000年前。
相比西湖的喧囂,湘湖更多的是寧靜和休閒,波光粼粼的湖面,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滿眼的都是湖光山影,非常適合周末休閒遊,在隨處可見的草坪上搭一頂帳篷,可以慢慢的度過一整天,或者沿著環湖自行車道,一路騎行一路欣賞,把自己完全融入這青山綠水間,假如覺得這還不夠,那麼可以去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看一看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或者拾階而上,來到城山之巔,在飽覽山水的同時,憶古思今。
秋風起,蘆花搖
歷經三期開發,如今的湘湖水域面積數倍於西湖,其中一期開發最早也最有景色,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也在那裡,二期緊鄰著一期,面積更大,沿湖的遊步道修建很好,適合步行、騎行、跑步或坐觀光車,湖邊的綠地、山坡很多,深秋時節來這裡,湖邊的蘆花開得正旺,秋風蕭瑟,蘆葦飄蕩,江南水鄉的柔美,盡顯眼前。
紅紅黃黃的樹葉,搖曳的蘆花,展示出一幅深秋的山水畫卷,湖邊的烏桕、銀杏都已經到了最佳觀賞時,陽光照射在湖面金光閃閃,景色唯美。
和西湖一樣,湘湖景區也是免費的,因為地處城郊,人比西湖少很多,加上面積大,場地空曠,湖邊或坐或行,可以靜靜的讓你忘卻城市的喧囂和煩惱,這裡更適合親水,也適合親子遊玩,現在的時節草坪上滿地的柚子果,發現那裡的鳥窩竟然是用蘆葦搭的,想不到這裡的鳥兒是如此的幸福,住的都是輕巧又保暖的豪華「別墅」。
楓正紅,松葉落
深秋的湘湖,美得更是如一幅畫,沿著湖邊,從跨湖橋走到城山廣場,途徑荷花池和天鵝池,然後又沿著越王路返回,晚秋時節,早上還是比較冷,又是非周末,所以沿途幾乎只有我一個人,好在清靜,景美,可以自由尋找想要的角度,相比於二期的蘆花,一期的水杉真的不錯,加之楓紅柳綠,還有那滿地的銀杏葉和落葉松相陪,好一個知秋的早晨。
湘湖的歷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這一方水土,養育著我們的祖先,遠處老虎洞山的佛塔,雖然沒有金光普照,但據說香火很旺盛。一路行來,秋天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最是舒服,這也是讓人心情愉悅的「奢侈品」,而最吸引眼球的當然是火紅的楓葉,不過那些五彩的樹葉也吸引著我,綠的生機,黃的成熟,紅的嬌豔,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秋天,用色彩來書寫,是最恰當不過了。
作為蕭山區最著名的景點,景區這幾年得到了很好的建設和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景區的面貌越來越美,各項的輔助設施也是很到位,特別讓我欣喜的就是可以邊走邊聽,這樣空靈的天地,殘荷倒影,水天一色,輕柔的音樂是最好的調味劑。
登城山,憶古今
作為家門口的景區,無數次的來過這裡,但之前卻一次也沒有登上過城山,海拔128米的小山,對於喜愛登山的我,真是小菜一碟,但卻一直忽略,也許是覺得山頂沒啥景色吧,今天既然來了,那就彌補下缺憾。
從城山廣場經烽火臺,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十幾分鐘就到了山頂,這裡建有越王城遺址公園,是仿春秋時期越王屯兵抗吳的軍事城堡,公園面積不大,包括越王祠、洗馬池,佛眼泉等,展示了濃濃的越文化。
大家看到的這碑亭,裡面的石碑是清朝康熙皇帝御筆親賜,上面刻有「敕賜城山禪寺」等碑文。湘湖的前身,本是古海灣演變而成的一個洩湖,1112年,新任蕭山縣令楊時「視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為界,築土為塘」,才在西城湖原址築起了一個人工湖,到1127年宋朝遷都臨安(今杭州),湘湖除了灌溉農田,還成了遊覽勝地,越王城山也從過去的荒郊野嶺,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當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雪恥的故事,正是南宋人夢想收復中原失地的精神寄託,於是在城山頂建造了紀念勾踐的建築。
到明末清初,這裡衍化為城山寺,特別是清朝取代明朝後,城山寺的地位開始顯現,香火旺盛,勵精圖治的康熙皇帝並沒有拆除勾踐祠,而是賜碑,期望百姓都能成為佛家弟子,安分守己,這或許正是康熙皇帝治國的高明之處,後到了清鹹豐年間,寺廟毀於太平天國戰亂,越王祠重建時,為讓人更好地了解城山歷史,特建此碑亭。
小貼士
景區到達最佳交通是地鐵1號線,終點就是湘湖。景區免門票,但坐船和觀光車需購票,遊玩的話,1期看景,環線大約2小時,2期休閒徒步,環線一圈大約10公裡,3期花海,但面積更大,適合自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