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學生在工間休息。
三年邊讀書邊打工,黎先宇練成了「猛男」,搬運家具很有範。記者 李少文 實習生 張智
打工養自己,他3年暑假沒回家不缺錢,也要體驗父母的艱辛大學生搬運工,也不是沒有優勢
從7月1日開始,一幫來自省內部分地區的大學生,在武漢「螞蟻搬家」公司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搬運工生活。他們中,大多數人來自貧困家庭,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也有一部分,家中並不缺錢,只是為了提前感受掙錢的艱辛。
連續兩天,記者採訪了部分大學生搬運工,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青春的力量」。
前天中午12點,酷熱難當。武昌徐東村附近的一處老房子裡,3位年輕人在3位中年人帶領下,一件一件地拾掇房子裡的家具。熱浪下,他們幹得汗流浹背。
其中,戴眼鏡的那位叫黎先宇,面相看起來很斯文,但虎背熊腰。看得出來,他以前幹過不少累活、粗活,整理起家具來,和中年搬運工們不相上下。
這個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的大三男生,已經連續多年暑假在武漢打工了。他的姐姐,目前在華中師範大學讀研究生,也在武漢打工掙學費。
一個小時後,終於搬完了。拿著僱主送過來的大瓶礦泉水,黎先宇昂起脖子,一口喝了個精光。「我一天要喝五六瓶這樣的水。」他說。
和搬運車一起回到公司,大夥都餓壞了。大口吃米飯、大口喝冰水,小夥子們狼吞虎咽。
和黎先宇的身份一樣,在這家公司,目前共有12位暑期大學生搬運工。
打工養自己,他3年暑假沒回家
趁著午休,記者與「大學生搬運工」聊了起來。
「我是監利農村人,父母都是農民,2007年爸爸去世了,家裡一下子陷入困境,我的學習成績也慢慢下滑。最後,只能上三本大學。」黎先宇說。
姐姐在他之前已經考上了華師,為了減輕媽媽的壓力,從大二開始就勤工儉學,通過做家教等辦法自己解決學費、生活費。省下來的錢,還寄回家中。
在文華學院,黎先宇選擇的專業是土木工程,一年學費1萬。一上大學,他就在學校找到了一份工作:給同學送桶裝水。「這個工作我整整做了3年,每天下課後都要送水。最多的一天,我一個人送了94桶水,學校4、5、6、7棟公寓都是我包了。」
3年下來,黎先宇練就了一副好身板。「他們都說我是送水的頭號猛男,力氣大。」說到這裡,小夥子哈哈大笑。
平時打工,暑假的機會更是不容錯過。去年暑假,他在武漢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還買保險。」
今年暑假一開始,他去「螞蟻搬家」報名。經過應聘、試用,他很快就通過了考核。這裡實行底薪加提成,他們幹得越多拿得越多。
10天下來,他已經做了20多單生意。搬家累不累?小夥子笑笑說:「比我在老家搬黃沙輕鬆多了。」
過幾天,黎先宇計劃跟老闆請10天假,回家收早稻、種晚稻。「媽媽打電話來了,我要回去種田。順便把今年的助學貸款問題解決掉。」
不缺錢,也要體驗父母的艱辛
12名大學生中,還有幾位家中其實並不缺錢,就是要體驗一下艱辛工作的學生。
陳海波是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宜昌當陽人。和他一起的還有龍寶,武昌職業學院大一學生;汪星宇,當陽一中今年的應屆高三畢業生;肖智力,三峽大學大一學生。
他們四個是當陽老鄉,昔日的同班同學。其中,陳海波和龍寶從小學到高中都在一個學校,屬於「鐵哥們兒」。
4個孩子雖然都是當陽農村人,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供養他們上大學綽綽有餘了。今年7月1日,他們一起在武漢當起了搬運工。其中,汪星宇還是剛剛復讀高考,從宜昌趕過來的。
「說實話,我們以前也沒有幹過累活。」龍寶說,現在農村的作物種植都採用機械化,用不上很多人。「小時候,我們也幹過農活,但基本上就是鬧著玩,沒有真幹。這些年,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很多,現在我們長大了,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感受他們的艱辛,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
大學生搬運工,也不是沒有優勢
「你們在搬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同齡的僱主,有什麼感受?」記者問。
陳海波笑著說:「沒有什麼,把心態擺正就可以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生活。」
但是在搬家公司,不是鬧著玩的。既然進了這個門檻,就得認真幹。10天下來,他們的勞動得到了「資深工友」老劉的讚賞。老劉今年55歲,孫子都有7歲了,在這家搬運公司幹了很多年。
「這幫孩子比我兒子都小得多。」老劉說,我覺得這才叫大學生的素質。一個大學生,能到我們這種地方來幹活,本身就是素質的體現。
大學生比老搬運工的優勢在哪裡?老劉說:「優勢太明顯了。他們有文化,有禮貌。很容易和僱主溝通,我們就不行。」(記者 翁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