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靠當搬運工養自己 3個暑假沒回家(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幾位大學生在工間休息。

三年邊讀書邊打工,黎先宇練成了「猛男」,搬運家具很有範。記者 李少文 實習生 張智

  打工養自己,他3年暑假沒回家不缺錢,也要體驗父母的艱辛大學生搬運工,也不是沒有優勢

  從7月1日開始,一幫來自省內部分地區的大學生,在武漢「螞蟻搬家」公司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搬運工生活。他們中,大多數人來自貧困家庭,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也有一部分,家中並不缺錢,只是為了提前感受掙錢的艱辛。

  連續兩天,記者採訪了部分大學生搬運工,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青春的力量」。

  前天中午12點,酷熱難當。武昌徐東村附近的一處老房子裡,3位年輕人在3位中年人帶領下,一件一件地拾掇房子裡的家具。熱浪下,他們幹得汗流浹背。

  其中,戴眼鏡的那位叫黎先宇,面相看起來很斯文,但虎背熊腰。看得出來,他以前幹過不少累活、粗活,整理起家具來,和中年搬運工們不相上下。

  這個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的大三男生,已經連續多年暑假在武漢打工了。他的姐姐,目前在華中師範大學讀研究生,也在武漢打工掙學費。

  一個小時後,終於搬完了。拿著僱主送過來的大瓶礦泉水,黎先宇昂起脖子,一口喝了個精光。「我一天要喝五六瓶這樣的水。」他說。

  和搬運車一起回到公司,大夥都餓壞了。大口吃米飯、大口喝冰水,小夥子們狼吞虎咽。

  和黎先宇的身份一樣,在這家公司,目前共有12位暑期大學生搬運工。

  打工養自己,他3年暑假沒回家

  趁著午休,記者與「大學生搬運工」聊了起來。

  「我是監利農村人,父母都是農民,2007年爸爸去世了,家裡一下子陷入困境,我的學習成績也慢慢下滑。最後,只能上三本大學。」黎先宇說。

  姐姐在他之前已經考上了華師,為了減輕媽媽的壓力,從大二開始就勤工儉學,通過做家教等辦法自己解決學費、生活費。省下來的錢,還寄回家中。

  在文華學院,黎先宇選擇的專業是土木工程,一年學費1萬。一上大學,他就在學校找到了一份工作:給同學送桶裝水。「這個工作我整整做了3年,每天下課後都要送水。最多的一天,我一個人送了94桶水,學校4、5、6、7棟公寓都是我包了。」

  3年下來,黎先宇練就了一副好身板。「他們都說我是送水的頭號猛男,力氣大。」說到這裡,小夥子哈哈大笑。

  平時打工,暑假的機會更是不容錯過。去年暑假,他在武漢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還買保險。」

  今年暑假一開始,他去「螞蟻搬家」報名。經過應聘、試用,他很快就通過了考核。這裡實行底薪加提成,他們幹得越多拿得越多。

  10天下來,他已經做了20多單生意。搬家累不累?小夥子笑笑說:「比我在老家搬黃沙輕鬆多了。」

  過幾天,黎先宇計劃跟老闆請10天假,回家收早稻、種晚稻。「媽媽打電話來了,我要回去種田。順便把今年的助學貸款問題解決掉。」

  不缺錢,也要體驗父母的艱辛

  12名大學生中,還有幾位家中其實並不缺錢,就是要體驗一下艱辛工作的學生。

  陳海波是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宜昌當陽人。和他一起的還有龍寶,武昌職業學院大一學生;汪星宇,當陽一中今年的應屆高三畢業生;肖智力,三峽大學大一學生。

  他們四個是當陽老鄉,昔日的同班同學。其中,陳海波和龍寶從小學到高中都在一個學校,屬於「鐵哥們兒」。

  4個孩子雖然都是當陽農村人,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供養他們上大學綽綽有餘了。今年7月1日,他們一起在武漢當起了搬運工。其中,汪星宇還是剛剛復讀高考,從宜昌趕過來的。

  「說實話,我們以前也沒有幹過累活。」龍寶說,現在農村的作物種植都採用機械化,用不上很多人。「小時候,我們也幹過農活,但基本上就是鬧著玩,沒有真幹。這些年,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很多,現在我們長大了,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感受他們的艱辛,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

  大學生搬運工,也不是沒有優勢

  「你們在搬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同齡的僱主,有什麼感受?」記者問。

  陳海波笑著說:「沒有什麼,把心態擺正就可以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生活。」

  但是在搬家公司,不是鬧著玩的。既然進了這個門檻,就得認真幹。10天下來,他們的勞動得到了「資深工友」老劉的讚賞。老劉今年55歲,孫子都有7歲了,在這家搬運公司幹了很多年。

  「這幫孩子比我兒子都小得多。」老劉說,我覺得這才叫大學生的素質。一個大學生,能到我們這種地方來幹活,本身就是素質的體現。

  大學生比老搬運工的優勢在哪裡?老劉說:「優勢太明顯了。他們有文化,有禮貌。很容易和僱主溝通,我們就不行。」(記者 翁曉波)

相關焦點

  • 今年暑假大學生選擇兼職的少了,回家的多了
    隨著紹興不少高校相繼放暑假,在校大學生因「校禁」一直未能踏出校門,終於可以離開學校,那麼,考後是選擇回家,還是留在紹興找一份兼職,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兩個選擇。「這學期雖然短了一些,但期間也沒回過家,怪想家的。」
  • 大學生瞞著家人商場當搬運工 打工第一天墜亡(圖)
    大學生瞞著家人商場當搬運工 打工第一天墜亡(圖)   出事的大學生郭曉凱-家屬供圖新聞回放:10月12日,因商場貨梯發生事故,錦州兩名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不幸墜樓死亡。
  • 大學生暑假問卷調查:超6成在家中度過,超4成作息不規律
    結果顯示:超6成大學生暑假在家玩手機,近5成學生每天學習不足1小時,超3成學生0點後入睡,超4成學生暑期精神狀態欠佳,近4成學生對暑假生活不滿意,超4成學生暑假作息不規律、身體變差。 圖為大學生暑假度過方式比例。
  • 3名大學生冒高溫當搬運 衣服每天汗溼20遍一月瘦4斤
    3名大學生冒著高溫當「搬運」這種天氣都是能「宅」則宅,不是跟著3個93後大學生搬運工體驗了一把高溫作業,還真的不能體會他們的辛苦!@武漢晚報  昨天下午兩點,烈日當空,武漢晚報記者在東西湖區吳家山螞蟻物流大貨倉,見到了3位大學生搬運工,吳畏、邱本彪和黃文。他們都是武漢高校的在讀學生,7月初進入螞蟻公司做暑期搬運,下午兩點是他們晚班的開始。卸貨、分揀、送貨,一直到晚上10點才能下工回宿舍。
  • 複印店有償蓋暑期實踐公章 大學生趨之若鶩(圖)
    在複印店門口貼有一張很顯眼的「告知」,上面寫有「本店有償提供暑假社會實踐公章」等字樣,並寫明「蓋一個5元,5個以上3元」。小麗透露,她見過外校的同學也來這家複印店蓋章,原因和他們一樣——暑假沒有實習。
  • 大學生暑期怎麼「充電」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向全國663名大學生發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受訪大學生利用暑期超過一半的時間給自己「充電」,包括學英語、準備考研、提高生活技能等。陳佳榕是廣東一所高校的學生,她利用暑期到一家口語機構學習。「我認為口語機構教給我的,不只是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在口語機構,她認識了許多來自各個高校的同學,口語訓練課讓她與同學們也有了許多交流機會。「我之前是個比較內向的人,但是提高口語能力,就應該跟別人交流,才會有進步。」借住在親戚家的她,每天早上7點就必須起床準備去往口語機構,一直到晚上10點才下課回家。
  • 實習、深造 45.82%的大學生暑假僅給自己放10天假
    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王小婧所在的組還有另外3個人也在伏案工作,辦公室裡絲毫沒有下班的跡象。  王小婧是一名大二學生。這個暑假,她只給自己留了一到兩周回家休息的時間,其餘時間全部在北京的一家廣告公司實習。
  • 90後大學生的「甜蜜事業」 圖
    原標題:90後大學生的「甜蜜事業」 圖說起他的養蜂故事,得從去年暑假開始,閒來無事的假期,喜歡吃蜂蜜的他決定自己養蜜蜂。曾一次性被蜜蜂叮十幾個包,也曾到老建築去挖「蜂巢」,還曾經歷過「生死決戰」,差點蜜蜂全死光光了。但是這些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完全靠著書本、網絡論壇及實踐,他養了7箱蜜蜂,今年秋季產下了200多斤蜂蜜。
  • 大學生暑期兼職處於裸奔時代 遇工資糾紛多忍讓
    「一方面大多數家長點名要女生,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向家長介紹自己。另一方面,學校的女生沒有男生多,選擇做家教的也不多。」正在找家教工作的女生小劉比較幸運,她已經找到一份家教,現在還在找第二份。她的輔導對象是一個初三的女孩,女孩家離學校宿舍比較遠,她每天坐公交車來回要花3個小時。「家教的價格和以往相比沒有太多變化,小學生一個小時20~25元,初中生一個小時30~40元。」
  • 從現在開始,大學生暑假不要成為無用功的「廉價勞動力」!
    一轉眼,2020年暑假又要到了,很多人都覺得大學暑假是提升鍛鍊自己最好的時機。因此,有些小夥伴們早早就開始思考如何度過一個充實的暑假。而大家最常見的增值方法就是在暑假找一份兼職、實習,既能為自己賺取生活費,還得到了一定的鍛鍊。
  • 暑假未到暑期輔導班先火 家長:主要是暑假期間沒人看孩子
    李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女兒班級的家長群裡發了一個團購信息,沒想到很快團購就湊齊了,「現在已經有十多個家長給孩子報名了。」遊泳班確定了,家長群裡的討論卻沒停下來,大家繼續交流其他暑期輔導班的情況。鋼琴、舞蹈、課外閱讀……只要有人提供一類輔導班的信息,立即就有好幾家長回應。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用一個暑假做...
    他主動聯絡江蘇徐州豐縣融媒體中心進行實習,自7月20日起,閆春旭在1個月內走訪了當地的13個村莊,與6位村書記、4位非遺傳承人、2位種植大戶交流,寫出了4萬字的田野調查筆記、2.5萬字的新聞報導。家鄉的脫貧之路,通過他的鏡頭和筆呈現出來。   近日,中青校媒就「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題面向全國高校1724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
  • 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收穫真知
    視覺中國供圖  「身為象牙塔裡的大學生,能夠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在實踐中做實事,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回憶起自己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經歷,湖南一所高校的吳行感觸頗深。  吳行所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是從1997年起,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發文開展的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大學生暑期家教興「陪玩」每天收費150元(圖)
    家長:    找個玩伴,一舉兩得    楊女士家住三墩,今年暑假她為讀初中的兒子小林請了一個大學生玩伴,早上遊泳,下午打球、跑步。    「兒子下半年就上初三了,體育要達標,兩個人互動鍛鍊起來效果好一些。」不過,對楊女士來說,更重要的是覺得孩子一個人過暑假太孤單了。
  • 大學生做廉價暑期工真的很low嗎?
    又是一年暑假開始,一批又一批躍躍欲試的大學生們都開始了找暑假工作的艱辛之旅。 每個人都抱著無限的憧憬,希望能利用這兩個月的時間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有人憑藉實力和運氣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實力,成功躋身有業青年行列。
  • 大學生暑期兼職「練內功」 58同城兼職專區送「及時雨」
    近段時間,關於699萬「最難就業年」的新聞「鋪天蓋地」,令在校大學生有點心慌,於是很多學生決定今年暑假不回家,要留下「練內功」,希望找到一份暑期兼職,積累社會經驗、提升個人能力,增加自己未來的就業「籌碼」。大學生兼職市場伴隨暑期「齊升溫」每年暑假是大學生兼職的高峰期。
  • 要當個搬運工還得會說英語(圖)
    一搬家公司欲招「精品搬運工」,但遭到大學生和專家的質疑  早報訊(記者楊先武丁寧攝影向宇)昨(15)日,一搬家公司公開招聘搬運工,聲稱:「精品」搬運工需要大專以上文憑。其理由是:「如今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應該擺正心態,從基層幹起。」  招聘者:應該從基層幹起  昨日上午9時許,在成都市一環路南三段某人才市場,一搬家公司掛出招聘橫幅:「招20名『精品』涉外搬運工,需要大專以上文憑的男性;年齡要求在22至35歲之間,有一定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該搬家公司一位姓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招大學生當搬運工,是順應整個時代進展的需要。
  • 大學生端盤子應不應該?學子暑期打工引起大討論
    學子暑期打工引起大討論 2002年7月22日09:43  千龍新聞網   信息時報話題背景  隨著暑期生活的到來,又有一些大學生加入了暑期勤工助學的行列。
  • 大學生暑期租房故事
    這天,她花了7個小時看4處房子,但魏月的第一次北京租房之旅仍以失敗告終。  暑假期間,大學生紛紛走出校園開始實習,第一次與社會「親密接觸」。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向全國137所高校255名有暑期租房經歷的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9.02%的受訪大學生暑期租房的租期在1個月以下,租期滿2個月的佔33.33%,10.98%的受訪大學生租期超過3個月。
  • 大學生暑期工今年為何沒了市場? 僧多粥少、用人單位需求減弱為主因
    往年這個時候,不少在讀的大學生都會趁著兩個月暑假的空隙,找份兼職來做做。然而,今年的情況大不如前,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以往炙手可熱的學生暑期工如今卻坐上了「冷板凳」。這是為什麼? 去年十分搶手的大學生暑期工連吃閉門羹 「老闆,招暑假工嗎?」這是今年暑假,大二學生小葉第N次叩響餐館的大門,她想尋一份兼職,可幾天下來,吃了不少閉門羹。  今年暑假回家,小葉突然發現,以往觸手可得的兼職變得十分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