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想法就去做,往往很多人都是空有想法不去實施,而如果你不去實施有再好的想法又有什麼用呢?楊星他依稀還記得兩年前的一天,剛上完大一的他突然告訴同學,自己將休學回家開辦掛麵廠。「楊星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當時他給我的理由是希望回鄉創業。」楊星的前任輔導員廖老師說,楊星是班上的尖子生,長期擔任年級長的職務。
「在楊星走之前我找他談過多次,擔心他是一時衝動,勸他讀完書之後再去創業也來得及。」廖老師說。「那個時候我21歲,一心只想創業,而且自認為休學的選擇沒有錯。」楊星告訴我們,考慮再三後,他果斷地辦理了休學手續,回到家鄉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伏虎鎮開始了創業之旅。
據我們了解,楊星的父母都是南充市南部縣伏虎鎮的農民,曾在家開設過一個很小的麵粉加工作坊,但因經營不善,作坊的發展始終未能取得突破,甚至還出現了虧損的現象。
楊星說:「這樣的小作坊,肯定賺不到錢,回去我要做的是規模化生產,只有這樣才能賺到錢。」楊星說,但是當時資金成了擺在他眼前的一個重大問題,他需要100萬元!最終,在楊星他父母的多次努力下,他從親戚家借款100萬元引進技術設備,將自家原有的僅3人的小麵條作坊改造成了技術先進的麵條加工廠。
南充伏虎鎮工商局的相關人員也證實了楊星開辦麵條廠的一些說法。「我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由於當時請不起搬運工,出去送貨都是自己扛包。我記得有一次下雨的時候,貨車陷在山坡路上走不了,10多噸的貨物又不能淋溼,於是我和司機就下來扛,先將貨物一袋袋的抬到山坡上,最後推車上山。」楊星說。
還有一次,剛引進的新設備出了故障,為了儘快恢復生產,他乾脆就睡在機器旁邊,拿裝糧食的麻袋當起了被子和床單,一住就是3天。經過兩年的艱辛打拼後,在一次結算中,楊星發現自己賺了200多萬元。
我們還在楊星的掛麵廠看到,該廠已初具規模,廠房佔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當地人說,麵條主要銷售到德陽、綿陽、昆明、攀枝花等地。
如今,楊星的掛麵廠已經走上了正規,他又回到了學校繼續他的血液,儘管他已經創業成功,成為了一個小老闆,但是他說:「我還只是一個學生,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