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

2021-01-21 澎湃新聞
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

2021-01-15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1年第10期 總第1337期

近日,學校園藝園林學院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徹底打破了現有國內外育種公司對基於Ogura CMS雄性不育系甘藍類蔬菜優異資源的技術封鎖,對推動整個甘藍類蔬菜品種選育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甘藍類蔬菜包含結球甘藍、花椰菜、青花菜、苤藍、孢子甘藍和芥藍等不同變種,表型差異十分豐富。目前,Ogura CMS不育系已經成為甘藍類蔬菜雜種優勢利用最普遍的育種途徑。Ogura CMS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位於細胞質內,位於不育材料(品種)中的優異性狀無法被分離出來與其他優異性狀進行組合而被再利用,形成優異種質資源再利用的技術封鎖,阻礙甘藍類蔬菜優異育種材料的創新。為了突破Ogura CMS不育系的技術封鎖,研究所將來自蘿蔔的RfoB恢復基因優化後轉入結球甘藍中,創製了結球甘藍Ogura CMS恢復系(圖1),將該恢復系與不同類型的甘藍類蔬菜雜交和回交創製了一系列(18種類型)甘藍類蔬菜Ogura CMS專用恢復系(圖2),並利用該恢復系成功轉出了Ogura CMS品種GZ87的根腫病抗性(圖3)。

圖1 甘藍Ogura CMS不育系的育性恢復

圖2 不同甘藍類蔬菜Ogura CMS雄性不育恢復系

圖3 利用Ogura CMS雄性不育恢復系獲得的抗根腫病甘藍材料

近年來,學校園藝園林學院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瞄準甘藍種質資源創新、優質廣適應甘藍品種選育,在國家重點研發-七大農作物攻關項目(2017YFD01018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01855)、重慶市科技局重點民生專項(cstc2015shms-ztzx80005 & cstc2015shms-ztzx80007 & cstc2015shms-ztzx80009)、重慶市科技局育種重點項目(cstc2019.jscx-gksbX0117 & cstc2019.jscx-gksbX0143)資助下,先後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Horticulture Research等園藝學領域主流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在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研究、甘藍基因編輯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推動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積極貢獻力量。

該成果論文發表在植物遺傳育種領域國際知名雜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題目為Development of Ogura CMS restorers in Brassica oleracea subspecies via direct RfoB gene transformation。研究所李勤菲副教授、碩士畢業生徐冰冰、杜楊梅為共同第一作者,宋洪元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閱讀完整論文。

| 黨委宣傳部 黨委網絡工作部

來源:新華社 重慶日報

排版:丁華 周魏

原標題:《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普】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分子標記方法對種質資源進行基因分型,選取標記的方式一般是全基因組選擇互不連鎖的標記,可以隨機選擇也可以根據遺傳連鎖圖譜每隔一定的遺傳距離(一般是5-10cM)選擇一個標記。這樣選擇的目的是儘可能全面客觀的評價,對種質資源的遺傳構成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評估。
  • 發現珍稀資源 傳承優良種質
    種質資源事關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國家戰略安全。我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中,挖掘出一批古、珍、特、優地方品種,搶救性收集了一批珍稀、瀕危野生種質資源,為我省發展優勢產業注入「源頭」動力。記錄了生物物種多樣性  今年5月,我省正式啟動、全力推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從此次普查結果看,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仍保持豐富的多樣性與分布。特別是在太行山、呂梁山地區,種質資源豐富的多樣性特徵表現明顯。
  • 保護種質資源 還得加把勁
    關於檢查種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毫不避諱地指出了當前我國在種質資源保護方面不容樂觀的形勢。這一問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的確需要得到更好的解決。  萬物種為先,種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基礎,種質資源則是基礎中的基礎,現代種業發展、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都離不開種質資源,種質資源已被世界各國及有關國際組織公認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
  • 農科院珍稀花卉有了觀賞地 西郊農場將打造「花卉種質資源備份庫」
    明年春暖花開時,市民踏青賞花又多了一個新去處——到海澱北部新區的西郊農場,觀賞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專家培育的各類名花。資料圖 劉平 攝記者今天獲悉,蔬菜花卉所與西郊農場已經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第一個合作項目就是建設一個擁有上萬棵植株的花卉種質資源備份庫,備份庫的花卉將向市民開放參觀,並提供科普教育服務
  •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邁出堅實步伐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超52萬份
    本網訊 今年以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責任落實,著力加強科技支撐、政策扶持與法制保障,推動構建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新格局,為建設現代種業強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牢種質資源基礎。
  • 祝學軍:加強本土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
    同樣的稻米、蔬菜、水果、肉類、水產,或品質水準或水土不服等緣由,鮮香美味遠遠比不上記憶中的老味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單向追求規模化種養殖、外來農副產品高度流通;加上工業化帶來的土壤、氣候和水質變化,大都市周邊加速城鎮化壓縮種質資源的原生空間,外來種源加快推廣,致使本土種源利用率低,不少曾經有名的本地農產品,有些面臨異地「保種」的困境,有些則面臨即將「斷種」的絕境。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
    探索創新組織管理和實施機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承擔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任務。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強化措施保障。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強化科技支撐。充分利用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推進數位化動態監測、信息化監督管理。
  • 安徽實行分類分級保護農業種質資源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消息: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 發布。意見明確,我省實行分類分級保護農業種質資源 。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意見提出,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和系統調查,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和調查,全面完成78個縣(市、區)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做好畜禽遺傳資源、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採集、收集和保存工作。
  • 四川農業優良種質資源研討會在蓉召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玥)5月23日,四川農業優良種質資源研討會在蓉召開,此次研討會主題為「四川省農業優良種質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萬錕,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加強四川省農業優良種質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對於新時代治蜀興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王萬錕指出了此次研討會的背景:「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四川是農業大省,鄉村地域廣、面積大、人口多,『三農』工作面臨繁重任務。四川是『天府之國』,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並且深入推進「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發揮科協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職能。」
  • 全省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培訓班在濟南舉行
    12月13日至15日,全省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培訓班在濟南舉行。各高校及有關單位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隊伍領隊、技術骨幹等60餘人參加了培訓。培訓班邀請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就植物分類學知識、山東珍稀瀕危植物現狀、山東溼地植物資源以及調查技術規程、數據採集軟體使用和種質資源收集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並在野外就樣地設置和線路踏查等外業調查相關內容進行了現場實習。通過現場操作,大家對外業調查的相關技術環節進一步熟悉和掌握。
  • 「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啟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部記者 惠鑫) 由銅川市宜君縣政府、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實施的「南竹北移」種質資源宜君試驗基地建設,今天(3月29日)上午啟動。陝西省17個耐寒、耐旱優良觀賞竹子品種,將從樓觀臺向北推進約2個緯度至渭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開展適應性試驗。
  • ...印發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
    建立以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依託的專業化、智能化農業種質資源鑑定評價與基因挖掘平臺,建立全省統籌、分工協作、高效完善的農業種質資源鑑定評價、基因發掘技術體系。開展農業種質資源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鑑定評價,深度發掘優勢種質、優勢基因,構建分子指紋圖譜庫,強化育種創新基礎。
  • 深圳怡化 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作為深圳的行業「隱形冠軍」,深圳怡化已成功打破國外廠商技術封鎖,掌握行業核心技術,不僅成為國內該行業老大,而且在海外市場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成為深圳又一細分行業的「小華為」。 長期以來中國本土存取款一體機的核心晶片90%以上依靠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外企業進口,金融信息本土安全存在極大隱患。
  • 種質資源庫
    這裡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在昆明北郊黑龍潭,更為人所知的是植物園,種質資源庫沒幾個人知曉。  雖低調卻身份顯赫: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被認為是中國野生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  截至2014年底,這裡共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0955種,169281份(株)。
  • 一個蓮蓬可結40粒蓮子 水生蔬菜資源圃開放日市民開眼界
    長江日報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杜鳳珍)9月20日,「水生蔬菜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在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國家種質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舉行。蓮、藕、茭白、芋、菱、荸薺等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和新品種紛紛亮相,水生蔬菜專家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大專院校學生和種植大戶講解各個品種的特性、資源搜集等情況。在開放日的展示臺上,品種繁多的水生蔬菜一字排開。
  • 2020年全省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管理培訓班在濟南舉辦
    12月2日至4日,2020年全省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管理培訓班在濟南舉辦。各市林木種質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國家及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的負責同志等70餘人參加培訓。開班儀式上,舉行了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授牌儀式,隨後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文清致辭,李文清分析了新形勢下我省林草種質資源事業發展的新機遇,回顧總結了十年來我省林草種質資源工作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分析了制約我省林草種質資源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並就我省「十四五」規劃實期間的林草種質資源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 兩種竹類新種落戶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近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大家庭迎來兩位特殊的新成員——來自竹亞科玉山竹屬(Yushania)和懸竹屬(Ampelocalamus)的野外採集種子。在十餘年來種質資源庫收集的數萬份植物種子當中,這批種子有其特殊的意義。
  • 《關於加強農林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公開...
    建設國家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25處,規模1萬畝,有效保護楠木、水青岡、珙桐、油桐、烏桕、核桃、花椒、油橄欖等林木種質資源。  (九)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要制定專項科研計劃,加強農林業種質資源基礎理論、保護技術和開發利用研究,開展農林業種質資源遺傳分析和綜合鑑定,為科學保護和利用農林業種質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十)建立健全應用推廣體系。
  • 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數據顯示,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確定工作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確定工作 2020-12-23來源: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   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根據《農業農村部關於落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