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記錄萬裡長城的護士長

2020-12-18 騰訊網

今天的故事,看女性鏡頭中的萬裡長城!!!

長城作為一個專門的攝影創作主題,受很多攝影師的青睞;但是其特定的位置和比較高的創作成本,使很多人很難堅持創作下去,再加上變幻莫測的天氣狀況,更難以拍出驚豔和有深度的圖片;今天我們有幸認識一位長期堅持拍攝長城題材的攝影師, 而且是一位女性攝影師;在退休前的胥焰老師是一名護士長;工作之餘就常常背上沉重的器材,無懼風雨, 無懼酷熱和嚴寒,行走在長城上,詮釋長城的巍巍雄姿,堅強的體魄,也把中華兒女的堅強不屈,克服困難的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跟隨胥焰老師的鏡頭領略屬於天使色彩長城的氣宇不凡;

圖文:胥焰(天使)

1.遼寧綏中-西溝長城

秋染西溝

西溝長城是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是明萬裡長城的主幹線;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主要指遼寧省西南部的綏中縣加碑巖鄉山神廟村向東,經永安堡鄉西溝、錐子山至小河口這段東西走向的長城。西溝長城是明代長城中地勢最險峻、建築布局最為雄偉壯觀的一段,氣勢不凡,被譽為「第三八達嶺」。西溝長城的牆體十分完整漂亮,絕大部分為磚砌城牆。千斤條石基礎,青磚包砌,牆頂上面平鋪方磚,白灰勾縫。牆體平均高七八米,山勢陡峭處稍矮些,山勢平緩處高一些。條石至今完好如初,青磚敲起來還錚錚作響。 西溝長城不僅以險峻而號稱一絕,而且城上的敵樓建築也是別出心裁的。根據地形和功用的不同,造型也不同。有的呈方形,有的呈扁形,有的全部磚石結構,有的磚石木材混合結構。有五眼敵樓、六眼敵樓,有哨樓、庫房樓、鋪房樓等等,使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2.河北白羊峪長城

白羊峪的冬日

白羊峪長城景區位於唐山市遷安市(縣級)區北20公裡的大崔鎮。這裡以長城為背景,以生態民俗為特色,依山傍水,自然景觀雄、險、秀、古,人文景觀新、秀、幽、雅。白羊峪長城為戰國時燕國所建,明朝時修復加固。7000餘米的長城蜿蜒盤旋,氣勢恢宏;潺潺的白羊河水縱貫全境,形成獨特的扼守長城要塞的水關。白羊峪長城長達7公裡,始建於戰國,盛於明朝,衰於清代,毀於近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明朝隆慶萬曆年間,著名將領戚繼光主持北方軍務時,多次對這段長城進行修復和加固。現在所能看到的白羊峪長城就是明朝時期留下來的原貌,一段原汁原味沒有任何人工雕琢、修飾,飽經500多年滄桑的古長城;

3.北京箭扣長城

霧鎖箭扣

水墨箭扣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裡,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偉大的長城建築如此險峻,如此歷經數百年風雨而屹立,令人遐想聯翩。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竟然建造出如此宏偉建築長城,古人的毅力與智慧著實令人佩服。

4.河北金山嶺長城

冰火金山嶺

金山嶺的秋色是《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10大最美秋色,對它的評價是:長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宏偉的廢墟。有一位作家說「廢墟是建築的黃葉」,所以它最適合在秋天裡親近,感受那種情景交融。說金山嶺是萬裡長城中最美的一段,是因為它山勢連綿,起伏錯落,視野開闊。長城盤旋其上的全景很容易被視線捕捉到;金山嶺海拔700米,登山北觀群山似濤,東望司馬臺水庫如鏡,南眺密雲水庫碧波粼粼。長城依山憑險,起伏跌宕於山水之間。

夕陽美如畫

清風醉晚霞

溫婉擁雅韻

墨色度芳華

Tips:金山嶺的日落是逆光拍攝,這時候會有比較大的光比,為了能夠使曝光均衡,就需要用中灰漸變鏡來平衡光比;天利(PRO TANLE)GND8中灰漸變鏡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濾鏡的灰色部分把天空的高光部分壓暗,畫面的的光線會更加的平均,會從強到弱過渡到很平緩而不生硬!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協調!

星耀金山嶺

星耀金山嶺-高光曝光準確

星耀金山嶺-陰影曝光準確

使用設備:天利GND8+富圖寶磐圖T74C+LG7

暮色金山嶺

5.河北獨石口長城

雲瀑獨石口

獨石口的雲

獨石口長城位於河北張家口赤城縣獨石口鎮,西起宣化、崇禮、赤城三縣交界處的大尖山(鎖陽關北),到獨石口向東南下,沿黑河與白河的分水嶺,經鎮安堡、龍門所至後城的馬道梁入延慶永寧四海與八達嶺段相接,全長四百六十餘裡。獨石口為外長城南北的交通要口,形勢險要,因南獨石口長城修築完備於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明代宣府鎮長城最北端的關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師之右臂」之稱。有獨石屹立平地而得名。獨石口長城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塊石壘築長城,與我們通常見到的長城完全不同,它沒有通道、沒有垛口,只有一面直接用片狀石塊堆起來的牆體,石塊之間也沒有混凝土的粘合,卻咬合得非常完美。就是這樣的建築結構,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洗禮,幾乎完整地保存到了現在。

6.河北鳳凰山長城

鳳凰山彩虹

鳳凰山長城位於河北省宣化市趙川鎮境內,古長城在鳳凰山上擇險而築,好像一條青龍在高山峻岭之間一躍而起。歷史上多個朝代都在鳳凰山上修築長城,最早是戰國趙長城,以後是北魏,北齊長城,現存為明長城。鳳凰山上的長城幾乎囊括了幾個朝代,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在當地俗稱邊牆,針對八達嶺長城來說,鳳凰山的長城又叫「二道邊」或外長城。宣化作為邊關要塞,長城的防禦功能更是重中之重,一有敵情,白天舉煙,夜間點火,鄰臺得報,依次傳遞,千裡防線迅速傳遍,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古長城與鳳凰山是英雄伴美人,渾然天成。登臨鳳凰山,必上烽火臺,站在雲端眺望,山巒起伏,一片蒼茫,綿延的長城孑然的烽火臺象遠古飄散的狼煙一般,可謂:墩臺狼煙如所見,金戈鐵馬猶所聞。

長城腳下的村民

7.山西左雲八臺村長城

天幕八臺村長城

摩天嶺長城是居庸關以西保存比較完整且蜿蜒起伏、雄險壯觀的一段明長城。600年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依然掩蓋不了這裡厚重的歷史文化,東起八臺子村,西至五路山最高峰,橫跨兩山一溝,長10公裡,因其、壯觀雄險、箭樓獨有,是明長城左雲段的標誌,當地俗稱「小八達嶺」。沿邊有保安口、威魯口、寧魯口關隘3處、築堡4座,邊墩34座。此時期長城特點是在城牆上築牆臺、敵臺,靠近長城之處築堡,「以休伏兵」,使城牆、關隘、煙墩、戍堡共同組成縱深防禦體系。八臺子村是建在長城邊上的小村莊,在這裡長城、教堂、村莊形成的完美的一體。

凝望歷史

八臺村腳下的教堂

8.山西應縣小石口長城

雲映小石口

小石口亦稱小石口城(古時城四門、池三門、堡二門、寨一門,小石口四門。故小石口謂城),在山西省應縣南三十三裡,行政歸屬應縣南河種鎮,明正德間築城設守備駐此。應縣境內的古長城斷斷續續綿延上百餘裡,可上溯到戰國時的趙肅侯,又歷經西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宋等朝代的不斷修繕,直到明代大規模修建,並且築堡築城。小石口古城就是應縣明代內長城的代表作。小石口城成為軍事要塞,開通了小石峪古道,人們越過山巒屏障,向南去忻州、太原,然後達古都洛陽、長安;向東南越過太行天險,到達華北平原,然後上北京、天津。這裡成為塞上南北東西貨物的交流集散地,商業門店遍布城關大街,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小石口城集市日益繁榮。

9.山西陽高長城鄉

閃靚長城

在山西大同陽高長城鄉,是在明朝改為此名,這裡的長城並非鋼筋鐵骨般的石頭,而是一個個土包,在度過漫長的歲月後,它已變得十分脆弱,需要眾人的百般呵護;長城由天鎮縣水磨口向西三華裡,進入陽高縣十九墩村界。長城在陽高縣境始終是向西偏南方向,由十九墩經鎮門堡,過虎頭山、乳頭山至守口堡,又繼續向西經鎮宏堡,過長城鄉抵鎮邊堡,然後向西出陽高進入大同市轄境;長城出鎮邊堡向西約八華裡出陽高而進大同市。這段黃土夯築的長城牆體較為完整。長城在陽高縣轄內約長49公裡,其中所有磚砌敵樓被拆毀,僅個別樓子,四周存有殘碎磚石。縣境黃土夯築長城牆體殘存平均高約三米、寬約二米。

陽高鎮宏堡

陽高鎮邊堡外的勞作

10.山西偏關老牛灣長城

老牛灣長城

老牛灣長城,是明朝時期一座屯兵的城堡,是明成化三年(1467年)所建。老牛灣堡位於山西偏關縣萬家寨鎮。有黃河入晉第一村、天下長城第一墩,一唱雄雞聞三縣的美譽。如今在老牛灣堡緊臨黃河的山崖上,還完好地保存著一座磚砌的空心敵樓,城樓周邊荒草萋萋,水聲悠遠,但是倚樓俯視黃河,依稀可以感受到昔日的雄渾滄桑。黃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彎流經深山峽谷奔騰南下,古長城至此逶迤東去。老牛灣三面環水,一面連山,呈牛頭形狀。各種石頭建築根據地勢而建,石窯石屋比肩而居,石牆石院隨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隨處可見;石人石馬、石倉石櫃觸手可得。這座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古村落,用它最為古樸和寧靜的一面靜待著世人的光臨。萬裡長城自遼寧告別鴨綠江之後,翻千山越萬嶺在山西省和內蒙古交界處的老牛灣終於和滔滔南流的黃河第一次見面了;黃河是九曲連環、濁浪滾滾的黃龍,長城是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蒼龍。二龍握手,氣壯山河。山莽莽,水漫漫。高山巍峨,雄偉壯觀;大河奔流,洶湧澎湃;長城蜿蜒,氣勢恢宏。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同時也有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這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長城腳下的秋收

11.甘肅天祝烏鞘嶺長城

守望疆土

烏鞘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是祁連山東延冷龍嶺的分支。山上的年均氣溫在零下2.2攝氏度左右,氣候變化無常、環境極為惡劣。遠望烏鞘嶺,極像一條蜿蜒盤旋烏龍的,山嶺以及嶺上樹木植被一律呈墨綠色,沒有植被的山石及裸露的土坡也呈現灰黑色,給人留下烏黑厚重的印象,謂之「烏鞘嶺」名至實歸。烏鞘嶺素以山勢峻拔、地勢險要而馳名於世,烏鞘嶺為絲綢之路的東大門,扼守要衝。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一直延伸到玉門關以西。南有祁連山陪伴,北有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護衛,兩邊高山夾著這塊長1000餘公裡,寬100—300公裡的狹長平原,平原位於兩山之間,如同走廊,祁連山的雪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這塊土地,走廊上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土地肥沃,林茂梁豐。自古以來便是西部的米糧倉。

《烏嶺參天》清代·楊惟昶

萬山環繞獨居崇, 俯視巖巖擬岱嵩。

蜀道如天應遜險,匡廬入漢未稱雄。

雷霆伏地鳴幽籟, 星鬥懸崖御大空。

回首更疑天路近, 恍然身在白雲中。

花開遍野

12.甘肅酒泉嘉峪關

霞映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在我國明朝時期,西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沿線的各城,嘉峪山隘口是必經之地。明洪武五年,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山的咽喉要道之地建關。建成後的嘉峪關分為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了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城的防禦體系,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經歷了168年建設,到1539年,嘉峪關終於建成一座完整關隘。 嘉峪關是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匯之地,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晉墓群、西部八達嶺之稱的懸壁長城、亞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七一」冰川等著名文物古蹟和景區景點。城關兩翼向南北延伸,向南是天下第一墎,向北是延伸黑山懸壁長城,整個關城是方形的城牆,由城門,城牆,城樓,箭樓,甕城,等組成,由三重城牆,構成多道防禦線,高大雄偉,在黑山與祁連山的襯託下,更顯蒼桑與壯觀!

13.新疆哈密烽隧

支邊農場烽隧

拉克蘇木烽隧

14.新疆阿克蘇地區烽隧

克孜爾尕哈烽隧

烽燧是古代的報警系統,它往往與長城並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但也有獨立存在發揮預警防禦作用的,新疆境內的烽火臺就是最好的例證。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與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護衛絲路暢通的重要作用。

烽燧保留情況

15.長城腳下的杏花

長城腳下的杏花

16.手機拍攝長城

洗馬林長城

胥焰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華為手機合作攝影師

新華社籤約攝影師

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

中國長城學會攝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月訊籤約攝影師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時隔17年,「最美護士長」臨危受命,用日記記錄抗疫一線經歷
    吳正芳結束數小時的隔離病房工作後,摘掉口罩的瞬間,鏡頭捕捉到了她臉上深深的勒痕。1月27日,在接到緊急通知後,友誼醫院組織13名隊員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集結,與北京醫療隊其他成員一起奔赴武漢。當吳正芳收拾好行李準備出門的時候,兒子跟愛人都哭了,但她沒有猶豫。
  • 谷牛:用鏡頭記錄鄉情鄉戀(圖)
    本報通訊員趙東奇攝  從白塔到鼓樓、從西苑到梅苑、從石人山到千戶溝,太谷縣本土攝影師谷牛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徒步太谷大地1000多公裡,用鏡頭記錄太谷的世事變遷,向世人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山山水水。  黝黑的臉龐,話不多,但一說到攝影,谷牛便侃侃而談。
  • 老普:從一條大河到萬裡長城
    》,不由得一個激靈,心想有「一條大河」就必會有「萬裡長城」,中華民族悠悠歷史,大河怎麼能離開長城呢?我將從「北門鎖鑰」城關起向南攀登南線長城,由南一樓到南十二樓,重點研判八達嶺長城老照片,並在原拍攝位置上復拍新照片,尋找萬裡長城的歷史影像,記錄長城21世紀的新容: 中國空軍戰機在抗日戰爭中唯一飛越長城的珍貴照片
  • 用鏡頭記錄歷史,用詩歌抒發情懷
    ——泌陽縣文聯推出:薛建國抗「疫」攝影書法作品用鏡頭記錄歷史用詩歌抒發情懷用書法展示藝術用真心守護平安
  • 李振盛:我用鏡頭記錄歷史
    40年後,在被《美國攝影》雜誌評為2005年世界最佳攝影畫冊的《紅色新聞兵》裡,中國攝影家李振盛記錄了文革中人們集體瘋狂的非理性畫面,以不加修飾不加剪裁的原生態構圖的手法將一段真實的歷史呈現給我們。同時被他記錄在冊的還有97香港回歸和美國911事件。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李振盛先生,請他為我們翻開這本用鏡頭撰寫的歷史書。
  • 沒有記錄 就沒有發生:我用鏡頭記錄10年高考
    沒有記錄 就沒有發生攝影就是記錄拍攝的最初,我只是以一個攝影師的社會責任去如實記錄高考當天的人和事,平靜的學生,忐忑的家長,負責的交警,熱情的愛心送考。透過鏡頭,每年都有感動:愛心志願者背著行動不便的孩子送考,跑錯了考場的考生向警察求援、穿著旗袍的送考媽媽,年邁的爺爺奶奶來不及送考,卻怎麼也不願意錯過孫子考試結束後的一個勝利的擁抱,相互攙扶著,頂著烈日在考場外面等了一個多小時。
  • 萬裡長城,萬裡長,萬裡長城,萬裡情!
    萬裡長城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陽春三月,每年三月份我都會去一次萬裡長城,不管去多少次,每當我的腳踏在長城上都有一股很強的自豪感!記得在筆者還小的時候,在課本上了解到萬裡長城的時候,就被震撼到了,自春秋戰國時代到滿清時代,經過兩千多年時間的建造,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汗水,血水鑄就的萬裡長城。
  • 成龍攜手特技團演繹經典,用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詮釋攀登精神
    成龍攜手特技團演繹經典,用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詮釋攀登精神 文/娛樂聊劇本文由【娛樂聊劇】首發,歡迎關注,侵權追責。隨後成龍與龍虎武師特技團演繹經典歌曲,用一首《萬裡長城永不倒》詮釋攀登精神。在演唱歌曲中成龍右手不斷握起拳頭,讓歌曲演繹的更具一份堅韌。整個歌曲下來,成龍渾厚的聲音,讓觀眾聽得熱血沸騰。在成龍演唱歌曲中,鏡頭掃過吳京,吳京作為以《戰狼》系列的愛國情懷電影大火的演員,在下面,也是被成龍感染,跟著曲調隨唱著。
  • 用文字和鏡頭記錄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奮進的足跡
    2016年4月,我來到了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成為一名用文字講述直升機人動人故事,用鏡頭記錄直升機人奮鬥足跡的航空人。回望來時路,不是科研人員的我卻成了離他們最近的直升機人。
  • 王福春:用鏡頭記錄鐵路與中國人的變遷
    我很榮幸能夠成為見證者和記錄者,以紀實攝影真實記錄下歷史的變遷。」王福春笑著說,自己是幸運兒。△1998年,行駛在中國北方的火車上,乘客伸出頭看窗外的風景。鏡頭裡的「變遷」說起紀實攝影,王福春眉飛色舞,他認為,紀實作品蘊含的信息量很大,成為優秀的紀實攝影師,既要有文學和藝術修養,又要有人生閱歷。他拍攝火車上的故事,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
  • 用鏡頭記錄人文 「青花郎杯」湖南省金融行業攝影大賽落幕
    用心記錄旅程,用鏡頭留下美景,拍攝記錄下了郎酒產生的「秘密」。在作品展現場,一幅幅優秀的攝影作品展現了赤水河畔的人文之美,用鏡頭讓世界看見中國白酒的文化底蘊和赤水河畔的自然美景。作品題材豐富、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既有地域人文特色,體現了古法傳承的釀造工藝,又展示了現代生產的匠心品質,體現了較高的價值和藝術水準。
  • 它是一條龍,是國民的智慧的載體,我們的萬裡長城
    萬裡長城,這個名字從小就深深地烙在我們的身上。一個令中國矚目,令全世界人都感慨的萬裡長城。它氣勢磅礴,宏達而且迷人,值得每一個人去觀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夠去萬裡長城走一趟,去感受它那壯觀動人的氣勢。中國的萬裡長城之所以偉大,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規模大,更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萬裡長城始建於古代,雖然最後在明清時期才建立完善,但是它的歷史一直都在發展。它東到鴨綠江西至甘肅省,長城跨過很多個省份,長度達到二十多萬千米規模雄偉龐大。長城裡面保留的文化遺址特別多,給後人留下歷史的長河。而且長城之前屬於邊疆防禦,開始創建它的目的也就是抵禦外來民族的入侵。
  • 老外作死用高壓水槍對付馬蜂窩,結果怎麼樣?鏡頭記錄全過程
    老外作死用高壓水槍對付馬蜂窩,結果怎麼樣?鏡頭記錄全過程 2020-12-03 12:31 來源:輕鬆休閒一小下
  • 老外用高壓水槍給魚去鱗片,比「屠龍刀」還厲害,鏡頭記錄全程
    老外用高壓水槍給魚去鱗片,比「屠龍刀」還厲害,鏡頭記錄全程 2020-11-11
  • 光澤人的一天|記光澤縣醫院內一科吳燕護士長的一天
    小編將用質樸、實在的鏡頭記錄他們辛勤地勞作,樸素地生活……尋求不凡的人生意義。你可以自己拍圖撰文,也可以提供人物線索,光澤微生活將和他們生活一天,跟蹤拍攝真實記錄。歡迎廣大朋友供稿或提供線索!爆料、投稿郵箱:316922263@qq.com,  電話或微信:18960656075吳燕,女,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副主任護師職稱,光澤縣醫院內一科護士長。
  • 探訪鐵路行包車間 用鏡頭記錄「行李師傅」春運的腳步
    【解說】當地時間2月9日,記者走訪鐵路南京站,用鏡頭記錄春運另外一道風景線——行李託運處的故事。  【解說】鏡頭前的這位行李託運員名叫蘇網喜,他告訴記者,從事行李託運工作有近十個年頭,每逢春運和節假日,鐵路託運工作就比較繁忙。
  • 漣源攝影家用鏡頭記錄「火焰藍」風採
    (訓練現場)(漣源市攝影家協會用鏡頭記錄「火焰藍」風採)(漣源市攝影家協會用鏡頭記錄「火焰藍」風採)(訓練現場)(訓練現場攝影家們扛著「長槍短炮」真實的記錄了漣源消防指戰員們日常工作、生活、訓練、執勤中最真實的一面。在38℃的高溫下,市消防救援大隊的指戰員用汗水錘鍊過硬的本領,精心演示了槍炮協同操、六米拉梯、繩索攀爬、單雙槓套路、兩盤水帶連接等消防業務技能,讓攝影家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消防指戰員的工作生活。
  •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之美
    記者劉可耕 攝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之美 中新網福州10月8日電 (記者 劉可耕)榕城十月,秋高氣爽。據介紹,10月7日至14日,法國坎城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盧森堡人像攝影師MOJA來到福州,用自己的鏡頭,拍攝身著中式服裝的模特在東方文化背景下最美的一面;包括西禪寺古剎之風、三坊七巷民居之美、鼓山之麓的自然風光,都將記錄在攝影師的鏡頭中。
  • 用鏡頭記錄人生,用激情點燃夢想——「黑白王」創始人郭宏安
    在30多年的拍攝生涯中,郭宏安用鏡頭記錄生活。不僅有鐵血軍人的激情澎湃、而且有美麗河東的壯美山川;不僅有尋常百姓的開心面孔、更有國家領導人視察、奧運聖火傳遞的歷史瞬間。可以說他是用鏡頭記錄時代,在光影中見證發展,用相機見證了流年光影的新變化。
  • 海外大V拍奉節,用鏡頭記錄三峽風光
    打卡10元人民幣上風景來奉節這幾天,在iChongqing記者的陪同下,父子倆先後體驗參觀白帝城、三峽之巔、旱夔門、小寨天坑等景點,用鏡頭記錄下奉節的好山好水好風光。△Barrett父子在三峽之巔用無人機記錄眼前的美景拍攝了近3個小時,Barrett父子還對三峽之巔的景色依依不捨,他們告訴iChongqing記者,等他們視頻一發布,他們的粉絲一定會非常喜歡這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