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我來到了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成為一名用文字講述直升機人動人故事,用鏡頭記錄直升機人奮鬥足跡的航空人。
回望來時路,不是科研人員的我卻成了離他們最近的直升機人。炎炎夏日,汗珠從額頭跌落的那一瞬間,我用鏡頭定格這一份感動;高寒缺氧的珠峰腳下,試飛成功歡呼相擁的那一刻,我用文字記錄了這一份幸福;北國極寒,為了擰上一顆螺絲釘手指被凍傷,我將其收藏到了故事集裡;深夜凌晨,為了明天的調整試飛忘記了在家等待的親人,我又將其書寫到歷史冊中。一個個以直升機人為主角的具象場景,構成了直升機所生動豐富的科研景致,我見證了他們的故事。
2016年4月底的廣東沿海,烈日炙烤著大地,蔚藍的大海伸向一望無垠的天際。4月27日,AR500無人直升機在7級陣風的海面上,經過45分鐘飛行,穩穩地落在了停機坪上。時隔一年多,2017年11月,伴隨著一聲炮響,崑崙山腳下的天空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映著連綿的雪山和湛藍的天空,一幅美麗的圖畫印刻在了青藏高原,AR500武裝無人直升機首次高原空中打靶試驗圓滿成功。那一刻,我看到了直升機科研人員喘著粗氣相互祝賀,幾天前的陰霾和疲累一掃而空,臉上無不是興奮和幸福。經過五年的發展,AR500無人機走南闖北,直升機所科研團隊砥礪奮進,攻克了一個個無人機系統設計和製造的關鍵技術,不斷推進直升機的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等技術應用,逐漸形成無人機系列化產品譜系。
2018年初冬的天津,寒冷中蘊藏著熱情和喜悅,伴隨著審查組組長宣讀審查意見書和會場熱烈的掌聲,直20順利通過設計定型審查,我國直升機研製實現了跨代發展。此時,「匠心實幹、銳意創新、大力協同、精誠奉獻」的直20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新時代直升機人的血液裡。那一刻,我看到現場科研人員們紛紛落淚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淚。
當直20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公開亮相,坐在電視機前集中觀看閱兵盛況的直升機人喝彩不斷。沒錯,他們親手研製的直升機正出現在電視畫面裡,笑臉、喝彩、淚水……他們此刻的心情已無法用言語形容。在獻禮圓滿成功的背後,那些無聲的故事,同樣留在了我的文字和鏡頭裡。100餘天裡,飛行排故、檢查設備、總結報告、預判問題……工作層層疊疊,科研人員頂著壓力,在無數次循環往復中交織縱深,用盡心力跋涉向前,為的就是「米秒不差」。一個型號主管說,這三個多月,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哲學家,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問為什麼,每出現一個故障,總在想背後的技術問題,想不通就打電話尋求幫助,細想更深入的預防措施。
庚子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也讓每一位直升機人在這一時刻更緊密地站在了一起。用鏡頭記錄抗「疫」,用文字溫暖寒春,用感動傳遞正能量。在我的筆下,在我的鏡頭裡,一個個經得起考驗、充滿戰鬥力量的團隊創造著動人的抗「疫」故事,更有一個個直升機人主動擔負起疫情防控的「守護人」職責,用無私的奉獻築牢疫情的「防護牆」。面對「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難越向前」的號召和「雙線作戰」的任務形勢,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提下,實現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此刻,直升機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主動樹立變革思維,錘鍊更為全面的綜合治理能力,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更為充分切實,他們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與擔當創造中國奇蹟。
記錄生命中最平凡的感動,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時間慢慢流逝,但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