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談過,去維修廠進行換機油,整體費用會比較低一些,可是如果店裡沒有我常用的機油,或者他們推薦我其他型號的機油,我該怎麼辦,能隨便用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機油,首先機油是不能隨便用的,這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就像藥不能亂吃一樣。那機油的型號該如何分呢?
機油是發動機工作不合缺少的一部分,為發動機提供潤滑減磨、防鏽蝕、液壓部件的減震緩衝、活塞油缸的冷卻降溫、氣缸的密封等等,就像個萬金油,保證了發動機的正常高效運行,因為它這麼重要,所以馬虎不得,機油被細化了不同的等級和使用範圍。
先來看下機油的分級,可以類比為我們開的ABC級車,目前使用最廣的是美國石油協會(API)的分級方法,級別有兩個字母組成,第一個字母用來說明用於什麼發動機,S用於汽油發動機,C用於柴油發動機。兩種油不混用,有專門的汽柴兩用油。
汽油機用機油由低到高依次是:
SA/SB/SC/SD/SE/SF/SG/SH/SJ/SL/SM/SN
目前主流最高的等級是SN級別的,機油國內普遍都是在SF以上,SF以下的工藝水平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了,已經不用了。目前售後提供的多是SM和SN的,修理廠提供的多是SL和SM,對於老爺車或小機器,也有SJ的。
發動機的工作環境十分複雜,主要影響就是冷啟動溫度和運行中連杆的阻力,用戶買車後,到東北的話就是零下30度,到非洲赤道沙謨就是50度,質量再高,如果使用環境不合適,也是白瞎,因此機油還有一個重要指標,稱為黏度等級,就是用來表示該機油使用的溫度範圍,用錯了,機器也是分分鐘掉鏈子。因為現在機油等級級別基本相差不大,所以這個黏度參數是油桶上標註最大的,很明顯,就是標題中的5W40和15W30這些字符。
W是英文冬天的縮寫,W前的數字表示低溫環境條件的溫度範圍,數字越低,表示機油流動性越好,看起來就是越稀,W後的數字表示的是高溫環境下的溫度範圍,數字越大,代表機油的黏度越大,流動性越差,看起來越稠,該標準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指定的,根據使用條件不同,有單級油,冬用油:5W,夏用油:40.買個車,誰會沒事去看著溫度換機油,太麻煩,所以我們住在溫帶的,都是用的冬夏兩用油,就是W前後都有數字的。
選油時,先看下用車地方的年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比如河南許昌,最低氣溫一般不低於零下15攝氏度,最高氣溫也很少超過40攝氏度。那麼選用15W-40的即可,範圍大致是-20攝氏度到40攝氏度。大致參考下表
如果店裡沒有常用的機油了,可以使用同廠家高等級的替換一下,不建議降級使用,還有不同廠家的也不要混用,不得不混,儘可能把舊機油放乾淨,放油前可以讓機器熱一會,保證機油儘可能的流動性好些,流的會幹淨些,機濾務必更換。但是切記放機油就不要打車了,遇到一個客戶,怕放不乾淨,要求啟動發動機,讓油流得快一些,客戶可以不懂,維修的不能胡來,打車的結果就是發動機報廢。就跟人跑著步放血一樣。當然選用5W-40也是可以的,油的流動性更好,偶爾去趟東北,也不怕早上起來,出現發動機被凍住的尷尬了。當然,使用溫度範圍越寬,機油越貴,生產工藝和成本決定的,你想航天發動機溫差得多大,那機油得用專用的。
至於推薦的清洗劑和保護劑,你就看個人經濟能力了,經濟負擔的起,就用,比較緊張就不用,保健品,吃不吃都不影響正常使用。但是機油可不能提起那個用那個了,得看一下。便宜沒好貨不是光說說而已。當然,貴的也不一定就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