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幫120多失散家庭團圓:他幫別人找親人,兒子在找他

2021-01-10 身邊24小時

宣恆,是安徽寧國公安局情報大隊副大隊長,也是有名的「尋親達人」。

從警10餘載,他協助破獲公安部督辦「特大網絡販槍案」「特大網絡販賣毒品案」,先後參與偵辦各類刑事(行政)案件14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00餘人。

多年來,宣恆利用業餘時間,志願提供1000多條有價值的尋人線索,助力120多個失散家庭團圓,並幫助180餘名民政滯留殘障人員找到了回家之路。

2015年,公安部攜手央視《等著我》欄目、「寶貝回家」等媒介聯手開展「打拐反拐」大型公益活動。

隨後,宣恆應邀加入,成為一名志願者。這一試,就試到了現在。

宣恆為求助群眾提供網絡尋親幫助

在寧國市公安局,從警務實戰到信息研判,從警務協作到大案偵破,宣恆的工作排得滿滿當當。午休間隙和下班之後,則成了他尋人的主要時間。

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宣恆仍不遺餘力。「這些尋人線索可能是一個模糊的地名、人名,或者是一個乳名、綽號。」宣恆坦言,自己尋找的人大多與求助者離散了幾年甚至幾十年,「尤其被拐兒童,沒有照片、沒有電話、甚至沒有記憶。」

有時幾乎所有能用的網上尋人辦法都使完,也不一定有結果。但在他看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百的努力。

宣恆開展防拐知識宣傳

2019年,寧國居民許某找到宣恆,稱40多年前其母有一個孩子被浙江杭坪鎮一男子領養,之後再無聯繫。如今,許母病危,希望臨終前能見上孩子一面。

根據對方提供的小名,宣恆立即展開網絡搜尋,整個浙江省有10多個同音人員,一一核對後發現並不相符。

不放棄!宣恆根據杭坪鎮這個關鍵詞搜索比對。經過近一個星期的篩查,最終發現浦江杭坪鎮有個居民完全符合。緊接著,宣恆將他的聯繫方式提供給了求助者。

6月28日凌晨,求助者發來消息:老母親已病逝,感謝宣恆圓了老人生前最後一個心願。

他幫別人找親人,兒子卻每天都在找他。宣恆幾乎所有業餘時間都在尋人,極少能陪伴自己孩子。有一次,兒子忍不住對他講:「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

宣恆與家人合影

對於家庭,宣恆雖會有遺憾。但在他眼裡,尋人不僅僅是幫求助者找到一個人,更是助一個家庭團聚。

很多求助人,其實與宣恆素未謀面,有的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只是想幫助這些家庭完成心願,不想給他們帶來額外負擔。」宣恆的想法,簡單而純粹。他想做一個給別人帶來溫暖的人,在給這些家庭傳遞溫暖的同時,自己也很滿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安徽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刑偵老兵幫百餘家庭找到失散親人
    2001年,他從湖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法律專業畢業時,正趕上警察隊伍「逢進必考」,他第一次報考,遺憾未被錄用。他面對現實,應聘做了汽車4S店銷售員,兩年後成為銷售部主管,月薪近萬元。「雖然收入可觀,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邱軍說。工作之餘,他積極備考,終於通過第二次招警考試,圓了警察夢。2005年,邱軍被分配到襄陽市公安局襄州分局峪山派出所。
  • 打拐英雄10年幫30多個家庭團圓 最後一案成心病
    他是資陽一位普通的打拐民警,也是寶貝回家網站的志願者他常常到網站尋找尋親線索,以幫助更多失散親人的家庭打拐10年,他參與破獲300餘案,看到失散者團聚會流淚。  10月中旬,幫助資陽一對父母找到了被拐31年的兒子,從央視《等著我》欄目歸來的打拐民警黃榮成病倒了。「早就該住院,想到他們家人團聚心切,就一直拖著,病情加重了。」
  • 願天下失散的親人都能團圓!這頓飯,他等了三十年
    「三十年了我一直口袋裡放了糖一直等著我兒子回來吃我兒子為了吃兩顆糖被別人抱走了」兒子因兩塊糖被拐走他一直隨身攜帶糖果湖南永州和平村的村民陳世付拿出一直放在口袋裡的糖果和泛黃的照片,提起失散三十年的二兒子陳小華時,仍是眼含淚花。
  • 姐妹失散21年 警方幫相隔千裡親人團聚(圖)
    姐妹失散21年 警方幫相隔千裡親人團聚(圖) 2016-11-18 11:50:48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民警靠一個名字幫婆婆找到親人 失散30多年的兄妹倆灑淚重逢
    讓戎爹爹沒想到的是,自己幾十年苦苦尋找妹妹都沒結果,沒想到熱心市民和民警幫自己了卻心願。最後,在民警的努力下,婆婆斷斷續續道出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原來,她出生於武漢市,很多年以前遠嫁山西臨汾,後因家庭變故精神恍惚,獨自一人過著流浪生活。因隱約記得在武漢還有個家,前不久她乘車從山西回到武漢,但因時間久遠物是人非,已經找不到兒時家住的位置,只能一邊流浪一邊憑記憶尋找。
  • 扶貧幹部幫貧困戶找到失散10年的親人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文/圖 通訊員 劉鴻濤 楊智霖5月17日下午,在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緯七路辦事處大楊莊村村民楊振成的小院裡,老兩口終於見到了離家10年的兒子楊素軍,一家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久別團圓的場面讓圍觀的鄉親們也紛紛抹起了眼淚
  • 龍鳳胎兒子失散26年 中秋節前警方助全家團圓
    渝中區公安分局供圖公園走丟 一等就是26年今天(22日)上午10點多,31歲的羅浩(化名)在民警的帶領下,來到渝中區公安分局大陽溝派出所4樓的會議室裡。羅浩個子不高,雖然年紀不大,但多年在外打工的經歷,讓他的臉上滿是滄桑。
  • 4年前錄入DNA樣本 失散31年 兒子重回父母懷抱
    親人團圓後,父子向民警致謝  日前,凱裡市碧波鎮新牌村的王某華一家喜出望外,全村都為他們一家高興——失散31年的兒子重回王某華的家中。據悉,親人重新團聚,全靠王某華當年留在公安機關的DNA。  1988年的一天,王某華帶著年僅兩歲的兒子王小剛出去辦事,在經過株六複線白楊坪火車站時,兒子突然不見了,他心急火燎地找遍了火車站的旮旮角角,恨不得把鐵路翻開來看看。當家裡得知孩子丟失的消息後,全家人瞬間感到天都要塌下來,悲痛欲絕,緊接著發動親朋好友、寨鄰老幼漫天遍野的去尋找,一直堅持了很多年。一次次的失望折磨了他大半生,這一段以淚洗面的經歷,王某華不堪回首。
  • 寒冬露宿街頭,麵店老闆每天管他一頓飯,民警花一個月幫他找到親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葉明鑾從浙江台州到江蘇海安縣有600多公裡的路程。然而,對於迷失他鄉的流浪漢孫國平來說,這600多公裡的歸家之路卻是那麼地遙遠,遠得讓他「走」了近五年。孫國平流浪至杜橋時,碰到了細心的社區民警和好心人,經過一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幫他找到了遠方的家,回到了親人身邊。路邊「撿」到一名流浪漢11月3日,台州臨海市公安局杜橋派出所社區民警羅小華到杜下浦走訪時,發現街頭有個流浪漢。流浪漢身形瘦削,露宿街頭,衣衫單薄。「這麼冷的天,萬一凍壞了咋辦?」
  • 失散18年,相隔4000多公裡!這場特殊的團聚,警方已經等了很久……
    來源:樂清公安2002年,到2020年,離家18年,兩地相距4000多公裡,10月20日這一天,李珠(化名)終於夢想成真。為了這場特殊的團圓,樂清警方準備了很長時間。調查走訪,溝通對接,比對全國打拐基因資料庫,不懈努力下,這個失散多年的家庭終於團聚了。
  • 百度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幫七旬老人找到走失的兒子!
    百度CEO李彥宏作為本次峰會的主講嘉賓,分享了百度人臉識別技術如何幫一對七旬老人,利用一張照片找到走失8個月兒子的真實故事。這是百度AI尋人技術第二次幫助失散的親人重聚。一個月前,百度已經利用人臉識別成功幫助被拐27年的「孩子」找到了親人。這一次,又有破碎的家庭重圓了。走失張軍宏的父親沒想到,帶兒子來北京看病,竟然把兒子弄丟了。
  • 女子尋子21餘年未果,卻幫多個家庭找到失散親人,人販子被判無期後兩次獲減刑即將出獄
    路順東因犯拐賣兒童罪被判無期徒刑,期間經歷了兩次減刑,2年後即將出獄,但唐蔚華的兒子卻依然不知所蹤,直到今天還未回家。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了解到,雖然自己的孩子仍未找到,但在尋子過程中,唐蔚華作為志願者卻幫助多個家庭尋找到了失散親人。下一站要去哪裡尋找兒子,唐蔚華心中有些迷茫,但她堅信自己能找到兒子,到底什麼時候,她說也許就在明天。
  • 妻兒失蹤多年他竟然不知情,與兒子重逢當天才得知當年失散真相
    父親見到失散十二年的兒子瞬間林洋跟隨父母來到深圳後,他在深圳繼續上學,父母則在草埔東曉社區附近擺起了魚攤,一家人相安無事在異鄉重新過起了幸福的日子,可是好久不長,媽媽卻因為生病沒有及時治療,在草埔的出租屋內病逝,可那段時間爸爸不知道去了哪
  • 面孔2020|申軍良:尋親15載,終於等到一個團圓年
    盼了15年的團圓,終於在2020年實現。15年前,年僅一歲的兒子申聰被搶,申軍良從此走上了長達15年的漫漫尋子路。今年3月6號,兒子申聰回歸,一家人終於等來了久違的團圓。這些年我一直在找申聰,感覺忽略了兩個孩子,心裡還是挺內疚。」團圓:哥哥回來了,爸爸也回來了申軍良一直忘不了2007年的一個下午。「當時二兒子上六年級,小兒子上四年級。有一天下午我從外地回來,在家一直看各種關於尋子的信息。
  • 團聚等了半世紀 王瑞瑤老人與大連親人在哈見面
    可當大連日報記者將電話打到王志建家時,卻被他妻子誤以為是騙子。在大連記者再三說明下,才澄清了誤會。    得知故鄉的親人在尋找他們後,王志建一家人很激動,他的兒子王海斌立即撥通了王瑞瑤的電話。接到這個電話,王瑞瑤先是很激動,可幾句話說下來竟也生出了疑心。原來王海斌年紀小,對家裡的情況、特別是哈爾濱親人的情況了解的不全面,面對王瑞瑤的提問,許多問題答不上來。
  • 4歲男孩被人拐走了,22年了,他從義烏來貴州和父母相見
    被拐 22 年後的兒子終於回到了親人的身邊,母親緊緊地抱著兒子,激動得痛哭不已,發生在貴州的這一幕相遇,讓人等得太久 ……一個擁抱讓所有的難過和痛苦都煙消雲散,幸福在這一刻,簡單卻深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團圓背後的故事。8 月 18 日,義烏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吳高涵又出差了。"
  • 37年尋親路,一句方言讓姐妹倆找到親人
    6月24日,幾百號鄉裡鄰居聚集在村口,準備了禮炮、大紅花和禮樂隊,喜迎表姐妹倆回到蘆浦村老家與親人團聚。  跟隨「招工」外出一去無音訊  時光回到37年前,表姐妹倆一個原名叫阿彩(時年14歲),一個原名叫美茶(時年19歲)。兩人均未上過學,不識字。
  • 他用29年,幫深圳600名流浪者回家
    男人告訴易雄,他念到小學六年級就輟學了,七年前和叔叔來深圳打工,後來叔叔生病回了老家,自己又被騙進黑廠,跑出來找不到好工作,手機也丟了,身上只有身份證和100多塊現金。易雄看了看他的身份證,姓譚,1992年生,是廣西合浦縣人。易雄問他,為什麼不回家?他不再回答。易雄只好拍下他的身份證照片,答應幫他找一份靠譜的工作,起身離開。
  • 癮君子敗掉自家廣告公司 要挾母親幫自己送毒品
    隨著廣告生意走上正軌,他又把66歲的母親吳某接到身邊。  此後,呂某大姐19歲的兒子龔某和二姐17歲的兒子呂某,先後來到呂某身邊,幫他幹活。  呂妻在工廠打工,母親不久後當了環衛工,兩個外甥跟他工作,一家人日子過得平穩。2012年春節後,呂某染上毒品,母親和妻子非常氣憤。在一家人的監督下,他接受了戒毒治療。
  • 6-13歲男孩,如果爸爸陪伴少,媽媽們需要幫他再找個「爸爸」
    導讀:6-13歲男孩,如果爸爸陪伴少,媽媽們需要幫他再找個「爸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13歲男孩,如果爸爸陪伴少,媽媽們需要幫他再找個「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