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裙子不能當三軍統帥」、「沒服過兵役的懂什麼『國防』」……似乎是為了回應外界的種種質疑,蔡英文及其競選團體昨日拋出了所謂的「振興『國防』產業政策」。十年內讓自製潛艇下水,高級教練機、下一代戰機同時上馬,蔡英文及民進黨這些計劃,看起來雄心勃勃,實則貽笑大方。
遭疑「新瓶裝舊酒」,蔡英文冤嗎?
從去年發布十幾份的「『國防』政策藍皮書」,到昨天公布的「振興核心『國防』產業」計劃,蔡英文及民進黨的軍事政見層出不窮。但仔細歸總一下,無非是未來防務預算一定達到GDP的3%,新增預算的70%用於軍事投資,從2020年起保持自製比例不低於軍事投資總額的60%。而他們「承諾」發展,從新潛艇到水面作戰艦,從無人機到新一代垂直起降戰機,海陸空裝備無所不包,什麼新搞什麼,而且不必考慮國際因素,外購、自製隨便來。
僅從政見的「前瞻性」上來講,蔡英文的這一套就「很不新鮮」。昨天的記者會上,島內記者發出「新瓶裝舊酒」質疑,認為蔡英文的主要軍事政見不過是馬當局的翻版。這還真有點「冤枉」她了,準確點說,民進黨只是「複製」了自己十幾年前的政見,蔡英文如今主張的,正是陳水扁上任後畫過的「軍事大餅」。
「自主國防」大計,陳水扁也吹過
2002年10月,剛好距今13年前,陳水扁當局公開表示「今後臺灣要大力發展自製武器」,宣稱「要在未來三四年內,斥資上千億元(新臺幣,下同),全力落實潛艇自製計劃」。其實首次推出的所謂「自主國防」計劃,就是通過「自造武器」來打造臺灣的「『國防』工業體系」。
當時為了宣示這一決心,時任「行政院長」遊錫堃、「國防部長」湯曜明還親自主持召開了「『國防』資源釋商政策說明會」,宣稱臺軍要結合民間力量,鼓勵民營廠商投入「國防」產業領域,為臺灣創造更多商機。當時臺軍還宣布,以後用於採購臺灣自製武器的年度經費,將大幅提高到74%以上……
對比一下,蔡英文如今講的有多少新意嗎?可笑的是,民進黨當時以執政黨身份宣示推動的政策,13年之後幾乎一事無成,還被當成「重返執政」之後的新政見來大肆宣傳。
自製潛艇缺錢少人,美國人打過臉
所謂政見,除了前瞻性,還要有可行性。既然蔡英文的軍事政見談不上前瞻性,我們再來看看有沒有可行性。
不管是軍事裝備更新計劃,還是軍事工業體系建立,說到底只有兩個問題——人和錢。以臺當局近年來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軍事預算要達到GDP的3%,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未來的執政者有排擠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預算的勇氣,真拿出這種規模的軍事預算,也絕不可能完成蔡英文這種海陸空無所不包的瘋狂計劃。
在此前針對臺灣自製潛艇的研討會上,美國「傳統基金會」專家成斌曾直言臺灣既無經驗,技術也不足,因此「朋友們,讓我們直話直說吧,世界上沒有比建造二流潛艦更浪費的事,這樣的潛艇根本就是水兵的棺材」。另一美國智庫「戰略評估中心」研究員蒙哥馬利也表示,臺灣推動潛艦自製,資金及技術風險都太大,他不認為臺灣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僅就臺灣自製潛艇而言,涉及的不僅是數以千億的海量預算,還需要有完整而龐大的工業體系,以及大量的高級人才儲備作為支撐。面對這一常識,不知蔡英文「明年開始自製潛艇,十年內成軍量產」的自信從何而來?(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