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斌 通訊員賀天雲 郭楊棟)9月14日,經過400多天鏖戰,吐哈油田成功破解準噶爾盆地準東地區鑽井提速技術難題,鑽井周期由最初的126天縮短至33.4天,鑽速翻了一番,單井投資降低900萬元。
準東地區是準噶爾盆地的油氣富集區,2019年準噶爾盆地準東地區部分探礦權流轉給吉林油田和吐哈油田。吐哈油田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全力提速產能建設,加快上產步伐。
在準東新區,為實現效益勘探和低成本開發目標,吐哈油田從設計源頭入手,充分考慮鑽井、壓裂、採油、地面集輸、安全環保等因素,開展鑽井平臺系統論證和整體優化設計,節約搬遷安裝周期20天以上。通過優化井身結構和井筒瘦身,單井可節約表層套管64噸,節約水泥100噸。
研究人員強化鑽井參數,結合「六大提速利器」的綜合應用,形成了以「四高一低」為基礎的鑽井提速技術模式,逐步解決了鑽井提速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並形成配套工藝技術,提質增效成效顯著,單井鑽井成本由2200萬元降至1300萬元左右,實現了提質提效、效益勘探和低成本開發目標。
吐哈工程院優化設計、技術改進和引用特殊PDC鑽頭,大幅提高鑽進過程中的破巖能力,有效解決了吉28區塊層系複雜的問題,先後完鑽8口水平井,平均機速較同區塊鄰井提高82%左右。通過引進大扭矩、高造斜螺杆動力鑽具提高造斜段複合鑽進率,極大改善了鄰井遇到的滑動鑽井段長、機速慢等問題,其中吉2802H井造斜段複合鑽進率達到72%,將造斜段鑽進周期縮短近一半。
面對長水平段通井風險大、完井作業周期長等困難,吐哈油田將Ⅱ型雙向通井工具與井壁修復器進行優化組合,研製出適用於深井長水平段的「0-2-1」通井管串組配工藝,大大降低通井風險,徹底解決了通井困難的問題,基本實現了測井、下套管等完井工序「一趟過」的目標,縮短了完井作業周期。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提速技術並配套成技術系列,一舉攻克了制約吉木薩爾凹陷鑽井提速難的頑症。
研究人員針對吉28區塊西山窯、八道灣組灰色碳質泥巖易縮徑、易垮塌等特性,自主研發複合鹽聚合物鑽井液,提高鑽井液抑制性及防塌性,滿足4500米以上井安全鑽進,現場應用事故複雜為零,實現當年研發、當年成功應用的目標。他們還為準東新區全部配套「回收利用—固化處理—沉澱淨化—集中堆放—拉運」泥漿不落地處理工藝,實現鑽井液、巖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