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克拉瑪依7月14日電 題:在準噶爾盆地尋找十億噸大型油田的「匠人」
中新社記者 孫亭文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激動得一宿沒睡,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加班、上井的畫面,更加深刻體會到『天道酬勤』的含義。感謝團隊十餘年的艱苦付出,新疆油田幾代石油人的夙願能夠實現了。」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所副所長瞿建華如是說。
瞿建華所說的消息是指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6月底公布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由新疆油田公司牽頭負責的《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初評。
位於準噶爾盆地的瑪湖油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礫巖油田,是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規模增儲上產的新基地。新疆油田公司在這一區域發現了瑪湖10億噸儲量規模大油區,為中國乃至世界礫巖勘探提供了成功經驗。目前,瑪湖油區已發現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其中探明儲量5.2億噸,這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克拉瑪依油田。
2007年長江大學碩士畢業後,曾經「膚白水嫩」的湖北小夥瞿建華到新疆油田工作,2012年轉戰瑪湖油區,成為「勘探狼團隊」的「頭狼」,帶領團隊勇闖沉寂20餘年的「勘探禁區」,以地質認識的不斷創新引領瑪湖油區勘探不斷獲得新突破,實現了幾代石油人「跳出斷裂帶,走向斜坡區」的夢想。
其實在瞿建華團隊到來之前,瑪湖勘探已經進行,瓶頸也隨之而來,3500米以下從未發現過優質儲層,成了瑪湖油區勘探的「死亡線」。瞿建華接過瑪湖油區勘探的接力棒,立刻開啟「瘋狂加班」模式。
瞿建華說,瑪湖油區勘探實踐過程中,世界範圍內無先例可循,面臨四大世界公認難題。由於工作科研生產時間緊、任務重,加班常態化,基本沒有雙休日。「我們最虧欠的是家人,我剛結婚不久,一個周六早上剛要出門去單位,就被丈母娘堵在門口,那時丈母娘在我家住了三個月,幾乎沒見過我幾次。有時候,同事的媳婦也打電話『罵』我,說我整天扣著她們的丈夫不讓回家……」
不過讓瞿建華們欣慰的是,「如今家人們看我們取得的勘探戰績,也漸漸理解、支持我們了,逢年過節還親自包餃子、做粽子來單位慰問我們。」
從2012年瞿建華開始主持瑪湖油區整體勘探部署研究,他們團隊已先後找到瑪18、瑪湖1、達13、艾湖2、瑪中2等60多口出油井,發現6個大中型油氣田,瞿建華帶領他的團隊通過不懈地努力和不斷創新讓瑪湖油區勘探駛上了高速路。
瞿建華望著準噶爾盆地中的瑪湖14井告訴中新社記者:「我們就是為祖國尋找石油的人,就要以工匠精神完成艱難的任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