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虐宜家,創造33年增長神話:日本最大家居品牌開始加碼中國了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總建築面積超過11.2萬平方米,中國首個宜家(IKEA)綜合體已於近日亮起招牌,並宣布將在12月開業。

這個時候,宜家收到了兩條對手發來的消息。

首先是拼多多。他們要聚焦全國50多個家具產業集群,協助打造10個線上版宜家。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企業,宜家主要市場集中在線下,拼多多這條借勢對標的消息估計不會讓宜家過多在意。

其次是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NITORI(ニトリ)。

11月11日,這家公司表示計劃明年在中國開設10-20家門店。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NITORI老闆似鳥昭雄認為:

「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

看到這裡,不知宜家中國會不會虎軀一震?很少有人知道,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宜家,其實有一個世紀宿敵,它就是這個NITORI。

宜家的世紀宿敵

1998年,宜家進入中國。

在上海開出內地首家門店後,目前已在全國布局了28家宜家商場、2家體驗店、3家薈聚購物中心,甚至還開出了首家城市中心店、 PUP 提貨中心、咖啡館、快閃酒店等多業態門店。

在規模超過4萬億的中國家居市場,宜家的品牌影響力躋身TOP3。

數據來源/NITORI、宜家官網,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但在隔壁日本,宜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上世紀70年代,拓展海外市場的宜家第一次踏上日本。當時,它和三井物產、東急百貨合資開設了兩家門店。

但這個時候,日本瀕臨倒閉的家具似鳥改名NITORI,開啟了快速轉型。加之大規模的門店維持成本很高,宜家沒堅持多久就無奈退出了市場。

往後,宜家因業績不佳兩進兩出,並於2001年三進日本,2006年才開首店。

截至2020年6月,宜家原宿店開業,日本店數首次突破10家。同期,NITORI在日本的店鋪數已超500家。數據顯示,NITORI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

在日本,宜家為什麼比不過NITORI?

在NITORI轉型初期,一個名叫柳井正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準備結婚,順便接管了父親的西裝生意。後來,他創立了大家所熟知的服裝品牌——優衣庫(UNIQLO)。

NITORI與UNIQLO的套路差不多:通過引進了大賣場式的服裝銷售方式,通過獨特的商品策劃、開發和銷售體系來實現店鋪運作的低成本化,兩者都打著「極致性價比」標籤。

這個模式迎合了當時的日本經濟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與美國、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籤訂協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幹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但這個協議籤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那時起,日本年輕人不再敢碰高價奢侈的商品,而對「有時尚感、實用,但是價格又不昂貴」產生需求。

這個時候,宜家在日本市場的玩法依舊是北歐那一套:北歐時尚風格,偶爾搞點微創新,價格還主打中高價格段。

NITORI則主打實用經濟,從日常用品到大型家具都貫徹簡單方便的理念。其中,NITORI有不少小件商品,只要100日元就能入手。

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宜家大店模式和高端風格沒能給它帶來市場,反而被迫退出了日本。

極致性價比從哪裡來

為降低成本,NITORI與宜家採用的經營模式,都參照了美國服裝巨頭GAP公司提出的SPA模式。

這種模式,從策劃商品設計到物流到販賣,都完全是自己公司內部完成。其不僅簡化了供應鏈環節,還最大限度降低需求預測的風險,以及快速實現資金回籠。

從整條供應鏈上降本增效,NITORI和宜家其實都能夠打磨性價比。但在SPA模式的基礎上,《商界評論》曾在《NITORI:掐住宜家的七寸》一文中分析過這家公司真正的競爭力:

首先,自建物流體系削減成本。

NITORI在日本建了札幌、關東、關西、九州四大物流中心,同步導入了自動立體倉庫、智能分揀IT系統。

無論是來自國內的商品還是國外,都會根據店鋪的需求,直接送到離店最近的物流中心。

這其實可以理解為生鮮領域前置倉的玩法。在傳統物流中心的商品庫存管理中,一般是按照SKU類別劃分,但NITORI純粹以店鋪為單位進行保管。

這使得終端門店無需承擔庫存壓力,保證門店空間體驗和資金周轉。而當消費者購買商品時,直接從物流中心配送到家,大幅度減少配送動線,以達到成本削減的目的。

其次,用管理學提升供應鏈效率。

為做到極致性價比,NITORI很早就開啟了全球尋找低價原材料的工作。1989年登陸,NITORI海外採購業務新加坡,之後陸續新增了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採購網點。

期間,NITORI還在印尼和越南建設了海外工廠,分別在1994年、2004年投產。

有一個問題是:由於各國製造水平不一樣,產品質量與日本本土生產有一定的差距。在NITORI看來,這不是生產設備的問題,更多是生產經營的標準和管理問題。

為此,在將產品交由海外工廠生產期間,NITORI就會多次視察、確認工廠的生產經營環節,通過反覆溝通促使工廠改善。

不可否認,這家日本公司通過管理學提升了生產效率。

如果出現品質問題,則會從商品的規格式樣書、構造、生產說明書等各個環節進行確認,找出問題點進行具體改善。

不止於生產過程中,在NITORI的總部,還有專屬部門對產出商品進行FMEA測試(故障原因分析)。事先想定顧客的使用方法,然後通過機械反覆地進行破壞性試驗。

比如,在測試椅子的時候,不僅僅測試四隻腿著地的質量狀況,還對顧客可能一直以兩隻腿著地的使用場景進行確認,以保證椅子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有賴於NITORI對供應鏈的高效把控,這家公司在產品更迭上也遠超一家。其高管此前公開分享,在選品上,公司的標準是15000個SKU,每年必須更新70%。

這些更新的商品中,20%可能是當年最受歡迎的爆款商品。

在NITORI看來,爆款持續1年之後,模仿者就會湧入。NITORI要保持客戶忠誠度、增強消費粘性,就必須不斷研發新的產品。

也正是如此,NITORI自有品牌佔比達到了90%。

最後,用標準化提升店鋪經營效率。

無論商品多麼出色,沒有現場員工的熱情銷售,也很難成為一個出色的零售企業。

NITORI店鋪員工區分為計時員工和正式員工,前者佔比達到了82%。但無論是否正式員工,不能通過嚴格培訓都無法上崗進行工作。而在具體的店鋪服務過程中,NITORI制定了五大標準:

第一,絕對不允許空排面的出現。

第二,商品陳列一定能夠體現出商品的價值。

第三,所有商品的陳列必須做到易拿易取的狀態,並且價格標籤要完整無損。

第四,第四商品要做到整體場景展示,以引起顧客的購買慾望。除了展示商品本身特色的部件以外,全部減除,以免影響顧客對商品的第一直感印象。

第五,店鋪的人事費等經營費用要進行最小化的減少。

此外,NITORI還時常舉辦員工大賽,比拼服務待客、收銀速度、賣場變更等業務。

在日本市場,儘管NITORI看似小店低價,但消費者邁進門店那一刻起,對於NITORI品牌的信任感就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

蟄伏6年,NITORI加碼中國市場

藉助極致性價比,NITORI產品銷量佔日本同業的一半以上,宜家和MUJI加起來都沒它高。

截至2020年,NITORI連續33年利潤和銷售額同步增長,這是日本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未曾達成的業績。

2014年,NITORI就悄悄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武漢開設了第一家門店。但相較於宜家、無印良品乃至此後進入中國的Niko and…...NITORI作為平價日系品牌顯得有些過於低調,消費者認知度和品牌聲量也相對較低。

國內消費者開始熟悉這個品牌,還是2017年。

當年7月,NITORI將中國大陸的第14家店鋪開在了上海。當天由於客流量爆棚,NITORI不得不採取了進店限流,室外溫度近40℃,一大幫人聚集在天橋上排起了長隊。

這期間,NITORI還在線上布局。2015年入駐了淘寶,今年開出了京東線上直營店,上架1500多個家具,並與京東倉配物流合作提供線下提貨服務。

比較來看,宜家在也中國市場嘗試了首家城市中心店、 PUP 提貨中心、咖啡館、快閃酒店等多業態門店。

此外,這家老牌公司對於線上布局也送了口。早在2008年,宜家中國高層就提交了建立網上商城的建議,但無奈被創始人駁回。此後數年,宜家的線上渠道一直處於空白。

直到今年3月10日,宜家家居也終於正式上線天貓旗艦店,這也是宜家在全球開出的首個第三方平臺官方旗艦店。

而做出這些動作的根本原因是,2015年之後宜家營收增速一路下滑,2018年財年更是跌破雙位數。

在中國本土市場,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家居品牌正在侵蝕宜家的市場。

雪上加霜的是,宜家從上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敵的NITORI宣布了新的中國市場計劃。11月11日,NITORI Holdings會長似鳥昭雄在公開場合表示,依舊相當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明年起計劃在中國開設10-20家門店。

似鳥昭雄甚至認為「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

而早在2019年2月,NITORI 新設了「全球商品總部」,把中國獨有的商品政策納入了全球商品經營體系。

這意味著,蟄伏6年之後,NITORI在中國市場的總攻即將發起。

數據顯示,這家公司的彈藥是充足的。相比於宜家連續5年的增速下滑,NITORI已經連續33年銷量銷售額增長。

到今年10月末,NITORI正式宣布對同行第7位的島忠實施公開收購。當時暴露出來的數據是:截至2020年8月底,NITORI資本充足率為81.6%,活期存款為2330億日元,是5年前的6倍多。

宜家有一場硬仗要打。

相關焦點

  • 完虐宜家,日本最大家居品牌NITORI開始加碼中國了
    其次是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NITORI(ニトリ)。11月11日,這家公司表示計劃明年在中國開設10-20家門店。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NITORI老闆似鳥昭雄認為:「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看到這裡,不知宜家中國會不會虎軀一震?很少有人知道,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宜家,其實有一個世紀宿敵,它就是這個NITORI。
  • 打敗MUJI、虐哭宜家!日本家居老大終於把魔爪伸向中國
    然而,即使是所向披靡的宜家IKEA,與當今日本以至世界都相當知名的MUJI,都被另一個品牌秒殺了。這個品牌在日本不僅營業額超越MUJI和宜家,常年穩居第一,甚至還創下了營業額27年連續增長的神話——它就是NITORI。
  • 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品牌宜得利,30年利潤持續增長,比宜家還有名!
    ,可在日本NITORI(宜得利)絕對是比宜家還有名氣的家居店。  宜得利由似鳥昭雄於23歲時在北海道創辦,剛開始它只是一個100多平米的家具店,後來一步步發展成了日本最大家居零售連鎖品牌。 說起創辦宜得利的故事,似鳥昭雄說:「小時候,我學習成績並不好,那時,爸媽就告訴我儘量做一起不一樣的事情,即使學習不好也可能會成功。」
  • 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品牌NITORI,真的能「虐哭宜家、打敗MUJI」嗎? |CBNweekly金字招牌
    在谷歌中搜索「虐哭宜家,打敗MUJI」的文章結果。事實上在日本,上述文章標題所說的事正在真實地發生著。在近一年中,NITORI被日本媒體討論最多的是它驚人的增長曲線現以及股價表現。 截至今年2月底的2016財年,NITORI在日本的銷售額達到5129億日元(約合336.5億元人民幣),是宜家在日本的銷售額的近7倍。
  • 號稱「日本宜家」 NITORI如何保持連續26年增長神話
    在中國,瑞典的宜家家居和日本的無印良品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但是在日本,有一個家居品牌讓無印良品都無法企及,它的名字叫NITORI(需求面積:1000-2000平方米)。它是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一直在埋頭默默追趕著宜家,並且保持了連續26年增長的神話。
  • 日本第一的家居品牌真的能「虐哭宜家、打敗MUJI」嗎?
    NITORI,這個進入中國只有3年的日本家具品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迅速地搶佔中國內地的家具市場。3年時間,NITORI已在內地開出14家店鋪,並且在2015年進駐天貓。此次新開的徐家匯店,是它在內地開設的第一家品牌旗艦店。  旗艦店的選址位於上海徐匯區的核心位置,這裡是3條地鐵線的交匯點,周圍匯集了港匯恒隆廣場、美羅城、太平洋百貨等8家商場。
  • 追上宜家中國的門店數量 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品牌NITORI用時不到四年
    雖然比宜家晚到中國16年,但在這片土地上,有「日本版宜家」之稱的家居連鎖品牌NITORI的開店速度遠超前者。4月20日,NITORI在南通的第二家門店開張,這是它在中國的第25家門店。這個數字與宜家家居目前在中國的商場門店數量持平。
  • 宜家真正的對手!連續30年業績增長,它是家居業神話NITORI!
    連續30年利潤和銷售額同步增長  創造了家居業的神話  它是宜家和無印良品「害怕」的對手  打造了千億市值的家居帝國  它就是「NITORI」(尼達利)  最近,蘇寧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刷屏零售業。而隨著家樂福、沃爾瑪、樂天都紛紛在中國市場折戟的時候,這家日本的家居零售巨頭卻在加大中國市場的布局。
  • 宜家最大對手NITORI 再戰中國的時機還是晚了
    中國消費者或許聽過似鳥這個品牌,了解過它「虐哭宜家、打殘MUJI」的故事,卻很少有機會在國內看到它的門店。日本經濟已經歷長達30多年的蕭條期,只有3家企業營業利潤持續增長,分別是連鎖便利店唐吉珂德、連鎖超市Yaoko以及家居零售商NITORI。其中NITORI利潤增長年限最長,為31年。「日版宜家」是外界對NITORI的最為普遍的認知,這個稱呼要從二者在日本市場的激戰說起。
  • 「日本宜家」NITORI最新收購案,擬2032年中國布局1000家店
    連續33年業績保持增長... 日前,日本家具巨頭NITORI宣布收購日本第七大家居購物中心——島忠(Shimachu),同時NITORI集團披露了中國市場的拓展計劃以及集團下一個30年的目標。
  • 在中國一度消失的「日本宜家」,又要捲土重來?
    日前,日本家具巨頭NITORI宣布收購日本第七大家居購物中心——島忠,同時NITORI集團披露了中國市場的拓展計劃以及集團下一個30年的目標。日本家具巨頭 NITORI收購島忠可算是日本家居行業的併購大案。
  • 我們去看了傳言中「虐哭宜家、打殘MUJI」的家居品牌店,這裡是觀後感
    它在日本的銷售額是宜家的7倍,是MUJI(無印良品)的1.5倍。它佔據了日本家具市場53%的銷售份額。它在2014年10月開了中國首家店,截止至2017年11月,其中國店面數已達19家。......日前,新浪家居記者走進了這家名為NITORI的家居零售企業在華南區的首家店面——深圳壹方城店,一探傳言中「虐哭宜家、打殘MUJI」之虛實。店面篇NITORI通常有兩種店面業態,一種是位於大型購物中心的家居飾品店(Deco Home),一種是類似宜家的大型家居購物中心。
  • 無印良品、宜家緣何跌落家居神壇
    與產品不合格相對應的,是無印良品、宜家在中國業績增長乏力,這兩大國際家居巨頭昔日光環已漸漸消失。從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以每年30-50間店鋪的速度擴張,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其中中國內地最多,達到256家,佔海外門店的一半以上。與門店快速增長相比,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銷售增速卻在下滑。2019年1月,無印良品母公司發布2019財年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無印良品在華銷售同比下降9%。
  • 評論:無印良品、宜家緣何跌落家居神壇?
    在華業績增長乏力與產品質量不合格相比,更讓無印良品與宜家難受的是在華業績增長乏力。中國內地是無印良品的重要市場。從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以每年30-50間店鋪的速度擴張,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其中中國內地最多,達到256家,佔海外門店的一半以上。
  • 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 質量問題頻現
    宜家持續探索線上線下全渠道,在五地繼續開設新店,同時,有250款以上產品將有更低價格,投入2億元讓利消費者。不過,宜家並未公布2020財年的業績。事實上,近幾年宜家遭遇業績增速放緩、質量問題頻現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家居行業興起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零售的崛起也賦予了家居品牌更多玩法,該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宜家的發展也會是一個巨大挑戰。
  • 宜家中國10億元投資建華南最大門店
    近日,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宜家中國」)順利摘得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桂城街道A24街區,一塊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商業用地。據媒體報導,到2017年,宜家中國將在該地塊上開出華南最大的宜家家居門店。
  • 宜家家居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創始人創造時只有17歲
    說起宜家家居相信大家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宜家家居,但是很多網友對於宜家家居是哪個國家的也是比較好奇的,一起看看吧。宜家歷史始於1943年瑞典,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當時只有17歲。
  • 打敗宜家、市值兩倍於MUJI 日本千億級家居NITORI如何做到?
    宜得利銷售到的商品包括大件家具、燈具、廚房用品、床上用品、小件裝飾品等,兼具日式的簡潔外形色彩繽紛的北歐風格,被稱作「日本的宜家」。但相對宜家,宜得利卻是更多日本消費者的選擇。據統計,2017年宜得利的產品銷量佔了日本同業的一半以上,其在日本的銷售額是宜家日本的近7倍。   是什麼讓這家公司實現了連續30年的銷售持續增長?是什麼讓它在日本市場打敗了花開全球的宜家?
  • 日本連鎖巨頭宜得利家居以Aki-Home品牌進軍美國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遍布世界各地的瑞典宜家家居,也知道日本的知名零售品牌無印良品(MUJI)和優衣庫(Uniqlo),然而在日本,還有一家低調的家居零售連鎖巨頭宜得利家居(Nitori Holdings),一直在埋頭默默追趕著宜家,並且保持了連續26年增長的神話,截止到今年2月份,其店鋪年營業額已達到了35億美元。
  • 日本千億級家居巨頭:打敗宜家、市值兩倍於MUJI,如何做到的?
    但相對宜家,宜得利卻是更多日本消費者的選擇。據統計,2017年宜得利的產品銷量佔了日本同業的一半以上,其在日本的銷售額是宜家日本的近7倍。 是什麼讓這家公司實現了連續30年的銷售持續增長?是什麼讓它在日本市場打敗了花開全球的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