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沫媽媽談育兒
寶寶的出生日,媽媽的受難日。
女性從受孕開始,就期待寶寶的降生。而一個寶寶的出生過程遠沒有男性想的那樣簡單。
從身體到心理,女性不僅生理上疼痛,其實在精神上也在遭受折磨。
首先,寶寶在子宮內的不是正常以擁抱的體位和媽媽相處,而是頭朝下等待出生。
其次,寶寶出生的路徑也不是直上直下,而是通過彎彎道道出生的,這更加大了生產的難度。
這是一張「胎兒」與媽媽相處的姿勢。
胎兒頭向下,身體蜷縮。而媽媽在懷寶寶時,走路也不敢快速,每走一步都像抱著10多斤的物體行走一樣。
第二張圖是「胎兒即將生產」的圖片。
這個寶寶在媽媽的保護下,健康成長,直到預產期的這天,胎兒的頭慢慢向下走,擠到了陰道口。
第三張圖是「子宮擴開,開始見紅」
這個時期的媽媽開始害怕,因為見紅,所以慌裡慌張地收拾東西往醫院跑。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會很緊張,將感覺誤判成很痛很痛。
第四張圖是「羊水破裂」
等到了羊水破裂的時候,鎮痛也隨著而來。這時胎兒在向下擠壓,羊水也順著孕婦大腿而下。媽媽的緊張情緒會將疼痛感受得更加清晰。為了讓胎兒儘快出生,忍著鎮痛的媽媽,開始在病房的門口走動,以便幫助生產。
第五張圖是「子宮收縮」
子宮的收縮,讓媽媽感受明顯疼痛。隨著子宮的收縮,宮口也在慢慢的打開,一指,二指,三指……
第六張圖是「子宮頸打開,正式分娩」
當開到十指後,正式生產,但這一過程分卻是漫長的,快的3、5小時,慢的十幾個小時,這一過程無疑是等待生產最痛苦的過程。
第七張圖是「宮口全開,胎兒頭部向下移動」
隨著宮縮,胎兒慢慢被擠壓出子宮,慢慢的胎兒的頭到達了盆骨,試想一下一道門開了一拳頭的縫,你從裡面鑽出來,要用多大的勁兒,要遭多大的罪。
第八張圖:「胎兒分娩成功,胎盤脫出」
胎兒的頭部向下移動,宮縮的壓力使得孩子慢慢從陰道口出生。當胎兒的頭勉強出來後,胎兒的肩寬則將孕婦的陰道口再次撕開,要比頭部還大的口,這樣的生產過程得有多疼。
當胎兒完全出生後,還需要等待胎盤的掉落,等胎盤出來後,才算是完成了整個分娩的過程。
孩子出生以後,包括產婦都會關心孩子的健康,但這對於孕婦來說並不公平,因為沒有人去詢問孕婦怎麼樣,孕婦是不是很痛很累。
當孩子出生後,最該受到關心的應該是孕婦,只有媽媽一切平安順利,孩子才會健康地成長。
在分娩完成後,希望爸爸可以這樣做:
1、安撫妻子
當妻子從產房出來時,爸爸需要先安撫妻子的情緒,關心妻子的身體情況。這樣妻子才會暖暖的,才不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2、查看孩子
當妻子被推進病房,開始休息後,爸爸可以去看看孩子。當然也可以靜靜等待孩子被護士送來病房。
3、照顧妻子
妻子生產後,丈夫應該注意妻子情緒變化,最後自己動手照顧妻子。對面丈夫,妻子才能發洩情緒,宣洩不滿。
所以,當孩子出生後,丈夫要更加關心妻子情緒,不要把妻子的壞情緒當成不講理。在生產完,身體激素的紊亂,導致了妻子情緒的不穩定,丈夫應該更加包容。
看完以上的圖組後,你還覺得生娃簡單嗎?這幅圖組只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明白媽媽的付出,爸爸能多多心疼一下媽媽們。生娃不簡單,帶娃更不易。
今日話題:看完圖組,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嗎?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