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格局洗牌,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2021-02-24 亞宸投資

當今全球科技領域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半導體行業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從繁枝錯節的產業環境及形勢下,拔雲見日,梳理出未來中國半導體的三大方向

1、由單純追求先進工藝 -> 回歸成熟工藝 (「新55nm」遠大於「舊7nm」)2、由外循環 -> 內外雙循環(去A化,而不是國產化)3、補短板由幹技術 -> 根技術(設計、製造其實不是根技術)

走向成熟工藝回爐再造

中芯國際進入實體名單說明一個道理:完全基於美系設備的7nm其現實意義遠小於基於國產設備的55nm,晶圓代工廠並不是半導體的最底層技術,而是設備、材料、工藝的集成商。

中國半導體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缺少先進工藝,轉移到缺少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 

中國缺14/7/5nm先進工藝,但是中國同樣也缺90/65/55nm成熟工藝,從目前產業看,中國能實現光伏、LED、LCD面板的全面國產替代,成熟製程晶片能依靠國產設備、材料、工藝進行生產。

美系廠商藉助根技術優勢將繼續打擊他國並把持高端製程、先進工藝的晶片製造,並且這種局面短期不會發生扭轉。

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國已經有能力在大部分環節實現大規模國產替代的領域包括泛半導體(光伏、LED、LCD)、成熟製程邏輯晶片以及第三代半導體的國產替代。半導體集成電路 IC 的升級路線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邏輯晶片依靠成熟製程與特色工藝實現國產替代;

(2) 存儲晶片依靠 消費級 NAND/NOR  率先實現國產替代 ;

(3)泛模擬晶片尤其是功率半導體有望依託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實現超車。

邏輯晶片方面,國產廠商將依靠成熟製程擴產與特色工藝填補成熟製程市場空間,依靠製造、設計、設備的聯動,推動國產化進程。中芯國際(特別是中芯北京合資線)不斷擴大成熟製程產量,在此進程中稼動率達 98.6%,ASP 持續提高。除成熟技術節點外,公司還加大了特殊平臺工藝開發,目前支持模擬晶片、IGBT、功率半導體、eNVM、NVM、微電機系統 MEMS 等方面,且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我們預計,除了先進位程追趕外,中芯國際還將承擔起國內廠商在邏輯晶片製造的需求。存儲晶片方面,國產產品研發速度已逐步追趕上三星、海力士等國際巨頭,在細分領域實現國產替代。(1)DRAM  方面,國產自給率緩步提升。國內 DRAM 市場空間廣闊,但自給率較低。兆易創新與合肥長鑫合作研發 DRAM,目前成功研發並量產 1Xnm(16-19nm) DRAM,國際龍頭均已成功研發 1Znm(12-14nm)。(2)NOR Flash 方面,國外龍頭退出,國產廠商實現消費品市場產品替代。海外龍頭美光、賽普拉斯相繼退出 NOR 消費類市場,專攻車規級 NOR 產品,這給了國產廠商替代空間。隨著下遊消費電子、物聯網需求提升,國產廠商將受益市佔率帶來的業績提升。(3)NAND  方面,國產研發速率提升,緊跟國際巨頭。2020 年 4 月,長江存儲推出 128 層 QLC 3D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單顆 Die 容量達1.33TB,容量、性能均優於主要競爭對手。2019 年 8 月三星宣布實現超過 100 層的 3D NAND 快閃記憶體,同年美光宣布流片 128 層 3D NAND,海力士搶先量產 128 層 4D NAND。除產品研發外,長江存儲二期建設項目已經開工,規劃產能為 20 萬片/月。泛模擬晶片方面,國產廠商將從消費電子領域逐步向汽車電子、工控產品實施替代。泛模擬晶片行業屬於長坡厚雪賽道,泛模擬晶片對於製程要求低於數字晶片,同時應用面極廣,任何涉及電源管理、數模轉換的地方都需要使用泛模擬晶片。在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國內下遊客戶打開國產泛模擬晶片供應商進入通道,推動國產替代。另一方面,未來隨著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成本逐步下降,有望替代矽基泛模擬器件。

筆者預計,低緯度國產替代進程將持續下去,中國將從下而上把持泛半導體技術。在根技術,如設備、材料領域得到長足進步前,先做好成熟工藝回爐再造,再逐步向上攻克先進工藝壁壘,螺旋發展。

回歸基於國產設備的成熟工藝再造,是未來中國半導體當下最現實的任務,完全基於美系設備的7nm其現實意義遠小於基於國產設備的55nm晶圓廠。

全球化科技格局洗牌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全球政治經濟、新冠疫情事件衝擊,全球科技格局將重新洗牌,呈現逆全球化狀態。依據自身發展的資源稟賦以及要素分布,將全球硬科技分成三大象限,第一象限以美國為主導,第二象限以中國大陸為主導,第三象限以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省,歐洲為主導。受到外部環境壓力,中國半導體設計、製造都面臨著打壓,但中國自主發展的道路不會因為外部打壓而改變。隨著內循環政策提出,未來中國以中低端製造業為根基,跟第三象限進行內循環。第三象限指的是日本、韓國、歐洲、中國臺灣省,依靠在細分行業的領先優勢,獨立在中國、美國內循環外,成為全球硬科技市場的中間介質。

設備:歐洲(光刻機)、日本、美國;

材料:日本、美國;

EDA/IP :美國;

先進工藝:以外循環為主、內循環為輔;

成熟工藝:以內循環為輔、外循環為主。


基於全球產業客觀規律,業內人士認為中美在以下環節的科技外循環仍將繼續:

1、設備:作為美國科技領先優勢最後一張王牌,美國的應用材料、Lam、KLA都將依賴於龐大中國市場以支撐其龐大周轉和研發。

2、晶片:由於美國已經不參與終端製造環節,其高通、Intel的晶片都將依賴中國小米、OV、聯想來實現其晶片的全球分發和生態成長。3、軟體:主要是Google/微軟的OS,加上Cadence、CAD工業軟體,都依賴龐大的中國市場和中國全產業鏈補全其生態和研發支出。受到外部環境壓力,中國的本土Fabless、Fab都面臨上遊供應鏈危機,但中國自主發展的道路不會因為外部打壓而改變。隨著內循環政策提出,未來中國以成熟Fab為根基,跟第三象限進行外循環。

所以未來中國將維持最低內循環在成熟工藝進行底層根技術(設備、材料、EDA/IP )的自主創新,回顧中國泛半導體發展之路,未來數年,中國半導體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成熟工藝實現全鏈路的國產替代。

從根部進口替代

我們將硬科技縱向劃分為淺、中、深三層要素。硬科技即是基於技術的要素創新,整體可以被劃分成淺層要素、中層要素和深層要素。在各層要素中,硬科技市場又被分為無數條細分賽道。淺層要素,主要以基礎軟體、晶片設計為代表,基礎軟體具有傳統網際網路行業的特質「平臺+硬體+軟體」。中層要素,主要以代工製造、封裝測試為代表,是淺層要素的載體,也是深層要素的集合。深層要素,主要以底層軟體、設備、材料為代表。深層要素的缺失將會為中層要素的崩塌埋下隱患,使得淺層要素處於空中樓閣的狀態。近年來,美國實體清單、日韓貿易爭端都說明了要素創新必須實現深層要素的國產化才能實現全棧要素創新。目前 HAT(華為、阿里、騰訊)已經實現了終端場景全覆蓋,但底層、中層要素的缺失將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公司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從產業鏈來看,晶片設計、封裝等環節目前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國產廠商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以及客戶開發。晶片製造和深層要素則需要更多的資本研發投入,才能完成全棧要素創新,形成硬科技發展。

走向根技術補短板

長板是矛,決定了走多遠,是最高外循環的基礎;短板是盾,決定了底線最低內循環的基礎。在半導體科技領域,經歷10多年的逆周期投資,中國有三大產業長板+一大短板。

長板:晶片設計(Fabless)、半導體能源(光伏)、半導體照明(LED)+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顯示(LCD);短板:集成電路(設備、材料、EDA/IP、製造)。

我們將科技分為四個層次:

根技術的核心領域全部被美國把持,美國擁有微軟、應用材料、KLAC、Cadence等巨頭把持的最底層核心技術,從而號令全球巨頭,日本和歐洲也在材料和設備領域具備領導優勢。

幹技術被韓國三星、海力士、LG和中國臺灣省的臺積電把持,他們基於美國、日本、歐洲的技術,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存儲IDM和最先進的晶圓代工Fab。

枝技術以5G的大集成和晶片的設計為主,華為海思在晶片設計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中國特別是在5G集成創新方面領先全球。

葉技術以中國的網際網路平臺(騰訊、阿里、美團、頭條)在電商、娛樂、打車、外賣領域領先全球,另外在終端製造領域(華為、小米、OPPO、聯想)也是全球龍頭。

在四大泛半導體領域中,光伏、LED、LCD領域中國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導地位支撐了其供應鏈安全。基於泛半導體領域的巨大成功,未來中國半導體的重點將轉向短板(集成電路)。

美國的兩張王牌是設備和軟體,中國將在低維度進行替代。所以未來中國將維持最低內循環在成熟工藝進行底層根技術(設備、材料、EDA/IP )的自主創新,回顧中國泛半導體發展之路,未來數年,我們認為中國半導體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成熟工藝實現全鏈路的國產替代。

未來半導體市場

投資機遇及風險

以投資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未來半導體市場發展亮點及機遇,不妨從以下三個方向進行密切關注:

具體而言可以深挖一些具有潛在商業價值以及可能在技術上取得持續突破的行業代表性企業:

上遊材料:中環股份、立昂微、滬矽產業、神工股份、江豐電子、杉杉股份、安集科技、雅克科技、鼎龍股份、上海新陽、金宏氣體、南大光電 EDA/IP、芯原股份、華大九天、芯和半導體、芯華章。

上遊設備:北方華創、屹唐半導體、盛美半導體、中微公司、萬業企業、精測電子、華峰測控、長川科技、芯源微、至純科技、上微集團、華海清科、華卓精科。

成熟工藝製造:華潤微、聞泰科技、華虹半導體、士蘭微、捷捷微電、揚傑科技。

泛半導體領域:TCL科技、京東方A、三安光電。

最後還需要全面評估可能存在的各項客觀風險,例如:終端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中美關係緩和帶來國產替代不及預期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

結語

半導體是一個充分全球化分工的行業,沒有哪個國家能單獨實現全部內循環,所以未來中國的科技格局關鍵在於實現供應鏈安全可控。所以半導體行業沒有所謂的全鏈路國產化,而只有在部分關鍵領域實現去美化,去美化的基礎就是依賴歐洲、日本的設備和材料、還有韓國、中國臺灣省的製造。

美國的兩張王牌是設備和軟體,中國將在低維度進行替代。設備是晶片製造的起點,沒有晶片生產能力,晶片設計是無根之木。

以前道工藝七大設備為例,目前 DUV 已經能實現 0.13um 到 7nm 的工藝製造,而且光刻機被歐洲荷蘭完全壟斷,目前並不卡中國,正常供應。所以關鍵點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替代由美系廠商把控的刻蝕機、PVD、CVD、離子注入機、清洗機、氧化退火設備等領域。


EDA 最為薄弱的環節。具有複雜設計的先進電子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在提高集成電路性能的同時減小尺寸的需求,正促使 IC 製造商增加研發投資並採用 EDA 工具,EDA 成為後摩爾時代的產業發展動力。

所以未來中國將維持最低內循環在成熟工藝進行底層根技術(設備、材料、EDA/IP )的自主創新,回顧中國泛半導體發展之路,未來數年,我們認為中國半導體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成熟工藝實現全鏈路的國產替代。

聲明:亞宸投資整理髮布,參考來源:半導體風向標、半導體產業研究院、OFweek,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標註來源有誤或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告知我們,我們將予以及時處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亞宸投資諮詢(深圳)有限公司是專注國內企業上市前後投行諮詢服務的專業機構,主要為企業提供境內外IPO上市服務、企業戰略融資、併購融資、政策性融資以及股權融資顧問服務等投行業務;並為企業進行上市導向戰略規劃、融資策略規劃,同時為國內企業進行財務輔導、行業細分領域研究等諮詢服務。

亞宸投資是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股權投資平臺,對接券商、基金、私募、創投等多領域專業化頂級投融資機構,重點關注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的投資機會,推動中國創新、助力中國企業家的成長。

長按二維碼關注了解更多
諮詢電話:13534197773
熱線:0755-88910025

相關焦點

  • 億歐智庫發布2020全球半導體晶片科技創新TOP50
    在這份報告裡,我們研究了全球及各地區半導體晶片市場格局,並且聚焦於一系列在物聯網等應用場景與AI、5G通訊等應用技術中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篩選了50家最有可能成為未來行業顛覆者的初創企業。以下為報告研究的一些重點:2020年半導體晶片行業解讀1.
  • 吸塵器市場洗牌加劇:行業格局將走向何方?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戴森(Dyson)將在全球裁員900人,其中三分之二的被裁崗位在英國。報導稱,裁員主要集中在零售和客服部門。該公司在全球有1.4萬名員工,擬議中的裁員將會影響其中約6%的人。戴森將為歐美家庭設計的產品直接引入中國,而不太考慮中國市場的不同需求。從2014年開始,中國市場成了戴森重要的增量市場,戴森在中國之所以爆紅,不光是靠技術、顏值等因數,更靠懂中國消費者心理,製造新奇,通過品牌故事的塑造影響了大量的跟風者,創造品牌崇拜。
  • 中科院宣布研發這項科技,美國媒體:中國一旦突破將影響全球格局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在很多科技領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雖說沒有做到方方面面的優秀,但能在這麼多領域傲視群雄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畢竟我們的科技大多都是從零到一,這份成就就已經是全天下獨一份了,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增強。
  • ...半導體格局,文化傳媒觸底何時反彈…2021如何挖掘大科技投資邏輯?
    晶圓廠、封測廠在2020Q4行業產能利用率上行,訂單交期拉長,逐漸呈現半導體行業產能資源緊張局面。全球半導體「芯」拐點、中期供需拐點明確。近兩年科技封鎖倒逼國產替代,國內產業需求大幅增長,國產半導體全面突破。由於新冠疫情在國內外不同步發生,2020年出現季節間的供需錯配、區域間的訂單轉移,近期半導體產業再度供需緊張,一方面是延續「芯」拐點,另一方面更多創新應用持續增加。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2017 年中國大陸市場需求規模約佔全球的 15%左右, 2020 年預計佔比將達到 20%,約 170 億美元。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主要有美日荷廠商壟斷,國內自給率僅有 5%左右,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半導體行業技術進步放緩,國內廠商與全球龍頭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短,我們認為未來 3-5 年將是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黃金戰略機遇期。
  • 科技紅利大時代7-半導體深度:尋找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結構性投資機會(一)
    :未來看結構性機會半導體行業自20世紀50年開始發展到現在,是推動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2000年以前經歷的大型計算機、PC、NB時代是半導體行業發展最迅速的階段,21世紀後的Internet和手機時代仍驅動半導體行業高速成長,隨著消費電子整體終端出貨量增速的放緩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行業規模基數的擴大,未來全球半導體行業步入成熟期,全行業增速放緩,預計未來五年CAGR
  • 【科技英語直播】華人企業家1300億買下高通?深扒「併購狂人」Hock Tan及全球半導體產業整合之路
    從1965年2月,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收購Molectro之後,全球半導體業已經發生了上千次的併購事件,很多半導體公司都是在不斷併購中策劃中成長壯大,並逐步稱霸全球。而從目前的情勢來看,併購這一趨勢依舊會持續下去,在一次次的事關生死存滅的博弈之後,終將會孵化出引領世界的企業巨頭。
  • 半導體顯示行業洗牌,中國大陸企業趕超機遇
    從面積上來看,2011 年中國大陸廠商高世代(6代線以上)LCD產能佔全球總產能的僅 1%左右,遠遠落後於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等競爭對手,到2017年則超過韓國排名第一,佔比達到40%。近年來,中國大陸廠商持續進行LCD高世代線產能擴張,目前已擁有全球第一的LCD產能全球佔比,且該佔比將持續擴大。據IHS預測,到2024年,中國大陸地區G6以上LCD產能的全球佔比將達到68%。
  • 全球半導體企業15強洗牌!阿斯麥無緣榜首,這家國產巨頭很可惜
    通過華為事件,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半導體領域,我們的確是起步有些晚,這便使得我們在此次的禁令事件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在半導體研發以及製造方面,我們處於一種小白的狀態,再加上現在技術封鎖,使得中國在半導體領域進行創新非常的困難,所以我們現在在半導體領域上依舊處於一種非常落後的狀態
  • 歐盟13國「抱團」 全球半導體產業要變天?
    歐洲「抱團」發展半導體產業  本次歐洲在半導體產業的「抱團」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聯合一直是歐洲各國實現發展的主旋律。自1951年籤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的那一刻起,歐洲就邁開了走向聯合的第一步。如果歐洲在微電子領域沒有自主權,就不會有數字主權,因此對歐洲來說,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也難以預料,歐洲希望將數字主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 17 國籤署萬億半導體發展計劃,減少對美依賴,全球...
    天下苦美國半導體霸權久矣。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霸權,自然也體現在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產業霸權。實際上,借這一霸權,美國不僅持續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也讓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半導體產業感到危機——比如說:歐洲。怎麼辦?獨立自主。
  • 中國半導體市場仍將持續上升,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消費國
    無論全球市場如何起伏波動,中國半導體市場仍將持續上升,這種觀點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消費國,並且將一直是世界半導體產業的重點關注地區,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200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幅度仍然可以達到20%左右。  如此高的增長離不開國家對產業的扶持和政策導向。
  • 半導體板塊發力拉升 韋爾股份晶方科技等漲停
    來源:證券時報網半導體板塊5日盤中股發力拉升,截至發稿,士蘭微、中晶科技、韋爾股份、晶方科技等漲停,捷捷微電漲逾9%,華燦光電、三安光電漲幅超8%,通富微電、揚傑科技漲幅超7%。上周,矽晶圓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12英寸現貨價已調漲,其他尺寸也將逐步調漲。
  • 2018,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一年!
    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你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是一個共融共進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回顧這一年,讓我們通過這10個關鍵詞來理解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眼間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依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存儲器市場依舊貢獻著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背後則暗潮洶湧。
  • 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黃美婷 發表於 2020-12-14 16:14:13 根據中國地震網的消息,12月10日21時19分在中國臺灣地區宜蘭縣海域(
  • 從中美齟齬看全球及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中美間的齟齬在疫情的衝擊下悄然擴大,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半導體成為主戰場,一項調查顯示,中美貿易戰影響最大的前10項產業,有四項是電子行業,部分美日臺企業也撤離中國,科技冷戰是否會演變成大國價值體系之爭,半導體是否會在此次的逆全球化過程中變成兩個世界,對此,陳教授還是相信合作共贏的理念,但產業自給終難避免。
  • 5G加速商業化,國產化重構半導體格局,文化傳媒觸底何時反彈…2021...
    在大科技領域,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將推動中國各行業向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速轉型;國內半導體產業格局將迎來空前重構;因為疫情,文化傳媒被壓抑一年的需求,在新的一年中有望爆發……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入圍名單已經公布,新財富特別精選了入圍分析師研報中的精彩觀點,並按照宏觀及策略、大金融、大消費及大健康
  • 群雄逐鹿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創新、綠色、開放」成主旋律
    在此利好行情下,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暨高峰論壇(IC China 2016)將攜眾多半導體領先企業,於2016年11月8-1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W5館盛大開幕。今日IC China 2016新聞發布會在上海長榮桂冠酒店隆重召開。
  • 中國水產種苗行業將走向何方,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水產種苗行業將走向何方,聽聽專家怎麼說2016-03-29 15:5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心粉社區在3月30日舉辦的「2016中國水產種苗創新發展論壇」上,近20名業內專家將組成強大陣容,共同探討2016年中國水產種苗行業的創新發展之路。專家名單出爐&nbsp哪位大腕的分享最吸引您?在我國的種苗行業,生產速度快、抗病力強的遺傳改良新品種缺乏,如何有效開發新品種?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
    昨日,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片廠商環球晶圓(以下簡稱「環球晶」)宣布45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半導體矽片廠商Siltronic(以下簡稱「世創」),若收購最終實現,環球晶將坐上半導體矽片市佔率「一哥」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