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電容電感串聯後的電容值

2021-02-13 暢學電子

為什麼把一個223電容與一個電感串聯,串聯後再與一個223電容並聯。然後量這個並聯組件的電容,得出不可理解的值:多數這樣的組件的電容是44-50nF之間,但有一些是一百多nF,有一些是幾百nF(拆開後量,各個電容的值仍然是22nF)。

電感電容串聯後,測量電容值問題。討論這個問題,用複數分析是最簡捷最準確的。但這需要比較好的數學基礎,能夠從數學式中的各個量看出其物理意義。因此本帖嘗試不用數學,僅用文字敘述。當然,這樣只能進行定性的分析,不可能準確,同時比較冗長羅嗦,但可能物理意義比較清晰。

問題中有三個元件,稍複雜一些,我們先考慮兩個元件,即一個電感和一個電容串聯。

我們知道,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同。這個相同,不僅是有效值相同,而且瞬時值也相同,也就是說,任何時刻都相同。我們又知道,電感和電容中電流與兩端電壓不同相,電容兩端電壓落後於電流90度,而電感兩端電壓超前於電流90度。現在電感和電容中電流相位相同,所以電感兩端電壓與電容兩端電壓相位相反,也就是說,任何時刻電容和電感上的電壓是互相「抵消」的。

感抗和容抗都與頻率有關。必定存在某一頻率,在這個頻率感抗與容抗相等。既然電感兩端電壓是感抗乘電流,電容兩端電壓是容抗乘電流,所以在這個頻率下,電感兩端電壓恰與電容兩端電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完全抵消。這就是串聯諧振。

電感兩端電壓與電容兩端電壓完全抵消,那麼電流不就是無窮大了?實際上電路中總有一些電阻,所以電流不會是無窮大,但電流很大是肯定的。此時串聯電路呈純阻性,即串聯電路兩端電壓與電路中電流同相。

如果頻率稍微降低一些怎麼樣?頻率稍微降低一些,容抗變大一點,感抗變小一點,電容兩端電壓的大小稍微比電感兩端電壓的大小大一些,不能完全「抵消」,串聯電路中電流仍比較大,注意比沒有電感時要大,串聯電路呈容性,當然不是純容性,電路中還有一些電阻。從串聯電路兩端看,施加的電壓沒有變化,但電流比沒有電感單純是一個電容時大,好像是電容量變大了。可以這樣考慮:感抗「抵消」了一部分容抗,使容抗減少,從串聯電路兩端看,就好像是電容量變大了。

應該注意到,現在容抗隨頻率的變化非常快,因為現在感抗與容抗互相「抵消」,頻率變化一點點,「抵消」的程度就會差很多,也就是從串聯電路兩端看上去的電容量隨頻率很快變化,頻率降低一點,「看上去」的電容量就會減少很多。

頻率繼續降低,感抗越來越小,容抗越來越大,直到感抗可以忽略,此時串聯電路中電流與只存在一個電容時幾乎相同,好像電感不存在。根據串聯電路兩端電壓和其中的電流計算電容量,與沒有電感幾乎是相同的。頻率非常低時,就可以認為是完全相同。

頻率從諧振頻率稍微升高一些,所有情況變得相反,現在電路呈感性,但感抗比沒有電容時小,從串聯電路兩端看,好像是容抗「抵消」了一部分感抗,使電感量變小了。頻率繼續升高,容抗越來越小,感抗越來越大,直到容抗可以忽略,根據串聯電路兩端電壓和其中的電流計算電感量,與沒有電容時幾乎相同。

對於電感和電容的並聯電路,分析完全相同,只不過現在是並聯,電感和電容兩端電壓相同,電感中電流和電容中電流相位相反,「抵消」的是電流而不是電壓。

說句題外的話。皮爾斯振蕩電路是晶體振蕩器,晶體接在集電極與基極之間(皮爾斯當年實際是用電子管,那時還沒有電晶體),集電極通過一個並聯諧振迴路接電源,發射極接地,基極除供給偏置電流的電路外並無其它。這個電路如何能振蕩?實際上,我們知道晶體相當於一個很大的電感,集電極上的並聯諧振迴路稍有失諧,根據上面的分析,相當於一個電容。這樣,集電極到基極是電感,集電極到發射極是電容,基極到發射極也是電容(分布電容),剛好構成三點電容式振蕩電路(考畢茲電路),因此能夠振蕩。調節集電極上的並聯諧振迴路,可以改變這個等效的電容量,從而改變反饋量,控制振蕩強度。所以這是個很方便使用的振蕩電路。

根據上面的分析,還可以知道,測量電容或電感的結果,與測量時使用的頻率有關。電路中總有分布電容和分布電感,這些分布電容和電感會影響測量結果,而且在離諧振頻率比較近的地方,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測量電容或電感,應該使用與實際工作頻率比較接近的頻率去測量,這樣比較能反映實際情況。

回到前面問題。一個22nF電容與電感串聯,再與一個22nF電容並聯,我們已經知道,22nF電容與電感串聯後,可能相當於一個比22nF大的電容,也可能相當於一個電感,這與頻率有關。一個比22nF大的電容與一個22nF電容再並聯,當然是比44nF大的電容。至於幾個不同的22nF電容測量結果相差很大,也容易理解。電容器都有誤差,與電感串聯後的諧振頻率各不相同。我們也知道,測量使用的頻率與諧振頻率差一點,可能引起「看上去」的電容量很大的變化,因此各個不同的電容器這樣與電感串聯再與電容並聯,測量的結果相差很大就是很正常的了。

讀完上面...我感覺....

量電容一般都是通過數字萬用表...而數字萬用表的量電容方式是量電容在通過400HZ或某一頻率下的阻抗達到量電容值...而電容和電感串聯...如果頻率剛好落在這附近...就會對萬用表的讀數影響很大...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

相關焦點

  • 電工基礎:電阻電感電容串聯交流電路(33)
    舉一反三,如果交流電路中同時含有電阻、電感和電容或含有其中兩種參數,那麼該交流電路的特性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這次的學習內容:「電阻電感電容串聯交流電路」,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RLC串聯交流電路」。下圖33-1的(1)所示為簡單RLC串聯交流電路。
  • 電感和電容串聯的作用
    打開APP 電感和電容串聯的作用 發表於 2019-10-11 10:49:43   電感與電容串聯的作用   兩個元件在電路中的基本作用:電感基本作用是「通直阻交」,就是直流電可以順利通過,但對交流信號就沒有那麼便當啦,交流信號的頻率越高,電感對它的阻止能力就越大;電容的基本作用是「隔直通交」,就是說直流電流是無法通過的,而交流信號可以通過,頻率越高,越容易通過。
  • 實驗四 電阻、電感和電容元件的串聯與並聯
    實驗內容有三部分:1.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2.電阻、電感與電容串聯電路;3.電阻、電感、電容並聯電路。請大家參照教材及實驗報告冊完成實驗原理的預習,並回答預習思考題。一、實驗內容(一)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電路原理圖如圖4-1所示。
  • 電感電容濾波問題解析
    低頻濾波電容主要用於市電濾波或變壓器整流後的濾波,其工作頻率與市電一致為50Hz;而高頻濾波電容主要用在開關電源整流後的濾波,其工作頻率為幾千Hz到幾萬Hz。當我們將低頻濾波電容用於高頻電路時,由於低頻濾波電容高頻特性不好,它在高頻充放電時內阻較大,等效電感較高,因此在使用中會因電解液的頻繁極化而產生較大的熱量,而較高的溫度將使電容內部的電解液氣化,電容內壓力升高,最終導致電容的鼓包和爆裂。
  • 多層電路板中旁路電容的寄生串聯電感
    打開APP 多層電路板中旁路電容的寄生串聯電感 發表於 2019-08-08 10:28:47 您可以估算具有固態電源和接地層的多層電路板中旁路電容的寄生串聯電感。
  • 如何選用LCR電橋及認識電阻、電容、電感
    了解到電感、電容中如果RS的成份越小(或RP越大),則此元器件越趨近於理想,這裡我們定義了品質因數(Q)及損耗因數(D):  Q = 1 / D = 虛功 / 實功  以串聯等效電路來看,若 流入固定電流I  因此若RS = 0,則Q 變成無窮大,相對的D值 = 0。
  • 淺談電容電阻電感的選型標準
    二、電容 1、選型依據 容值:電容值; 電容類型:陶瓷電容,鋁電解電容,鉭電解電容等; 寄生參數:ESR,影響濾波效果; 封裝:插件封裝,貼片封裝; 價格:影響產品成本; 尺寸:影響結構; 精度:陶瓷電容受溫度影響較大,電解電容變化小些。
  • 電阻、電容、電感的知識以及如何選用LCR電橋
    電阻、電容、電感的知識以及如何選用LCR電橋無源元件電阻、電容、電感是最常被設計工程師所用的元器件,但真正了解L、C、R知識的人不一定很多了解到電感、電容中如果RS的成份越小(或RP越大),則此元器件越趨近於理想,這裡我們定義了品質因數(Q)及損耗因數(D):Q = 1 / D = 虛功 / 實功以串聯等效電路來看,若流入固定電流I
  • 測量電容或電感的電路
    通過採用圖1的測試設置,就可以用一臺函數發生器、一塊萬用表、一個頻率計和一臺示波器測量電容或電感。  用此設置測量兩個信號的波幅。然後,無需測量相位角就可以計算出電容或電感。可以只測量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用基本公式也能計算出電容或電感的值,但接近於2:1的比率是一個好的選擇。
  • 電工基礎:電阻電感電容串並聯交流電路(34)
    (2)在電感元件的交流電路中,阻抗中只有電感L,去掉阻抗表達式的電阻和電容部分,得到34-3(2),此時的阻抗角和導納角互為相反數。(3)在電感元件的交流電路中,阻抗中只有電容C,去掉阻抗表達式的電阻和電感部分,得到34-3(3),此時的阻抗角和導納角和依然互為相反數。
  • 電容濾波電路&電感濾波電路作用原理
    無源濾波的主要形式有電容濾波、電感濾波和複式濾波(包括倒L型、LC濾波、LCπ型濾波和RCπ型濾波等)。有源濾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濾波,也被稱作電子濾波器。直流電中的脈動成分的大小用脈動係數來表示,此值越大,則濾波器的濾波效果越差。
  • 乾貨| 如何理解電容、電感產生的相位差
    直觀理解:設想一個電容與電阻串聯充電。從充電過程看,總是先有流動電荷(即電流)的積累才有電容上的電壓變化,即電流總是超前於電壓,或者說電壓總是落後於電流。由於支路電流被電容C1移相超前Uo 90°,這超前相位的電流流過R2(電阻不產生相移!),使得輸出電壓Uf電壓超前於Uo 90°。 在R2上並聯C2,C2從R2取得電壓,由於電容對電壓的滯後作用,使得R2上電壓也被強制滯後。(但不一定有90°,因為還有C1R1C2電流對C2上電壓即Uf的影響,但在RC特徵頻率上,並聯C2後Uf輸出相位與Uo相同。)
  • ESR/ESL/電容容量
    ESR就是等效串聯電阻。ESR的出現導致電容的行為背離了原始的定義。ESR是等效「串聯」電阻,意味著,將兩個電容串聯,會增大這個數值,而並聯則會減少之。和ESR類似的另外一個概念是ESL,也就是等效串聯電感。
  • 電容與電感的對偶性小結
    在電路中, 電壓源與電流源、短路與開路、串聯與並聯、電阻與電導、電容與電感,都存在對偶關係。利用對偶性可以啟發和幫助理解和記憶,簡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電路工作特點的理解。
  • 改進不理想的電容、電感和DC/DC阻抗測量
    將測量範圍設置為1kHz至500MHz,並使用被稱為「實際測量範圍」的方法,我們可以確定使用雙埠分流測量能夠測量的最大電感或電容。使用雙埠分流測量,可測量的最小電容值為800nF,無法測量高頻去耦電容。可以在500MHz測量的最大電感僅為60nH。
  • 電巢學堂:詳解射頻電路中的電阻,電容和電感
    電阻,電容和電感是電子線路中最常用的元器件,在低頻電子線路或者直流電路中,這些元器件的特性很一致。但是在射頻電路中又會是什麼情況呢?今天我們就雷振亞老師的《微波工程導論》一書的介紹,繼續學習射頻電路基礎中的基礎。
  • 深刻談談旁路電容和去耦電容
    實際電源系統中存在晶片引腳、PCB走線、電源層、底層等任何互連線都存在一定電感值,就整個電源分布系統來說來說,這就是所謂的電源電壓塌陷噪聲。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   去耦電容就是起到一個小電池的作用,滿足電路中電流的變化,避免相互間的耦合幹擾。
  • 電流,電壓,電容,電阻、電感歐姆定,電路律基礎知識
    >點擊上方↑↑↑『電工技術知識學習』關注本公眾號帶辦電工證可以免費諮詢技術問題有獎徵集本公眾號LOGO圖片當電壓確定後,  Xl:電感感抗,Ω  I:電流,A  純電容無功功率 Q=I2*Xc(式中2為平方)  Q:無功功率,V;  Xc:電容容抗,Ω  I:電流,A  6、電功(電能)  W=UIt  W:電功,j;  U:電壓,V;  I:電流,A;
  • 淺談EMC的電容電感器件選擇知識
    給大家介紹一下陶瓷電容器在EMI、IMC濾波基礎的知識。首先我們要知道陶瓷電容發展的最新狀況以及與其他電容的關係。陶瓷電容這個東西很簡單,大家知道它的特性主要是哪一些來構成,我們設計的時候、選擇的時候要考慮它的哪些特性,我們知道容量,容量只是它的一個部分,還有ESR值,還有容量值和頻率的關係,還有ESL值,還有溫升曲線,你的溫度升高的話,你的容值變化怎麼樣,還有直流電壓特性,給一定的直流電壓,容值是不斷下降的。
  • 電容濾波器和電感濾波器詳解(工作原理,設計詳解,典型電路圖)
    無源濾波的主要形式有電容濾波、電感濾波和複式濾波(包括倒L型、LC濾波、LCπ型濾波和RCπ型濾波等)。有源濾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濾波,也被稱作電子濾波器。直流電中的脈動成分的大小用脈動係數來表示,此值越大,則濾波器的濾波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