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不理想的電容、電感和DC/DC阻抗測量

2020-12-17 電子研習社APP

在設計或優化VRM(電壓調節模塊)時,我們需要其輸出阻抗數據及濾波電感和電容的阻抗數據,以便掌握完整的仿真模型。遺憾的是,供應商所提供的關於這些器件的數據通常不完整或有錯,或者難以根據測量設置來解讀。因此,我們不得不自己收集數據。

測量需要在整個所需要的頻率範圍內進行,視應用不同,範圍通常從幾kHz到約1GHz。由於這一頻率範圍非常寬,我們通常採用基於S參數的測量。高性能仿真器可直接將S參數器件測量整合進AC、DC、瞬態及諧波平衡仿真中,同時包括有限元PCB模型。

雖然非常有用,但標準的S參數測量通常是不夠的。真正需要的是更大的範圍,即部分S2p測量。我會解釋為什麼需要它以及如何進行這種改進的測量。

S參數是在很寬的頻率範圍內執行測量的簡單方法,它使用固定阻值埠而不是高阻探頭進行測量。用S參數測量阻抗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反射測量,另一種是THRU測量。

一個埠還是兩個埠?為什麼是部分的?

反射或單埠測量是最簡單的,因為它只需一根電纜。但是它需要複雜的校準,通常包括用於測量的埠的OPEN校準、SHORT校準和LOAD或MATCH校準。大多數VNA(矢量網絡分析儀)包括從S參數反射測量(S11或S22)到阻抗的轉換,但非常簡單。以單埠為例,對於給定參考阻抗Zref(典型值50Ω)的反射,S11與器件阻抗之間的關係如表1所示。

表1:單埠轉換。

我們可以通過將要測量的設備與測量埠串聯或並聯來執行雙埠測量。表2列出了S21與串聯和並聯配置的器件阻抗之間的關係。

表2:雙埠轉換。

DC接地迴路

由於VNA的RF接地和互連測量電纜的串聯電阻導致的直流接地環路,致使雙埠分流貫通(shunt-thru)測量出現另一個問題。Keysight E5061B VNA在低頻增益相位埠上具有半浮動輸入,可消除直流接地環路、實現高達30MHz的低阻抗測量。對於E5061B高頻埠和其它一般的VNA來說,必須使用諸如Picotest J2102A這樣的共模同軸變壓器將直流接地迴路縮至最小。否則,低頻測量會不準確。

這些阻抗測量選項的設置如圖1所示。

圖1:單埠和雙埠阻抗測量的基本原理圖。

圖2中的仿真顯示了每種測量技術的S參數的大小,它是器件阻抗的函數。隨著S參數值接近1.0,所有測量值都失去靈敏性。

圖2:作為器件阻抗函數的S參數量值。

圖3顯示了S參數量值從0.95到1.0的更高解析度視圖。

圖3:作為器件阻抗函數的S參數量值的更高解析度視圖。

將可測量的S參數(S11、S22或S21)設置為最小40E-6,可獲得合理的信噪比餘量和0.95的最大值。每個測量的範圍如表3所示。

表3:測量阻抗範圍。

我們需要哪個範圍?

我們通常會測量VRM、PDN(功率分配網絡)、電容器和電感器,所以最小阻抗測量一般在mΩ範圍內——無論是電感器DCR(直流阻值)、VRM輸出阻抗還是電容器ESR(等效串聯阻抗)。這需要雙埠分流測量。

測得的S參數文件必須在整個仿真頻率範圍內有效。將測量範圍設置為1kHz至500MHz,並使用被稱為「實際測量範圍」的方法,我們可以確定使用雙埠分流測量能夠測量的最大電感或電容。

使用雙埠分流測量,可測量的最小電容值為800nF,無法測量高頻去耦電容。可以在500MHz測量的最大電感僅為60nH。即使假設電感的諧振頻率為100MHz,可測量的最大電感也小於1μH,從而將鐵氧體磁珠和大多數輸出濾波電感的測量排除在外。

進行此測量時會出現另一個問題。 S21、S11和S22都測量相同器件,因此測量的阻抗範圍相同。如上所述,S11和S22的測量值低於單埠測量的範圍。例如,在測量電感器時,DCR將作為S11和S22測量。在測量電容器時,將使用S11和S22測量ESR。這些單埠測量值在器件典型的低阻抗水平下是無效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部分」雙埠直通測量的原因。我們只保留S21測量值,並刪除S11和S22,因為它們在阻抗水平低於0.5Ω時無效。

一些儀器允許將測量結果保存為Touchstone阻抗文件,這是一種部分雙埠S參數文件。

擴展雙埠範圍

我們可以使用串聯電阻來擴展測量範圍,以便有效增加埠參考阻抗。這可以讓我們測量去耦電容和更大的電感。圖4顯示了這種測量的結果。

圖4:添加串聯電阻來擴展雙埠分流測量的阻抗範圍。

例如,增加一個450Ω串聯電阻可使參考阻抗達到500Ω,從而將測量範圍擴展10倍。在某些情況下,可通過使用衰減傳輸線示波器探頭來容納添加的串聯電阻。1、5、10和20的縮放係數可作為單埠探頭購買。一對探頭可用於進行雙埠擴展範圍測量。表4列出了各種串聯電阻值的測量範圍。

表4:各種串聯電阻值的測量阻抗範圍。

表5列出了所包含的串聯電阻的阻抗變換。

表5:包括串聯電阻的阻抗轉換。

對於任何一種極端測量範圍條件下的測量,請務必執行完整的測量夾具移除校準或對兩個部件進行完整的單埠校準以及THRU校準。如果還包含串聯電阻,則應在設置中包含串聯電阻並執行THRU校準。

在作為擴展範圍雙埠阻抗測量的示例中,使用了0.1μF陶瓷電容。圖5顯示結果高達30MHz。阻抗測量範圍可能大於1kΩ,或低於9mΩ ESR。

圖5: RS=200Ω時0.1μF電容的測量。

高頻、低阻抗測量對非常小的夾具電感都非常敏感;而高頻、高阻抗測量也對極小的夾具電容非常敏感。在高達1GHz的頻率下測量較小的1nF電容結果如圖6所示。

圖6:該圖顯示了在高達1GHz的頻率下1nF電容的測量結果。電容ESL結合約1pF的SMA連接器電容產生共振。

850MHz的共振是低質量SMA連接器的約1pF額外電容造成的。為了在這些頻率下進行精確測量,我們需要更好的連接器和/或需要從測量中校準多餘的電容。

結論

擴展範圍技術和僅保存S21數據或Touchstone Z數據文件提供了調整測量以優化測量窗口的方法。這種測量方法的額外好處是,在測量低功率VRM時,擴展電阻可以減少負載。此技術也可用於測量電壓基準和閉環運放的輸出阻抗,而且也可以支持Picotest非侵入式穩定性測量。

相關焦點

  •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1 12:01:41 許多設計人員習慣於根據電路模型來思考系統行為。
  •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
    打開APP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 大毛 發表於 2011-07-24 00:37:59 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輸出正弦波,打開仿真開關,雙擊萬用表符號,得到測量數據。其中,
  • 如何為DC-DC選擇適合的電感和電容
    高值電感器則可以降低紋波電流和磁芯磁滯損耗。  可將線圈總損耗結合到損耗電阻(Rs)中,該電阻與理想電感(Ls)串聯,組成了一個如圖1所示的簡化等效電路。  儘管Rs損耗與頻率有關,但在產品說明書中仍對直流電阻(RDC)進行了定義。該電阻取決於所採用的材料或貼片電感器的構造類型,在室溫條件下通過簡單的電阻測量即可獲得。RDC的大小直接影響線圈的溫度上升。
  • PWM DC/DC轉換器電感與電容
    在電力電子線路的分析中,電感中的電流不能突變,電容上的電壓也不能突變,這是人們普遍知道的兩條基本原則。特別是在分析瞬態過渡 過程時,這是兩個基本依據。這兩條基本原則可以從能量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理解。  電容上儲存的電場能量
  • 如何進行最佳電容和AC阻抗測量?
    各種各樣的應用通常要在許多類型的器件上執行電容-電壓(C-V)和AC阻抗測量。例如,C-V測量用來確定以下器件參數:MOSCAPs的柵極氧化物電容、MOSFET輸入和輸出電容、太陽能電池的內置電位、二極體的多數載流子濃度、BJT端子間的電容、MIS電容器的氧化物厚度、摻雜密度和門限電壓。
  • 電阻、電感及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分析
    、S3斷開,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調節信號源的頻率,每次在信號發生器的「Frequency」項中設置好頻率後,打開仿真開關,雙擊萬用表符號,得到測量數據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輸出正弦波,打開仿真開關,雙擊萬用表符號,得到測量數據。其中,
  • 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介紹及測量方法
    一般在阻抗匹配要求不很嚴格的情況下,或者只關心其他指標的情況下,可以對器件的輸入輸出阻抗作近似估計(有時器件參數的分散性也要求這樣),只要設計誤差不大就可行。但是在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中,推動級和末級功率輸出的設計必須要提高功率增益和高效率,這時知道推動級和功率輸出級的輸入輸出阻抗就顯得非常重要。
  • 深入剖析電感電流――DC/DC 電路中電感的選擇
    在開關電源的設計中電感的設計為工程師帶來的許多的挑戰。工程師不僅要選擇電感值,還要考慮電感可承受的電流,繞線電阻,機械尺寸等等。本文專注於解釋:電感上的DC電流效應。這也會為選擇合適的電感提供必要的信息。 理解電感的功能 電感常常被理解為開關電源輸出端中的LC濾波電路中的L(C是其中的輸出電容)。
  • 技術文章:電感的阻抗-頻率曲線
    橫軸為頻率,縱軸為阻抗的模。藍色的曲線為理想電感,理想電感的阻抗為Z=jwL,阻抗和頻率成正比,所以看起來像是一條直線。而黃色曲線是實際電感的阻抗曲線,最高點對應的頻率為諧振頻率SRF。可以看出:①在頻率比較低的時候,實際電感的阻抗與理想電感的基本一樣,可以看作是理想的電感。②在諧振頻率SRF處,阻抗達到最大,然後隨頻率的增加不斷下降。③在SRF左側,電感佔主導地位,電感主要呈感性,而在SRF右側,電容佔主導地位,主要呈容性。
  • 測量電容或電感的電路
    通過採用圖1的測試設置,就可以用一臺函數發生器、一塊萬用表、一個頻率計和一臺示波器測量電容或電感。  用此設置測量兩個信號的波幅。然後,無需測量相位角就可以計算出電容或電感。在測量電容值時,先測量輸入電壓,然後調節信號發生器的頻率,使輸出電壓為輸入電壓的一半。VIN/VOUT不需要用2:1的比率。
  • 提高電感傳感器測量靈敏度的方法
    電感位移傳感器被廣泛應用於微小位移量檢測中,但在一些工程中現有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和靈敏度達不到測量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對傳感器前段信號處理電路進行改進,在傳感器上下線圈並聯電容形成LC電路,利用LC電路諧振效應改善電路的性能,以提高信號源頭的靈敏度;採用Multisim軟體對半橋和全橋電路在並聯不同大小的電容後的性能進行仿真,並用Matlab對生成的曲線進行最小二乘擬合,比較得出使電路性能最優的電容值和並聯方法。結果表明在損失微小線性度的情況下可將靈敏度提高一倍。
  • 降壓式DC/DC轉換器的MOSFET選擇(圖)
    對功率mosfet的要求同步整流降壓式dc/dc轉換器的輸入及輸出部分電路如圖1所示,它是由帶驅動mosfet的控制器及外接開關管(q1)及同步整流管(q2)等組成。目前,q1和q2都採用n溝道功率mosfet,因為它們能滿足dc/dc轉換器在輸入電壓、開關頻率、輸出電流及減少損耗上的要求。
  •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圖2 理想阻抗傳輸 然而實際情況是:源端阻抗不會是50ohm,負載端阻抗也不會是50ohm,這個時候就需要若干個阻抗匹配電路,而匹配電路就是由電感和電容所構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使用電容和電感來進行阻抗匹配電路調試
  • 電巢學堂:詳解射頻電路中的電阻,電容和電感
    從外部看,物質的體電阻與電導率σ和物質的體積L×W×H有關,即在射頻應用中,電阻的等效電路比較複雜,不僅具有阻值,還會有引線電感和線間寄生電容,其性質將不再是純電阻,而是「阻」與「抗」兼有,具體等效電路如圖2-4所示。圖中Ca表示電荷分離效應,也就是電阻引腳的極板間等效電容;Cb表示引線間電容;L為引線電感。
  • 【基礎】電容電感串聯後的電容值
    我們又知道,電感和電容中電流與兩端電壓不同相,電容兩端電壓落後於電流90度,而電感兩端電壓超前於電流90度。現在電感和電容中電流相位相同,所以電感兩端電壓與電容兩端電壓相位相反,也就是說,任何時刻電容和電感上的電壓是互相「抵消」的。感抗和容抗都與頻率有關。必定存在某一頻率,在這個頻率感抗與容抗相等。
  • 如何選用LCR電橋及認識電阻、電容、電感
    電阻、電容、電感是最常被設計工程師所用的無源器件,但真正了解L、C、R的卻不多,願藉此向各位從事設計、維修等技術的工程師淺談LCR。一、理想的L、C、R:  換句話說,在理想狀態下,相角(θ)在純電阻下是0O,在純電容下是-90O,純電感則為+90O。但理想歸理想,實際的L、C、R卻不是如此單純,尤其對L、C而言。且看下面分析。
  • LC振蕩電路測量電容和電感的設計原理介紹
    文中針對電容和電感的測量,簡單介紹了關於LC振蕩電路測量電容和電感的設計原理。通過LC的組合,振蕩器起振,當測量電容時電感固定,測量電感時電容固定。通過LC振蕩器的頻率計算公式
  • 電感和電容的計算
    我們把這種電流與線圈的相互作用關係稱其為電的感抗,也就是電感。電容(或電容量, Capacitance)指的是在給定電位差下的電荷儲藏量。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5615.htm加載其電感量按下式計算:線圈公式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頻率) * 電感量(mH),設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電感量(mH) = 阻抗 (ohm) ÷ (2*3.14159
  • 如何測量CAN總線網絡阻抗
    在數學上用矢量平面上的複數表示,即Z=R+jX,如圖1所示,Z表示阻抗,實部R稱為電阻,虛部X稱為電抗。而電抗為容抗和感抗的總稱,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感抗。阻抗就是電阻、電容抗及電感抗在向量坐標上的矢量和。
  • 電阻、電容、電感的知識以及如何選用LCR電橋
    電阻、電容、電感的知識以及如何選用LCR電橋無源元件電阻、電容、電感是最常被設計工程師所用的元器件,但真正了解L、C、R知識的人不一定很多一、理想的L、C、R:換句話說,在理想狀態下,相位角(θ)在純電阻下是O℃,在純電容下是-90℃,純電感則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