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不管有多麼繁華,必然會出現幾處鬧中取靜的場所,這一次微遊君想邀請大家一同來忙裡偷閒。
亭湖黃尖,古韻潘園
潘園又稱「悟園」,原為民國大祐公司舊址,1945年易為潘氏家族宅地。改革開放以後,熱愛園林藝術的主人恢復舊址面貌,並逐步建成庭園景觀和人口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悟園春夏與秋冬,四季特色各不同。春來紫騰俏吐芽,環繞長廊競攀爬。夏來融融瀟湘園,古香古色靜心屏。
潘園佔地面積1畝有餘,可謂袖珍式的園林。這裡假山池塘、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應有盡有。園不在大而在幽,尤其需要有文化和歷史的依託才能立足。
潘園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運用了巧立意、多分隔的手法,使其達到小中見大、露中藏幽的境界。漫步曲徑,搭級而上,登上「志遠亭」可總覽園中的全貌。此橋小至一步,就是所謂的「步橋」,步橋足小,恰與小園成趣,感受到小橋流水的意境。
重入故園,重入往昔夢。小徑幽幽,別夢深深。披一襲清霧,在迴廊輕觸,舊牆斑駁,花香撲鼻。
園林可以無山,但不可無石,沒有奇石稱不上園。進入瀟湘園,駐足品奇石,這塊造型別致的石頭來自廣東深山之中,它叫黃石,此石雖不敢稱為石中精品,但也具備品石的要領,瘦、透、陋、鄒俱備,駐足觀賞,回味無窮。
院子裡悄然醒來的,是封存久矣的舊夢。青苔蒼翠,清風修竹,黃鸝垂柳,池塘淺淺,歸來之燕猶記舊時巢。
人人心中有一處故園,是我們深藏於心的一處柔軟,如夢清淺;是氤氳在我們心上的炊煙,在暮色裡從山谷蔓延到山丘;是一方用心摺疊的精緻,美入骨血,用以安養我們的生息,用以盛裝我們的魂魄。
鄉愁路遠,山花萋萋。尋常陌路,青梅竹馬曾相顧。夢過故園芳草渡。一葉一木,俱是當年橫塘路。故園,幽夢,正還時。
邁入榆庭院,有一棵植於解放前後的榆樹,至今已有60多年,主人稱其為「鎮園之寶」,它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歷史……
小園的中庭,但見青藤披拂,蕉葉橫窗,這棵梧桐樹植於1968年,主人稱其為「文革樹」。眼前的正屋,就是被稱為「一泓草堂」的民國舊居。走進老宅,使您加倍感受到歷史與文化的交融,頂梁上漏痕還在。
中堂上的書法出自園主之手,主人謙虛,自認為書法造詣不深,欣賞的是東坡的詩句。回頭拐入紫薇小院,便是計生茶屋,古拙的書樁茶臺與現代的計生文化相映成趣。舉杯贊國策,品茶談人生,既可享受「瓦壺、天水、菊花茶」的悠然散談,又能接受新時期人口文化的薰陶,真是悠哉、快哉!
潘園雖小,但見證歷史,蘊涵滄桑;潘園雖僻,但鬧中取靜,飽含真情。
東臺西溪,董永七仙女文化園
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是承載著七仙女與董永的愛情故事而建立起來的。漢白玉雕刻的董永七仙女雕塑神形兼備,在藍天白雲下默默演繹著傳頌千年的愛情佳話。七夕來到這裡,不妨追尋著「天仙配」的仙履奇緣,一睹愛情的美好。
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是西溪旅遊文化景區的重要景點。整個文化園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七仙女傳說為核心,建有董孝賢祠、浮雕長廊、摹雲閣、曹家大院等 18 處景點。
每一個歲月靜好的午後,都值得這樣靜靜駐足
一亭一橋景,一水一世界
身著漢服的姑娘與鴿子的物我合一
平靜的湖面如鏡子一般,夕陽西下,思念的人在天涯
古色古香的門,穿越千年的迴響
「世界獨特,中國唯一」的漢唐風格
按照「世界獨特、中國唯一」理念設計並打造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整體定位為漢唐風格,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彰顯西溪古鎮地方特色文化。
鹽城第一罾莊園:從前的美與好,慢生活裡的時光,悠揚質樸的精緻,以及慢時光裡的愛。
你是否記得,有多久沒再抬頭望天上雲捲雲舒,看庭前花開花落;有多久沒在閒坐品清茗,掩卷聽蟲吟;又有多久沒再對影獨酌,與心促膝。
清晨,木門輕啟,莊園的神秘面紗緩緩揭開,獨門獨屋的木屋鬧中取靜別有洞天,靜雅安逸。在這裡,給遊客帶來一種簡約、樸素、精緻的視覺美感。讓你能夠切身體驗到地方風土人情,觀賞到最具地方特色的風景,更能掃去一身的疲憊,讓身心得以回歸!
此時,陽光甚好,花香四溢,水聲潺潺;石板臺階、角落的石桌石凳…它們穿越歷史的長河風採依舊,仿佛正述說著時光深處的故事。
莊園北側晚風庭院,環境寧靜、風景秀麗、相比木屋更加別有洞天。
你可以望著窗外如畫的風景,嗅著氤氳升騰的雲霧茶香,在這片寧靜中,體會到一種「物我兩忘、神遊八極」的禪靜。小橋流水人家,帶你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在快節奏都市中生活的人們可以體會休閒自得的生活樂趣。
當春天花瓣落在枕邊,夏天螢火蟲伴著溪聲飛來。晚上仰望星空,不由得令人感嘆: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是一家有情懷的莊園,更是一種情懷的舒意與表達。
免責聲明:「印象第一窗」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印象第一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