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你們啦!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上方的藍色字體「雜柑之友」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與雜柑種植相關的交流與分享的技術性文章了。
不定期有發送哦,完全是免費訂閱,請大膽放心關注!
柑橘褐斑病是柑橘常見的真菌性病害,
全稱為柑橘棒孢黴褐斑病。
上圖為:柑橘幼果感染褐斑病!
柑橘棒孢黴褐斑病簡稱柑橘褐斑病,果農俗稱"黑疤病"、"黑點病,是一種由交鏈格孢菌引起的落葉性病害,引起大量落葉和枯枝,降低產量和品質。柑橘褐斑病最初在澳大利亞的皇帝柑上發現,是澳大利亞、美國、南非、巴西等南美國家,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地中海柑橘生產國橘類柑橘上的最要病害。
此分享由【雜柑之友】根據中晚熟雜柑高峰論壇,李紅葉教授主講專題——【褐斑病的危害與防治】筆記整理和編輯,如有遺漏,敬請糾正!交流微信z13154962159!田間地頭請教李紅葉老師!
在中國褐斑病直至2010年才有正式報到,該病害在2010年之前一度被認為是柑橘黑星病、炭疽病複合為害長達20多年,對症治療效果極差。發病初期,病葉初生散落圓形褐色小點,後擴大為圓形深褐色的病斑,嚴重時春梢枯死,幼果脫落接近絕產。
上圖為:柑橘葉片感染褐斑病!
危害的真菌為交鏈格孢菌。該病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者藥劑噴灑等方式進行綜合防治。病葉初生散落圓形褐色小點,周圍有黃色暈環。隨病斑擴大,邊緣略隆起,深褐色,中部黃褐色至灰褐色,略下陷,外圍仍有黃色暈圈。病斑圓形或不正圓形,少數或癒合成不規則大斑。病斑大小為3-17毫米,平均為5.毫米。一葉上有3-5個病斑,多的達10餘個。天氣潮溼多雨時,病斑上密生黃褐色黴叢(病菌及分生孢子),病葉常變褐至黑色黴爛。氣候乾燥時,病葉常捲曲成船形葉、焦枯脫落,受害嚴重時大部分春梢枯死,幼果受害時幾乎全部脫落,接近絕收。
下圖為愛媛感染褐斑病!【多年以前,臍橙採摘時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都說是炭疽病或者幹疤病,原來是這樣的啊!】
褐斑病病菌主要危害嫩葉、新梢和幼果,引起落葉,落果和枯梢,未脫落果實也因果面病斑【不危害果肉】,影響商品品質無法上市鮮銷。感病植株的果實從剛剛座果一直到採果前都可以感染並導致嚴重落果,落葉和枯枝從4月中旬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下旬。褐斑病發病早、侵染時間長、危害重。該病害的發生幾乎存在於柑橘的整個生長周期,以春梢、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4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下旬-10月上旬)發病最重。連續降雨,初晴高溫不斷,突然發生毫無徵兆,防治柑橘褐斑病一定抓住這幾個防治關鍵期,能夠事半功倍!
凡栽培管理差,其它病蟲為害重的;地勢低洼、積水;果園鬱蔽、通風透光不良的;樹勢弱掛果多的;偏施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少的果園發病較重。
綜合防治【化學和物理】方法
(1)防病時間:新梢剛展開1/4-1/2的時候就應該預防褐斑病和砂皮病,保護春梢!根據發病程度,全年噴藥3~6次。即3月中上旬至5月上旬前2-3次噴藥。5-7月上旬溫暖多雨時節,連續2-3次噴施殺菌劑,每次相隔20天。8月根據病情再噴藥1-2次,進入九月可不再噴藥。
(2)殺菌劑種類:殺菌劑的科學選擇及合理混配使用非常重要。要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治療性殺菌劑合理配合使用,並且可將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混配使用以提高殺菌效果,延長病害對殺菌劑產生抗性。
A:發病之前可選擇保護性殺菌劑:代森錳鋅,丙森鋅,可殺得。
B:其他感病期間可選擇內吸治療性殺菌劑:
1: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如速克靈、撲海因(異菌脲),退菌特。
2: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嘧菌酯、汙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等等
3:三唑類:戊唑醇,晴菌唑,苯醚甲環唑和復配製劑,還可以預防砂皮病和炭疽病的感染。除樹冠噴藥外,還可以考慮地面撒施石灰,以減少侵染源。
4:注意:經常使用的甲基硫菌靈和多菌靈對褐斑病效果相當的差,最好不使用!!!
(3)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整體的系統,不應該依賴於某一項防治措施[農藥防治】!進行化學防治的同時必須進行物理防治:開溝排水,增加土壤通透性;多施有機肥,增強柑橘抗逆性;平衡施肥,增強樹勢;冬季清園除噴灑殺菌劑,及時整形修剪【開角,敞堂,透光】清除枯枝,病枝,落果掩埋或者焚燒,消除病原菌,減少越冬病菌!
分享是一種支持,點讚是一種鼓勵;
閱讀是一種期待,傳播是一種美德;
轉載是一種心態,關注是一種信任!
雜柑之友感謝新.老朋友的支持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