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1950年7月,吳耀宗先生等40位中國基督教領袖聯名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後稱 「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宣言並發表了題為《基督教人士的愛國運動》的社論,社論指出 「這篇宣言是中國基督教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文件」,三自愛國運動「是基督教人士應有的使中國基督教脫離帝國主 義影響而走向宗教正軌的愛國運動」。這一愛國運動迅速得到了廣大愛國教徒的熱烈響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起來。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決心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對教會的控制,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取得了豐碩成果。實踐表明,三自愛國運動是中國基督教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創舉,所開闢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已經成為基督教紮根中國土壤的方向引領,成為愛國愛教精神在基督教領域的成功實踐,成為凝聚基督教信教群眾共同 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途徑。
實踐表明,三自愛國運動的發起和開展,既是基督教中國化的重大成果,也為從更廣範疇、更深層次探索基 督教中國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撫今追昔,鑑往知來,中國基督教界將在深入總結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年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始終高舉愛國愛教旗幟,進一步落實三自原則,繼續沿著獨立自主自辦的 道路前進,不斷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進程,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書寫新的篇章。
為此,微言宗教特開闢專欄,回顧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年來的光榮歷程,總結歷史經驗,展望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70年前發起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對於基督教在 中國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非凡。這不僅 是中國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發生改天換地的變化時發出的一個重要宣告,更是中國基督教的一個根本性改變,並且預示著中國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將 要開始進入一段新的旅程。
1949年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漲。而在不平等條約掩護下進入中國的基督教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被當作是帝國主義的一部分,應該剷除。這個時候中國基督教該何去何從是事關中國基督教「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1950年,在吳耀宗先生的倡導下,由中國基督教的四十位教會領袖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簡稱「三自宣言」),並迅速得到全國各地教會的教牧人員和信徒的積極響應。「三自宣言」明確表達了中國基督徒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政權,熱愛新中國,同時指出教會要肅清帝國主義的影響,實現中國基督教會的自治、自養、自傳。
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發起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基督教會以及廣大的中國基督徒順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遵循聖經的教訓與原則所做的一項政治抉擇和道路選擇。這是一個重要標誌:標誌著中國基督教會徹底割斷同帝國主義的一切聯繫,從此走上了愛國愛教、獨立自主的道路;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從此中國的基督徒認識到 他們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而後才是基督教徒,他們是社會主義 事業的受益者,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他們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不同信仰群體一樣擁護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和建設事業。中國基督教 三自愛國運動是自發的群眾運動,表明中國基督徒和全體中國人民一道翻了身、站起來了、成為了新中國的主人。「三自宣言」莊嚴宣告中國基督教不再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而是開始成為中國基督徒自己的愛國愛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基督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群眾的宗教事業。
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就有中國教會的教牧人員提出中國基督教要擺脫「洋教」的束縛,中華教會要自立,他們雖經過一番努力,但其影響的範圍非常有限。中國基督教會真正實現獨立自主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只有國家獨立了,教會才能真正地實現獨立。中國基督教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
三自愛國運動使中國基督教擺脫了西方教會的控制,改變了「洋教」 的面貌。過去的中國基督教會只是西方傳教運動影響下的一個區域,一個 接受西方教會領導和資助的子教會; 哪個教會領導你、資助你,你就是哪個教會在中國的子教會;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西方教會在中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雖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但成效並不好。
三自愛國運動使中國基督教會成為了一個自治、自養、自傳的教會,一個愛國愛教、獨立自主的教會。中國的教牧人員和信教群眾成為了教會的主人; 基督徒既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信仰基督教並在教堂中過宗教生活,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中國基督教會不僅可以滿足信教群眾的信仰需求,也見證了我們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與真誠。
由於擺脫了西方教會的控制,中國基督教會走上了合一的道路。過去來自不同宗派教會的教牧人員和信徒在同一個禮拜堂中禮拜,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同思考中國基督徒作為一個整體對新中國建設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三自愛國運動使中國基督教不僅有了獨立的自我,有獨立的組織管理和經濟來源,同時也在積極努力建設一個有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的中國基督教會。三自愛國運動使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成為了中國基督教的主體,並開始探索如何使這個獨立的教會有更加完整和健全的自我、有更加恰當的社會表達。
1954年7月22日至8月6日,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在北京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基督教各教派、各團體代表共232人。會議一致通過成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選舉吳耀宗為主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基督徒同廣大的中國人民一樣經歷了浴火重生,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隨著撥亂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各地教會逐漸恢復。這個時候的中國基督教會已經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控制和影響,是一個完全實現了「自治、自養、自傳」的獨立自主的中國基督教會。中國的基督徒開始思考:中國的教會只要是中國人自己辦就夠了?基督教的領袖們和廣大基督徒認識到「三自」的目標應該是辦好中國的教會,是建立一個治好、養好、傳好的中國基督教,中國基督教不僅要「三自」,還要 「三好」。三自愛國運動使中國基督教會實現了自治和自養,實現了由中國的傳道人傳講基督教信仰,但遺憾的是我們還沒有形成中國基督教自己的神學思想體系,還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1998年中國基督教會提出要進行神學 思想建設,神學思想建設成為「三自」內涵的深化、成為「自傳」在教會實踐 中的新探索和新使命。這樣,中國基督教會從發起三自愛國運動、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到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到神學思想建設,這反映的是中國基督教會從自我意識的覺醒到獨立的自我形成與發展的歷程。
回顧70年前中國基督教發起的三自愛國運動,我們可以看到三自愛國運 動使中國基督教割斷了與帝國主義的關係,肅清了帝國主義對中國基督教的影響,改變了基督教是「洋教」的面貌;三自愛國運動幫助中國基督教會結束了宗派林立的狀態,走上了合一的道路,使中國基督教會能夠在信仰上在普世基 督教會中做出了中國見證。中國基督徒與全體中國人民一道患難與共、風雨同舟,一同見證了改革開放給古老中華文明帶來的勃勃生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持續貫徹落實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持續向好為中國基督教會的健康發展提 供了政策支持和物質保障,中國基督教會得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健康發展。70年來,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早已把昔日作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的基督教化育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存在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中國基督教會。70年來,中國基督徒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行、肝膽相照,廣大基督徒已不再是往日人們心目中的「洋奴」,而是我們國家人民群眾中的一員;基督徒的根本利益與我們國家與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是完全一致的。此時,我們一方面要為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恩,同時也要思考中國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職責與使命。
20 世紀 80 年代初,中國基督教人士在翻閱改革開放後重新出版的聖經。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的中國各宗教指出了發展方向和前進道路。對於基督教而言,70年前開始的三自愛國運動是中國基督教尋求本色化、處境化努力的開始,為今天的基督教中國化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我們今天紀念中國基督教歷史上發生的這一徹底改變中國基督教面貌的大事,就是要繼續發揚三自愛國運動所倡導的愛國愛教、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的優良傳統,並要努力進行基督教中國化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 使今天的中國基督教能夠跟上祖國前進的步伐。在政治上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在 文化上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基督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基督教,使中國基督教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和解經講道等方面紮根中華 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在社會上自覺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保持基督教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基督教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帶領好 廣大基督徒堅定不移地走愛國愛教的道路,使中國基督教成為我們國家社會中積極和進步的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當代中國基督教自己 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
責任編輯 盧曉容
本文刊《中國宗教》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