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藍綠陣營各有事件引發輿論關注,藍營主角是99歲高齡的退役上將許歷農,他通過一封公開信宣稱自己這個曾經的「反共思想陣營主導者」不再反共、只有兩岸統一才能互利雙贏;綠營主角是「臺獨」色彩鮮明的民進黨「明日之星」賴清德,他在9月8日走馬上任成為新一任行政機構負責人。大陸這邊,於9月4日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兩岸關係未來走向何方,再次引發兩岸中國人的思考。
首先來看藍營方面。
9月2日,許歷農以「99高齡老人的真心話」為題發出公開信說,最近有青年朋友質疑我「過去接受正規軍事教育,一直以『反共』為思想教育的主題,為什麼現在的態度不能貫徹」?
許歷農表示,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有效開放社會生產力,快速推動基礎建設,提升經濟成長;推動科學教育,提升科技水平,目前已加入國際太空競賽;改善兩岸關係,強調「求同存異」、追求「互利雙驘」等等。目前大陸已經不再貧窮、落後,而是世界經濟大國之一。當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當然不能為反對而反對,這就是他不再「反共」的理由。
許歷農還建議,因為客觀形勢特別是兩岸關係的改變,兩岸應儘速籤訂協議並公布「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
▲許歷農(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歷農曾參與過「千古奇冤」的皖南事變與三大戰役中的「平津戰役」,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歷任陸軍官校校長、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行政機構「退輔會」主委、李登輝時期「國家統一委員會」副主委等職,歷練豐富。許歷農作為深藍精神領袖,此次宣布「不再反共」,輿論普遍認為「意義非凡」。
中評社認為,許歷農是站在了中華民族的立場看待世局,值得敬佩和支持;世局巨變,造成那個時代恩怨的條件和原因已經不復存在,「反共」必然繼續造成兩岸敵對,兩岸關係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發展。
再觀民進黨方面,該黨前主席施明德早前曾評價,「國共間有奪權的血海深仇,臺灣人和大陸人之間歷來沒有殺父之仇、毀家之恨……現在國共之間竟已濃情蜜意,而無冤無仇的共產黨與民進黨之間竟變成幾近勢不兩立的敵視聯絡。」施明德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兩岸掌權者的氣量凹凸」。
▲資料圖片:2017年五一假期,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的湖面顯得很平靜。曾經喧鬧的碼頭鮮見大陸遊客的身影。
然而事實卻是,僅從民進黨上臺一年有餘始終「跌跌不休」的民調數字就能看出,島內民眾直觀的感受是作為執政當局的民進黨不僅首先是自身氣量狹小,執政能力也是弱得可憐。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在藍綠兩大黨好感度評價方面,民進黨好感度只剩28.3%,稍優於國民黨的24.5%;反感者為47.6%,國民黨則是47.4%。民進黨前民意代表林濁水認為,這份民調透露出兩個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重要危險信息:一是民進黨的負面評價已經超過國民黨,二是蔡英文在年輕人中的信賴感趨於平淡。
為了挽救頹勢與提前布局2018年臺灣地方選舉,蔡英文9月5日親自宣布將由臺南市長賴清德取代林全出任行政機構負責人。但賴清德「臺獨」意識形態鮮明的背景,立刻引發島內外擔心這會令「臺獨」明暗合流,臺灣再無寧日。輿論亦普遍認為,在臺灣政治體制和蔡英文政策思維不變的情況下,不僅民進黨無法改變其民調下滑的趨勢,兩岸關係的未來也將遭遇更加嚴峻的挑戰。
▲蔡英文(中)9月5日舉行記者會,宣布賴清德(右)接替林全(左)出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臺灣「中央社」)
島內輿論起伏由來已久,大陸方面促合促統意願卻始終如一。2017年恰逢兩岸開啟交流30周年,9月4日,「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舉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致辭時指出,回顧兩岸交流所經歷的不平凡歷程,可以得出四點深刻啟示:
一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共同的歷史文化是兩岸同胞衝破藩籬、交流融合的不竭動力;
二是大陸的改革開放為兩岸同胞擴大交流特別是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
三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排除「臺獨」幹擾破壞為兩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夢想。
▲9月4日,「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大會上致辭。
無數事實早已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道路,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大趨勢誰也擋不住。即便是在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改變現狀,兩岸官方失去「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降至冰點的這兩年,大陸仍然吸引了越來越多包括青年在內的臺灣民眾前來實習、就業、創業、生活,他們有興趣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尋夢大陸,這樣的臺灣民眾只會越來越多,因為「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有學者指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既是大陸在目前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為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提出的新主張,也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落實國家統一的新思路。
臺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7月15日出席一場兩岸合唱音樂會時曾說:只有兩岸年輕人在很早的階段就結為好友,才是兩岸永遠和平的最大保證。所以,當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的新常態時,當兩岸實現全方位融合時,兩岸和平統一也將指日可待。(作者系臺灣問題評論員)
(以上言論系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