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睿評 | 今天,我們來看看臺灣「皇民」走得有多遠

2021-02-17 參考消息

今天,首先要請大家看兩張圖:

▲李登輝手書「我是不是我的我」

▲森友小學理事長背後的李登輝題詞

這段時間,日本「右翼小學」事件沸沸揚揚,這第一張圖,是李登輝為這家小學理事長籠池泰典手書的一幅中堂;第二張圖,則是李登輝所書「兒童新天地」,被籠池掛在了接待室正中央。近期,籠池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坐在這張條幅前,似乎在展示自己的背景,也讓不少日本電視觀眾看在眼中。

今天要說的另一件事兒,則來自媒體報導:最近,有大陸記者在東京羽田機場目擊一臺灣女子手持貼有「臺灣國」貼紙的「護照」入關,日方人員查驗後未有異議將其放行。此事給島內一些「獨派」打了興奮劑。而該當事女子更是「驚喜」自己上了新聞,在論壇上宣稱已用「貼紙護照」進出日本5次都沒被刁難。

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一件事:臺獨」勢力的「皇民化」趨勢,正在成為日本手中的「臺灣牌」。

咱們先說事情本身:

從2015年夏天起,有個別臺灣地區居民即開始使用自行印製的「臺灣國貼紙」,將之貼在臺灣當局所籤發的「護照」封面,以彰顯個人政治立場。但這些人在絕大多數國家都直接吃了「閉門羹」。美國、荷蘭均當場要求撕掉貼紙,新加坡則拒絕入境,澳門特區海關則直接給予遣返。

對此,就連臺當局也呼籲民眾不要「搗亂」,切莫擅自塗改「護照」,還修訂相關規定層層阻攔,但新規定實行不到一個月便發生180多起因貼紙而無法出境的案例。

▲一些臺灣地區居民在「護照」上粘貼「臺灣國貼紙」,並在網上大肆宣揚。

一些大陸網友將這種舉動稱為「貼紙建國」,還真是蠻貼切。

但是,在日本,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局面:據公開信息,此前日本也曾攔截下帶有貼紙的臺灣「護照」,但在具體個案中,還是有人「闖關」成功。

這裡有兩種可能:1,日本政府故意而為;2,日本政府沒有主動鼓勵,但也並未在海關嚴格執法,存在執法人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空間。

關於另一件事,關於李登輝的「皇民」情節,大家都已經熟知。他心裡那個叫「巖裡正男」的日本人,一有機會就要冒出來表現一下,這也並不奇怪。但很多人並未注意到,日本右翼與這些「皇民化」的「臺獨」人員之間,有著何種密切的往來。如果沒有右翼小學「地皮門」事件的曝光,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李登輝與這些具體的右翼人士之間也有如此多的「交情」。

在日本,有兩種與此相關的人員值得注意。

第一類,是個別長期在日的「皇民」們,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金美玲。

▲金美玲與安倍晉三愉快地在一起

金美玲1935年出生於日據時期的臺灣(這一點與李登輝一樣),上世紀50年代赴日留學,很快即成為「臺獨」勢力在日本的骨幹,並在此後長期在日生活——當年的臺灣當局也曾強硬打擊「臺獨」勢力,因此她無法「返臺」。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不僅在日本宣傳「臺獨」思想,還成為在各種媒體上抨擊中國的主力,對中國的攻擊辱罵不僅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議題,還包括文化、社會甚至「國民性」。

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陳水扁上臺後成為臺當局的「國策顧問」。而在陳水扁下臺後,金美玲於2009年獲得日本國籍,圓了她的「皇民夢」。

第二類,則是日本政壇的「臺灣幫」。在日本政壇各路「重臣」、「大佬」之中,不少人早已成為臺灣當局在日本的說客,並且與臺灣當局有密切的利益往來。限於篇幅,這裡暫不贅言,請大家參考一本書:日本學者本澤二郎著《日本政界的臺灣幫》。在網際網路上也有不少段落,大家看了之後,就可以明白很多今天新聞的「水面以下」。

▲《日本政界的臺灣幫》封面

長久以來,臺灣社會因歷史不幸而留存著與日本的淵源,這本無可厚非,但「臺獨」勢力背後也往往投射出日本的影子,這就不能等而視之了。

長期觀察臺灣社會的專家多有提及,「臺獨」分子大多存在一個共性,就是濃厚的「日本情結」。

何以如此?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日本對臺灣50年殖民統治、特別「皇民化運動」的久遠影響;二是「臺獨」勢力出於政治圖謀,急需取得外部勢力、尤其是與臺灣淵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勢力的支持。

眾所周知,日本於1895至1945年殖民臺灣,整整50年時間犯下累累罪行。無論是侵臺初期對臺灣抵抗組織的殘酷剿殺。還是長期統治期間製造的各種屠殺事件,都是有史可考,證據確鑿的。

▲1945年被編入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臺灣人,大多來自高雄和臺南,共44人。(圖片來源:知乎)

為了加強殖民統治,日本殖民當局鼓勵告密,給舉報抗日者加官晉爵,也由此製造了臺灣人血性人格的一次「洗牌」。上世紀20年代以後,日本殖民者更加重視從精神上徹底改造、奴役臺灣民眾,自此在臺大搞「皇民化運動」,強制臺灣人說日語、換日姓,拆除宗廟、建立神社,將與日本人通婚渲染為高貴榮耀,一切生活起居皆遵照日式風俗。

數十年間,這種對臺灣本土文化記憶的抹除將一些臺灣居民變為效忠天皇的「恭順臣民」,整個臺灣島也化作日本戰爭機器的一部分。20世紀40年代,日本發覺「皇民化」效果超乎意料,開始徵用臺灣人擔任「皇軍」,以補充日益緊缺的兵源。隨即短短幾年便相繼有數十萬臺灣年輕人應徵替日出戰,甚至有人寫下入伍志願「血書」,乃至入伍被拒竟切腹自殺。

實際上,在日本看來,這些臺灣人仍然只是「三等公民」,前面不僅有日本人,還有日據朝鮮半島居民。作為「三等公民」,當時的臺灣人普遍只能接受初等教育,想上中高等學校就會處處受限,而且還被禁止學習政治、歷史等人文學科,只能學習醫學、法律等,這就是當今臺灣「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就業人群多的原因。李登輝當年也即受此影響學了農業經濟。

1945年光復後的臺灣雖名義上恢復了尊嚴,可社會風貌、民眾內心留下的「皇民化」傷痕卻早已深入骨髓。日本攜明治維新之利自視「文明之邦」、「強國之列」,將「皇民化」等同於文明進步,將臺灣一切文化、語言、風土民情貶低為野蠻落後,如此以混淆邏輯的手段製造臺灣人的自我認同錯亂,甚至令當時社會不少知識分子都難逃內心煎熬,一些人正是在長期的自卑中倍感無著,轉而選擇了對「本島人」的棄絕,在極少數人心裡還埋下了妄圖「脫中入日」的種子,成為了「臺獨」思潮的歷史根源,

而最近20年來,在島內持續做大的「獨派」勢力,完全是借「日本情結」掩飾政治投機目的,不遺餘力獻媚以謀取日本右翼的外部支持。

正如殖民統治時期將臺灣年輕人視為「炮灰」一樣,今天的日本右翼,並非真的對臺灣有什麼感情,而只是將「臺獨」作為一張牌,用於其對抗中國的全盤計劃。

日本右翼多年培植「臺獨」勢力,目前顯然已經到了「收穫期」,而臺灣綠營之所以能有錢弄權造勢,也自然離不開日本右翼這個金主。事實上,臺灣綠營政黨、個人很多都收到日本政府、企業的政治獻金,為其辦事司空見慣。

2016年,在蔡英文上臺之前,日本也下了不少功夫。日方不僅邀請蔡英文訪問日本,還由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全程陪同,並邀其參觀安倍晉三在山口縣的老家。在蔡英文「就職」之前,岸信夫還專程赴臺灣「祝賀」。

▲蔡英文與岸信夫在安倍晉三的山口家中

蔡英文上臺之後,也確實「投桃報李」,不僅在衝之鳥礁問題上模糊立場,暗示臺灣漁民讓出漁場,還罔顧民眾健康,強行進口日本福島核事故汙染區的食品。可以想像,這些公開的「交換」,還只是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

從臺灣島內新一批「臺獨」政客的身上可以看出,如今,老一輩「臺獨」逐漸凋零,「皇民思潮」卻依然惡疾難除,這背後是一批政客假借「皇民化」大搞「臺獨」之實,用來持續強化其所標榜的「日臺共同記憶」,乃至培養出一批新「皇民」。不管今天的臺灣人正在如何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日本殖民時代留下的印記仍遠遠未曾脫去,「去殖民」的進程仍然任重道遠。

但是,「臺獨」分子如果看看歷史就可以知道,「皇民」只是日本用來奴役驅使臺灣民眾的一個幻象。「臺獨」分子對日本右翼是「寄託」與「依賴」,而日本右翼對「臺獨」分子則只有「利用」可言。

無論今後事情如何發展,有一點可以確認,如果「臺獨」勢力鋌而走險,試圖用進一步「皇民化」換取日本的支持,只會將臺灣推入不可逆轉的死胡同。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光復70周年︱臺灣民眾是如何抵制「皇民化」的
    今年是臺灣光復70周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在中國大陸進行八年全面抗戰同時,臺灣民眾也在另一個無形的戰場上抗拒著日本帝國主義「皇民化」的圖謀。70年後的今天,臺灣島上竟有人為「皇民化」時代招魂,聲稱「當時臺灣的同胞們,毫無疑問都是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大家身懷保護國家而死的覺悟」,其數典忘祖竟一至於斯。
  • 日本在臺灣的「皇民化運動」
    臺灣軍夫和軍人在南洋的表現,居然和日本人基本一樣。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糧食不足,實行配給制度,臺灣同胞能獲得的配糧,只是在臺日本人的一半,「皇民」可以得到介於日本人和臺灣人之間的數量。這一糧食供應的差別,當然也使得許多臺灣人願意成為「皇民」,至少可以吃得飽一點。為了表現他們是「皇民」,他們往往比真正的日本人還要「日本人」。
  • 日本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育
    日本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育 時間:2001-04-10 16:58   來源:   《馬關條約》籤訂後,日本殖民者不僅對臺灣民眾實行嚴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而且還對臺灣進行全面的文化侵略,貶低臺灣人的民族意識,淡化和抹煞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影響
  • 李登輝的日本名及臺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有那些主要具體措施呢? 一是「國家神學」的確立,透過學校教育發揮得最為透徹。 學生的生活規範中,每日到校後要向天皇肖像行禮,試圖將天皇的神格形象灌輸在臺灣學童心中。
  • 臺灣有多少日本人後裔?「皇民化臺獨」愈發泛濫
    【環球網軍事1月9日報導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近一兩年來,在臺灣的日本人後裔突然成了一個話題。網絡上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秘密,混在臺灣內的日本人」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依據一名臺灣老教授的回憶稱,這個群體有上百萬人。如果算上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培養的「皇民」的後代,這部分人的總數可達200萬、400萬甚至600萬之多。而現在臺灣的總人口僅為2300萬。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隨著兩岸關係轉冷,這類有關在臺日裔人數的說法更加普遍。在臺日裔真的這麼多?
  • 皇民化、二二八與「臺獨」
    吳濁流說,「日本五十年的皇民化,在光復那天就吹走了」,這只是對吳濁流這中年一代以上的臺灣人而言,光復初期皇民化其實是在臺灣青少年人心中,頗為廣泛地隱性蟄伏著,他們對日本的感情甚至還多於對中國的感情。光復後單從海外歸來的臺籍日軍就約有三十萬人之多,這些人回臺之後許多無業,生活無著滿腹牢騷不滿現實。
  • 臺灣學生團體力挺歷史課綱調整 拒絕「皇民教育」
    原標題:臺灣學生團體力挺歷史課綱調整 拒絕「皇民教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一群由臺灣高中、大學生及青年團體組成的「抗獨史陣線」,今天上午到臺灣教育主管部門門口舉行記者會,表示支持臺灣教育部門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去除錯誤的日本「皇民化教育「,他們紛紛強調,拒絕「皇民教育」,撥亂反正,絕不妥協。
  • 用日本神社對抗媽祖 臺灣真要「皇民化」嗎
    放在大脈絡看,先前就有民進黨公職人員把媽祖說成對岸的統戰工具;不久前,許多民進黨執政的地方縣市,紛紛開始恢復日據時代總督府在各地興建的神社。一連串事件,彷佛有系統的操作,讓人不得不想起日本殖民政府的「皇民化」政策。果真如此,必須辨明並譴責。   臺灣的媽祖及其他神明信仰,都有悠久的歷史背景。
  • 臺學者:「皇民化臺獨」不是臺灣價值 請蔡英文確認
    我們和柯文哲一樣不知道蔡英文的「臺灣價值」是什麼。但我們知道日據下《臺灣警察沿革志》云:「臺灣人的民族意識之根本起源乃係於他們原是屬於漢民族的系統,本來漢民族經常都在誇耀他們有五千年傳統的民族文化,這種民族意識可以說是牢不可破的。臺灣人固然是屬於這漢民族的系統,改隸雖然已經過了40餘年,但是現在還保持著以往的風俗習慣信仰。」
  • 邱毅:日本「皇民化」遺毒至今仍影響臺灣
    鳳凰衛視8月22日《臺灣一周重點》,以下為文字實錄: 彭詩婷:委員會不會覺得說,李登輝其實就是皇民化的遺毒。 邱毅:李登輝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在臺灣的監察院曾經有一部官方的報告說,說李登輝其實他不是所謂的媚日的漢奸,李登輝就是個日本人,他真正的父親是日本的軍官,如果他的父親是日本的軍官,李金龍只是他的義父,基本上來說李登輝是忠於日本的,他是為祖國而戰的,第二種說法就是,李登輝是日本殖民時代所謂的既得利益的皇民化的權貴,我們知道日本人離開臺灣以後,殖民結束以後,日本人是不服氣的,因為他們認為臺灣在國境之南
  • 大張旗鼓——「皇民化運動」的展開
    當然了解日語與掌握日本有很多區別,臺灣的「國語家庭」有多少是真心擁護國語,多少人是為了孩子有機會讀好的小學很難界定。當時臺灣的報紙也承認,很多「國語家庭」並沒有遵守在公共場合及家庭只能講日語的規定。 臺灣民眾對日本企圖用普及日語,割斷臺灣與祖國文化的血脈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抵制,「我們臺灣的人種,豈不是四千年來炎黃的子孫嗎?堂堂皇皇的漢民族為怎麼樣不懂自家的文字呢?
  • 皇民思想附著臺獨理論 臺灣「黃色勢力」復燃
    長期以來,我們對臺灣的政治結構認識,是藍和綠的簡單二分對立。考勢力劃分中,卻隱藏和忽視了一派的存在,這股勢力長期活躍在臺灣政治與社會當中,煽動臺獨,淡化殖民記憶,挑撥華人社群對立,傳播日式價值取向。這一派也即是深受日本影響的皇民勢力,我們姑且稱之為"黃色"陣營。   皇民族群形成的主觀基礎是一部分臺灣人希冀成為日本人的幻夢。
  • 韓國人是如何變成日本皇民的?
    從 1930 年代後期起,殖民政府為了動員臺灣的人力物力,開始推行同化政策。在新政策下,臺灣人必須學說日語,改日本姓,融入日本的信仰與文化。不過,皇民化運動不只發生在臺灣。差不多同一時間,日本的另一個殖民地朝鮮(今天的韓國),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 我為解放臺灣說句話:要揭穿和警惕在臺日本皇民餘孽,他們才是臺灣統一的最大隱患
    臺灣的臺獨實際是日本人的百年陰謀! 此文如石破天驚!       臺灣社會的複雜性恐怕遠遠超過我們的估計。這也為我們大陸今後統一臺灣,制定正確的政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史料。抗日戰爭期間 30萬駐臺日軍,在日本投降後全部脫下軍裝,入籍臺灣。因此,現臺灣有日裔皇民約200萬之多!他們終極目標不是臺獨,而是將臺灣併入日本。      臺獨只是他們的過度和跳板。
  • 以身上流中國血為大恥--日本如何通過洗腦「皇民化」臺灣
    因此,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當局制定了強迫臺灣人「皇民化」的方針,要把「日本國民精神」「滲透到島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其目的在消滅臺灣人的漢人意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剔除臺灣人的「大中國意識」,消滅中國語言、文化、文字、宗教信仰,代之以日本語言、文字、姓名、神道信仰等等。「皇民化」是以強烈的洗腦手段進行的強制性同化運動。
  • 臺媒:推動「新皇民化」也不會將下一代變成日本人
    究其原委,是「臺獨」勢力對臺灣教育領域的踐踏,也或許是中國國民黨執政下的臺灣當局無所作為的結果。   臺灣《中國時報》7月24日刊發時論文章《走不出老路的歷史教科書》,對近日來臺灣歷史教科書問題由來的深層淵源作了一番梳理。文章認為,無論「臺獨」勢力如何推動「新皇民化」教育,他們都無法將臺灣的下一代變成日本人。
  • [海峽縱橫]《認識臺灣》是皇民化教科書(2002—01)
    ,有幾點不同的意見。除了史實的錯誤外,重要的謬誤有三點:一、掩飾日軍徵臺對臺胞屠殺的罪行,甚 至捏造屠殺人數比當年執行「剿匪政策」的後藤新平民政長官的統計還要少得多。日本篡改 日本歷史教科書,掩飾日本侵略的歷史罪行,我們還能理解,臺灣人為掩飾日本屠殺臺灣人 罪行篡改臺灣歷史教科書,如何令人理解?臺灣人民的主體性又何在?二、 掩飾日本對臺施 行民族差別待遇的殖民政策。
  • 柯文哲從「政治素人」到「政治紅人」能走多遠
    柯文哲從「政治素人」到「政治紅人」能走多遠 2014-12-05 13:31:14柯文哲曾多次批評國民黨,宣稱與民進黨有共同的戰略目標,「臺灣人要做臺灣這片土地的主人」。2012年柯文哲加入陳水扁民間醫療團隊並成為召集人,主張應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成為最激進的「挺扁醫師」。2013年,柯文哲還參加所謂「908臺灣國聯盟」所發起的「511新國名運動大會」,公開支持「臺灣共和國」並制定新「憲法」,最後還加入撕毀身份證的行動。  「綠色傾向」據說緣於柯文哲的家庭背景。
  • 蔡東傑:搞皇民化史觀是臺獨式微的反撲
    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暨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蔡東傑【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8月7日消息,隨著2016大選逐漸逼近,臺灣獨派人士動作頻頻,先是成立「臺獨政黨」又介入反課綱運動。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蔡東傑表示,獨派有危機感,因為影響力在臺灣式微中,推行的皇民化史觀對學生而言是無感,只能盡其所能減緩衰落。蔡東傑表示,一般的學生也搞不懂皇民化史觀,畢竟他們本土化教育的產物,但是獨派人士想藉此做反撲,避免將日劇時期之前的中國跟現在的臺灣連結在一起,但其實講學生對皇民化史觀是無感的。
  • 甲午戰後日軍控制臺灣,「皇民化」招攬市民,卻蠱惑不了四大家族
    從甲午戰爭清朝戰敗開始,臺灣就已經在日本人的野心宏圖裡了。一直到馬關議和,因為再沒有能力反抗日軍的進攻,只得答應了日本強佔臺灣的要求。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我們大家就能知道日本之所以強佔臺灣就是想要通過臺灣進攻東南亞的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