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先要請大家看兩張圖:
▲李登輝手書「我是不是我的我」
▲森友小學理事長背後的李登輝題詞
這段時間,日本「右翼小學」事件沸沸揚揚,這第一張圖,是李登輝為這家小學理事長籠池泰典手書的一幅中堂;第二張圖,則是李登輝所書「兒童新天地」,被籠池掛在了接待室正中央。近期,籠池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坐在這張條幅前,似乎在展示自己的背景,也讓不少日本電視觀眾看在眼中。
今天要說的另一件事兒,則來自媒體報導:最近,有大陸記者在東京羽田機場目擊一臺灣女子手持貼有「臺灣國」貼紙的「護照」入關,日方人員查驗後未有異議將其放行。此事給島內一些「獨派」打了興奮劑。而該當事女子更是「驚喜」自己上了新聞,在論壇上宣稱已用「貼紙護照」進出日本5次都沒被刁難。
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一件事:「臺獨」勢力的「皇民化」趨勢,正在成為日本手中的「臺灣牌」。
咱們先說事情本身:
從2015年夏天起,有個別臺灣地區居民即開始使用自行印製的「臺灣國貼紙」,將之貼在臺灣當局所籤發的「護照」封面,以彰顯個人政治立場。但這些人在絕大多數國家都直接吃了「閉門羹」。美國、荷蘭均當場要求撕掉貼紙,新加坡則拒絕入境,澳門特區海關則直接給予遣返。
對此,就連臺當局也呼籲民眾不要「搗亂」,切莫擅自塗改「護照」,還修訂相關規定層層阻攔,但新規定實行不到一個月便發生180多起因貼紙而無法出境的案例。
▲一些臺灣地區居民在「護照」上粘貼「臺灣國貼紙」,並在網上大肆宣揚。
一些大陸網友將這種舉動稱為「貼紙建國」,還真是蠻貼切。
但是,在日本,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局面:據公開信息,此前日本也曾攔截下帶有貼紙的臺灣「護照」,但在具體個案中,還是有人「闖關」成功。
這裡有兩種可能:1,日本政府故意而為;2,日本政府沒有主動鼓勵,但也並未在海關嚴格執法,存在執法人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空間。
關於另一件事,關於李登輝的「皇民」情節,大家都已經熟知。他心裡那個叫「巖裡正男」的日本人,一有機會就要冒出來表現一下,這也並不奇怪。但很多人並未注意到,日本右翼與這些「皇民化」的「臺獨」人員之間,有著何種密切的往來。如果沒有右翼小學「地皮門」事件的曝光,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李登輝與這些具體的右翼人士之間也有如此多的「交情」。
在日本,有兩種與此相關的人員值得注意。
第一類,是個別長期在日的「皇民」們,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金美玲。
▲金美玲與安倍晉三愉快地在一起
金美玲1935年出生於日據時期的臺灣(這一點與李登輝一樣),上世紀50年代赴日留學,很快即成為「臺獨」勢力在日本的骨幹,並在此後長期在日生活——當年的臺灣當局也曾強硬打擊「臺獨」勢力,因此她無法「返臺」。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不僅在日本宣傳「臺獨」思想,還成為在各種媒體上抨擊中國的主力,對中國的攻擊辱罵不僅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議題,還包括文化、社會甚至「國民性」。
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陳水扁上臺後成為臺當局的「國策顧問」。而在陳水扁下臺後,金美玲於2009年獲得日本國籍,圓了她的「皇民夢」。
第二類,則是日本政壇的「臺灣幫」。在日本政壇各路「重臣」、「大佬」之中,不少人早已成為臺灣當局在日本的說客,並且與臺灣當局有密切的利益往來。限於篇幅,這裡暫不贅言,請大家參考一本書:日本學者本澤二郎著《日本政界的臺灣幫》。在網際網路上也有不少段落,大家看了之後,就可以明白很多今天新聞的「水面以下」。
▲《日本政界的臺灣幫》封面
長久以來,臺灣社會因歷史不幸而留存著與日本的淵源,這本無可厚非,但「臺獨」勢力背後也往往投射出日本的影子,這就不能等而視之了。
長期觀察臺灣社會的專家多有提及,「臺獨」分子大多存在一個共性,就是濃厚的「日本情結」。
何以如此?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日本對臺灣50年殖民統治、特別「皇民化運動」的久遠影響;二是「臺獨」勢力出於政治圖謀,急需取得外部勢力、尤其是與臺灣淵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勢力的支持。
眾所周知,日本於1895至1945年殖民臺灣,整整50年時間犯下累累罪行。無論是侵臺初期對臺灣抵抗組織的殘酷剿殺。還是長期統治期間製造的各種屠殺事件,都是有史可考,證據確鑿的。
▲1945年被編入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臺灣人,大多來自高雄和臺南,共44人。(圖片來源:知乎)
為了加強殖民統治,日本殖民當局鼓勵告密,給舉報抗日者加官晉爵,也由此製造了臺灣人血性人格的一次「洗牌」。上世紀20年代以後,日本殖民者更加重視從精神上徹底改造、奴役臺灣民眾,自此在臺大搞「皇民化運動」,強制臺灣人說日語、換日姓,拆除宗廟、建立神社,將與日本人通婚渲染為高貴榮耀,一切生活起居皆遵照日式風俗。
數十年間,這種對臺灣本土文化記憶的抹除將一些臺灣居民變為效忠天皇的「恭順臣民」,整個臺灣島也化作日本戰爭機器的一部分。20世紀40年代,日本發覺「皇民化」效果超乎意料,開始徵用臺灣人擔任「皇軍」,以補充日益緊缺的兵源。隨即短短幾年便相繼有數十萬臺灣年輕人應徵替日出戰,甚至有人寫下入伍志願「血書」,乃至入伍被拒竟切腹自殺。
實際上,在日本看來,這些臺灣人仍然只是「三等公民」,前面不僅有日本人,還有日據朝鮮半島居民。作為「三等公民」,當時的臺灣人普遍只能接受初等教育,想上中高等學校就會處處受限,而且還被禁止學習政治、歷史等人文學科,只能學習醫學、法律等,這就是當今臺灣「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就業人群多的原因。李登輝當年也即受此影響學了農業經濟。
1945年光復後的臺灣雖名義上恢復了尊嚴,可社會風貌、民眾內心留下的「皇民化」傷痕卻早已深入骨髓。日本攜明治維新之利自視「文明之邦」、「強國之列」,將「皇民化」等同於文明進步,將臺灣一切文化、語言、風土民情貶低為野蠻落後,如此以混淆邏輯的手段製造臺灣人的自我認同錯亂,甚至令當時社會不少知識分子都難逃內心煎熬,一些人正是在長期的自卑中倍感無著,轉而選擇了對「本島人」的棄絕,在極少數人心裡還埋下了妄圖「脫中入日」的種子,成為了「臺獨」思潮的歷史根源,
而最近20年來,在島內持續做大的「獨派」勢力,完全是借「日本情結」掩飾政治投機目的,不遺餘力獻媚以謀取日本右翼的外部支持。
正如殖民統治時期將臺灣年輕人視為「炮灰」一樣,今天的日本右翼,並非真的對臺灣有什麼感情,而只是將「臺獨」作為一張牌,用於其對抗中國的全盤計劃。
日本右翼多年培植「臺獨」勢力,目前顯然已經到了「收穫期」,而臺灣綠營之所以能有錢弄權造勢,也自然離不開日本右翼這個金主。事實上,臺灣綠營政黨、個人很多都收到日本政府、企業的政治獻金,為其辦事司空見慣。
2016年,在蔡英文上臺之前,日本也下了不少功夫。日方不僅邀請蔡英文訪問日本,還由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全程陪同,並邀其參觀安倍晉三在山口縣的老家。在蔡英文「就職」之前,岸信夫還專程赴臺灣「祝賀」。
▲蔡英文與岸信夫在安倍晉三的山口家中
蔡英文上臺之後,也確實「投桃報李」,不僅在衝之鳥礁問題上模糊立場,暗示臺灣漁民讓出漁場,還罔顧民眾健康,強行進口日本福島核事故汙染區的食品。可以想像,這些公開的「交換」,還只是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
從臺灣島內新一批「臺獨」政客的身上可以看出,如今,老一輩「臺獨」逐漸凋零,「皇民思潮」卻依然惡疾難除,這背後是一批政客假借「皇民化」大搞「臺獨」之實,用來持續強化其所標榜的「日臺共同記憶」,乃至培養出一批新「皇民」。不管今天的臺灣人正在如何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日本殖民時代留下的印記仍遠遠未曾脫去,「去殖民」的進程仍然任重道遠。
但是,「臺獨」分子如果看看歷史就可以知道,「皇民」只是日本用來奴役驅使臺灣民眾的一個幻象。「臺獨」分子對日本右翼是「寄託」與「依賴」,而日本右翼對「臺獨」分子則只有「利用」可言。
無論今後事情如何發展,有一點可以確認,如果「臺獨」勢力鋌而走險,試圖用進一步「皇民化」換取日本的支持,只會將臺灣推入不可逆轉的死胡同。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