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魯迅成為大作家後一直沒有忘記教導過他的老師,在他的書裡寫過兩個老師,一個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壽鏡吾,魯迅對壽鏡吾有很深的感情,每次從日本留學回紹興都要專門看望他,壽鏡吾也是很自豪有這個學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發表之後他還親自看過。
魯迅寫的另外一個老師是《藤野先生》的主人公藤野嚴九郎,當時的日本人都很歧視中國人,但藤野先生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歧視他,而是一視同仁,仔細檢查魯迅的筆記,還耐心用紅筆幫他標記錯誤的地方。魯迅因為戰爭的原因不太喜歡日本人,藤野先生卻是個例外,要不然他也不會時隔多年還專門為他寫一篇文章,那麼你知道藤野先生後來又是怎麼看魯迅的嗎?
藤野先生1874年出生在醫學世家,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掀起一陣漢學風,藤野先生就這個時候學會了中文,因此他可以跟魯迅在學校保持交流。
藤野先生1901年起擔任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教師,第二年升職為教授,這時的魯迅剛好得到赴日留學機會,他看著病入膏肓的中國,想要去日本學習先進的醫學和技術,就抱著一顆學醫的心去日本,1904年來到藤野先生教的班級。
仙臺在日本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城市,中國留學生較少,藤野先生班級就魯迅一個外國留學生,藤野先生格外留意了一下他。
藤野先生格外注意魯迅不僅是因為魯迅日語不好,還因為他是中國人,藤野先生因為學過漢語,不像其他人把中國當成仇人,他反而像古時候的日本人,把中國當成老師,他很難想通日本為什麼要對以前的老師拔刀相見。藤野先生經常把魯迅叫到辦公室或者家裡,在輔導他功課的同時還詢問魯迅一些關於漢學方面的知識,他竟然還知道中國女人有裹腳的陋習,身為一個研究骨學的人,想要看看裹腳到底是怎麼把腳給裹變形的。
魯迅僅在仙臺讀了一年醫學,思想就發生了改變,他無意間看到一部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片子裡一個中國人被殘忍殺害,旁邊的中國人竟然呆呆的看著,沒有為同胞幫忙也沒有阻止,他突然醒悟學醫是救不了中國人,學醫只能治病不能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他想了又想最終還是告別藤野先生,棄醫從文。
魯迅回到國之後用犀利的筆桿成為了著名的大作家,1926年在廈門大學想起了在仙臺的留學生活,就寫了《藤野先生》,並且認為藤野先生是唯一的恩師。
魯迅如此深情告白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卻一直不知道,還對魯迅沒什麼印象。1912年,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被合併到東北帝國大學,儘管藤野先生能力合格但學歷不合格,41歲的年級被炒了魷魚,1919年在鄉下老家當醫生,多年來都很難接觸新鮮事物,他完全不知道魯迅成名的事,以及那篇《藤野先生》。
魯迅在日本也非常有名,1936年魯迅死亡,死訊傳到日本都引起了當地重視,有記者找到藤野先生,想採訪採訪他,魯迅這張舊面孔才重新浮現在他眼前,記者問他是否還記得魯迅,藤野先生想了想才說:「哦,就是那個學習不太出眾的學生!」
魯迅不是全才,他文章寫得好不代表事事都行,在仙臺考試成績100多人裡總是中遊,到了下半學期才從中遊排到了前面,藤野先生並沒有說錯,魯迅的成績並不太出眾。
魯迅去世前還一直想與藤野先生取得聯繫,但藤野先生並不知道魯迅在找自己,再次聽到魯迅的消息卻是師徒倆陰陽兩隔,藤野先生為了彌補遺憾,寫了一篇回憶魯迅的悼文《謹憶周樹人君》,並且將這篇文章高高舉過頭頂,大概是想讓魯迅在天有靈,能夠看到這篇悼文。
魯迅死後一年,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藤野先生極力反對戰爭,但蚍蜉之力何以撼樹,戰爭還是爆發,他的長子被強徵入伍,1945年,藤野先生兒子戰死前線,藤野先生8月11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前4天死在了出診的路上,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