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0月18日電(記者張建新 王宇丹)近代中國第一所公辦護士職業學校北洋女醫學堂,也就是今天的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8日迎來百歲華誕。
19世紀初,西方護理技術開始在中國出現,護士、助產士作為一種專門的社會職業出現在各醫院中。
作為洋務運動和實業教育的發祥地,天津在全國最早開設了一些西醫醫院,隨後護士、助產士作為一種專門的社會職業出現在天津各醫院中。
1908年8月,天津海關撥銀2萬兩,在天津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所公辦護士職業學校——北洋女醫學堂。
北洋女醫學堂由中國第一位女留美學生金韻梅(亦稱金雅梅)任堂長(校長)兼總教習,由中國第一位護理專業女留學生鍾茂芳任看護教習。由鍾茂芳翻譯的《牛津護理手冊》成為當時西方護理學傳入中國較早的理論書籍,也是中國護士學校當時的專用教材。鍾茂芳還於1914年首次提議用「護士」稱謂替代「看護」,並沿用至今。
北洋女醫學堂在中國護理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貢獻非凡,開中國公辦護理教育先河,在中國職業教育初期土壤中植根,催生出多所護士助產職業學校,其後天津市多所公、私、教會辦醫院附設的護士助產職業學校先後建成。
北洋女醫學堂幾經變遷,1949年併入天津市護士學校,1998年天津市護士學校與天津市職工醫學院合併,重組轉制為全日制醫學高等學校。2002年3月,建立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責任編輯: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