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提供的是邏輯考試時的一些注意事項,供考生參考。
一、答題策略
MBA邏輯試題都分為:題幹、問題和選項三部分,解答邏輯試題首先要審清題幹的內容和意義,然後注意問題提出的角度和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推理,對選項進行選擇。
1、答一道題的策略(標準化流程)
(1)用不握筆的那隻手將整個題目框住(或是在下一題之前劃一道橫的分界線)。
(2)瞟一眼問題中的關鍵詞句,確定大致是什麼題型。
(3)瞟一眼五個選項,估計題幹中的焦點。
(4)耐心閱讀題幹(如果必要,標出重點詞語),弄清因和果(前提和結論),並在腦子裡簡化為一句話。
(5)劃掉絕對不可能項。
(6)邊看選項,邊看題幹,兩相比較,找出較優。(是否需要列個箭頭推出關係?用假設反證法?陷阱存在嗎?)
(7)劃上對勾。
2、例外情形
(1)這題我見過、做過──快速閱讀題幹、問題及選項,選出較優答案。
(2)題幹讀了一遍沒懂──呼一口氣,再讀,邊讀邊劃
(3)有兩個程度相當的選項──其它選項的排除有否差錯?這兩個選項的不同之處?
(4)沒有可選的選項──立刻重讀問題,是否理解反了問題?選項中是否有一個自己理解反了?
二、應試技巧
要在邏輯考試中取得高分,有三個因素起作用:首先是天生的邏輯能力,這是基礎;其次是高效的複習方法,這是個關鍵;較後就是良好的應試技巧,這才能使所有的能力得到較好的體現。下面,結合臨場考試,提供一些有效的細節,以引起考生的注意。
(1)做邏輯題時,頭腦就象有張白紙,沒有個人主觀的預設,完全只根據題意推導,每看一題就象在一張白紙上考慮這個問題,做完後這題馬上消失,立即進入下題。
(2)在考試中萬一碰了個釘子,遇到了點麻煩,怎麼辦?我建議對這道題先放過去,但用三角號作好標記!
(空下來沒做的一定要做標記)
(3)時間不夠用了怎麼辦?分別對待。不到差一分鐘的時候,不隨便亂猜亂劃。差5分鐘,還有10道題,挑短的題、自己熟悉的背景知識的題做,爭取拿一分是一分。
(4)由於考試時間比較緊張,一般不要寄希望於有回頭複查的機會。所以做邏輯時千萬要看清題意,力求一遍做對,遇到個別考慮不太清楚的題,也要憑感覺作出選擇,不過做完後對不把握的題要做個標記,如果真有時間,可以回來複查。
(5)邏輯考試一方面不要太緊張,切忌手忙腳亂;另一方面要保持適度的緊張,要隨時寫、劃,一刻也不閒著。
(6)在排除法不複雜的情況下,儘可能大程度地使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讓人感到較放心的方法),首先上來就先劃掉絕對不可能項。
(7)可以把選項和題乾結合起來看比較好。因為,從題幹中往往可以推推出很多正確的結論,所以一定要注意選項中哪些有哪些沒有。
(8)訓練自己養成只檢查一遍的習慣。不要過多地反覆推敲,不要把一個題目的選擇答案改來改去。
(9)對於日常對話式的論辯題幹,要格外小心,注意其中的語氣和標點符號。
(10)在邏輯考注意的是邏輯試題論證方式是否嚴密,是否合乎邏輯,而不要在乎試題本身觀點是否正確。例如: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生物,長城是地球上的事物,所以,長城是生物。三段論正確。大前提有誤。
(11)要善於抓住關鍵性信息。由於邏輯考題的閱讀量較大,時間有限,所以不可能慢慢地閱讀,要一眼掃下來,並在快速閱讀中抓住關鍵信息,那麼,什麼樣的信息是關鍵性信息?一句話,與題幹中問題相關的信息就是關鍵性的,否則就是冗餘的起幹擾作用的信息。
(12)注意不同的提問方式。解邏輯題要以提問突破,關鍵是要看清提問,要先看提問再看題幹,這樣可以針對性地看題幹,省略題幹中的無關項以節省時間。所以,做邏輯題注意審題非常重要,一定要看清題意(包括題幹和問題),比如要看清問的是"下列選項哪個支持上述說法"還是"下列選項哪個支持上述說法,除了";
(13)要爭取在該題的邏輯線上思考問題,不要偏離題目的邏輯線去鑽牛角尖。
(14)"換句話說"、"其實就是說",這種換算是解題的關鍵所在,也是節省時間主要的地方。決不能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而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
(15)要善於抽象。邏輯試題內容涉及的自然或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並不影響解題,可以對題目的專有名詞或有關命題用A或B等符號抽象出來即可,而不用去探究其內容的正確性,只要推理合乎邏輯就對。
(16)加快閱讀的考試技巧是閱讀時圈閱題眼。所謂"題眼",就是關鍵的字詞、語句。邊閱讀邊給題眼做明顯的標記,將大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17)加快思考的考試技巧是用適當的符號或關鍵詞去表示相應的命題、推理或論證,由於符號和關鍵詞非常簡短,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加快解題速度。
MBA聯考的試卷是語文在前邏輯在後,由於語文與邏輯考試是MBA聯考各科中時間較緊張的一門,考試中是先做語文還是先做邏輯?雖然一般考生習慣於按試卷的編排順序從頭開始做,但對大部分考生來說,還是先做邏輯為好,因為做邏輯需要有清醒的頭腦。
關於這個應試策略還可以更仔細一點考慮:從閱讀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綜合水平由高到低,我們可以把考生分成邏輯高手、邏輯份子和邏輯患者這三類。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絕大部分考生都是前二類。邏輯高手應當是用60~65分鐘之內連做帶檢查將邏輯部分徹底完成,然後開始做語文部分。邏輯份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喜好,或者是用60~65分鐘之內穩穩噹噹地將邏輯部分做完一遍,然後開始做語文部分,較後用15分鐘將邏輯部分複查一遍,一般改動一處到二處後,打鈴交卷;或者是將語文做完後,再開始進行邏輯攻關。策略上的考慮應當在全面衡量語文與邏輯二者整體感覺的基礎上做出。對於閱讀速度較慢、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的考生,必須很好地衡量語文與邏輯二者得分上的邊際收益。必要時也不妨犧牲另一部分的時間來爭取總體上的更多得分。這一點,希望大家在上考場之前就先有個比較明確的想法,當時再根據實際的卷子難度分布加以調整,避免到時手忙腳亂,這是考較後一門的大忌。如果你平時做邏輯題沒有什麼大障礙,比如持續閱讀後疲勞、30道邏輯題後不能思考,沒有這樣的問題的話,我傾向於從邏輯開始。因為我體會,邏輯考試沒有會不會一說,只有對沒對一說,這是與其它各科不同之處。因此,邏輯順一些,對自信心有好處,也不會因為較後時間太緊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