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9歲的釋如靜正在學習佛經。
5月22日,邱阿姨在給孩子洗澡。邱阿姨來寺廟8年了,主要負責照顧剛出生的孤兒和智障兒童。
5月22日,5歲的釋如童靠著房門。他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一年前「借孤事件」後,才有機會前往廣州醫治。現如今,如童能勉強支撐著牆面行走。
5月26日,一名孩子在學習功課。每周一上午孩子們都在寺廟殿堂邊上一個20多平米的小房間裡學習小學課程。
5月22日,18歲的林勇彬行動緩慢地幫忙幹家務活。因患痴呆,他曾被父親兩三次丟棄至寺廟。
5月22日,18歲的林勇彬行動緩慢地幫忙幹家務活。因患痴呆,他曾被父親兩三次丟棄至寺廟。
坐落在廣東省揭陽市梅雲鎮湯前村的紫峰寺香火旺盛,不時有香客前來拜佛請願,寺廟門口的一塊「此處佛門聖地,不是孤兒院」的警示牌和樹上的監控攝像頭顯得有些特別。寺廟裡現住著20多名被住持釋耀概收養的孤兒。一年前一個「揭陽市榕城區民政局為應付廣東省民政廳檢查,前往紫峰寺借孤兒」的視頻將紫峰寺和這群孩子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開始關注到這裡的孩子。
每個孩子每月700元政府補助
從1996年開始,紫峰寺的方丈釋耀概不間斷地收養孤兒,至今到底收養了多少孤兒,他也說不清。現如今,在寺廟生活的20多名孤兒戶口都已落戶紫峰寺。
榕城區民政局的領導曾到紫峰寺做工作,但紫峰寺住持不願讓民政部門把棄嬰接入民政部門的福利機構,最終只有幾個生活無法自理的棄嬰被接入榕城區兒童福利中心。現在住在寺廟裡的孩子每人每個月有700元的政府補助。
5歲的釋如童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在「借孤兒事件」後,釋如童的病得到關注,前往廣州醫治。現如今,如童能勉強支撐著牆面行走。
2014年5月5日,民政部和國家宗教事務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宗教界收留孤兒、棄嬰活動的通知》,其中提到民政、宗教事務部門要積極協調公安、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為宗教界收留的孤兒、棄嬰查找監護人,辦理戶籍登記;協調衛生計生部門適度減免宗教界收留孤兒、棄嬰的治病費用,減輕其經濟負擔;協調教育部門幫助宗教界收留的孤兒、棄嬰入學就讀,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減免相關費用。
經書、課本與電視共存
沒有零食、沒有遊樂園,沒有電影,沒有父母的疼愛,陪伴這些孩子的只有經書、佛像、收音機裡24小時不間斷播放的佛樂,廟裡的幾隻大烏龜和夏天山裡成群的蚊子。孩子們的童年就在這嚴格的清規生活中度過,除了年齡較大的孩子偶爾出門去給師父買藥和一些必用品,其他孩子幾乎很少與外界來往。
早中晚有例行的三次念經,稍大一些的孩子除了要做家務活,還要照顧更小的孩子。其餘大部分時間,孩子們都在看書、練字、畫畫,複習這一周所學的小學課程。偶爾孩子們會聚集在一起,看《濟公》的碟片,沉浸在電視帶給他們的快樂之中。
在寺廟殿堂邊上一個20多平米的小房間,牆上貼滿了各種獎狀,幾張簡陋的桌椅和一塊小黑板,組成了孩子們的「教室」。每周僅有一個上午,孩子們會在這裡學習小學課程,曾經當過教師的義工魏女士會來講半天課,教孩子們最基本的小學語文數學課程,堅持了五年之久。
「我不僅僅是為了所謂的"公益"而來,我要給予他們親人般的愛,耀概師父終有一天會圓寂,我希望在那時他們遇到困難能把我當成親人一樣,讓我來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難題。」魏女士說。
未來也許會離開
大妹釋如淨19歲,是紫峰寺廟年齡最大的孩子。她曾經在周邊的小學讀到五年級,當時沒有戶口,如果繼續上學需要交一筆錢,耀概師父也怕她在學校學壞,五年級就退學了。
釋耀概師父認為,佛教中有最高的智慧道理,孩子們留在寺裡也是一種修行。釋耀概師父不反對這些孩子將來離開這裡。現在寺廟門口有監控攝像頭,一年來再沒有孤兒被遺棄在這裡。
隨著年紀增長,如淨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師父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其他孩子又太小,大多數還有殘疾,我走了誰來照顧他們。」如淨相信,「終有一天我會走出寺廟的。」而對於走出寺廟的生活,這個稚氣尚存的女孩內心一片茫然。
新京報記者周崗峰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