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裡有孩子,或者是你的兄弟姐妹家有孩子,那麼你有90%的可能讀過這幾本書。
《大衛,惹麻煩》+《大衛,上學去》+《大衛,不可以》
今天同事突然問我,「你在方所做了那麼多年的童書採購,你最喜歡哪個作者的書啊?」。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大衛·香農」。
然後同事又問我為什麼。我的回答是「因為那些畫看上去又髒又亂,就像我們家裡的一樣。」
同事還是沒有結婚生小孩,所以她很驚訝。她以為我會說安野光雅那些一般人看不懂的繪本作家。安野光雅我當然是喜歡的,只是欣賞,還談不上愛。因為在這樣的偉大作者身上,你還是聞不到孩子的生活氣息。
大衛·香農很不一樣的,雖然他的這些作品,獲得凱迪克獎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但現在看來依然像是我們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
拼命摳著鼻孔的大衛,能把爸爸變成「馬」的小仙女艾麗絲,為了交朋友強忍著自己的愛好的卡米拉,玩具多的像垃圾場的賽賽,這些孩子個個都能入圍童書調皮搗蛋人物排行榜前幾名。
但你知道嗎?
《小仙女艾麗絲》
《玩具太多了》
這些人物都不是大衛·香農憑空想像出來的人物,這些人物加在一起,就是大衛·香農他自己。
大衛·香農
這位美國的繪本作家在2018年上海童書展的採訪上說,「她比他的女兒更淘氣,如果他自己都不能在圖畫書裡感受到快樂,怎麼能把這種快樂傳遞出去」。
是啊,如果我們作為父母在跟孩子一起朗讀圖畫書時,自己都不開心,孩子又怎麼會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呢?
後來,我看到了他給他的繪本國內出版商啟發繪本拍攝的視頻。在那個視頻裡,他教孩子們畫「大衛」,給大家解釋為什麼大衛的牙齒尖尖的,為什麼大衛的鼻孔一邊大一邊小。他說他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因為吃太多零食,挖鼻孔挖的太多了。
孩子不能夠理解過於平淡的藝術,沒有波瀾起伏的繪本,我們大人看著會理解其深意,但孩子什麼也看不到。因此他們需要像大衛·香農創作的濃墨重彩的、還原生活的作品。
淘氣的大衛,長大之後不再淘氣了,他給兒童書繪製學院派風格的插畫,但是始終沒有成功。直到他的媽媽寄給他五六歲時的塗鴉。他想起了童年的自己,那個勇敢的、喜歡搗亂的自己。
他開始放飛自我,找尋真實的自己。那個淘氣的,總是讓媽媽說「NO」的男孩回來了,他也迎來了事業的成功。
這個小時候的熊孩子,長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有孩子淘氣就一輩子都是「巨嬰」,有的淘氣就變成了「繪本大師」,大概是因為他們有不一樣的媽媽吧。
我們可以在大衛系列裡找到答案,不管大衛如何淘氣,他的媽媽說完「不」,總是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而不是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不停的數落,把孩子罵到懷疑人生。
「愛」是解決一切成長難題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