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掣籤與活佛轉世: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

2020-12-19 堃哥我是文化人

在西藏地區的寺廟中,大昭寺的聲名首屈一指,不僅因為它有悠久的歷史、宏偉的殿堂,更因為它在宗教、政治生活中佔據著特殊的地位。神秘的確認活佛「轉世靈童」的金奔巴瓶就一直保存在大昭寺的佛殿裡,這個小小的金瓶在藏族人民眼中蘊藏著「無窮的法力」。

1

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公元13世紀,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首領圓寂後,該派推舉一幼童為轉世繼承人,從而創立了活佛轉世的辦法,此後各教派先後效法。

當時,在西藏宗教中尋訪、認定轉世靈童的方式多種多樣,歸結起來主要有非掣籤方式和金瓶掣籤方式。

非掣籤方式有多種方法:可以按遺囑、預言尋找。即根據活佛生前授記、遺囑喻示或預言線索尋訪認定;抑或依徵兆尋訪,即按活佛去世時的法體姿態和火葬時濃煙的去向以及大喇嘛的夢兆等尋訪認定;另外也可以依據護法神降神喻示,即由護法神(吹忠)降神,指示活佛轉世的方向、地點等,按此喻示尋訪確認轉世靈童。此外,還有一種方式是觀湖顯現幻景尋訪,就是根據西藏拉姆拉措聖湖中出現的幻景判斷靈童出生的地方和物象而認定。

拉姆拉措聖湖

除了上面所說的方法外,還有一些更神奇的方法,比如說首先可以秘密尋訪,選派德高望重的名僧、堪布及活佛生前的管家、近侍弟子化裝成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分赴各地暗中查訪、考察來認定靈童。

大概過程是這樣的:在卜算方位發現與活佛圓寂大致同時出生的男孩後,先觀察其長相與動作,並進行智力測試,看其有無異象:將活佛生前用過的物品與其他雜物混擺在小孩面前任其抓拿,讓幼兒辨認活佛生前的遺物,同時還可以讓其辨認與活佛共同相處的人。據說真正的轉世靈童可以在眾多物件中一舉抓取活佛生前之物,或在眾人中辨認與活佛相處過的人,藏傳佛教稱之為「宿通」。

選定靈童後,選靈童的人便囑咐其家人要認真照看小孩,不讓外人接觸。同時回去向攝政等匯報。攝政擇吉日邀請三大寺活佛和僧俗官員一起,再請乃均、曲均降神,如無誤,則報告駐藏大臣,徵求朝廷的意見,並準備迎接。由侍候活佛的三大堪布和官員、軍隊組成龐大的迎接隊伍,前往接請靈童,連其家人一同接到拉薩。如果只選到一名靈童,就直接請駐藏大臣報請朝廷,請予免去「掣籤」而直接冊封。

宗喀巴

但是有時會有許多靈童的特殊情況發生,如果有多名靈童,那就要召集攝政和大活佛、高僧及官員到大昭寺,由駐藏大臣親自主持「金瓶掣籤」活動,大昭寺的金奔巴瓶是清朝乾隆皇帝欽賜。這個金瓶披著五彩織錦瓶衣,外壁雕滿精美的花紋,瓶中空,為一圓形籤筒,內置五柄如意狀象牙牙籤。將寫有各靈童姓名的籤放入瓶內搖後當眾掣出,定奪活佛轉世靈童。定為轉世者,其家人被封為貴族,落選者也有較好的安排。

2

公元14、15世紀之交,藏傳佛教格魯派創立。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最小弟子根敦朱巴圓寂後,為防止內部分裂,於是襲用噶瑪噶舉派的轉世辦法,由根敦朱巴的親屬及部分高僧指定後藏達納地方出生的一名男孩為根敦朱巴的轉世,這就是二世達賴根敦嘉措,由此形成達賴喇嘛活佛轉世系統。

索南嘉措

達賴喇嘛的尊號始用於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時期。1578年,明朝順義王俺答汗賜予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的尊號。此後,格魯派依此稱號追認根敦朱巴、根敦嘉措分別為第一世、第二世達賴喇嘛。1653年,清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達賴喇嘛」,以朝廷的冊封形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封號和地位。此後,歷世達賴喇嘛都必須經朝廷冊封,成為一項歷史定製。

班禪,即班禪額爾德尼,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兩大活佛之一。班,梵語,意為精通五明的學者;禪,藏語,意為大;額爾德尼,滿語,意為珍寶。

宗喀巴的另一著名弟子克珠傑·格勒巴桑,年長根敦朱巴六歲,且早拜師八年,對創立格魯派有傑出貢獻,因此連同宗喀巴及宗喀巴的另一著名弟子甲曹傑被藏族宗教界合稱為「師徒三尊」。

清順治二年(1645),和碩特蒙古固始汗(清朝駐西藏的地方首領)尊格魯派領袖羅桑·卻吉堅贊為「班禪博克多」(四世班禪),這是班禪名號的正式開端。而宗喀巴及其兩名弟子(上文中的師徒三尊)則被追認為前三世班禪。

羅桑·卻吉堅贊

四世班禪圓寂後,後藏託布加溪卡的一位幼童被認定是他的轉世靈童。康熙五十二年(1713),朝廷正式冊封五世班禪羅桑意希為「班禪額爾德尼」,並賜金冊金印,正式確立了班禪額爾德尼的地位。從此,歷代班禪額爾德尼須由朝廷冊封,成為定製,駐日喀則。這樣,格魯派又建立起了一個班禪活佛轉世系統,並且取得了與達賴喇嘛轉世系統平等的宗教地位。

3

活佛轉世系統形成後,又經過一系列演變,最終才形成了以「金瓶掣籤」認定活佛轉世靈童的制度。

在歷史上,大活佛轉世靈童的認定存在著諸多弊端,轉世活佛往往是由「吹忠」(即護法喇嘛)作法降神禱問指定,於是賄賂、假託神言、任意妄指盛行,轉世靈童多出自王公貴族之家,一些上層貴族或大喇嘛乘機操縱了宗教大權。最嚴重的是噶舉派紅帽系十世活佛趁機提出非分之想,要分扎什倫布寺的財產。失敗後,又聯合廓爾喀入侵後藏,危及國家、百姓安全。

大昭寺

為了避免大活佛轉世靈童認定中的這些弊端,1792年乾隆皇帝決定達賴、班禪轉世實行「金瓶掣籤」制度,對冊封的呼圖克圖的轉世,履行「金瓶」(奔巴)掣籤,由朝廷直接審批和冊封,將活佛轉世的認定權掌握在手中。為此,乾隆降旨專門製作了兩個金瓶,一個放置在北京雍和宮,一個放在拉薩大昭寺。甘、青、川、藏地區呼圖克圖的轉世靈童,在大昭寺掣籤認定。駐京和蒙古地區的呼圖克圖的轉世靈童,則在北京雍和宮掣籤認定。

同時,乾隆還正式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該章程明確規定:「大皇帝為求黃教得到興隆,特賜金瓶,今後遇到尋認靈童時,邀集四大護法,將靈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於籤牌上,放進瓶內,選派真正有學問的活佛,祈禱七日,然後由各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正式認定。認定達賴、班禪靈童時,亦須將他們的名字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籤牌上,同樣進行。」至此,「金瓶掣籤」制度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

「金瓶掣籤」儀式非常隆重,預先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轉世靈童受封后,由駐藏大臣親自主持坐床典禮。坐床典禮後,轉世靈童即正式就任達賴或班禪位。即使有的轉世靈童不需要金瓶掣籤,也必須先呈報朝廷,經朝廷派人審查批准後方為有效。

金奔巴瓶

「金瓶掣籤」制度一經頒布即得到了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及各呼圖克圖僧眾的衷心擁護。金瓶製成送往拉薩後,八世達賴喇嘛上書表達了對朝廷的感激之情。「金瓶掣籤」制度形成後,掣籤大權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形式或細節後來有所變通,但活佛轉世,尤其是達賴、班禪等大活佛轉世必須經朝廷批准。

至此,活佛轉世的宗教儀軌自清王朝頒行「金瓶掣籤」法規之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而日臻完善,成為歷史定製。

金瓶掣籤與活佛轉世: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今天的話題就是這樣了,請關注堃哥,謝謝!

相關焦點

  • 「活佛圓寂,靈童降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前世今生
    西藏小活佛【活佛轉世的起源和傳說】「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藏傳佛教十世紀末十一世紀初在西藏得到了空前發展。最初的藏傳佛教採用的是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乾隆帝廢除噶瑪噶舉派紅帽系沙瑪巴活佛的轉世制度,其它教眾改宗格魯派。乾隆五十七年特製兩尊金瓶,用於將靈童名字刻在象牙籤上置於瓶中。由理藩院尚書在雍和宮或駐藏大臣在大昭寺掣籤來確定最終靈童。然後行坐床大典成為轉世活佛。這就是格魯派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活佛轉世制度有名的「金瓶掣籤」。雖然早在元朝元中央政府就有官員全程參與轉世靈童的尋找和活佛坐床大典儀軌的先例。
  • 清朝金瓶掣籤制度及其歷史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西藏的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首領傳承方式。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掣籤制度,就是為了進一步完善活佛轉世制度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西藏主要的活佛除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外,還有策墨林活佛、功德林活佛、丹傑林活佛、熱振活佛、第穆活佛等。      乾隆末年,清朝政府在整飭、改革西藏行政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大喇嘛的管理,規定了大活佛轉世靈童的認定辦法,設立了金瓶掣籤制度。
  • 和班禪一起金瓶掣籤的靈童 現在在幹什麼?
    提到「90後活佛」,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1995年11月29日,通過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舉行的金瓶掣籤儀式,5歲的堅贊諾布被法斷為十世班禪轉世真身,取法名為吉尊·洛桑強巴倫珠確吉傑布·白桑布。
  • 佛教:噶舉派(白教),乃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實行活佛轉世制度的
    人們對藏傳佛教,大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活佛轉世制度。而在藏傳佛教中,第一個實行活佛轉世制度的,就是噶舉派。前面說噶當派時已說過,「噶」意為佛語,也可以是師長的言教;「舉」的意思是傳承;「噶舉」合起來可譯為「口傳」。因為噶舉派注重密法的修煉,必須通過口耳相傳,所以稱為噶舉派。
  • 依靠他改革活佛轉世制度
    他特別將藏區宗教事務考察及完善活佛轉世制度的意見,幾乎以每日一報的形式,不斷發往京都,特別是發現轉世活佛中,有很多是本家親戚,負責降神的「吹忠」,往往拜十兩銀子,就可以認定一個小活佛。所以他直接奏報乾隆皇帝案前,建議實行「金瓶掣籤」的活佛轉世制度,後來這個制度寫進了章程,列在第一條。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紀起向亞洲各地傳播,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而在藏地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經過漫長的融合發展,藏傳佛教各宗派形成了「轉世化身」的傳承世系,漢人稱之為「活佛」。十六世紀末,蒙古諸部陸續接受格魯派為主要佛教信仰,並將藏語Tulku譯為蒙語「呼畢勒罕(Khubilghan)」。
  • 六世帕洛活佛:守望藏傳佛教「米拉日巴道歌」的活態傳承
    佛教在線西藏訊 「輕捻細敲處,妙音漫過心田,我之靈魂亦怡然舞動;梵音緩緩處,似青蓮素雅盛開,無量殊勝瀰漫此間;歡喜曼妙中,我觀想,我漸悟……」前不久,藏傳佛教噶舉派「米拉日巴道歌」第42代傳人、西藏羊日崗寺帕洛活佛在西藏自治區群藝館舉辦道歌專場演出,當高山流水般的音律縈繞盤旋,清雅的佛韻直抵觀者心田。
  • 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四大活佛體系簡介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藏族地區(藏、青、川、甘、滇)、蒙古、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
  • 西藏新轉世活佛前往井岡山韶山等地參觀革命遺址
    近日,由中央統戰部和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聯合舉辦的西藏新轉世活佛培訓班舉行結業式。主辦方有關負責人就始終堅持愛國愛教優良傳統、積極發揮宗教界人士作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素質等方面向學員們提出了具體要求。△ 10月24日,德珠活佛在韶山毛澤東廣場向毛主席銅像敬獻哈達。
  • 青年大活佛班禪的十個特別「標籤」
    後來,堅贊諾布的母親桑吉卓瑪回憶說,堅贊諾布8個月大時,被發現舌上的紋路組成的是一個藏文字母,發音是「a(阿)」,它在藏傳佛教中代表佛的化身。而生欽活佛反而非常高興地說,這就是非常獨特的徵兆,小孩口吃不是後天衛生環境不好引起的,這是因為從班禪洛桑確朗時期就如此,度母還說確認班禪靈童的秘密的徵兆,是小時候應該有一點口吃。於是,當時5歲的堅贊諾布,被確定成為三名金瓶掣籤的靈童之一。
  • 藏傳佛教各教派教育的形成和發展——噶舉派
    噶舉巴,藏語本意為由口頭傳承教敕的宗派之意。該教派祖師瑪爾巴修法時,沿用印度僧習,身著白色僧裙,所以又被稱作白教。噶舉派是公元11世紀形成的藏傳佛教的一個宗派,它支系繁多,大者有二,即瓊布南交巴傳承的香巴噶舉系統和瑪爾巴傳承的達布噶舉系統。
  • 震撼你的眼球,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藏傳佛教#此次展覽內容豐富詳細,主要講述藏傳佛教在清宮的流轉,展出了與清代活佛相關的文物和古籍文獻,呈現清朝政府對藏傳佛教的管理,突出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展覽標題「呼畢勒罕」取自蒙古語音譯,意為轉世或化身,是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在被正式被認定為活佛之前的稱謂。
  • 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簡介|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_鳳凰佛教
    經過反覆驗證、卜算等一系列程序,堅贊諾布被選定為數名候選男童之一,並經數輪篩選後成為參加在大昭寺佛祖釋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籤1995年11月29日,堅贊諾布嚴格按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製,在拉薩大昭寺的佛祖釋迦牟尼像前,通過金瓶掣籤
  • 布達拉宮景區藏傳佛教文化講解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究其根源,上述思想與苯教所宣揚的靈魂理念是不無關係的,苯教主張人在死後可以通過祭祀禮儀幫助神魂去到天堂或者另一個全然不同的國度存續,而這無疑給活佛轉世主張提供了理論基礎。當然,活佛轉世主張與核心思想還受到佛家本身的影響,佛教主張人有「三身」,包括「法身」、「受用身」和「化身」。
  • 自駕西藏,了解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教體系
    寧瑪派(俗稱紅教)從公元11世紀該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苯教,苯教是王室貴族和少數官吏,信仰的藏傳佛教最古老的宗教,以傳承弘揚吐蕃時期譯傳的舊密咒為主.寧瑪派的主要寺院有敏卓林寺,噶陀寺,多吉札寺,白玉寺,雪謙寺,卓千寺等六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