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思維遇見產品設計: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並且提升設計思維是很重要的。那麼,什麼是設計思維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作者從Empathy、Define和Ideate三方面入手,為我們進行了總結。

一、什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的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發現用戶問題,並用設計來解決問題。史丹福大學哈索 – 普拉特納設計研究院(d.school)將設計思維分為五個階段:

Empathy:同理心、共情;Define:定義、確定問題;Ideate:頭腦風暴、形成概念;Prototype:製作原型;Test:測試。將整個過程與產品設計流程對照:

1. 需求分析對應Empathy和Define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去挖掘用戶痛點,站在用戶角度理解他們,獲取用戶最核心的需求。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作業系統,驅動一個人的是他的內在感受、他的情緒、他的底層作業系統,理解一個人需要建立共情能力。

設計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同理心(Empathize),也稱為「共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體會用戶的情緒和想法,理解用戶的立場和感受。

只有真正理解了用戶的心理,體會用戶有可能會遭遇的問題,才有可能做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滿足用戶需求的設計。針對不同用戶的心理,梳理並篩選找出的問題,重新定義項目的內容,最終用一兩句精簡的話來總結項目的目標。

示例:現代社會越來越少的人去圖書館借閱圖書,如何鼓勵人們在圖書館借閱圖書呢?

經過同理心分析後發現,大多數人不願意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原因是害怕忘記並錯過還書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設計一款APP,它將幫助用戶記錄借書、還書的具體日期,並及時提醒用戶還書的時間,這一步就是所謂的重新定義問題並明確目標。

2. 設計規劃對應Ideate

這個階段需要思考產品應具備什麼樣的功能、應用什麼技術、成本是否可控,從而形成最優方案來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

頭腦風暴就是儘可能多的去思考解決方案,重點不在於找出一個完美無缺的想法,而是儘可能多的,具有創意性的去思考不同的點子,設計思維需要打破慣有的思維局限。

3. 實際實施與項目跟進對應Prototype

將設計從草圖落實到實物,經過頭腦風暴後,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解決方案。而這一步就是從這些方案裡,找出一個最佳方案並製作出最終產品原型。

將頭腦中的最佳方案具象化或者實體化出來,製作成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模型,並在製作原型的過程中繼續發現問題並改進。

4. 成果檢驗對應Test

通過觀察用戶與實物互動的過程,收集反饋,總結優劣勢,準備產品的迭代。對於設計師來說,出問題的主要在於共情、確定問題、形成概念階段。

這也是很多設計新手在學習完基礎技能(手繪、PS、建模、渲染…)後遇到的最大挑戰,感覺自己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做出令自己滿意的設計。

很多人認為測試是可有可無的步驟,其實不然,通過測試產品得到的反饋往往非常具有代表性。測試既可以發現產品設計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是核對最終的產品與早期設定的目標是否一致的關鍵步驟。

二、提高設計思維,培養微觀體感能力

設計思維後面兩個步驟偏向執行,培養設計思維主要從Empathy、Define和Ideate三方面入手。

1. 微觀體感(共情力)

這涉及諮詢、觀察、參與和理解用戶的經歷和動機,以及將自己沉浸在物理環境中以更深入地了解所涉及的問題。

共情這種方法,對於以人為本的設計過程至關重要,共情讓設計思考者可以拋開自身對世界的假設,以深入了解用戶及其需求。簡單概括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以專家/設計師的角度考慮問題。

1)應用峰終定律,提高產品體驗

峰終定律是一種認知上的偏見,會影響人們對過去事物的記憶,在過去發生的事物中,特別好或者特別糟糕的時刻以及結束的時刻更容易被人們記住,人們記憶中對事物的體驗往往決定於正向或負向的峰值和結束時的感覺,而不是平均值。

峰終定律應用的一種典型場景就是做過山車:很多人都去過遊樂場,做過山車前可能需要排隊30分鐘,有時候遇上節假日需要排幾個小時,而真正的體驗時間僅僅只有一分鐘。

然而當我們再次回想起這個過程,大部分的人對過山車的印象都停留在結束時的驚險刺激興奮。

對於過山車的記憶,我們記住的是過程中到達遊樂設施頂端俯衝的刺激感,和結束時候還保留的興奮感。我們更多時候記住了結尾時刻的刺激,而會淡化排隊的痛苦過程。

在宜家購物的時候,很多時候為了找一個小的物品我們需要繞著宜家走一圈,尋找物品的體驗較差,而且有些時候我們需要自己搬運家具。

但是過程中看到樣板間展示的產品、較好的產品體驗(峰)和結束時1元的冰淇淋(終),會讓我們覺得整體的體驗還是不錯的,願意下次再來。

假如我們把1元的冰淇淋放在購物的開頭,結尾是麻煩的搬運物品和排長長的隊付款,那很可能我們會對宜家購物的體驗感大打折扣。

2)情感化設計

我們已經從信息爆炸時代過渡到信息過載時代,面對的是一個物質和信息都極大豐富的世界。從產品競爭的角度上來說,越來越激烈的對抗和衝擊是必然的,許多產品已經從單純的「談配置」過渡到了「談感情」的階段。

情感和情緒無處不在:情緒是動物性的,是人對於外界直接的心理反饋,很多時候會被視作為理性認知和邏輯思考的對立面。邏輯和認知讓我們擁有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而情緒、情感和本能所構成的複雜系統則讓我們的決策更加完善。

現在的emoji異常火爆,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比文字更易於傳達情感。

喜歡還是不喜歡,高興還是不高興,生活中的決策過程充滿了情緒的痕跡,而情緒也確實幫我們更快地對外界信息作出反應。

設計的三個層次:心理學上將大腦對於外界的反饋和認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

這三個層次是人類大腦的運作規律:

本能:本能層次牽涉到的人類的生物性本能,比如對危險的規避、恐高等,本能是先天的。行為:行為層次則是控制日常行為運作的部分,它同樣是無意識的,它與整個情感系統有著緊密的關聯,讓我們的身體做好準備,以應對特定的場景,作出適當的反應。反思:反思層次連接著我們的認知和思考,它通過理性的思維和邏輯推導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生存比理解更重要,所以情感比認知更快幫我們給出反應。交織的三個層次:本能和行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有著諸多的關聯。和行為一樣,本能是無意識的,但很容易受到經驗、訓練、教育甚至文化觀念影響。

隨著Windows成長起來的用戶當中,相當一部分中國用戶,有在等待響應過程中不斷點擊右鍵刷新的習慣,包括筆者。這樣的行為當然不是先天的、動物性的,它們是後天發展出來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學習、習慣然後像一個半固化在後臺的應用或者服務。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絕大多數時候,這三個層面的心理行為是交織在一起的。點按觸摸是我們在好奇心驅動下探索世界的本能操作,打開一個新的頁面、新的應用,我們會下意識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做基本的探索。探索過程中,我們以往的經歷和經驗開始無意識地驅動我們做決策。

情緒的兩個面: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都是設計師可以借用的利器。隨便打開一個應用,優雅的界面令人愉悅,細膩的動效給人驚喜,悅耳的鈴聲不會令人緊張等。不論是APP、網頁、還是物理產品,它們的設計從來都和情緒緊密相關。

情感化的設計的基礎是從最基本的三個層次入手,能夠讓你更好的思考設計,在用研和測試中更好地觀察用戶,印證想法。

2. 確定問題

在定義問題階段,設計師需要提出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解決方案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包括用戶、功能、特色。

3. 形成概念

有了具體的問題,團隊成員可以開始「跳出框框思考」,為你創建的問題陳述找出新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需要提出儘可能多的解決方式,傳統的方式就是頭腦風暴和SCAMPER法。

三、總結

產品設計會用到很多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讓我們成為高手、促使我們做決策的,是那些微觀體感;產品高手必須同時擁有微觀體感和套路兩種能力,但要想成為頂級高手,還必須要有宏觀能力。

本文由 @簡一商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入門公開課 | 產品經理的宏觀能力、中觀套路、微觀體感是什麼? |...
    但據我們觀察,80%的人在入門產品的時候沒有清晰的學習規劃,往往都是學到哪算哪,撿到啥學啥。如果你明白產品經理的能力分為三個層級:宏觀能力、中觀套路、微觀體感,那麼你入門時的方向感和規劃性就會強許多。1.什麼是宏觀能力?假設你是二零一幾年的程維,你如何帶領滴滴走向出行領域的獨角獸?
  • 產品經理的自我修煉(4):如何培養產品設計與規劃能力?
    產品規劃與設計能力需要有對用戶需求、市場環境等有自己的理解,能從散亂的需求中找到問題的根本。文章結合相關案例 ,對如何培養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和規劃能力進行了分析總結,供大家一同學習和參考。第1篇:認知環境:產品經理在環境約束下做事情,環境對產品的影響無孔不入。
  • 學習設計素描時如何培養素描的「設計」思維
    設計素描作為設計專業的基礎課,一般在大學第一學年就要開設此門課程,以培養學生準確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意能力為目標,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為專業設計服務的教學任務。設計素描,是以「設計」為核心而展開的素描訓練,其練習內容和手段與純藝術素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理解素描的「設計」思維,首先應清楚「素描」、「設計」和「設計素描」的概念。
  • 設計進階思維:產品分析與數據理解
    6、專業方法論7、設計師必須要了解數據8、設計能力的更強進階:驗證思維這裡我們再來講一個從去年全鏈路火熱之後,被帶動的一個新詞:設計師的產品分析能力。我們暫且不論設計師是否真的都要具備產品分析能力,我們還是通過一些案例來看下:產品分析對於設計師的推動作用。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審美,每個產品也擁有這不同的用戶人群,如果設計師站在自己的審美角度上去做設計,你的設計方案,真的能讓用戶滿意?
  • 皇藝產品設計專業中用的最多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圖片來源於網絡)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在做設計,設計自己每天穿什麼,設計自己每天的早中晚飯,設計假期遊玩的去處。那作為設計師的我們該如何利用設計思維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用戶呢?設計思維並不是一個技能,並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思維方式,人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性質去應用。產品設計不能是拍腦子的設計,設計需要邏輯和理論依據,設計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Design Thinking。
  • 系統設計和開發以運動為基礎的體感遊戲,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往往只關注遊戲開發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比如只關注遊戲設計階段,或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使用專業製作工具,增強自己製作遊戲的能力。因此,學生沒能參與到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也就不能增強高層次的思維技能,比如問題解決能力、計算思維、交流與合作能力。
  • 梁寧產品思維30講 筆記
    從心理學出發,洞悉人性;內部視角,一手真實商業案例;一線產品經驗,工作思維精髓學習目標:了解產品核心概念詞、掌握產品核心工作法,理解產品思維。,你要想清楚,它能附著在哪個面上,這個面上在和誰競爭,要如何展開,面在哪個經濟體上,這個經濟體是在快速崛起還是在沉淪?
  • 設計思維案例研究:拯救產品X
    掌握設計思維流程,能增加對用戶的了解。本文筆者將通過對設計思維案例的研究,來與大家講述:如何將設計思維運用到產品開發當中去?我們可以用「設計思維」調查項目的範圍、要求和時間,這個方法能在產品研發的「發現階段」為我們提供幫助。目前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了解什麼能成就一款好的產品,而且是理解要怎樣開發以及我們是否應該開發這個產品。「設計思維」這一富有創造性的實驗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如何創造既可用,更有用的產品。
  • 產品設計數位藝術手繪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分享講座:《設計驅動下的產品怎麼樣從零到一》《如何用創造思維解決產品問題》《工業設計的形意思維》《如何解讀汽車品牌造型語言DNA》《國際主流汽車設計流程》如果做一款對人機要求較高的產品設計,比如運動鞋、滑鼠、剃鬚刀、等那設計流程就是:手繪→二維→模型→三維……。因為運動鞋、滑鼠、剃鬚刀這樣產品對於人舒適度要求很高,直接做三維建模很難驗證產品的人機,必須像汽車設計那樣通過手繪把設計表達清楚再做模型驗證人機,然後根據模型做逆向再構建三維數據。三維也不是單一的設計表達方式,三維更有價值的是設計與工程的銜接。
  • 產品設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例如,一把勺子,是什麼材質,羹匙與長柄的比例,怎樣的弧度更容易盛取食物;一組移動抽屜,如何合理的擱置文件、檔案、文具及隱藏糾纏的電線;一件珠寶,從首飾表現方式,到雕蠟、加工、鑲嵌、金工製作,都是產品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   好的產品設計,不僅能表現出產品功能上的優越性,而且便於製造,生產成本低,從而使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
  • 如何進行產品設計調研分析
    1.與產品生命周期對應的調研方法(1)產品開發期:這個階段還沒有用戶,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標用戶的需求應該如何被滿足?」這可以通過用戶訪談(競品用戶,專家用戶)和二手資料研究之類的定性方法來解決。2.與產品設計階段對應的調研方法(1)細察環境:了解市場同類產品,探索客觀環境,定義並描述設計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競品研究:競品優劣勢,我們的機會?如何差異化設計?
  • 廣美附中AIP的產品設計專業是什麼樣子的?
    AIP產品設計專業能為你帶來什麼?「 外觀、功能、情感、體驗、行為調查 」首先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以理性、批判性思維看待一個社會性話題、事件或是事物。對於用戶心理的行為調研分析,會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學習,在最後作品集的市場調研還有思維發散中,能夠結合社會性話題或者產品功能而精準地找出共鳴點。
  • 如何獲取最佳構想,定義產品設計?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有什麼高效便捷的方法幫助我們做好產品定義呢?筆者通過周全的分析後,認為「頭腦風暴」與「6 頂思考帽」會是不錯的辦法。本文針對人群:用戶界面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等利益相關者設計思維通常被稱為「開箱即用」思維,設計思維的核心是 通過分析和理解用戶如何與產品交互並調查其運行條件來改進產品。在於提出重大問題和挑戰性假設的興趣和能力。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架構設計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日常的工作內容往往離不開產品架構設計。這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需要產品經理有很強的架構能力。那麼,產品經理如何才能摸清產品的底層邏輯、提升對產品的認知,做好產品架構呢?傑夫貝佐斯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
  • 產品思維下的「設計關鍵詞」 2020中國房地產設計創新峰會在滬成功...
    在行業住宅產品迭代升級的大背景下,面對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以及疫情過後消費者置業觀念的變化,「如何通過打造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了每位房地產從業者思考的問題。為了尋求答案,來自地產一線的副總裁、總經理、設計師等齊聚上海,分享了6萬多字的觀點內容,進行了5個多小時的思維碰撞。
  • 專家探討設計教育:應注重培養創新型思維
    在當前國際形勢影響下,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著眼於國內內部的市場,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席濤強調,設計教育要注重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尤其在當今資訊時代,我們對於設計的思考不再是一種風格或者說一種領域,而是各種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更多是研究人類自身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 動聽學院|如何為新一代家長設計教育產品?
    作為一名語言教育的老師,我們不僅需要過硬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要具備產品思維。兩個設計心法,教你設計出吸引家長的教育產品。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一文中我們從新一代家長的需求點出發,為大家簡單介紹了教育產品的研發方向,但是在「理論」之後,如何設計出吸引家長的產品,有哪些設計模式可用呢?
  • 產品工作流程與方法論:產品方案設計
    所以觀察並理解這些思路和實踐是產品設計的基礎,跟進發現這些思路發生變化的路徑及在產品架構、功能、交互、視覺表現上的映射體現,能夠更好的幫助產品人員理解競品、用戶和行業,也能夠幫助你避開一些別人踩過的坑。在接觸一個新的產品項目時,如何找到自己競品呢?之前筆者也在《關於洞察挖掘產品需求的思考與總結》一文中有總結過一些實用的方式,大家可以參考。
  • 產品設計,從同理心開始
    在這裡,我們不僅將會了解同理心(移情)的含義,還將探討它如何幫助設計思考者創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缺乏同理心是如何導致產品失敗。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授權的概念,即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同理心並設計真正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01 同理心(移情)究竟是什麼?
  • 從6個方面分析:如何用遊戲化思維指導產品設計?
    一、什麼是遊戲化思維遊戲化思維是指用遊戲設計方法和遊戲元素,來重新設計並進行非遊戲類事物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從必須做的事情中發現樂趣。更深一層則是,通過讓流程有趣,而使得商業產生吸引力。二、遊戲化思維指導產品設計的大前提如果說一個產品的誕生是為了解決某一個痛點,那麼一個產品的優化迭代則是為了更良好的用戶體驗。那為了讓用戶更願意去使用你的產品,就像玩遊戲一樣上癮則需要遊戲化思維。而在做遊戲化之前,我們需要思考兩個核心問題。2.1 產品是否有必要遊戲化?遊戲化是很好,但它不一定可以適用於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