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一次用手去摳洞洞、扔東西,你是不是會說下面這些話:別搗亂、不要動、給我安靜下來!
事實上,如同我們上一篇文章所說,寶寶在處於細微小動作發展關鍵期,這些行為是非常正常的,這表明ta的手有足夠的靈活性去幹這些事兒。看到這裡你也許要鬆一口氣:沒事、正常的。但是憋住,看完下面的內容再說!
雖說孩子的摳洞洞行為是ta進入細微小動作發展關鍵期的正常表現,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行為是安全的,家長需要進行正確引導。
不要呵斥你的孩子
在孩子摳洞洞、亂摸的時候,不少家長會呵斥孩子,不許ta這樣做,甚至獅吼功上陣,但基本效果甚微,因為孩子太小了,ta不知道你在激動個什麼勁兒。
這時你不妨在ta放飛自我的時候坐下來喝杯奶茶,淡定地告訴自己:沒事,在安全範圍內隨ta去摳吧!讓ta探索、學習、摸索!
給孩子準備合ta心意又安全的「工具」
家長們始終覺得孩子到處摳危險,那是因為他們摳的東西不對啊!建議給孩子選購一些安全性高的玩具:沒有易脫落小物件、沒有鋒利或者尖銳稜角、不容易卡住寶寶手指。按照這個「認證標準」選擇好後,就讓寶寶盡情地用小手去摳吧!
不想買玩具?DIY也行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孩子愛摳洞洞,但我愛摳門,能不能用家裡現有的東西去製作一些適合孩子探索的物品?畢竟孩子是碎鈔機啊,買買買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當然可以!比如,把家裡不用的紙盒剪出小洞,然後將小球、豆子等較小的物品放進去,讓孩子自己去摳、掏出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自製物品的「洞」不至於傷害或卡住寶寶的手。
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的小寶寶特別喜歡摳鑰匙孔,或者摳上面的鑰匙、拔下來亂扔。與其這樣,家長不如在回家的時候直接把鑰匙給寶寶,讓ta嘗試去開門,並及時向寶寶表達你的謝意。這能讓寶寶豐富自己的體驗和經驗,對周圍的世界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
通過其他方式釋放寶寶手部敏感期的需求
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無毒顏料,讓ta用手指去畫畫,這樣不僅能讓ta獲得更多關於手部的觸感體驗、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避免ta出於探索需求而做出一些危險的舉動。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十分獨特和奇妙的,家長要知道,前文提及的內容都是他們在敏感期的表現,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正確的引導。
在這一過程中,家長需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這種有意識地對孩子的培養,可以鍛鍊ta的手眼協調能力和觀察力,使孩子將來養成細心的好習慣。你學會了嗎?希望以上內容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也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