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握敏感期,3-6個月開始出現
——老嶽
孩子半歲以後,小手的抓握能力越來越強了,什麼玩具,食物,他們都可以緊緊抓在自己手裡,然後突然有一天,在一個無意的扔東西的動作中,他發現了扔東西的樂趣......
於是,父母的惡夢到來了,所有能被他抓到手的東西,無論多麼金貴,都會被他毫不留情地摔在堅硬的地板上。然後,伴隨著清脆的撞擊聲,孩子咯咯的笑聲簡直叫人哭笑不得。那麼,扔東西真的有那麼好玩嗎?怎麼樣才能阻止孩子扔東西呢?或者說,他們這種行為到底應不應該阻止呢?今天,老嶽就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喜歡扔東西的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孩子喜歡亂扔東西,並不像我們大人想像的那麼性質惡劣。他們可能只是在無意之中發現自己又多了一項新的本領,所以才會非常高興的一再重複。除此之外,他們可能還發現,當他們通過這一行為製造比較大的動靜時能夠很快吸引父母的注意,所以才會扔得更加賣力。當然,大部分家長可能很難轉過這個彎,大家總覺得孩子明擺著就是在搞破壞,是必須要制止的。
因此,老嶽在這裡不得不用一些充分的證據來向大家證明,孩子扔東西不僅不能阻止,反而還需要支持。
當孩子開始扔東西的時候,意味著他們已經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了。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這一進步,因為這代表著孩子的大腦、眼睛、耳朵、手、皮膚、骨骼、肌肉等多個身體部位要開始協同工作了。
所以,允許孩子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聽覺、觸覺以及手腕、手臂和肩部肌肉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投擲敏感期,6-12個月開始出現。
——老嶽
孩子在扔東西的過程中,非常直觀地看到了物體因為他的動作而發生的形態和位置上的變化,並感受到了自己的動作對這些物體所造成的影響,這將帶來他們自我意識的最初萌芽。所以,雖然他們自己還不明白這一點,但作為父母,卻必須要理解、尊重並協助他們這一自然而正常的身心發展的需要。
當然,建議家長支持孩子扔東西並不代表對孩子所有的亂扔行為都一味縱容。相反,老嶽的意思是大家應該提前幫助還沒有分辨能力的孩子排查好要扔的對象。比如,一些貴重物品或者是玻璃器皿肯定是不能扔的,所以要提前收好,而一些毛絨玩具啊、塑料玩具啊、皮球啊之類的,根本不怕碰撞,所以可以隨時供孩子摔。
另外,聰明的爸媽甚至可以把孩子的「惡習」變成愉快的「遊戲」,比如丟沙包,投球等,讓孩子扔個夠。因為,孩子最喜歡扔東西的階段,也是他在度過投擲敏感期的階段,讓孩子扔個夠,扔個滿足,將非常有助於這一敏感期的順利度過,並為他在日後靈活運用手臂力量,順利握筆寫字奠定基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藉助遊戲,滿足兒童成長天性
——老嶽
不過,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亂摔東西的話,父母就應該阻止了,要儘快搞清楚孩子生氣的緣由,並及時進行開導。
最後老嶽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當孩子稍大一點的時候,每次扔完東西一定要鼓勵他把散落的東西再給收拾起來,幫助他從一開始就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的好習慣!
- The End -
老嶽講感統,深度聚焦0-10歲感統失調兒童,致力於感統知識普及,感統訓練指導和感統課程推廣,中國感統行業標準化推動者。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感覺統合知識和科學育兒技巧~